李 昕
美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眾對于美食的喜愛從來都有增無減,無論在電視端還是網絡端,主打美食的節目層出不窮,可以說美食一直是最熱的節目題材之一。如何在一眾饕餮佳宴中另辟蹊徑,做好傳統美食文化的價值傳播?為踐行打造高品質人民文藝作品的初衷,《百姓的味道》節目組跨越大江南北,深入田間地頭,以“美食”為媒,通過充滿煙火氣的百姓故事、創新的節目樣態,講述美食文化、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
美食節目除了要“吸睛”“抓胃”,最重要的是要堅持“初心”。《百姓的味道》牢牢地盯住“把美食的光環還給那些默默無聞、埋頭苦干創造出美食的勞動者”這一錨點,在整季節目中真正做到“不忘初心”,打造良好的傳播價值,制作出一檔不一樣的美食節目。圍繞節目核心,《百姓的味道》這道大菜如何設定每期主題,并為當期節目“選好材”,找到最為貼切的故事和主人公就成為節目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無論制作什么類型的節目,本質上都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傳播,它是源自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優秀傳統文化,因此《百姓的味道》尤為重視對反映優秀傳統文化人物、事件的發掘,以此講透講好百姓自己的美食故事。我國是農業大國,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和城鎮化的推進,很多原生態的農耕文化與都市生活漸行漸遠,基于此貴州省黎平縣尚重鎮洋洞苗嶺侗寨的“有牛哥”楊正熙拯救瀕危老谷種、守好鄉土助致富的初心故事就成為節目制作中一例極有營養的“材料”。節目通過記錄嘉賓們在山間地頭使用傳統“牛耕”方式種植老稻米“高稈芒粳”“胭脂紫米”等的過程,通過各種材料調制成“酸” ,烹飪出最悠遠的“貴州味道”,真實展現出鄉村振興中的新農人故事,譜寫新時代的山鄉巨變,深刻把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內涵。
把牢時代脈搏,發出時代強音,體現時代精神。《百姓的味道》節目注重從普通百姓的美食故事入手,以小見大,通過對味道、人、故事的立體呈現反映出新時代中國人的精神面貌。例如,來自東北的跑山大姐“老張”因為丈夫身體不好毅然扛起了家庭生活中的重擔,常年在山林中采摘,通過這種純粹具象的表達展現廣大女性勤勞果敢的一面,并同時記錄夫妻之間質樸的愛情故事、女兒的孝順故事和家庭的和諧故事,合力詮釋出“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平凡故事;從上海弄堂走出來的“阿大蔥油餅”本身就是百姓的味道,故事中很多人排隊數小時買一塊5元錢的餅,不僅是為了品嘗那一口鮮,更是要去近距離感受老伯阿大四十年如一日起早貪黑、悉心做餅的“匠人精神”。節目聚焦美食背后的百姓生活和情感記憶,凸顯了平凡生活中百姓身上的發光點,將這些故事和人文內核、家國情懷相糅合,打造節目豐富的“味覺”層次,進而深刻展現了生活里的中國故事以及美食中的傳統文化。
在媒體融合時代的大背景下,基于用戶需求和擴大全網覆蓋面的考量,節目內容選擇上也呈現出對“網生”元素的重視和使用。如在本季節目中呈現了兩期“丁真的故事”,無論是主人公丁真還是所波大叔都是四川理塘的“宣傳代表”,在全網擁有著相當數量的粉絲,借助他們的名人效應能有效提升節目在全網的傳播力。需要明確的是,“網生”元素的運用不僅吸睛,還可以把需要傳遞的價值合理地融入節目中。當節目中淳樸的丁真帶著謝霆鋒行走在美景如畫的天空之城,筆直的公路、熱鬧的小鎮、熙攘的人群真實傳遞的是偏遠小鎮理塘的種種變化,反映的是當地人取得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喜悅心情。當謝霆鋒和丁真一家圍坐一團品嘗著餐桌上的酥油茶、糌粑、牦牛肉、菌菇火鍋等日常食物時,激發的不僅僅是電視機前觀眾的味蕾,鏡頭語言真實反映的是全國各族人民親如一家的和諧團結景象。
《百姓的味道》不聚焦于影視明星和娛樂效果,節目展現的是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味道,而明星嘉賓的定位是一個發現者、勞動者和傳播者。嘉賓們不是高高在上的“專家大廚”,也不是下鄉度假的“背包客”,他們同樣來自充滿市井煙火氣的生活。節目中的謝霆鋒帶領著嘉賓們真正腳踏實地地上山下海,入塘進田,通過田間地頭的勞作來尋找最好的食材,激發溫暖療愈的情感共鳴。在冬天的武漢,謝霆鋒拉著華晨宇和挖藕工人一起用高壓水槍在塘下尋蹤挖藕,讓觀眾著實感受了“蓮藕排骨湯”烹飪的不易;在貴州梯田里楊超越一邊執牛耕地,一邊“渾水摸魚”,尋覓“酸”的風味,實實在在地呈現出新農人形象。和其他美食節目不同,謝霆鋒始終把自己定位為一個真實的尋味“人”,在福建就是一個“趕海人”,與蟳埔女迎著十幾級的海風出海撬海蠣;在長白山就是一名“跑山人”,和蘇炳添背著簍子翻山越嶺土里刨食采集山貨;回到屋內則入鄉隨俗,直接脫鞋上炕。這樣煙火氣一下子就形神兼備,百姓的味道也真實而立體。嘉賓通過自身的真實狀態和勞動付出,真摯表達美食承載的意義,真實映襯美食的文化傳承。
《百姓的味道》在節目形態和拍攝手段上也做了很多整合和創新。首先,節目的制作不同于棚內綜藝或是純真人秀,全篇幾乎沒有備采,是以偏紀錄片的方式來操作,打造紀實真人秀的新形式。為此,節目在策劃與統籌上花費了更多的精力,前期選擇拍攝地區和內容會經過多輪的搜索、篩選和踩點,并在實際拍攝之前進行預錄制的“前采”,確保這樣“混搭”的節目形式實現最佳的平衡。其次,整季節目從始至終都保持著顯著的紀錄片質感和電影畫面般的鏡頭語言,通過考究的拍攝角度、光線以及鏡頭運用來渲染氣氛,寫實鏡頭和寫意鏡頭相輔相成。在實際拍攝中采用了真人體驗類、不同情感氛圍下的寫意鏡頭以及針對素人的紀實拍攝這三種主要的拍攝方式。如在《尋味理塘》節目中,在謝霆鋒和丁真去尋找松茸的過程中,陡峭的原始森林、高原反應帶來的沉重呼吸、翻山越嶺的艱難過程,這些都是通過寫實的體驗鏡頭展現。而當參與嘉賓行走在震撼的美景中,內心會有很多的感悟,這時加強寫意鏡頭的運用替代直白的語言更增添意境的質感。再次,借助最新無人機技術增加運鏡效果。如在一組丁真家宴歡歌笑語的氛圍鏡頭后,從小全景向后拉出客廳大全景,再一轉,鏡頭退出房門,向后起飛,逐漸飛高飛遠,夜幕中丁真家的院子如同一顆閃閃發亮的星星。這組長鏡頭的拍攝就是由攝影師手持無人機當穩定器使用,航拍師跟攝影師配合,平穩讓無人機出門后順利起飛,再拉出整個院子的全景。又如穿越理塘城門,迅速反轉180度,再掉頭回來,以VR既視感展現理塘風貌的這組鏡頭,則啟用了體積小、飛行速度快的新型穿越機。
《百姓的味道》以美食為起點探索中國味、人情味,呈現出美食類節目對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節目將一切回歸美食,聚焦百姓,在細水長流中品味百種人生,引發了觀眾的強烈共鳴,在正能量的情感中傳遞人間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