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山 魏國棟
(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山東 煙臺 264199)
在中醫藥職業教育中,傳統文化的全方位融入,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因此,要重視輔導員群體的傳統文化涵養,將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優秀元素融入中醫藥高職輔導員的人文素質培育之中,才能培養出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中醫藥學人才,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將育人主體、場所和時間充分擴展,從專業教師到教輔人員,從學校到家庭社會,從課堂到課外,以實現培育新時代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同時,相關部門充分認識到了文化育人尤其是傳統文化的重要性。2017年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于職業教育各領域。此后,2020年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提出,要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特別強調優秀傳統文化走進課堂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已經不僅僅是大學語文、傳統文化修養等通識課教師的職責,更是需要全體教師的參與,尤其是和學生朝夕相處的輔導員的全程、全方位、全面參與。
2017年和2020年,國家相關部門分別印發意見和綱要,強調“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明確提出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職業教育的教學各環節。因此,學生的培育,首先要“立德”。作為以治病救人為目標的中醫藥從業者,以人為本、救死扶傷一直是“德”的基本內涵。而“以人為本”的人本主義和人文精神,對患者的“仁愛之德”,治療中的“以和為貴”,都是中醫傳統文化的精髓[1],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要義之所在。中醫藥高職教育的“立德樹人”目標實現,自然也就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傳承密不可分。因此,中醫藥高職輔導員的人文素質尤其是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感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提到,幫助學生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是高校輔導員的主要工作職責之一。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培育學生的文化自覺,也是高校輔導員的工作職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因此,要實現以上目標,輔導員就需要主動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提升輔導員的人文素質,才能更好地增強文化自信,才能自覺新時代大學生文化素質要求,也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培養提高文化素養。
在我國,輔導員最初是做學生的政治工作。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進入深水期,高校輔導員的職能不斷發生轉變。在“三全教育”的新背景之下,在堅持以前的高校輔導員定位基礎上,輔導員被賦予了新的使命,角色也發生了轉,從單純“主導者”向合力“協同者”轉變,從生活“大管家”向思想“引路人”轉變[2]?,F今,輔導員需要對學生進行全方面的輔導和教育,更成了學生的人生導師、知心朋友。應該認識到“給學生一碗水,輔導員就應該有一桶水甚至一池水”。這種角色轉型,對輔導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文化讓高校輔導員隊伍從“自在的群體”變成“自為的群體”,從“自發的境界”走到“自覺的境界”,并推動輔導員成為一名先進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3]。所以,提升中醫藥高職輔導員的人文素質,成了提升輔導員隊伍整體素質的必然要求。
中醫藥高職輔導員處于學生管理的第一線,是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和日常管理的直接組織者和實施者,對學生成才成長有廣泛的影響。所以,輔導員的素質將直接影響高校育人成效。目前看來,各個院校都招收了大量的輔導員,其中既有思政教師、專業教師,也有在校研究生,既有專職輔導員,還有很多是專業課教師兼任。這些輔導員的學歷層次普遍較高,又多來自剛畢業甚至尚未畢業的研究生,整體比較年輕。雖然年輕的輔導員工作上積極有活力,富有創新改革的意識,但是他們在求學階段多忙于專業研究,本身人文素質培養就有所不足,再加上工作后事務繁多,少有時間充電學習。因此,輔導員普遍缺乏較高的人文素養[4]。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的輔導員,單憑自身淺薄的社會閱歷和求學的人文積累,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當代大學生的訴求[5]。人文素質很大程度上會在道德品質上有所體現。蘇霍姆林斯基[6]說:“教師成為學生道德上的指路人,并不在于他時時刻刻都在講大道理,而在于他對人的態度,能為人表率,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睋碛懈呱械赖缕焚|的輔導員,會在和學生的日常接觸中逐漸影響學生,讓學生為輔導員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從而有利于日常工作的展開。
輔導員自身人文素質偏低,還會直接體現在對人文素質培養的認識不足上。在中醫藥院校的教職員工中,相對于僅教授一學期或兩學期課程的任課教師,輔導員是與學生最早接觸、最長時間相處、最具緊關系密的,在學生人文素質培育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輔導員對人文素質培養的認識不足,將影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影響中醫藥職業道德的培養。輔導員自身人文素質不高的情況下,其在學生工作的內容挖掘方面就會有所欠缺,對于學生的素質看法就不全面,在極端情況下,還可能出現損害學生利益的情況。另外,輔導員自身人文素質的低下,其展示職業素養必定不高,會給學生對待未來職業的態度與理念的建立帶來消極的示范效應。
半個世紀以來,我國的中醫藥職業教育得到了快速發展。而近年來我國制定了“職普比大體相當”等多項促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政策,職業教育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同時,得益于畢業生的高就業率,中醫藥職業院校的學生人數不斷增加。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在學生人數不斷增加的同時,學生的人文素質卻無法令人滿意。和本科院校相比,部分中醫藥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能力稍差。在長期的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學生更難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質。再加上相比于其他專業,中醫藥專業對相關的醫藥學知識要求更高,學生更多地是關注如何增加專業知識、提升專業技能。人文素質因短時間內無法看到成效,更容易被忽視。比如,大部分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僅僅停留在有所了解的階段,無法將其繼承和弘揚。輔導員也往往會狠抓學生的專業知識積累和技能訓練,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認識有所欠缺。事實上,中醫藥學生的人文素養和醫德是相通的,應當引起重視。
中醫藥院校培養的是為廣大群眾身心健康保駕護航的專門人才,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健康保障。在中醫藥院校,學生管理和教育的特點對輔導員的人文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輔導員人文素質的提升和培育,是一個長期過程,無法在短時間內看到成效,因此,需要有堅定的信念,才能持之以恒的做下去。
由于網絡時代和新媒體的便利性和開闊性,大學生經常會受到各種思想、思潮的沖擊和影響,迫切需要輔導員進行正確的引導、管理和糾正。輔導員應積極參與黨組織活動,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對黨和國家制定的學生培養管理的政策,對于黨和國家制定的中醫藥發展規劃、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等方面的方針政策,堅決執行,不打折扣。輔導員還要培養敏銳的政治鑒別力,能夠準確判斷形勢、把握方向,與時俱進,和不良思想進行堅決的斗爭。由此,才能正確教育引導學生,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蘊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生存智慧和發展經驗,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的基石。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領悟,能大大提高中醫藥高職輔導員的人文素質,提升學生管理和服務水平,提升塑造學生的中醫藥職業道德、人文素質的能力。針對中醫藥高職院校學生培養和管理的特點,應該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2.1 樹立對傳統文化的自覺認同意識
一些輔導員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自覺認同意識較為薄弱,也就無法自覺提升個人的文化素養。所以,需要積極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知識,領悟思想精髓,提高文化鑒賞能力,將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化為自覺行動。要重視中華文化經典的學習,如學習儒家、法家等學派的經典書籍,也要了解古典繪畫、服飾禮儀、詩詞歌賦等中華傳統藝術形式,最重要的是領悟傳統文化的內涵和要義,領悟傳統文化的時代精神。同時,只有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能使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內化為自覺意識。有了傳統文化知識的積累,一定要將其應用到學生管理工作、日常學習生活之中。如在處理學生事務時,堅持以人文本;處理學生糾紛時,堅持以和為貴;對待受挫折的學生,強調“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懷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信念;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管理時,做到“有教無類”;對于自身,則“吾日三省吾身”。通過對傳統文化的自覺認同,由此樹立起來的文化自信,會讓輔導員在進行學生管理和教育工作時,更加從容自信,擁有取之不竭的源泉。
2.2 提升中醫藥傳統文化認知
中醫藥傳統文化伴隨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產生而產生,伴隨其發展而發展,從未與之分離割裂。作為中醫藥高職輔導員,更應努力著眼于自身中醫藥傳統文化認知的提升,為中醫藥學生提供良好的師德示范。伴隨中華文明發展而逐步形成的中醫藥傳統文化體系,充分融合了中國古代哲學、倫理學、古典文學、歷史地理等諸多方面,而又有自身的特點,包括了生死觀念、養生理念、對事物的認知觀等,尤其是對醫藥人員的醫德,對待患者的診療服務和人文關懷有獨特的要求,同時也見證和成就了人類“窺天地之奧,達造化之極”的科學宣言,其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天人合一、和諧平衡、濟世活人”[7]。要提升中醫藥傳統文化認知,充分理解其核心理念和內容,就要對中醫藥文化典籍進行研讀,了解各學派的理論,跟隨中醫藥發展軌跡梳理中醫藥傳統文化脈絡,同時還要注重挖掘其中的家國情懷、辯證思維、職業道德、科學創新精神等。
中醫藥高職教育為國家輸送了大量的中醫藥技術技能型人才,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藥高職輔導員作為人才培養的直接參與者,應該針對適應新形勢下中醫藥高職學生的培養要求,不斷提升自身人文素質,并將其應用于實際工作之中,以更好地為學生服務,培育德才兼備的合格中醫藥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