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芹
(1.魯北技師學院,山東 濱州 256603;2.濱州航空中等職業學校,山東 濱州 256603)
自“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出臺以來,標志著創新創業時代的到來。“雙創”開展以來,創新創業越來越受到國家高度重視,保持著良好的發展趨勢,創業群體向多元化延伸,全民創新創業的熱情迸發。創新創業平臺的支撐能力不斷攀升、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全面優化,正邁向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新階段。在此時代背景下,職業院校如何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
職業院校相關的“雙創”課程本身具有較強的開放性特點,教師在設計“雙創”教學活動時必須充分遵循開放自主的教育原則,一方面,要考慮創新創業實踐項目和流程的開放性;另一方面,也要關注學生在“雙創”活動中學習方式的自主性,通過這樣的方式為學生營造開放自主的創新創業環境,并且不斷推動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和提高。遵循開放自主的教育原則意味著教師需要減少對學生自主創新行為的干涉,既要關注學生在“雙創”課程學習中表現出的學習態度,同時也要考慮到不同成長背景下學生對“雙創”實踐活動的探索需求,讓每位學生都能夠做到主動解決創新創業實踐中的難題,并且在開放的環境中進一步滿足學生的思維發展需求。教師從創新實踐設計的角度出發對學生提出相應的要求,并且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全面的教育和指導,讓每位學生都能夠基于開放自主學習環境不斷提高綜合素質,真正幫助學生懂得如何解決實際問題。
職業教師隊伍只有在不斷的教研教學活動中,通過研究當下存在的實際問題,思考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促使職業教師在不斷的教研過程中激發自己的教育責任心和社會責任感[1]。職業教育所面對的教育群眾是特殊的,對于技術型人才的教育和培養必須重視,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點等都要求教師實施教學必須遵循教育發展規律和學生身心成長發展規律。同時,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和人文性也要求我們必須具有足夠的耐心、愛心和關心,教師不僅僅是我們謀生的手段更是我們由衷熱愛的事業,對待學生我們更要懷揣赤誠、善良的愛,這是職業教師所必有的基本素質。而通過各種各樣的教研活動,并且隨著教研活動質量的提高,學前教師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也會得到全面提升,在教研活動中,增強職業教師強烈的責任心,以正向強化提升職業教師的工作熱情,促進教師從生活、學習、人際交往等多方位、全方面了解學生需求,幫助學生樹立“雙創”意識和觀念,促進學生在創新創業這些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果,也促進了職業教師隊伍建設向科學化推進,幫助職業教師組織更加科學的教研活動,利用集體的智慧研究如何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
職業學生正處在思維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通過行之有效的創新教育,學生能夠學會憑借自己的力量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并且在主動探索新鮮事物的同時促進思維的深度發展。職業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接觸到的外部環境和了解到的“雙創”知識可以成為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重要動力,基于職業院校對“雙創”教育的創新和優化,學生在探究和解決實際問題時的體驗更加深刻,每位學生都能夠做到主動調整學習狀態,并且在認知事物中實現創新創業思維的深度發展。相較于傳統的學校教育活動,以創新為導向的“雙創”教育能夠帶給學生更加多元化的學習體驗,每位學生都能夠懂得如何運用已有的“雙創”理論知識解決未知的實際問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思維方式的不斷轉變。在對學生思維進行有效鍛煉和培養的情況下,學生在探究和解決學習問題時的感受更加深刻,每位學生都能夠學會如何解決學習問題,并且在探究創新創業的同時實現思維的高效運轉。
在職業教育教學中應用創新實驗能夠滿足學生對“雙創”知識的探索需求,有效開展創新型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能夠真正強化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學會靈活運用相關的“雙創”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對于職業學生而言,學習“雙創”知識本身具有一定的難度,通過教師開展的具體情景創新實踐活動,學生能夠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理解創新創業的深刻內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深度融合,引導學生對創新創業典型的成功案例進行深入探索和分析。在有效掌握“雙創”理論知識的情況下,學生能夠從實踐中獲得深刻的啟發,通過動手實踐和開發的方式加深對創新創業的理解,讓每位學生都能夠憑借自身的力量實現自主創新創業。基于教師對“雙創”項目的有效調整和優化,促進每位學生在相關的“雙創”實踐過程中提高自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現代信息技術打破傳統教育常規手段成為教育主流技術和手段的時代,學前教師必須堅持“與時俱進”,樹立先進的現代教育理念,學會使用各種先進的教育技術手段,要具備現代教育理論知識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職業學習“雙創”教育的教學能力,職業教師積極參加學校或國家組織的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相關培訓,努力學習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對各類教學資源軟件的應用,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技術能力和水平,為學生提供更優質、更先進的教育服務。而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幫助下,開展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的教育教研活動,不僅僅是對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適應,更是考慮當今時代發展發展特點和現實社會要求的體現,隨著當下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教師必須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媒介借進行知識傳播,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雙創”知識的學習興趣。以“學前美術課程開發與創新”為例,教師通過調研學生感興趣的繪畫主題,通過上網查閱資料,觀看相關視頻動畫,全面深度了解該繪畫內容,并且充分考慮主題的價值意義,在教師群體進行調研過程中,通過討論投票來決定學生的繪畫主題。通過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深度融合教研活動,整合各類教育教學資源并綜合運用,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有效途徑。同時,現代教育技術結合教研活動,能夠更加準確地收集、甄別、整合、應用與學科相關的教學資源,實現教學環境的優化和教研質量的提升,大力促進學前美術教育發展新局面的開啟與提升。通過將現代信息技術和手段與職業院校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相結合,不僅有力地促進了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進步和提升,也有力地促進了職業院校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體系的形成[2]。
“實踐出真知”,職業教師只有深度投入到對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教研活動中去,才能夠更好地促進自身專業技能的提升,實現由職業向專業的轉變。只有了解當下在職業院校中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困境等問題及原因,從中思考跨越發展困境的路徑,了解當今職業院校“雙創”型教師專業發展的時代趨勢和時代需求,通過研究“雙創”型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課題從中獲得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職業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在專業思想、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等方面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即從準教師、新手型教師到專家型教師的蛻變過程。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得以成長的一個重要過程,是教師不斷地增強專業意識、更新專業理念、提升專業水平、拓展專業領域、完善專業行為、適應教師專業角色發展的過程。通過開展針對“雙創”培養的教研教學活動,帶領職業教師了解更多在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中存在的現實問題,通過模擬教學,為教師提供一個更加真實的教學情景幫助教師積累經驗,從而促進職業教師隊伍實現由職業向專業的良好轉變。只有職業教師自身提高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才能夠在教育教研活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從而促進職業院校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數量和質量的提升,以教師的專業發展促進職業院校創新創業人才體系發展新局面的開啟。
在職業院校的“雙創”教育教學課堂中,學生對“雙創”的含義以及背景知識已經有了相關系統的認識和了解,也已經有了較為扎實的理論基礎,因此,采用遞進分層教學模式要發揮學生的認知內驅力,針對“雙創”課程的重點知識內容合理分層,要明確教學重難點,結合項目化的具體案例內容,科學地利用分層遞進模式讓學生開展相關的討論和研究。由于個體差異性,教師要為學生明確“雙創”學習的實施任務,合理把握教學的重難點內容,讓學生盡力排除一些自身主觀因素向創新創業分層遞進學習模式靠攏[3]。同時,也應該結合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因材施教、長善救失,在分層遞進的“雙創”學習模式下,根據學生的優勢和長處,幫助學生合理分配創新創業實踐任務,便于學生在創新創業的實踐過程中發揮自身優勢,利用“雙創”課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執行過程,有針對性地采取教學措施,能夠有效地簡化創新創業知識的教學重難點,也能讓學生更好地吸收知識。因此,在分層遞進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能實施針對性的教學措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學習效率,幫助學生樹立分層次進行創新項目化學習的自信心,從而促進職業院校“雙創”型人才體系構建。
在學校教學的完整體系中,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職業院校的創新創業教學中建立健全統一、合理的課程評價體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職業學校的創新創業課程教育中,教師對學生在不同的創新創業實踐項目中的各種表現給予評價,給出指導意見,可以幫助學生在具體的“雙創”實踐項目中取得更高的水平,實現更好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智力和創新能力。例如,在建立“創新創業”的教育課程評價體系時,要考慮教師和學生兩個評價主體,改變以往單一的教育評價主體形式,要開展多方互評,以教師和小組對學生在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中的表現評價為重要參考,同時結合學生對自身在創新創業比賽或實踐中的自我評價,盡可能地對學生做出全面的評價,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發展。在創新創業的課程評價體系中,要注意評價方式的創新,可以改變以往教育評價體系中以主觀意識為主的評價方式,采用民主投票或者多邊互評的方式。通過建立健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評價體系,發現當下職業院校在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中存在的問題和局限,進而探索創新創業人才體系在職業院校中的構建策略。因此,通過建立健全職業院校創新創業課程評價體系,制定相關的評價標準,實現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實施和推進,有力地促進了職業院校創新創業人才體系的構建和發展。
“雙創”政策本身作為一項有利于學生長遠發展的政策,符合時代的發展規律和要求,遵循了學生的成長規律,在法律和政策上為職業院校學生提供了有利的學習條件。同時,高素質、強能力的師資隊伍投入建設,國家對學校教育設施建設的經費投入,大量優質教育資源傾斜,多媒體設施建設、投影儀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支撐,為學生提供了更好的“雙創”學習環境和條件,在國家“人才興國”戰略的政策支持下,在根本上促進了職業院校對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同時,通過學校與企業、社會等多方合作,拓展職業院校學生的豐富社會實踐活動途徑,通過多邊合作,吸納一切有利于職業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因素,加以國家政策的扶持,實現職業院校創新創業人才體系的構建[4]。
綜上所述,在“雙創”背景下職業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要利用一切有利因素。深入理解“雙創”的含義,了解“雙創”的時代背景和意義,職業院校通過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一方面,提高了職業教師的工作熱情,激發了教師隊伍的教育責任心。另一方面,通過開展“雙創”教育,有力地促進了學生思維深度發展。在提高職業院校自身競爭力的同時,也具有極高的社會效益,有力緩解了就業壓力。通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促進職業教師隊伍實現有職業向專業的轉變,利用政策優勢開展多邊合作,開啟“雙創”人才培養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