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黃金
(四川護理職業學院 四川 成都 610100)
STEM指的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ematics)的縮寫。美國學者格雷特亞克門認為STEM概念應該加上Art(藝術),增加學科間的文化基礎以及藝術素養,形成趣味性的學科活動,最后形成了STEAM概念,將STEAM引入美國常規課程體系[1]。STEAM主張通過大量的項目式活動與探究性的學習,讓學生在教學情景中產生思維火花,激發學生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樹立自信心,促使其知識正向遷移,從而真正實現藝術教育和學科教育相結合。目前,部分高校部分教師只重視衛生技術知識的培訓和教學,而忽視了藝術教育,未對學生藝術素養進行培養[2]。
本研究意在根據國家發展綜合型人才戰略需求,探尋在STEAM教育理念下對如何提升衛生類高職學院大學生的藝術素養,以達到對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的引領作用。
本研究選擇四川護理職業學院2020級醫學影像專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抽樣法,選擇兩個班級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1班為實驗組,通過STEAM項目培養設計方案進行教學,2班為對照組,采取學院常規教學方案進行教學。通過為期6次的STEAM項目式活動,測試兩個組的前后教學效果。對比兩個班級學生性別、人數、專業課成績、課外興趣活動參與程度等指標。
常規組:采取學院常規培養方式進行教學;實驗組:采取STEAM項目培養方式進行教學。方法如下:
1.2.1 建立項目式學習小組
以Felder-Silverman學習風格理論作為研究的理論支撐,學生分別經過信息輸入、感知信息、信息加工、內容理解維度的檢測后,通過填寫所羅門測試表得出學習方式的類型,根據結果進行合理分組并清楚分配項目各成員的任務。以填寫不同表格及時掌握小組動態,促進小組團隊和諧發展。
1.2.2 制定藝術素養項目式設計方案
基于學生的學科知識基礎,將學科知識與藝術知識相結合,項目包括:項目介紹、學習目標(總目標、學科目標、跨學科),設置藝術問題情境、學習準備、課時安排、團隊活動4個不同的學習流程,從縱向來加強知識的遞進,便于快速把握知識的重難點,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
①設計1+1教育模式:將學生專業教育和藝術素質教育結合起來,增加對專業課程的考核意見,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藝術素養實施考核模塊,召開研討會議,探討如何強化藝術素質教育和專業教育的有效融合,以幫助教師及學生更新教育觀念。
②開設課堂+工作室的模式:開設以提升藝術素養為目標的特色藝術課堂,以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為主要出發點,填入符合學生興趣且類別豐富的特色藝術內容,比如剪紙課堂、書畫課堂、音樂賞析課堂等,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結合現代技術的“創客空間”等新興工作室,鼓勵學生將興趣變為現實。
③藝術課外延伸實踐體驗:增加學生“走出去”的機會,組織學生去當地博物館、藝術館、非遺中心等體驗藝術魅力,以增加其對于傳統文化的了解。邀請藝術名人開展講座,邀請藝術家協會的藝術家進行現場創作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直接體驗藝術創作過程。
1.2.3 項目實施過程
小組思考提出問題—準備階段—闡述理念、設計制造(分工明確)—合作交流—師生互評—反思改進—解決問題,整體過程中需要小組成員及時記錄,填寫表格。
教學滿意度:調查學生對于藝術素養培養教學的滿意度,學生對教學情況進行評分:90-100為十分滿意;70-89為滿意;60-69為基本滿意;<60為不滿意,統計學生的教學滿意度,總滿意度=(十分滿意+滿意+基本滿意)/總人數。
藝術活動參與程度:調查學生在研究期間的藝術活動參與程度,包括競賽類、課外興趣班類、課程類、社會實踐類主要四類活動的參與人數,并得出活動參與總人次。
專業課成績:調查學生在結束研究后的衛生專業課平均成績,兩組學生在參與研究之前專業課成績無顯著差異,本研究是以STEAM為指導的跨學科綜合學習,因此不僅對于藝術素養的提高極具意義,對專業課的學習也有著一定正面影響。
研究中收集的數據資料使用SPSS23.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用均數±標準差來表示;計數資料使用卡方檢驗,用百分比表示。若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兩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滿意程度。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十分滿意”24人(60%)、選擇“滿意”21人(35%)、“基本滿意”13人(21.67%)、“不滿意”2人(3.33%),總滿意度為96.67%。常規組學生的“非常滿意”9人、“滿意”29人、“基本滿意”10人,“不滿意”12人,總滿意度為80%。實驗組學生的總滿意度顯著優于常規組(P<0.05),并且在選擇“十分滿意”的學生中,實驗組的學生明顯更多,選擇“不滿意”的學生中,實驗組的學生更少,可見STEAM項目式教學理念更受到學生認可。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學生的教學滿意度[n(%)]
對比兩組學生的藝術活動參與程度,結果顯示,藝術相關活動包括競賽、興趣班、課程、實踐四類,這四類活動中,實驗組學生參加活動的人都明顯多于常規組,并且各項活動的參與人數也顯著多于常規組同學。說明在STEAM項目式教學理念指導下,學生更樂于參與藝術類活動,發展自己的興趣特長。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學生藝術活動參與程度
對比兩組學生的專業課成績。結果顯示,在通識課成績、選修課成績、實踐課成績方面(滿分均為100分),實驗組學生平均成績雖然均略高于常規組學生,但是在通識課和實踐課成績方面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選修課方面實驗組顯著優于常規組學生成績(P<0.05)。這提示STEAM項目式教學在跨學科教學方面需要設計更為科學的方案,以促進學生文化課水平的提高。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學生的專業課成績(±s)

表3 對比兩組學生的專業課成績(±s)
注: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組別 通識課成績 選修課成績 實踐課成績實驗組 85.9±7.2 88.3±6.3 80.4±8.9常規組 83.23±4.2 80.3±5.2 78.8±4.2 P>0.05 <0.05 >0.05
第一,采用STEAM教育理念可以有效提高衛生類高職院校大學生對課堂教學模式的滿意度,更加適應課堂教學。本次研究中,通過整群抽樣將學生分為實驗組和常規組,常規組學生采用學院的常規培養,實驗組學生通過STEAM項目培養設計方案進行教學,對比兩組學生的教學效果。研究結果顯示,在教學滿意度方面,實驗組學生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常規組學生(P<0.05),且實驗組學生中的表示“十分滿意”的人數所占比例更大,實驗組中“高分”滿意者更多。可見,將STEAM教育理念融入學生的課堂教學中,將藝術素養與專業課程知識相結合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課堂的滿意度。
第二,采用STEAM教育理念可以有效激發衛生類高職院校大學生對自身興趣愛好的熱情,促進身心全面發展。藝術素養是個人對藝術的認識和修養,包括美術、音樂、戲劇、表演等學科,具有陶冶情操、拓寬視野的功能,通過情景陶冶法等方法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大學生欣賞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從而促進個體的和諧全面發展。STEAM教育理念注重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增加學科間的文化基礎以及藝術素養,依據自身基礎知識自主建構出創造性的知識,學會在實踐過程中靈活運用,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僅可豐富學科領域的人文知識,還可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能力。在專業屬性極強的醫學院校,運用STEAM教育理念可使學生了解、感受、體驗更多學科交融的知識,從而相比單一性的專業知識學習,更易在多學科交融中發掘自身存在的興趣點。
第三,采用STEAM教育理念可以有效提升衛生類高職院校大學生學習成績,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中注入STEAM教育理念可以將教師單方向知識輸出的課堂形成具有趣味性的學科活動,在專業課程中融入學生喜聞樂見的藝術表現形式,將原本枯燥乏味的專業知識變得有趣生動,從而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以及對教師課堂教學的認可度。這也提示在跨學科的教學上不能顧此失彼,在提高藝術素養的同時仍要注重專業課的提升,以專業課為主導將兩者進行有機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從而達到掌握知識、提高成績的教學目的。
STEAM教育理念指導的藝術素養培養能有效提高衛生類專業大學生的藝術興趣,促進藝術特長的發展,提高學生整體藝術素養。希望未來STEAM教學理念指導可以運用到更多的衛生健康類高職院校中,以探尋更適合學生學習,更有助于學生成長、成才的路徑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