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磊磊
預測策略是統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安排的第一個閱讀策略。預測是指學生在閱讀時產生的與閱讀對象有關的想法和觀點。盡管學生有過“猜一猜”的經歷,在閱讀中也產生過不自覺的猜想和推測行為,這與本單元的預測策略還是不一樣的。筆者以本單元首篇課文《總也倒不了的老屋》為例,就如何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抓住多種線索開展預測活動,從中學習基本的預測方法,提升閱讀水平,談談自己的認識與思考。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一篇精彩的童話故事,在本單元學習中,精彩的故事就是預測策略學習的有效載體。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文本故事作為載體,組織學生在故事閱讀中學習預測策略的基本方法。
在教學《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對課文的題目進行思考,揣摩“總”字對全文故事內容和結局定下的調子,想一想“老屋”作為故事環境會發揮哪些作用。在預測策略方法學習中,題目是進行預測活動的線索,學生可以由此開展相關的預測。編者的批注“老屋總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嗎”就是一種預測示范。教師指導學生分析這一示范,實際上是對題目提出問題,只是預測的依據就含在問題中了。有了示范,學生就可以照樣子對課文題目進行預測:老屋總也倒不了,會不會里面住著神仙?老屋總也倒不了,是設計師有精妙的設計嗎?老屋總也倒不了,會不會是畫家畫出來的?
“猜一猜”一直是學生喜歡開展的學習活動,原因是其能夠讓學生在不斷想象和驗證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繼續猜下去的興趣。預測策略的教學,教師也可以借助“猜一猜”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指導學生學習預測策略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創造性地利用文本語境,引導學生進入真實的預測活動之中。
在《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中,學生通過閱讀故事中人物的對話,發現前來尋求幫助的動物和老屋的對話在表達上都有規律性,這也是編者抓住的預測線索之一。比如,在老屋說“再見!好,我到了倒下的時候了”時,編者的批注是“一讀到這句話,我就知道,一定又有誰來請老屋幫忙了”。又如,在第三次來求助的動物講述理由時,編者的批注是“我猜到了老屋會怎么回答”。如何才能讓學生掌握這種語言表達上的規律性呢?教師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策略,讓一部分學生扮演前來拜訪老屋的小動物,提出求住的時間和理由,另一部分學生扮演老屋進行回答,開展語言規律性的預測活動。
在統編教材中,助學系統的內容豐富,涉及單元語文要素學習目標的有:單元導語、旁批、泡泡提示語、課后練習、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口語交際和寫作等。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助學系統的內容。
在《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中,旁批與課后練習是互相配合的,旁批主要呈現的是預測線索和預測內容,課后練習明確指出預測的依據及其運用,也就是預測需要有依據地進行,但預測的結果與實際內容之間可能一樣,也可能不一樣。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需要把這兩個助學內容結合起來運用。首先,教師抓住課后練習1的要求以“預測后面會發生什么”作為貫穿整個預測策略學習的核心問題,引導學生在閱讀文本故事中,選擇不同線索不斷開展預測活動。其次,針對每處旁批,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關鍵詞,驗證預測結果。再次,教師要借助“交流平臺”總結本課的學習情況。本單元“交流平臺”通過三個小伙伴提出對預測策略學習的認識,總結了預測策略的作用和價值——“幫助我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讀書更仔細、注意更多細節”“選擇課外讀物”。由此可見,預測策略不僅要用在課堂閱讀中,而且要用在課外閱讀中。
預測方法的學習不是目的,將預測方法運用在閱讀實踐中才是預測策略學習的最重要的目標,換句話說,就是學生要在閱讀實踐中將預測策略方面的知識轉化為靈活運用的能力。
這樣的閱讀實踐,不可拘泥于課文提供的閱讀材料,對于預測策略的學習來說,課文材料容易成為學生熟悉的內容,有些預測就難以真正體現應有的效果,改用陌生文本開展預測活動,各種預測方法運用起來,效果就明顯了。這種陌生文本,可以是本冊教材靠后的課文,如《灰雀》,教師可以讓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預測,作旁批。對這一陌生文本,學生適合運用學習過的預測方法開展預測活動。學生可以針對課文題目進行預測:灰雀是喜鵲的一種嗎?在課文的開頭,學生可以預測:列寧養病需要灰雀補充營養嗎?在小男孩說“沒看見”處,學生可以預測:小男孩是在撒謊。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課件將陌生文本呈現在屏幕上,讓學生現場開展預測活動并互相交流:自己抓住了哪些預測線索,具體預測的內容是什么,依據是什么。之后,教師再呈現后續內容讓學生驗證。這樣的預測活動,最能鍛煉學生運用預測方法的能力。
在閱讀策略單元教學中,教師要找準故事中值得探究的內容,指導學生運用閱讀策略,充分理解課文內容。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中值得探究的內容自然是老屋不倒的原因,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三個層次進行探究。第一層次是小動物們有需求,適合開展的預測有——“還會來什么小動物?會提出怎樣的要求?”第二層次是老屋樂于助人不會倒下,適合開展的預測有——“老屋答應了結果怎樣呢?”第三層次是老屋有人陪伴不愿倒下,適合開展的預測有——“老屋每次說到了倒下的時候的原因是什么呢?”教師把故事理解與預測結合起來,就能夠全面達成課文的教學目標。
總之,在預測策略單元教學中,教師既要從單元整體出發,幫助學生掌握預測策略,又要重視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運用預測策略,提升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