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張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設計和制定,遵循著因時而化、與時俱進的原則。黨的十八大以來,國際、國內環境發生深刻變化,不同思想文化觀點碰撞交流,不斷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更為復雜的外部環境,肩負著更加艱巨的育人任務。在此背景下,黨中央以及各部委相繼出臺了各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以適應新形勢的發展。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研究受到我國學者的廣泛關注,研究碩果累累,既聚焦關鍵領域又廣泛關注現實問題。楊挺、黃蓉生[1],賀武華[2],王春華[3]等以具體歷史節點總結回顧了政策的演進過程;馮剛從改革開放以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設計的經驗啟示,提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必須著眼國情,同時又要放眼世界[4];政策目標能否順利達成依賴于科學有效的政策執行,邱啟照[5]、毛連軍[6]、蒙慧[7]從政策執行中出現的問題出發,提出極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對策;遵循著“問題—歸因—對策”的邏輯思路,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研究的團體,主要是以清華大學徐艷國為中堅力量,他認為在思想政治教育運行過程中,適宜的政策環境推動思想政治教育不斷發展進步[8];劉曉鈴指出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建設要從方向、理念、需求等方面出發[9]。本文結合相關政策文本,回顧總結主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措施以及政策特征,積極思考未來及其政策體系的發展方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是指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各相關部委為實現一定時期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而制定頒布的引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規范和準則。新時代以來,為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時代化和科學化,不斷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短板建設,我們黨制定頒布了一系列方針政策。在政策的指引和保障下,新時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果。本文通過在北大法寶檢索相關政策篩選最終獲得26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文本,以此為研究樣本,梳理新時代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內容、特征。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高校育人要求的不斷提高,現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短板和弱項也逐漸突出和顯現,黨和國家以三部重要文件著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以放眼整體、聚焦重點的方式謀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方向。《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從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導向和價值引領的宏大基調出發,[10]從高處俯瞰整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繪制出基本的行動框架以及宏偉藍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指出,要發揮高校思想教育過程中包括課程、科研等多種教育因素的育人功能,同時要推動這些教育因素實現體系化,進而構建“十大”育人體系,并開始了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內部“整體施工”。《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構建了七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有利于更加精準地識別和解決大學生思想領域的錯誤認識和實踐領域的錯誤行為,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從框架建構走向了內部精細化“裝修”,有利于切實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從“藍圖繪制”到“框架建構”再到“內部精細化裝修”,從“十大育人體系”到“七大工作體系”的科學規劃,體現了黨和國家高質量修建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這座“大房子”的決心和信心。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順利開展以及取得良好的收效,依賴于一支強大的專業的科學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如何提升思政課教師的學科水平和輔導員隊伍的職業能力,是加強高校思想政治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黨和國家一直將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技能培訓擺在重要位置,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斷推進教師隊伍和輔導員隊伍建設,旨在打造一支素質高、專業強、職業化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2013年制定了思政課教師專業培訓的第一個“五年計劃”;2019年教育部印發相關通知,制定了思政課教師專業培訓的第二個“五年計劃”。《關于加強和改進高校宣傳思想工作隊伍建設的意見》,強化了建設高校宣傳思想工作隊伍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等,發揮出高校宣傳思想工作隊伍建設總指揮的作用。《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定》,從篩選到考核全過程嚴格把控,有助于提高整個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專業能力和素質,對打造符合時代要求的高質量思政課教師具有積極意義。
輔導員肩負著開展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活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與大學生關系最為緊密、距離最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如何與輔導員隊伍的專業素養直接相關。在注重培訓輔導員專業能力的同時,為提高輔導員走入基層、增強基層服務的能力,《加強高校輔導員基層實踐鍛煉》指出,基層實踐鍛煉的經歷對高校輔導員而言是重要和必須的,鼓勵高校輔導員理論聯系實際、積極投身基層實踐鍛煉。為給高校輔導員提供完善的工作條件與工作平臺,拓寬高校輔導員隊伍的成長空間和晉升渠道,提高其專業技能,新修定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從選聘、培養、考核、保障等方面全方位指導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有利于新時代提高輔導員隊伍工作積極性,推動輔導員隊伍良性發展。
開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充分發揮思政課主渠道、主陣地功效。[11]《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從三個方面,以建設性、綱領性的意見為學校思政課改革創新指明了方向,同時又將要求細化,將責任落實到具體主體。在教學基本要求方面,從備課形式的選擇以及如何維護課堂紀律等具體方面,明確了教育部、地方政府、高校在思政課教學工作的責任。《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立足新時代,著力推進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為思政理論課程改革創新找到了具體的突破口和著力點。《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融入專業課教學的全過程,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專業課的德育價值,使大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提升自身品德修養,另一方面對非思政專業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常態化。總的來看,國家出臺的思政課建設相關政策,關注點從全方位覆蓋到重點聚焦,政策視野從縱向深入到橫向拓展,政策邏輯從引領到擴展,體現黨和國家推動思政課適應時代發展的決心。
新時代以來,標準化建設占據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重要位置,體現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四個具體方面。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以初、中、高三級嚴格劃分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既給予了輔導員規范的成長渠道,又能夠逐步提高輔導員職業能力;在思政課教學方面,從組織管理、教學管理等多方面制定了高等學校思政理論課建設標準,有利于協同推進不同地區、不同高校思政課的高質量發展;在學校黨建方面,因地制宜,以高校具體實際為準,制定學校黨建工作標準,使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開展有組織有制度,有利于深入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在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方面,仍然全面堅持標準化建設,不論是組織方面、教學方面等都按照標準建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學院規范發展、科學發展。通過制定具體、統一的標準和要求,改善各地區高校思政理論課建設標準,進而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現創新性發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始終沿著正確的道路和方向發展完善,并且緊跟時代的變化,不斷調整、不斷創新,始終堅持政治性與時代性相統一,注重構建政治生態。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屬性是政治性,[12]從內容上來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內容始終堅持正確的理論導向,回應大學生思想領域出現的困惑和問題,培養大學生抵御錯誤思想和思潮的能力,旗幟鮮明地抓好思想工作。從政策過程來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運行過程始終在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下進行,堅持黨的領導是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制定科學、收效迅速、監督有力的重要保證。無論是綱領性的政策還是聚焦具體方面的微觀性政策,都是從當下的社會實際情況出發,具有時代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既飽含正確的政治理論,又深刻地把握住時代的脈搏,構建了政治性與時代性共生的政策生態。
從梳理的文獻不難發現,新時代以來,黨和國家用高規格的會議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執行,即在政策發布前后階段,通過召開高規格的會議動員和部署。政策的順利執行離不開會議的討論和對人財物的合理部署,同時通過高規格會議的深入解讀和大力宣傳,增強各級執行者對政策的重視程度,進而推動政策的落地實施。在2016年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從價值導向、人才隊伍、堅持黨的領導多方面對宣傳和落實2015年頒布的高校思想教育政策做出全面、全局的戰略指導。高規格的會議凸顯了黨和國家對該項政策的高度重視,地方以及高校對會議精神的系統學習,有利于把握政策的重點,從而協調人力、物力推動政策實施。
在對政策文本的整理和研究中發現,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評估系統有待完善,這是制約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向縱深推動的重要因素。政策是否延續、改進和終止的衡量依據是對政策運行過程的評估結果。[13]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評估體系仍需完善,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第一,建設一套完善的評估體系經歷的過程十分復雜、漫長,在實際建設過程中難以兼顧;第二,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評估體系建設起步較晚,由于對其政策評估體系建設的重要性意識不夠,相關研究較少,到2013年才頒布了第一個關于建設思想政治工作測評體系文件,真正開始了政策評估體系的建設之路;第三,缺乏專門的政策評估機構,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評估機構是由官方成員構成,導致評估的主體單一,在評估過程中,各部門之間基于自身利益而彼此溝通協調,可能會影響評估結果的公正性和透明性。因此,建立專門的、獨立的評估機構以及盡快引進第三方專業評估機構顯得十分重要。
回首新時代以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我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內容制定、落地執行都取得了較大進步,同時也逐步重視對政策評估的重要性。時代快速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也要不斷調整以及時解決新出現的現實問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要以實際問題為導向,針對具體問題制定具體的政策內容,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頂層設計。我國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機,世界處于百年變革之未有大變局,[14]越來越重視培養高素質人才,同時越來越重視對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因而“立德樹人”這一目標和任務始終貫穿育人的全過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只有立足培養的實際要求,結合社會現實問題,進而解決大學生群體出現的思想問題,才能真正發揮其作用達到育人目標。
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執行,堅持從中央到地方再到學校的自上而下的模式。由于各個地方乃至學校的實際情況有所不同,在政策執行的過程中不能“一刀切”,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是在政策執行的過程中,由于缺乏機制體制的約束和管理,導致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出現執行不到位、虛假執行等問題。為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執行的質量,一是要建立健全中央與地方以及高校的交流機制,使中央能夠及時了解各地方、高校對思想政治政策的執行情況,同時拓寬了地方、高校同中央溝通問題的渠道,有利于最大化地發揮政策效果。二是要建立健全政策執行的監督體制,規范政策的執行。一方面,要加強對執行過程和效果的監督,并依據相應標準制定出懲罰制度、責任歸屬制度等,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執行主體的監督,目前是通過上對下的方式監督政策執行者,這種監督方式由于時間、空間上的局限,導致監督不夠及時、全面,可以通過拓寬監督渠道、豐富監督方式、嚴格把控政策執行的過程等,例如完善部委之間、地方之間以及高校之間的同級監督體制,加強網絡輿論監督等,因而在政策的制定過程中要注重構建相應的機制體制,規范政策執行過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評估,是提升政策的針對性和操作性運行的必要環節,其目的在于精確地評估某一具體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是否達到了既定的目標,取得了預期的效果,為下一階段的政策制定、修正提供可靠的依據,因而建立獨立的專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評估體系具有重要意義。首先要加強理論研究。我國在這方面的理論知識較為薄弱,在建設評估體系之前,應先夯實理論,評估方法,再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推動政策評估體系的建設。其次要加強獨立性、專業性建設。基于上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評估的現實訴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評估工作必須真正獨立于教育系統,這樣才能激發其評估的自主性與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