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珠妹
(政和縣南門小學,福建 政和 353600)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中關于整本書閱讀的任務群中強調,要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閱讀整本書;分享閱讀經驗,交流閱讀體會,積累閱讀心得,養成閱讀習慣。整本書篇幅大,覆蓋面廣,人物多,情節復雜,如何引導學生閱讀?如何推進閱讀實效?精心設計閱讀單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有選擇、有目的、有質量地參與閱讀,幫助學生梳理、整合、歸納、總結、拓展延伸,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閱讀實效。本文以《草房子》課外閱讀為例,探索通過設計閱讀單的方式推進整本書閱讀實效的路徑。
“只有讀書,人才會獲得發展的原動力,人才會在讀書中進步,人在哪,圖書館就在哪。”[1]閱讀很重要,比閱讀更重要的指導學生學會閱讀,傳統的筆記方法主要有摘錄、批注、感悟、體會、評語等,沒有刻意引導,他們的閱讀往往在外圍打轉,容易走過場,這對于整本書的閱讀收效不大,閱讀量看似上去了,并不能帶來閱讀能力的提升。精心圍繞讀物設計相關的讀書筆記式閱讀單,這對于指導學生有意識去閱讀,知道怎么閱讀,養成閱讀習慣,提高閱讀實效,意義重大。
所謂批注,就是在閱讀過程中,將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惑以符號和文字的形式,在文中空白處進行標記和書寫[2],如果沒有引導,學生即使對文章批注,但也容易敷衍了事,借助批注式閱讀單,引導他們結合文本談感受談體會,說疑問說假設,帶著目的去閱讀,效果自然不同。指導《草房子》一書閱讀時,設計了內容批注式、習作技巧式、評價議論式、質疑批注式等多種閱讀單。(1)指向內容批注的閱讀單。《草房子》一文中,禿鶴的轉變巨大,其中作者可以借助環境渲染來表達自己對禿鶴人格的認可,設計閱讀單時,筆者設計了以下的閱讀單:你喜歡禿鶴嗎?你能說說禿鶴的故事嗎?請結合自己對禿鶴的了解,說說你對禿鶴的看法。(2)指向習作技巧的閱讀單。借助閱讀支架,感悟表達特點,習得表達技巧式是閱讀整本書的主旨之一。《草房子》是曹文軒的扛鼎力作,語句平實感人,筆者設計了描寫草房子閱讀單:畫出指向草房子考究鋪張的語句,請說說這段環境描寫美嗎?你覺得這樣的寫法有什么好處?(3)指向評價議論的閱讀單。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一定會對特點的人和事有不同的看法。《草房子》一文中,桑桑是一個性格復雜多變,筆者設計了話題一:桑桑的異想天開,他經常會做一些出人意料的行為,你喜歡這樣的桑桑嗎?你的身上,有桑桑的影子嗎?(4)指向質疑批注式閱讀單。讀貴有疑,指導尋疑、釋疑也是閱讀能力的重要指標,在《草房子》指導閱讀時,筆者設計了話題一:秦大奶奶死了,為什么這樣一個刻薄的女人死了,送葬的隊伍卻在田野上迤邐一里多地呢?
讀書筆記設計最多的就是摘錄式,摘抄優美句子、摘抄優美詞語、摘抄有哲理的有疑問的句子等等,教師如果沒有引導,學生抄得五花八門,根據文本特點,按照一定的主題引導去摘抄,結果就大不相同,他們不僅可以學會歸納整理,還能品味其中的妙處,促進習作能力的提升。
(1)指向環境描寫摘錄仿寫的閱讀單,如話題一:摘抄杜小康找鴨子這部分的環境描寫一句。話題二:你能結合自己的心情,也寫一句與環境有關的句子嗎?(2)指向語言描寫仿寫摘錄的閱讀單,如話題一:摘錄幾句紙月與桑桑第一次見面時候的對話。話題二:你能仿寫幾句你與別人對話的句子嗎?(3)指向修辭手法仿寫摘錄的閱讀單,如話題一:摘錄一句秦大奶奶堅守艾地的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話題二:你能用同樣的修辭手法仿寫一句話嗎?
這是一種較難的讀書筆記方式,不建議中低年級的學生過早應用,到了高年級可以引導學生逐步練習運用,學生學完一個章節或讀完整本書之后,設計一些綜合性練筆式閱讀單,幫助學生系統把握整本書的主題,全面了解人物的個性特征:
(1)指向心得式閱讀單:如讀完某個章節,寫一寫自己的心得;(2)指向續編改編式閱讀單:如續編/改編《白雀》這個故事,讓文章結尾喜劇式;(3)讀后感式閱讀單:如讀完全文,寫一篇讀后感;(4)收獲類閱讀單:如讀后寫出文章中你已經知道的知識點1、知識點2。
學校教育的單元有必要以“主題·探索·表現”為“登山型”課程[3],整本書閱讀也應該像登山,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指導學會聯想,由此及彼,舉一反三至關重要,以閱讀為依托,關注語言、品味文章、吸納文化、揣摩規律、習得技法,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閱讀中思考、閱讀中成長。精心設計聯想式閱讀單,將語文要素、閱讀內容、個人體驗、閱讀實踐等有機結合起來,有助于幫助深刻理解文本,推進閱讀實效,提升語文素養。
對比式閱讀單,就是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提醒學生思辨文章的不同之處,通過聯想對比,理清文章脈絡,把握人物性格,關注環境細節等,這樣的對比,可以是故事發展階段的不同,也可以是同一個故事中人物、事件、環境、性格等創設特定的場景以含蓄地表達當時人物的心理狀態,筆者在指導學生閱讀《草房子》的時候,明確它的差別,探尋表達上的規律,將作品內的各要素聯結起來,感受作者的特別用意。環境描寫的變化往往預示人物的狀態變化,在《草房子》中有關人物禿鶴章節,他原本自尊心極強,但是身體上的缺陷,他自卑、自暴自棄,后來參加演出成功,他已然蛻變成一個自信、自強的禿鶴,環境描寫前后對比反差巨大,引發學生聯想,筆者設計了禿鶴被丁四取笑和禿鶴演出獲得成功后這兩處情節的環境描寫,品味揣摩其中的變化,感受禿鶴心情與環境描寫之間的聯系。(如圖1)

圖1
整本書的閱讀,往往人物都有一條因果線,設計相應的閱讀單,將人物的因果聯系提煉出來,引導學生借助聯想,在指導閱讀《草房子》一文中,引導抓住相關情節,設計因果閱讀單,學生也就能感受作者創作《草房子》中蘊含的深厚道理。在這個探究過程中,學生通過“因果線”展開追尋式閱讀,再度細讀文本,這對這部小說的內容會更熟悉,聯結其相關的內容,產生更多新的體會,感受曹文軒作品的魅力。學生閱讀作品的時候,容易受個人喜惡的影響,引導學生聯想,了解他行為的原因和結果,這樣對于全面認識人物、看待問題都很有幫助。固執的秦大奶奶為什么這么固執呢?他為什么會救喬喬呢?最終為救一只南瓜,這又是為什么結果怎樣呢?……設計類似的因果式閱讀單,對于全面了解人物是很有幫助的。
作者創作作品的時候,往往會考慮人物、事件、環境、情節的相似之處,只要引導細讀文本,雖然人物性格迥異,但一定有不少相同之處。精心設計相似聯想閱讀單,尋找凝練其中的相同相似之處,并且在語言環境中學習運用。
(1)指向環境描寫接近聯想閱讀單。例如,話題1:說說禿鶴演出成功、杜小康找到鴨群、細馬最后回來的環境描寫。話題2:這樣的環境描寫有什么聯系嗎?你有什么感悟?
(2)指向人物性格接近聯想的閱讀單。例如,話題一:說說杜小康、細馬、紙月的性格和命運。話題一:有什么相似之處嗎?看了他們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悟呢?
隨著學生閱讀素養的不斷提升,鼓勵主題多元、題材多樣、內容豐富、類型各異的讀物相互聯結,引導他們從已有的知識儲備、生活經歷、切身體驗等出發,引導文本與文本間、文本與作者間、文本與讀者生活間的聯結,幫助他們理解文本內容。這樣的聯結,既可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面,更可以促進語言能力、思維品質發生質的變化。
同樣的一個作者,寫作風格總能找到其中的相似之處,也必然有所區別。在設計閱讀單時,對比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對于深刻了解作者及其閱讀的作品,都很有助推作用。《草房子》《青銅葵花》這兩部作品太多的相似之處,從人物性格命運、環境描寫、深刻的寫作主題等方面提煉引導學生閱讀,收效很大。(如表1 所示的人物描寫的異同比較)

表1 《草房子》《青銅葵花》人物描寫異同比較
找到不同作家同類作品,尋找其中的相似之處,挖掘其中的相通之處,這對于了解不同作家的寫作風格及其作品的特點,形成群文閱讀的格局,增加閱讀量,提升閱讀素養,推進閱讀實效很有意義。在指導閱讀《草房子》時,筆者從文章內容、寫作背景、體現的主題等方面設計閱讀單。《草房子》與《城南舊事》同屬優秀的兒童作品,相似之處很多,如兩部作品中哭泣的段落很多,哭的方式和原因也很多,林海音觀察駱駝和杜小康觀察鴨子的片段,善良的桑桑和善良的影子片段……提煉出來引導學生學會聯結,從這本書推廣到另一本書,這樣收獲的不僅僅停留在字面上,而且沉淀下來的方法與技巧。
閱讀別人的故事,尋找自己的影子,在指導學生閱讀時,發掘故事中的人物事件,結合自己或者與作者的經歷,這會讓閱讀感悟會更加的深刻。《草房子》中的人物個性鮮明,很有特點,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總會隱隱約約感受到寫的就是自己的故事,自己也有這樣的經歷,精心提煉這樣聯結的閱讀單,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閱讀素養很有幫助。
(1)指向聯結自身體驗的閱讀單。可設置如下話題:話題1:書中的人物性格豐富:善良、想法離奇、困難、堅強、淘氣……你的身上有這些影子嗎?話題2:說說你的有趣故事?你覺得這是文章中的誰?
(2)指向聯結作者經歷的閱讀單。不少作品中的主人公,就是作者的原型,這是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相互聯結,探索其中相同之處,這有助于幫助理解文本、了解寫作背景,曹文軒與《草房子》,與主人公桑桑間有很多相似之處,或者說桑桑就是作者的原型,筆者設計如下閱讀單:曹文軒的父親做個校長,也曾帶著孩子四處看病求醫,也住在河邊,也一樣的活潑充滿想象能力……
總之,閱讀單,不失為一種很好的閱讀輔助工具,他形象生動直觀地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幫助學生思維更加立體化,在挑戰中體驗閱讀的樂趣,推進閱讀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