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述華
(平潭城中小學,福建 平潭 350400)
數學閱讀理解指的是拿到一篇數學素材或遇到數學問題后,依據自身的知識儲備和理解水平進行有效的解讀,并根據文章內涵與題目要求,實現后續的學習及一系列操作。對于小學生而言,其是否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有效閱讀和理解,將直接影響其對題目價值的領會和對出題者要求的解讀效率。
所謂“數學說理”,是指數學教學注重過程的教學,基于數學理解的教學,課堂中教師要給出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在數學閱讀活動中進行語義理解和信息提取,并通過說理把自己的思考進行外顯。這個過程包括三個階段:一是讓學生在數學閱讀活動中進行語義理解和信息提??;二是通過說理把自己的思考進行外顯;三是說理后讓學生親歷過程、體驗方法、感悟思想、積累經驗。
構建小學數學閱讀理解驅動有效說理課堂,能夠提升學生對理論性、規律性、說理性、探究性數學知識的有效理解,并且引導學生將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和理論,以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進行加工和分析,再進行有效梳理和輸出,完成整個小學數學知識性教學的有效說理過程。
語義理解和信息提取,是指在閱讀理解數學例題時,通過對文本段落和相關問題的語義分析與理解,挖掘并提取出文本信息所要表達的真實內容。在閱讀課本例題時,要學生明確閱讀要求:例題講了一件什么事?解決這個例題會用到之前學過的哪些知識?他們之間有什么樣的聯系?能提出2-~3 個有價值的問題并嘗試解決嗎?這樣讓學生閱讀后理清各個知識點,明白關鍵處并能夠清晰地進行自我診斷,清楚自己哪些看明白了,哪些還有困惑。讓學生揣著疑問去閱讀,能夠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升說理能力。例如,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分數加減混合運算單元例3“喝牛奶問題”,這是學生生活中熟悉的喝牛奶情景,所以先讓學生閱讀課該例題,思考:例題敘述了一件什么事?從這件事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什么?關鍵步驟利用了我們學過的什么知識?這樣讓學生通過閱讀,先對例題文本進行語義理解和信息提取,接著讓一名學生上臺動手模擬演示,其他學生把這個模擬過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小組交流。這樣引導學生有序地按照解決問題的三個步驟進行:閱讀與理解(審題)—分析與解答(解題)—回顧與反思(總結),實現“符號語言”—“圖形語言”—“口頭語言”的有序轉換,所以在學生說理之前,先讓學生明晰說理任務、精讀文本,真正理解問題或任務的數學本質[1],再用數學的語言來表達思考過程,以提升說理過程的準確度與有效性。
說理能力的思考外顯指的是閱讀數學作業時,把輸入腦中的數學信息以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進行加工和梳理,再用數學語言等方式輸出,讓他人明白自己所要表達的觀點與內容。數學作業既是對一節課學習內容的鞏固復習,又是對知識的拓展與延伸,密切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激發了學生樂于探索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想明白、說清楚”,促使學生主動去思考、去想象、去提問,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與說理能力。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年月日”課時,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閱讀作業:林老師因所住的小區突發1 例新冠肺炎無癥狀感染者,根據國家防疫規定,這位感染者送到定點醫院進行治療,而林老師需要居家隔離7 天觀察。她于28 日開始隔離,這期間核酸檢測如果都是陰性的話,她幾日可以出門?學生思考后用表1 整理了自己的思路:得看是幾月份的28 號開始隔離,因為每個月的天數是不一定相等的。如果是大月的28 日開始隔離,那么就是到下一個月的3 日結束,4 日就可以出門。如果這個月只有30天,那么28 日開始隔離,就是到下一個月的4 日結束,5 日就可以出門。如果是2 月份的28 日開始隔離,得考慮平閏年。如果2 月份只有28 天,那么她要到3 月7 日才可以出門,如果2 月份是29 天的話,那么她要等3 月6 日才可以出門。

表1
師生共同小結:從表格的最后一列可以看出,因為每個月的總天數不一樣,所以雖然開始的日期一樣,隔離的天數也一樣,但結束的日期卻不一樣。
用思維導圖、表格、圖示等方式展示思考外顯的說理,是小學階段數學學習常用的說理方法,借助這些方式,學生對數學作業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提升了數學說理能力。
閱讀是思維的體操,只有讓學生真正弄懂知識的來龍去脈,才能讓學生真正學懂數學?,F行的小學人教版數學教材,比以往教材多了一塊“你知道嗎”板塊,這是新教材的亮點,這一板塊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數學知識內涵。例如,學生在閱讀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因數與倍數”單元第13 頁“你知道嗎”的內容之后,有了如下的說理過程:
師:為什么2 和5 的倍數只要看個位就可以,而3的倍數要看這個數各個數位上的數字和?(小組交流)生1:因為10 是2 和5 的倍數。十位上不管是什么數字都是10 的倍數,也就是2 和5 的倍數,所以只需考慮個位上的數字即可。生2:我們小組還發現4 和25 的倍數也只要看末兩位,末兩位分別是4 或25 的倍數,這個數就一定是4 或25 的倍數。因為4×25=100,所以也可以不考慮百位,只看十位和個位。生3:125 和8 也只要看末三位,末三位是125 或8 的倍數,這個數就一定是125 或8 的倍數。但3 的倍數不行,不能只看末幾位,要看這個數各個數位上的數字和。如27,可以拆開成2×10+7,可2×10 的結果不是3的倍數,但2×9 是3 的倍數。可以將2×10 寫成2×(9+1),也就是寫成2×9+2,27 就可以寫成2×9+2+7。因為2×9=18 是3 的倍數,所以只要看2+7 的和是不是3的倍數,2 和7 就是27 這個數各個數位上的數。所以3 的倍數特征是看這個數各個數位上的數字和是不是3 的倍數。師:那1437 這個數是不是3 的倍數,你也能用上面方法驗證下嗎?
此外,閱讀數學文化知識,讓學生意識到數學文化的博大精深。通過數學文化與理論知識的結合,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更能讓學生對數學的歷史文化產生好奇,更加主動地走進數學。從而讓學生感受數學文化魅力的同時,積累了一定的說理素材與說理依據,提升了數學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