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聞的客觀性在于傳播信息,其主觀性是傳播立場、價值。新聞標題作為全文“題眼”,具有一窺見全豹的作用。文章以功能學派的立場標記理論為框架,從語言細節入手,觀察中國民航報和澎湃新聞網作為不同新聞宣傳主體在“3·21”東航MU5735航空器飛行事故這一重大新聞報道中標題使用上的差異,定量定性分析其背后因素及立場傾向。研究發現,中國民航報在“3·21” 東航MU5735航空器飛行事故報道中一直保持嚴謹、正面、直接的語言取向,秉持信息權威發布者的形象和定位。澎湃新聞則在語言選擇上更加多變、豐富,更多使用模糊性認知立場標記、情感態度標記,營造一種和普通讀者共情的語言環境,雙方所處的新聞立場直接影響著標題策略。希望文章能為新聞從業人員做好宣傳工作提供新的視角,從標題開始加大宣傳力度,正確引導輿論。
關鍵詞:新聞主觀性;立場三角;立場表達;標記語;新聞標題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22-0137-04
客觀、公正、忠于事實一直被媒體奉為金科玉律,是新聞宣傳人員的立足之本。然而,新聞是一種被選擇的語言,是在復雜社會關系中處于某種立場的媒體編寫編輯后表達媒體訴求的作品。有大量研究者承認“要在新聞報道中實現‘完全客觀性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只強調客觀不講立場的新聞觀會導致認不清新聞背后的傳播目的,而只講立場不講客觀只會落入主觀主義的圈套,失去新聞的可信度。哪怕是在客觀陳述某個事件、某個觀點時處于中立態度,也可以說這是中立立場的表現。
2022年3月21日,東航MU5735航班在廣西梧州發生重大飛行事故。中國民航保持將近12年、超過1億小時的安全飛行紀錄從此作古。隨后便是各路媒體蜂擁而至,有權威主流媒體如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也有行業媒體中國民航報,還有新浪、澎湃新聞等互聯網媒體。各家媒體報道事件的出發點不同、立場不同,報道的內容選擇也不盡相同。
新聞標題作為新聞語篇的一種次類,承載著新聞中最重要的信息。分析新聞標題將直接助益我們觀察來自語言表達本身之外的言者意圖。特別是在眼球經濟發達的網絡空間,有些標題可能使用與文章內容不匹配的詞來誤導讀者,有人將這些網絡標題稱作“主觀事實和意識形態的載體”。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借分析“3·21”東航MU5735航空器飛行事故這一重大新聞報道標題中使用的一些語言和語法策略,觀察宣傳主體的立場表達。
潘瓊從唯物主義認識論的方法指出,新聞客觀性“違背認識規律,排斥主觀性”[1]。趙喜桃進一步闡述,“純粹客觀真實的新聞在現實社會中不存在,受眾看到、聽到的新聞事實都是經過記者、編者加工制作的,多少帶有個人主觀選擇的新聞事實而已”[2]。除哲學視角外,有些學者引入框架分析理論,將新聞事件如何選擇、重組,重新安排素材順序和分量等通過新聞框架的選擇展現了出來。更多的學者從語言學分析方法入手,楊娟、段業輝[3]研究了焦點標記在新聞傳播信息突顯意圖中的使用。陳麗婉[4]以語用預設理論為基礎,剖析了美國新聞語篇中的主觀傾向。
上述諸多論述對新聞話語的主觀性做了充分的嘗試,也在話語身份研究中確定了很多進展,但這些研究停留在主觀性和客觀性的辯駁論述上,沒有深入分析主觀性背后的立場動機。鑒于此,本文引入“立場表達”理論,定量、定性分析立場差異對各媒體面對“3·21”東航MU5735航空器飛行事故不同的語言選擇機制。
杜波依斯站在話語互動的角度分析了日常話語中說話人如何表達立場,聽話人如何解讀立場意義,以及雙方如何互動等,建立了著名的“立場三角”理論,“立場是社會角色通過外顯的交際手段,在對話中實施的一種公開的行為。它同時包括評價客體、設置主體以及主體間的認同過程,這些都關系到社會文化領域的各個顯著的維度”。
比伯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將具有立場價值的詞按功能學派的做法,分為認知立場標記語、態度立場標記語以及方式立場標記語,后期又加入了評價次類。郝玲[5]從漢語詞匯意義的角度對立場類別作了概括,提煉出態度立場、認識立場和風格立場。高彥梅[6]將國內外的立場分析引入語篇,提出四個立場類型:認識立場、義務立場、態度立場、風格立場。方梅、樂耀[7]總結發現,從語言形式的角度來看,漢語的立場表達可以通過不同的語言單位來實現,如詞匯、短語、句法結構、句式等。
綜合以上理論,本文將立場標記語分為三類來觀察:認知型、義務型、態度型。其中認知型立場標記語又細分為增強性、模糊性、言據性三個次類,義務型立場標記語著重考察必要性、能愿性標記語,態度型立場標記語則有情感性、評價性兩個次類。鑒于標記語屬于功能分類,本文考察的標記語類型既包括詞匯、短語,又包括句法、句型等各種語言形式,劃分不同標記語的標準以功能意義為準。具體的標記語分類解釋及標記示例見表1。
本文研究材料分別取自中國民航報社旗下的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以及澎湃新聞網上關于“3·21”東航MU5735航空器飛行事故的報道,收錄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新聞標題76條,澎湃新聞網相應新聞標題196條。
研究采取小型語料庫定量定性分析法。部分標題未見明顯立場標記語,不作分類。部分標題采用多種標記,分別計入各類中。具體統計數據見表2。
總體看來,在認知型立場標記語中,中國民航報采用增強性標記的比例明顯高于澎湃新聞,重在明確無誤地傳遞官方信息;言據性立場標記在雙方標題中都大量存在,且澎湃新聞更依賴其標明信息出處,提升可信度;義務型立場標記語中,中國民航報使用較多的能愿性標記,意在反映民航各責任單位在事故調查處理中的主觀意愿和積極作為;態度型立場標記語的使用分布,澎湃新聞情緒化詞匯豐富、形象,中國民航報用詞穩妥、慎重,說明兩者在標題的主觀情感投射和客觀評價間存在一定差異。
(一)認知型立場標記語的使用情況
認知立場涉及話語發出者與話語所述命題的關系,體現言者對命題的確定性認識,以及對該命題真實性、言據性的判斷。依據統計數據,中國民航報傾向于使用增強語,給予讀者明確的信息和價值判斷;澎湃新聞除客觀報道新聞事件外,更多充當新聞事件第三方,謹慎使用增強語,更多使用模糊語,大量選擇言據性標記,讓事件發展處于開放狀態,引發讀者更多的追問和猜想。
具體來說,中國民航報在標題中具有增強性價值的結果類動詞/詞組,如抵達、確定、搜尋到等,向公眾報道階段性成果。表達時間的副詞以完成義、達成義的“已”為主。這些詞匯手段以增強信息“可靠性、控制對觀點的贊同力度”,從而 “凸顯自我的優勢”,把穩話語權。
(1)3·21”東航MU5735航空器飛行事故主要撞擊點已基本確定
(2)目前主要搜救任務已基本完成
(3)東航工作組已抵達廣西梧州
例(1)中,選擇“已”和“基本確定”,直接回答大眾對新聞信息的訴求,否定了“撞擊點可能出現別處”的傳言和可能性,主導輿論走向。而例(3)的“已”是明確告知工作組抵達現場,正面說明事故的責任方對事故處理的及時、認真態度。當然,增強語在澎湃新聞中也不鮮見,如:
(4)東航一架波音737飛機墜毀 民航局已啟動應急機制
(5)東航已組建300名人員的援助隊伍
但澎湃新聞的新聞標題存在大量的模糊性標記,這是明顯異于中國民航報的顯著特征,且形式多樣。
有用否定詞的:
(6)民航局:東航飛行事故目前還在調查中,還不能下結論
有用疑問句的:
(7)東航飛行事故調查有何難點?結果何時出來?民航領域專家詳解
還有表達類似英語現在進行時的副詞手段的:
(8)兩部黑匣子相關譯碼工作正在進行
這些手段或否定某一種判斷,或直接提出疑問,結果都是讓標題內容處于多種可能性的發展空間。例(6)否定了現在“下結論”,意在引出多種可能的事故原因討論;例(7)提出兩個問題,誘發讀者猜想;例(8)的“譯碼正在進行”,新聞立場完全中立,只陳述事實,看不到任何傾向和誘導。
與之相對的,否定詞“未”在中國民航報中僅出現一例:
(9)東航回應:失事飛機未涉及“撥叉”組件維修
該例“未”否定了讀者關于事故與“撥叉”組件維修有關的猜測,在報道中是辟謠性的,具有提升信息準確度的作用。
澎湃新聞使用模糊性標記還有更為極端的案例,即只使用普通名詞、名詞短語,完全摒棄可能有立場表達傾向的動詞、副詞、形容詞,甚至句式,如:
(10)東航飛行事故第九場發布會八要點:涉DNA比對、黑匣子譯碼
普通名詞、專有名詞只具有指稱特定事物的作用,不描述與該事物有關的行為和屬性,因此沒有特定的情感傾向和價值判讀。“涉DNA對比”和“黑匣子譯碼”在例(10)標題中是沒有動詞和形容詞約束的獨立話題,任何可以陳述在其后的動詞短語都能提供讀者解讀新聞的可能。該標題相當于記者拋出一個話題,其走向進展是模糊的、不明確的,完全由讀者通過閱讀正文來補充。
除上述增強性、模糊性認知型立場標記語之外,中國民航報和澎湃新聞也都使用言據性手段,如:
(11)民航局:“3·21”東航MU5735航空器飛行事故原因性質還不能下結論將依法追究造謠者法律責任
(12)廈航:以最嚴措施開展安全大檢查
(13)應急管理部:舉一反三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
(14)事故調查組專家:東航飛行事故調查存在3大挑戰
上四例中,前兩例源自中國民航報,后兩例為澎湃新聞所用,都是以轉述的形式標明信息來源。
布魯斯和安德森在《當代體育報道》一書中指出,在轉述過程中,轉述者需要對被轉述來源和內容作出基本的判斷,更多體現轉述者對被轉述者與其話語的立場:轉述者會根據自己的身份、意識形態和政治需求等有意無意選擇轉述對象、內容和形勢,達到放大或傳達被轉述者話語的效果。
從3·21”東航MU5735航空器飛行事故的新聞報道案例來看,中國民航報僅轉述民航局和民航行業專家一類行業內權威發言,而澎湃新聞的轉述對象較廣泛,其出發預設多元。這一類轉述的使用,表明了澎湃新聞的中立立場,可以從任意角度切入新聞,發出不同的聲音。
(15)民航局:東航飛行事故主要搜救任務已基本完成
(16)墜機搜尋人員:現場條件惡劣,但家屬祭拜的場面更讓人難過
(17)“捂住鏡頭避開乘務人員證件”,給當事人以尊重
中國民航報除例(11)(12)直接轉述民航行業權威信息外,實際還有一例需要特別注意的言據性轉述用法,即:
(18)兩部黑匣子正在解碼中
此標題源自新聞主體文字中民航局航空安全辦公室主任朱濤在國家應急處置指揮部第十場新聞發布會上的發言內容——“兩部飛行記錄器的數據正在解碼中”。鑒于發言人的角色定位和新聞發布會的主體屬性,中國民航報始終站穩行業官方媒體的新聞立場,在發表權威信息的同時,放棄以新聞第三方角度來轉述國家應急處置指揮部的話語(即以《第十場新聞發布會:兩部飛行記錄器的數據正在解碼中》或《朱濤:兩部飛行記錄器的數據正在解碼中》為標題)。可見,言據性語言形式的使用因立場而限制了信息來源的選擇和表達形式,《兩部黑匣子正在解碼中》這個標題的選擇相當于中國民航報在新聞發布會后代表民航業對社會公眾作出的權威發布。
(二)義務型立場標記語的使用情況
義務立場主要關注事物或行為的必要性、能愿性和因果性。
義務型立場標記語的使用頻率方面,中國民航報明顯高于澎湃新聞。從細分類別來看,中國民航報使用必要性標記語表明民航行業主體在“3·21”東航MU5735航空器飛行事故中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如例(19)和(20);同時用能愿性標記語承諾在事故處理和下一步工作中的決心和擔當,如例(21)和(22)。
(19)習近平對東航客機墜毀作出重要指示 要求全力組織搜救 妥善處置善后(中國民航報)
(20)振奮精神 重新出發 堅決確保航空運行絕對安全、確保人民生命絕對安全(中國民航報)
(21)廈航:以最嚴措施開展安全大檢查(中國民航報)
(22)民航局迅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向全行業下發緊急通知加強航空安全工作(中國民航網)
澎湃新聞沒有使用能愿性標記語,僅在轉述國務院安委辦等官方言論的間接引語中有必要性立場標記語,如:
(23)國務院安委辦、應急部:對國有大型航空公司進行全面安全整頓
(24)王勇:毫不放松做好事故調查等工作,加快黑匣子破譯進度
上述例句的立場標記語都是祈使句形式,采用轉述說明了澎湃新聞旁觀者的立場。媒體或者媒體所代表的利益主體本身以及背后的普通讀者沒有履行相關責任的義務,也沒有督促或發動事故處理的意愿必要,所以澎湃新聞標題中義務型標記語的使用策略正說明了新聞寫作主體的視角和意愿。
(三)態度型立場標記語的使用情況
體現態度的立場標記語是言者對命題意義的評價、價值判斷以及情感表達,大體分為情感型態度標記語和評價型標記語兩類,前者體現作者情感,后者體現價值判斷。
以正面評價表達的“迅速、立即”為例,這兩個狀態副詞只出現在中國民航報的新聞標題中,意在強調民航局作為事故責任主體部門在事故處理中的積極態度和擔當作為。
(25)民航局迅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
(26)民航局立即開展行業安全大檢查
(27)迅速開展行業安全大檢查 實現問題隱患動態清零
與之相反,“仍”這個說明事件發展處于停滯、進展緩慢狀態的副詞,只出現在澎湃新聞的標題中。
(28)東航飛行事故調查初步報告公布,最終調查結論仍需時日
(29)墜機事故應急指揮部設置在一小學內,深夜救援仍在進行
(30)東航空難第五場發布會:仍未找到幸存者,但從未放棄尋找努力
“仍需時日”“仍在進行”“仍未找到”,這些句子并未提供新的信息,因為在消息發布之前,讀者已然知道上述內容。“仍”提供的不是新信息,而是情感價值,是澎湃新聞對事件進展表達的一種或焦慮或期待的情緒,是澎湃新聞身處事故受害方、新聞讀者的立場所做的替代性表達。然而,這類情緒會削弱新聞標題所述命題的權威性和嚴肅性,所以是作為民航官方媒體的中國民航報在報道中極力避免的。相反,例(34)中,黨政機關公文文體之一的“通報”被直接應用到了標題。
(34)關于“3·21”東航MU5735航空器飛行事故調查初步報告的情況通報
公文是黨政機關實施領導、履行職能、處理公務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規范體式的文書。“關于‘3·21東航MU5735航空器飛行事故調查初步報告的情況通報”,實際上是作為安全事故調查主體責任部門的民航局航安辦正式制發的公文,中國民航報未作絲毫更改原文刊發公文標題及內容,顯然是將自身平臺作為民航局官媒在發揮作用,其態度不言自明。
新聞標題承擔著開門見山,闡述新聞主旨的作用。如何從標題吸引讀者注意、引導輿論方向成為宣傳人員的重要研究課題。在用意深刻的標題中,作者將其政治考量、社會考量、道德標準潛藏在簡單的文字中,通過引起讀者在語言使用習慣上的共鳴,影響并說服讀者接受作者的預設立場,融入其逐漸鋪開的話語體系,借此達到最終的新聞傳播和宣傳引導目的。
通過對比中國民航報和澎湃新聞在新聞標題中的立場標記語使用,可以看到,清晰簡明的信息傳遞只是新聞語言的“地基”,不同感情色彩、不同語義強度的詞,代表著作者個人情感傾向和價值判斷,這即是“立場”。中國民航報在“3·21”東航MU5735航空器飛行事故報道中一直保持嚴謹、正面、直接的語言取向,秉持信息權威發布者的形象和定位。澎湃新聞則在語言選擇上更加多變、豐富,更多使用模糊性認知立場標記、情感態度標記,營造一種和普通讀者共情的語言環境。
新聞不等于宣傳,但新聞的宣傳功能是宣傳工作者必須把握的重要能力。過時的程式化報道、“低級紅”式的成就性報道帶著明顯的說服動機,必然招致受眾的抵觸情緒。巧用語言策略可以將宣傳立場不經意地藏于標題中,隱于新聞文字中,讓正面報道不至于刻板,讓典型報道“有血有肉”,在尊重新聞自身規律的同時,充分利用其宣傳價值。
參考文獻:
[1] 潘瓊.新聞客觀性的哲學反思[J].新聞愛好者,2008(3):22-23.
[2] 趙喜桃.“真實的藝術”:對新聞真實主觀傾向的思考[J].新聞知識,2011(6):38-39.
[3] 楊娟,段業輝.新聞語言中的焦點標記詞“是”與主觀性[J].當代修辭學,2006(5):37-38.
[4] 陳麗婉.從語用預設看美國新聞報道的客觀性[J].長春大學學報,2011(7):34-36.
[5] 郝玲.現代漢語中的“立場”表達芻議[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5(3):104-107.
[6] 高彥梅.語篇語義框架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23-26.
[7] 方梅,樂耀.規約化和立場表達[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39-63.
作者簡介 曾騫,博士,編輯,研究方向:語言學、新聞實務、黨務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