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媒體的發展,新聞短視頻化的傳播方式深受大眾喜愛。其因傳播廣泛、內容豐富、互動性強,被許多媒體選擇,這使傳統的電視媒體面臨新的挑戰。文章采用市場調查、行為研究、概念分析的方法,對電視新聞傳播現狀進行分析,得出在電視新聞的傳播過程中存在內容與受眾脫節、思想保守以及媒體運營技術基礎薄弱等問題的結論。這些問題導致電視新聞傳播形式落后、內容難以與受眾互動,新聞傳播達不到理想效果。對此,文章通過分析短視頻傳播下大眾的喜好,創新電視新聞媒體的傳播內容和形式,為媒體發展尋找方向,從受眾、互動、渠道等多個方面進行合理布局,結合市場需求優化傳播策略,使電視新聞得到更好的生存和發展。
關鍵詞:電視新聞;短視頻;新聞傳播;布局;傳播策略
中圖分類號:G22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22-0167-03
當前,為了適應時代發展,電視媒體正積極探索短視頻傳播方式,但在短視頻的平臺搭建、制作機制、內容把握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問題。要有效解決這些現實問題,首先需要對短視頻平臺的傳播方式、引流特點、內容制作進行分析和學習,借助平臺個性化、高效化的傳播優勢,提升電視新聞的受眾喜愛度。其次,尋找多個短視頻傳播渠道,擴大電視新聞內容的覆蓋范圍,增加與受眾的互動,使電視新聞的傳播力度更大、范圍更廣,促進電視新聞節目快速發展。
在新聞傳播方式不斷發展更新的今天,電視新聞傳播普遍觀念落后。電視新聞工作者對短視頻的認識存在一定的誤區,片面認為短視頻就是時間較短的新聞片段,不能完整呈現電視新聞內容,會影響電視新聞受眾的觀看質量。這種想法忽略了短視頻的網絡屬性,這些新聞信息可以從一個網絡節點流向其他節點,形成整體的網絡化傳播。
為了適應新媒體的發展需要,一些電視媒體加入了短視頻新聞的傳播陣列。由于短視頻新聞的內容輸出大多取材于在播的電視新聞,所以出現內容滯后、與受眾興趣脫節的現象。在短視頻的內容表現以及畫面制作中,常采用傳統的剪輯手法進行平鋪直敘,不能帶給觀眾很好的現場感和故事感,難以使觀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視頻生產中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電視媒體缺乏短視頻生產專業團隊,無法對視頻進行專門的生產設計。因為沒有專業人員對視頻進行生產和管理,所以無法把控受眾喜好,推送具有針對性的視頻內容。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電視新聞要不斷學習短視頻的制作方式,有效利用短視頻傳播平臺來提升電視新聞的傳播率和關注度。
(一)內容新、有個性
短視頻內容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是其一大特點,內容包含時事新聞、美食娛樂、購物消遣以及生活分享等,能夠充分滿足不同用戶的個性化需要。為了滿足受眾的不同需求,短視頻平臺的生產方式也在不斷更新。新聞媒體可以利用VR技術、數字動畫、AR技術等視頻制作方式[1],通過生動精美而又富有個性的畫面呈現,使短視頻新聞更具有視覺表現力,吸引更多觀眾的注意。將這些生產形式與新聞內容整合,充分滿足受眾的個性化需要,可以使電視新聞得到更多受眾的喜愛,進行二次推廣。目前,短視頻的受眾偏向年輕化,這對電視新聞內容的制作提出了新要求,要利用短視頻平臺的個性化生產,結合當下年輕人喜歡的話題、特效進行內容呈現,對新聞內容進行篩選和優化,深化電視新聞的個性化加工,提高媒體的關注度。結合受眾需要,不斷提升視頻制作的豐富性,使傳統模式的電視新聞也能在短視頻時代脫穎而出。
(二)高時效、強互動
電視新聞選擇短視頻化的傳播方式,不僅可以降低制作門檻,還可以實現視頻的快速傳播。在短視頻的制作中,即使是非專業人員也可以進行簡單的拍攝、編輯和發布,相較于傳統電視新聞需要長時間的攝像和后期剪輯,最后進行編播的復雜流程,短視頻大大縮短了從生產到播放所需的時間。在生產過程中,有效利用第三方操作平臺進行設計,不僅能夠降低新聞編輯的難度,還能減少對新聞拍攝與剪輯的場所限制,有效壓縮視頻制作時間,快速生產和發布新聞。電視媒體還可以通過短視頻平臺的搜索功能,將有效信息與新聞內容整合,快速制作出新的視頻內容。通過對平臺點贊、評論、分享等功能的有效使用,形成良好的互動氛圍,還能促進短視頻新聞的二次傳播,提高新聞的傳播速度,這樣也能將電視媒體與受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為后期短視頻新聞的發布積累人氣。其次,在觀眾通過平臺發布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時,媒體要積極把握觀眾的討論動態,為今后視頻的優化提供參考。
(一)重視平臺搭建
推動電視新聞的短視頻化發展,需要做好資源平臺和制作平臺的搭建工作,為電視媒體的短視頻化打下堅實的基礎。針對平臺搭建中存在的制作問題,要及時聯系制作平臺解決問題,防止這些問題對電視新聞的發布產生影響。電視媒體工作人員在短視頻制作過程中,還要加強對各項社會資源的利用,與相關政府部門及社會機構建立聯系,增加與其他電視媒體的交流互動,不斷完善資源平臺的搭建。針對創作平臺搭建期間的權限問題、基礎運用問題以及無法切合電視臺進行內容播放等操作對接問題,首先要與短視頻平臺進行溝通,及時解決創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其次,平臺制作人員應該及時根據視頻的播放要求,檢查和優化內容。為了使電視短視頻新聞有更好的發展空間,要充分利用電視媒體的各項資源,豐富電視短視頻新聞,選擇合理的渠道,保證媒體內容能夠安全快速地傳播。
(二)完善制作機制
隨著短視頻在社會傳播中的廣泛應用,電視媒體認識到了短視頻傳播的重要優勢,對該項傳播方式加以學習和運用。但是,就目前的運營情況來看,在電視短視頻新聞的制作上仍然存在較為突出的問題。首先,制作機制是電視新聞面臨的主要問題,在對視頻的制作上,媒體工作人員會習慣性使用傳統制作機制,因觀念的落后和制作方式的守舊,視頻的質量難以滿足新時期的觀眾需求。為了解決制作機制上存在的問題,電視媒體工作人員需要更新自己的觀念、引進新的技術設備對制作機制進行優化,保證短視頻新聞的生產速度,及時上傳完成的視頻內容。要建立健全電視新聞的制作機制,還要加強內部的人才建設,使制作人員可以運用大數據、數字化、云計算等互聯網技術,準確抓取平臺的客戶信息,對用戶的地域特點、興趣愛好、點擊量進行分析,牢牢抓住不同地域、年齡用戶的需要,為視頻的制作和傳播指明方向。
(三)內容貼近受眾生活
要想提高電視短視頻新聞的市場競爭力,就要提高新聞內容的質量,抓住觀眾的“心”,在日常生活中挖掘新聞熱點,從生活出發,更容易引起觀眾的注意,精準把握用戶需求。轉變傳統的新聞觀念,站在受眾的角度分析人們身邊的新聞時事,能夠為新聞的制作提供方向性的指導。要對生活化的新聞內容進行采集,就要從新聞內容的深度、細度、廣度入手,滿足受眾對新聞內容的個性化需求。深度方面,要保證新聞內容的真實性、有效性,確保內容的質量;細度方面,要對受眾進行細分,明確受眾定位,摸清市場需求,科學投入資金和人力 ;廣度方面,要廣泛收集身邊的新聞信息,與受眾喜好相匹配,為新聞內容的分類傳播提供數據支撐。隨著社會發展,媒體工作者在對短視頻內容的采集中,需要保持動態的眼光,把對受眾需求的分析作為常態化的工作內容,確保短視頻新聞供給的及時和準確,不斷加大電視新聞的傳播力度。
(一)創新內容、優化表現形式
當前,互聯網技術被廣泛應用于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社會節奏不斷加快,短平快的視頻內容對電視新聞媒體產生了強力的沖擊,給媒體行業帶來新挑戰。電視新聞要實現良好的發展,就要順應時代發展趨勢,運用短視頻化的生產方式,對傳統的內容編排手段進行優化。將新聞內容與拍攝方式、剪輯制作進行創意整合,運用新的表現形式擴大、提高新聞節目的受眾范圍和傳播熱度。在內容的編排上,傳統的電視新聞媒體更加重視多個內容之間的融合,為受眾提供大量的新聞信息,因此新聞視頻的時間比較長。目前,隨著社會的發展,新聞受眾大多存在工作節奏快、休閑時間少的特點,沒有時間觀看長時間的新聞節目,因此,電視媒體要基于人們的生活實際,進行新聞的創設和編輯,否則容易造成受眾的流失。
要契合社會發展,彌補新聞媒體在內容編排上的不足。首先,在內容的剪輯上,電視媒體可以借助短視頻平臺,在保證內容質量的前提下,使用新媒體的網絡技術精簡創新新聞內容[2],使短視頻新聞更加短小精彩。其次,在對新聞內容的創新上,除了使用簡潔高效的語言概述內容、縮短觀眾對內容的閱讀時間外,還要注重標題設計,依據新聞的類型,闡明媒體觀點,對觀眾進行引導,真實客觀地表達新聞內容,突出新聞表達的個性化特征,打造具有現代特色的短視頻新聞。
(二)加強內容互動,豐富新聞內涵
短視頻在新聞內容傳播上,除了具備覆蓋范圍廣、承載信息量大的特點外,還具備與社會大眾的互動功能,可以在媒體與受眾之間建立起溝通的橋梁,利用有效溝通掌握大眾動態。電視媒體借助視頻平臺的互動功能,調動受眾的積極性,運用評論、私信、彈幕互動等方式,促進新聞內容的流動傳播[3] ,為以后的新聞制作提供參考依據,以另一種形式讓受眾群體參與到電視新聞的創作當中。
隨著短視頻在社會交往中的廣泛運用,人人都可以是視頻內容的生產者,但是相較于專業的電視媒體,大眾的視頻拍攝和剪輯技術通常較差,存在視頻制作粗糙、畫質模糊等問題。因此,電視媒體在短視頻的生產中,要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在腳本創意、拍攝技巧、剪輯合并等方面進行協調統一,豐富新聞表現形式和創意內涵[4]。新聞采編人員還要深入基層群體,調查受眾的喜好和需求,善于發現社會問題和熱點,通過對社會問題的深入分析,對社會大眾進行正確的引導,與低質量的視頻區分開來,以傳遞權威、真實、正能量的電視新聞內容為宗旨,增加電視新聞的公信力,從而加大電視新聞的傳播力度。
(三)挖掘受眾資源、抓住活躍用戶
隨著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短視頻碎片化、淺閱讀的傳播方式深受大眾喜愛,傳統電視新聞存在市場占比低、互動缺乏、模式單一等問題。要改變這一現狀,電視新聞就要利用短視頻的傳播優勢,抓住活躍受眾進行新聞推廣,提高受眾的活躍度和留存率,深入挖掘受眾資源,創新新聞生產機制。其中,活躍的受眾群體是短視頻新聞傳播的首要對象。運用大數據技術對受眾的分享、點贊、收藏、搜索等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5],建立健全受眾管理機制,使新聞內容推送更加精準,提高用戶對新聞的閱讀量。
同時,還可以通過創建受眾粉絲群,圍繞視頻內容開展互動交流活動,接收受眾的問題和意見,更好地掌握受眾的需求與動向,不斷提高電視新聞的制作水平,促進短視頻新聞的傳播。除借助第三方平臺建立溝通渠道外,電視媒體還可以開發自己專屬的短視頻傳播軟件,自主運營平臺,這樣不僅能夠獲得更大的播放權限,還能對受眾數據進行清晰準確的分析,比如年齡區間、活躍時間、節目偏好、地域特征等。基于對受眾的了解,可根據受眾特點進行視頻內容的選擇和創編,促進電視新聞事業良好發展。
(四)拓展傳播渠道
相較于新媒體而言,傳統電視的播出時間比較固定,公眾的可選擇性不強,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有局限性。而短視頻憑借短小精悍、操作簡單、收看靈活的特性,具有很好的觀眾基礎。因此,加速電視媒體的升級和轉型是迫在眉睫的問題。在電視短視頻新聞發展中,除了要縮減冗長的新聞節目以外,還要運用多個移動媒體平臺進行新聞視頻的傳播,傳播渠道的多樣性是新聞視頻收視率和觸達率的保證[6]。現階段移動媒體平臺層出不窮,要選擇多個穩定的移動媒體,實現電視新聞傳播方式的轉型,例如開通不同客戶端拓展新聞傳播渠道,運用不同的渠道為更多的受眾提供新聞服務。在不同的傳播渠道中,要結合平臺的受眾特征創設新聞內容,比如抖音的視頻創設可能偏向娛樂化、年輕化,今日頭條的推送可能更嚴肅化,微博平臺則可以針對某個熱點話題展開大范圍的討論交流。針對渠道的不同,可以對電視新聞進行分門別類的投放,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視頻的點擊量,還可以擴大電視新聞的受眾范圍。
在新聞短視頻化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電視新聞要借助平臺優勢彌補傳統媒體的傳播劣勢和制作缺陷。首先,結合自身的新聞制作創設經驗,合理運用短視頻平臺,發揮自己的媒體優勢,改革創新新聞制作方式,打造專業的短視頻創設團隊。其次,嚴格篩選新聞內容,及時把握實時新聞熱點,結合社會最新話題或行業領先科技,進行內容編輯。最后,從多個渠道平臺挖掘受眾信息,抓住核心用戶和活躍用戶,建立溝通交流平臺,對熱點視頻進行有效的傳播推廣,不斷擴大電視新聞的傳播范圍,促進電視新聞短視頻化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穎.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短視頻化探析:以BBC SHORTS為例[J].視聽縱橫,2019(2):107-109.
[2] 朱天,吳曦聰.融媒傳播背景下電視新聞評論的創新路徑探析:以總臺央視新聞頻道評論類節目為例[J].電視研究,2021(5):9-12.
[3] 陳晉斌.新媒體語境下電視新聞短視頻化的傳播策略[J].記者搖籃,2022(3):91-93.
[4] 周曉瑩.新媒體融合時代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的創新策略分析[J].電視技術,2022,46(3):100-102.
[5] 段振宇.新媒體短視頻的精細化處理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9(9):153,211.
[6] 張伍生.電視新聞的短視頻化轉型路徑探析[J].視聽,2021(12):201-202.
作者簡介 林荷姣,本科,助理記者,研究方向:電視新聞與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