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主要介紹維多利亞時期英國的期刊出版,并闡述其與英國社會發展的關系。文章內容分四部分,首先,從三個方面分析英國維多利亞時期期刊出版的背景,認為隨著政治矛盾逐步緩和,科技、交通、通信等的發展,人口增加,民眾知識水平不斷提高,在諸多社會綜合因素的推動下,維多利亞時期的期刊出版得到了長足發展。其次,期刊出版的大眾化、專業化以及內容的多樣化是維多利亞時期期刊出版的重要特點。再次,期刊的大量發行,不僅促進了英國民眾知識水平提高,推動行業交流從而促進了現代職業的發展,也對社會改革產生了重要影響。最后,維多利亞時期英國期刊出版的發展是社會轉型的結果,同時期刊出版的發展也極大地推動了英國社會的發展。
關鍵詞:維多利亞時期;工業革命;社會變革;期刊出版
中圖分類號:G23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22-0215-03
英國報刊出版業自15、16世紀萌芽,至 18、19世紀開始飛速發展,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此過程中,受科學技術及交通、通信等社會因素的影響,期刊出版快速發展,不僅出現了多種類型的期刊,內容也逐步多樣化。大量期刊的出現成為維多利亞時期報刊大眾化的重要體現,對當時英國的社會轉型作出了重要貢獻。
18世紀末19世紀初,工業革命在英國展開,到維多利亞時期,工業化和城市化引發了社會變革,很多人和事物都被卷入了社會變革的滾滾洪流之中,期刊出版也不例外。此時的期刊出版在報刊大眾化的浪潮中逐步繁榮,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
(一)政治矛盾逐步緩和提供了寬松的政治環境
19世紀,工業資產階級開始控制國家經濟命脈,逐步向土地貴族奪取政權,開啟了所謂的政治民主化改革,經過1832年、1867年和1884年三次議會改革,英國政治逐步實現了民主化。在民主化進程中,針對報刊的知識稅逐步降低并最終取消是促使刊物發展的重要原因。1833年廣告稅減半,1836年紙張稅減半,同時印花稅從4便士降低為1便士,1853年廣告稅廢除,1855年印花稅也廢除。這一限制報刊發展的重要阻礙的廢除,使報刊真正獲得了自由,大量較為便宜的刊物開始出現。
(二)科技發展為生產和傳播提供了技術支撐
19世紀初,紙張就已經得到了機械化生產,這為報刊的大量印刷和發行提供了保障。1814年,《泰晤士報》印刷工弗里德里希·科尼希將旋轉滾筒引入印刷工藝,取代了四個半世紀以來的古登堡木刻印刷[1]。《文學公報》是在《泰晤士報》之后第一家運用新印刷技術的期刊,其后大量期刊開始運用新印刷技術。維多利亞中后期,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技術持續變革,哈特斯利排版機的出現實現了出版產業的機械化;維多利亞末期,鑄排機已經被廣泛應用[2]。新技術的運用推動了期刊出版的發展。
(三)便利的交通通信條件有利于刊物的信息收集和發行
工業革命后期,交通、通信技術開始發生作用。1814年,蒸汽機車發明,1825年,火車逐步應用到運輸中,19世紀三四十年代,較大的城市之間已經建設了便捷的鐵路交通網,報刊能夠更快地發行到更多地方。工業革命末期,英國鐵路網絡大體建成。1848年,W.H.史密斯在尤斯頓火車站建立了第一個書報亭來銷售報刊[3]。維多利亞后期,隨著火車的發展,很多刊物尤其是倫敦的期刊得以成為全國性期刊。電報的應用促進了消息傳遞,1851年,第一個利用電報建立的消息中介機構路透社成立,到 1858年,《泰晤士報》以及其他眾多報刊也開始使用電報,其后電話被發明出來并得到了應用[4]。電報、電話的發明以及路透社等消息機構的建立,使人們可以很方便地獲取國內外的信息。
(四)人口的增加和民眾知識水平的不斷提高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1750年英國人口約1000萬,1821年為2000萬,1851年增加到2700萬,1901年則有3250萬,且人口的文化水平不斷提高。由于政府的介入,英國教育尤其是初等教育在維多利亞時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1870年,英國政府出臺《福斯特法案》,標志著初等教育制度形成。1876年教育法規定,家長有義務送子女入學,1880年將義務教育的年齡定為5~10歲,1891年開始實施免費初等教育,1899—1900年,英國基本上普及了初等教育。除此之外,中高等教育也在政府推動下逐步發展。到維多利亞后期,英國民眾的文化水平大幅提高。據統計,1847年的英國,男性文盲率為32.7%,女性文盲率為48.9%;到1900年,男性文盲率為2.8%,女性文盲率為3.7%。在基本掃除文盲、民眾文化水平大幅提高的背景下,期刊受眾快速增長,刊物市場迅速擴張。
在諸多社會綜合因素的推動下,維多利亞時期的期刊出版得到了長足發展。19世紀初流行季刊;維多利亞中期,月刊雜志非常受歡迎;在隨后的七八十年代,政治雜志及政治周刊興起。早在維多利亞時期之前,《愛丁堡評論》《季刊評論》這類期刊就已出名, 1810—1820年間,兩份刊物每期的發行量分別為13500份和14000份。
維多利亞時期,隨著市場的發展,逐步出現了針對性較強的刊物,這類刊物在19世紀五六十年代數量眾多,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一些專門為從事科技、經濟、文藝等人群服務的刊物。19世紀60年代后,數以百計的周刊和月刊逐步出現,據《米切爾報刊出版指南》統計,1864年數量為537個,1890年增加到了1752個[5]。數量眾多的期刊表現出許多特點,如大眾化、類型和內容多樣化以及刊物專門化等。
(一)大眾化是此時期刊出版發展的重要特點
期刊的興起和發展恰逢報刊大眾化時期,所以期刊本身就具有大眾化的特點,價格便宜,內容通俗且平易近人,適合大眾閱讀。
第一,在價格上,隨著報刊稅的降低與取消,出現了眾多較為便宜的報刊,早期的大眾報刊《窮人衛報》《北極星報》就較為便宜。隨后《每日電訊報》出現,其售價為2便士,《標準晚報》的價格更是從2便士降低為1便士。低價報紙的成功極大地推動了期刊價格的降低,出現了便士期刊,如《趣聞》售價也只有1便士。
第二,內容通俗,具有人情味。以《世界新聞報》為例,其最初以平民大眾為發行目標,奉行煽情主義方針,國內到國外種種領域的新聞均包含在八版篇幅之內。其后出現的《警察公報》《倫敦快報》《雷納德新聞報》等也開始通俗化,報道大量小道消息和娛樂內容。這一時期還出現了一些畫報,如1842年的《倫敦新聞畫報》、1869年的《畫報》、1890年的《每日畫報》等。這些刊物貼近普通人的生活,文字通俗,價格低廉且內容豐富,與之前以政治內容為主的刊物大有不同,是刊物內容通俗化的重要表現。
(二)刊物類型和內容趨于多樣化
政治改革和海外殖民擴張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維多利亞時期的國內矛盾,相對寬松的政治環境使得多樣化的休閑娛樂內容逐漸取代政治內容,日益受到民眾歡迎。哈貝馬斯認為,“隨著資產階級法治國家的建立和具有批判功能的公共領域在法律上得到認可,具有意識批判的報刊業才能擺脫意識形態壓力,拋棄論戰立場而真正從事商業活動,爭取贏利”[2]。期刊的發展迎來了黃金時期,刊物的類型和內容也越來越多樣化。多種類型的期刊出現,如《柳葉刀》《猶太人紀事報》《建筑者》《音樂時報》等,女性刊物也在這一時期大量出現,如《女王》《英國婦女雜志》等。
期刊不僅類型多樣,內容也極為豐富。早期較著名的《愛丁堡雜志》《季刊評論》就以內容多樣化著稱。知識稅取消后,在消費文化的主導下,19世紀中后期的刊物,為了吸引更多的讀者,力求內容多樣。維多利亞中期,比較著名的雜志有《麥克米倫雜志》《康希爾雜志》,內容涉及歷史、藝術和科學等領域。其后,隨著新聞運動的推動,為適應大眾生活需要,刊物的內容更加多樣化。
(三)期刊出版專業化
19世紀下半葉,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很多專業群體開始成型,醫療、建筑、藝術、法律等相關行業發展起來。為了促進行業的發展,滿足職業發展的需要,維多利亞時期出現了眾多專業期刊。據統計,音樂類期刊有200多個,農業類期刊有400多個,醫學期刊有458個[6],另外還有建筑、軍事等領域的期刊。
專業醫學期刊有《柳葉刀》《醫學時報》等,輔助類醫學期刊有《精神使者》《催眠術》等,分科的醫學期刊有《牙科評論》《婦產科醫學記錄》《心理醫學與精神病理學雜志》等。
法律類期刊,有專門針對律師的《法律執業者和律師雜志》《律師雜志和記者》,有專注于處理商業或房地產事務的《法律和商業日報》,有聚焦海上貿易的《海事記事簿》《海事注釋與查詢》等,有專門報道案件審判和進程的《法律指南》《縣法院紀事》《法律摘要》《新法律》等,還有為律師考試服務的《律師考試指南》《律師考試雜志》等。
自1834年英國建筑協會出現后,建筑期刊大量出現,先是《建筑雜志》和《土木工程師和建筑師雜志》,其后則是更為成功的《建筑者》。
軍事類期刊較為成功的則有《軍事概覽》《軍事記事》《海軍和軍事雜志》等。
這些專業期刊的大量出現是當時社會職業發展的重要表現。
期刊出版的大眾化、專業化以及內容的多樣化是維多利亞時期期刊發展的重要特點,期刊自身在發展的同時,也對維多利亞時期的社會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期刊出版既反映社會又構建社會,與英國社會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有利于民眾文化水平的提高
維多利亞時期,一些期刊學者的研究指出,此時期的英國的期刊對民眾的影響比書籍更大,在教育民眾中發揮的作用也更大。像維多利亞時期著名的期刊《康希爾雜志》《倫敦新聞》等涵蓋文學、歷史、藝術等內容,還有大量的科學知識內容,對科學知識的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些有針對性的期刊更是對相關人群的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塞繆爾·比頓創辦的《男孩自己的雜志》便常常應用于中產階級兒童教育,該刊物將道德和知識利用各種娛樂形式進行呈現,通過一些冒險故事及插圖等對兒童進行知識普及。這一刊物的成功啟發了其他兒童刊物,其中最為典型的便是《英格蘭男孩》,兩種刊物對維多利亞時期的兒童教育產生了重要推動作用。另外還有專門針對女性教育的期刊,由于維多利亞時期女性接受的教育有限,所以期刊在女性教育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女士雜志》以自然歷史知識最為常見,其中有關于飛鳥、昆蟲、大霧及種植等知識,激發了女性學習自然歷史知識的興趣。《女士博物館月刊》指出女性應該獲取知識服務家庭,內容多涉及動物等自然科學知識,對上層婦女進行科學教育[7]。由此可見,維多利亞時期的期刊在傳播知識、提高民眾文化水平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促進紙業發展和專業知識傳播,促進現代職業形成和發展
期刊出版的專業化不僅是專業分工的表現,更極大地推動了現代職業的發展。例如醫學期刊反映了婦產科、眼科、牙科、護理和醫藥方面的專門知識,試圖將純粹的科學問題與新聞結合起來,涉及醫學教育、執照頒發、醫學治療,甚至是對醫學領導者的批評等內容。從工廠狀況到城市環境問題,與醫療有關的社會問題也逐漸出現在一些醫學期刊中,如《柳葉刀》《英國醫學雜志》等,這些刊物對醫學觀念的演變及醫學知識的社會構建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成為專業人士互相交流的重要渠道。建筑期刊中家具、采礦、工程等方面的機械插圖,與建筑行業的興起和發展直接相關。軍事期刊中關于軍官和士兵的培訓等,則促進了軍隊的建設。總之,這些期刊關于專業知識的交流和傳播,極大地促進了相關行業的發展。
(三)期刊出版對推動社會變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刊物大量發行促進了科學知識的普及,從而取代神學成了人類知識活動的典范,更是關注到了很多社會問題,如教育問題,尤其是下層女性的教育問題。在維多利亞后期的新聞運動中,刊物大力強調社會改革,認為出版業應該成為改革的發動機。斯特德的《派爾麥爾公報》大力支持社會改革,認為編輯是教育民主的無冕之王,其曾利用出版界權威迫使議會改變立法,也曾通過《倫敦郊外的凄泣》揭露貧民窟和擁擠的城市貧民的狀況,迫使皇家委員會關注住房問題。可見,這些刊物對社會變革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一方面,維多利亞時期是英國社會轉型的重要時期,在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英國期刊出版得以快速發展,這也成為英國社會轉型的側面寫照。另一方面,期刊作為時代的產物,促進了英國社會的發展,為以后英國的期刊的出版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英國社會的民主化進程。
參考文獻:
[1] 尤爾根·哈貝馬斯.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M].曹衛東,譯.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222.
[2]詹姆斯·卡瑞,珍·辛頓.英國新聞史[M].欒軼玫,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23-24.
[3] 杰里米·布萊克. 1621-1861年的英國出版史[M].倫敦:蘇特出版社,2001:181.
[4] 布萊恩·維德雷克.新聞的力量:路透社的歷史[M].紐約:牛津大學出版社,1999:13-19.
[5] 張湘洛. 19世紀英國教育普及綜述[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4):13.
[6] 哈貝馬斯.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M].曹衛東,王曉玨,劉北城,等譯.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221.
[7] J.唐·范恩,羅斯瑪麗·范阿斯德爾.維多利亞時期的期刊與社會[M].多倫多:多倫多大學出版社,1994:4.
作者簡介 鄭秀艷,博士,編輯,上海三聯書店編輯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西方城市史、編輯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