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培敏


[摘 ? ?要]小學美術課程是學生在小學階段必修的一門重要課程。在教學方面,小學美術課程應該在思政育人的過程中,發揮其啟蒙性作用。首先分析了小學美術課程的思政目標,進而以南通地方美術思政元素的挖掘為例,提出了在課程思政視域下小學美術思政資源利用時的策略,以期為小學美術課程的思政資源挖掘和利用提供可借鑒的思路與方法。
[關鍵詞]課程思政;小學;美術;思政資源
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深入,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人才的培養和利用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對于“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給出了明確的回答,即我們的學校教育要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高等學校如此,基礎教育也應該與高等教育在育人育才方面相向而行。在小學階段加強思政融合教育是我國時代發展的需要,是黨對小學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殷切期望。
一、小學階段美術課程思政的目標、元素及內涵
為了更好地發揮藝術課程在育人育才方面的作用,教育部2022年頒布了新的《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美術課程和音樂、舞蹈等統稱為藝術課程。因此,新版藝術課程標準與小學美術課程內涵一致、目標指向一致、任務與作用一致。在該標準中明確提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堅持德育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強體育美育,落實勞動教育。聚焦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引導學生明確人生發展方向,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從這個指導思想的描述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義務教育階段藝術課程所承載的思政功能和育人職責。小學美術學科作為基礎教育中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實現基礎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結合小學階段課程思政的總目標要求,以及新的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可以歸納小學階段美術課程思政的目標是:通過美術思政資源的挖掘,優化美術課程教學模式,利用現代化、創新的教學手段,以啟蒙小學生的道德情感為重點,引導小學生形成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的情感,具有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
根據上述小學階段美術課程思政目標,可以將其分解為六個一級思政指標:家國情懷、人文素養、科學精神、學習精神、人格發展與實踐創新;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煉的思政元素及其內涵(如表1所示)。
二、基于小學階段美術課程思政目標的資源挖掘
明確了小學階段美術課程思政的總目標,一級指標及相關的思政元素及其內涵后,那么,教師就要挖掘和利用好相關資源,并將這些思政元素融合到教學資源中,提升課堂教學的思政育人效能。對于小學階段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中明確:“幫助教師開發和利用各種公共文化資源。廣泛而有針對性地利用地方和社會文化資源,如有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觀、鄉土音樂、民間美術、民間舞蹈、地方戲劇(含戲曲) 資源、歷史、政治、經濟、民俗等領域的事件、文化景觀、文化遺產和遺跡、各類傳統藝術等,發掘其蘊含的中華文化精神和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增進對中華文化的理解與認同,樹立文化自信,增強藝術學習的廣度、深度和強度。”從上述表述中,可以看到,地方美術資源有著廣泛的定義,而且,這些美術資源中蘊含的中華文化精神和核心價值觀,能夠很好地服務于美術課程思政教學工作,能夠讓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增強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的情感,具有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
南通有著豐富的地方思政資源,它們特點鮮明、類型眾多、藝術價值極高,蘊含的美術教學價值和思政價值極高,為美術課程提供了鮮活的、觸手可及的教學資源和思政資源。結合小學階段美術課程思政目標與思政元素,我們對南通地方思政資源進行了系統化的歸納和整理(詳見表2)。
第一,南通是蘇中革命圣地,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其中著名的革命紀念館有十多處。第二,南通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名人資源,清末實業家、教育家張謇,抗倭名將曹頂,揚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還有近代的表演藝術家趙丹、國畫大師王個簃等都享譽海內外。第三,南通有著木版畫、沈壽藝術館仿真繡 、海安剪紙 、角斜燈彩、紅木雕刻等一大批民間美術資源,其中木版畫和仿真繡在中國民間美術中有著廣泛的影響力。第四,南通還有著十分豐富的傳統手工技藝資源,南通藍印花布、板鷂風箏、通派盆景等名揚四海,其中,藍印花布還曾被國家作為國禮送給世界各國的領導人。第五,南通還有著豐富的風景名勝資源,其中狼山風景區、濠河風景區、水繪園、廣教禪寺等廣為人知,其美麗的山水園林風景吸引了數以萬計的海內外游客。第六,作為中國博物館發祥地,南通還有各種各樣的博物館資源,是江蘇省博物館數量僅次于南京的第二大城市,被譽為文博之鄉。
三、小學美術課程中利用地方思政資源的建議
通過對小學美術課程思政總體目標的凝練,分析了小學美術課程思政體系,并且結合小學美術課程思政的目標對南通地方美術思政資源進行了挖掘和分析,可以明確地看到,南通的地方資源有著豐富的課程思政利用價值,如果在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能夠加以系統化地研究和利用,必將為豐富小學美術課程思政內容,提高小學美術課程思政教育效果提供豐富的養料。為此,給小學美術教師提供如下三個方面的建議,以期為他們在思政融合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起到幫助作用:
(一)改變小學美術教師觀念,體現思政意識
挖掘和利用好各種思政資源,在小學美術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并不是新開設一門思政課程,而是一種育人觀念的轉變。以往的小學美術教學,教師通常把教學關注點放在小學生技藝和技能的掌握上,認為只要把小學美術學習階段學生應該掌握的美術技法技能傳授給學生,學生能畫會畫就算是完成了教學目標。這種觀念已經不能順應時代的要求,應該加以改變。根據習近平總書記“三全育人”理念,小學美術課程除了教技能技法外,還應該承擔起思政育人的功能,因此,全體小學美術教師的教學觀念應該進行轉變。要意識到作為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好技能技法,更要體現課程思政的意識,以啟蒙小學生的道德情感為重點,引導小學生形成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的情感,具有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
(二)優化小學美術課程內容,融入思政元素
以往的小學美術課程,都有著具體的教學內容指向,通常不具有明顯的思政育人功能,而現在強調在小學美術課程中融入思政內容,就是要挖掘、整合各種可用的思政元素,融入到小學美術課程教學中去,建立新型育人模式,突破以往僅靠道德與法制課提升小學生思政教育的局面。因此,優化小學美術課程內容,融入思政元素,是小學美術課程思政取得成效的關鍵與核心。本文以南通地方思政資源為例,對可以融入小學美術課程教學內容的南通地方思政資源進行了梳理,希望后續能開展教學實踐,將這些美術思政資源融入教學中去,提高小學美術課程在思政育人方面的成效。
(三)創新小學美術教學模式,提高思政效果
雖然,南通地方美術思政資源極其多樣化,然而,思政資源的存在是一回事,資源的有效利用又是另一回事,如何把身邊的地方美術思政資源落實到美術課程的教學實踐中去,為提高小學美術思政育人水平則是目前美術教師應當深入思考的一個課題。我認為,要將這些豐富的地方美術思政資源運用到教學中去,并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必須創新教學模式,研究出能夠發揮地方美術資源育人優勢的新教學模式,才能夠實現這一目標。為此,以本文梳理的思政資源和思政元素體系,鼓勵小學美術教師加強學習和交流,研究并創新教學模式,提高美術課程思政育人效果是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劉俊麗.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的解讀與分析[J].湖北教育(政務宣傳),2022(6).
[2]董必榮.論課程思政的本質與內涵[J].財會通訊,2022(12).
[3]洪虹.課程思政視域下中小學美術教育改革路徑研究[J].大眾文藝,2022(10):142-144.
[4]黃曉龍,王鑫,陸柳延.南通紅色文化資源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聯動機制研究[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2(2).
[5]霍楷.“課程思政”背景下藝術與德育融合實踐研究[J].設計藝術研究,2022,12(2).
[6]唐海歌.課程思政:內涵、價值意蘊與實施策略[J].山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21(3).
[7]馮利,蔡桂秀.課程論視域下課程思政的實質內涵[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2021(2).
[8]王琰.小學課程思政實施現狀及對策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2021.
[9]朱舸.大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理想教育一體化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21.
[10].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9(24):9-15.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