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鐵林 林海強
(西安科技大學 陜西 西安 710054)
2016年8月26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頒布,“健康中國”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該《綱要》從醫療衛生、全民健身、群眾體育、健康服務等多個方面闡述了健康對我國未來社會的影響,也通過該《綱要》對群眾體育與健康服務做出了詳細的規劃。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將“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置于重要的地位和工作日程中,并提出全民健康是實現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需要將健康放在重要的位置。《黃帝內經》中有云:“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斌w育運動是增強身體素質,維持身體技能,促進健康水平的重要方式,因此,必須樹立正確的健康理念,轉變生活方式,提升健康水平。群眾體育與健康服務融合已成為近年來學者研究的熱點,如何通過發展群眾體育、促進群眾健康、保證群眾更好地為祖國建設的發展服務是學者們研究的重點內容。通過中國知網以健康中國、群眾體育、健康服務為關鍵詞查閱文獻資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陜西省的現狀對群眾體育在陜西發展的現狀、存在問題以及群眾體育與健康服務融合的現狀進行研究,探索提升陜西省群眾的健康水平,為群眾體育與健康服務的融合提供建議。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是我國社會發展的新方位,也是新起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項事業的發展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尤其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奧運健兒在國際賽場上爭金奪銀,為祖國爭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榮譽,然而,我國群眾體育起步較晚,發展相對較差,無論是群眾體育的規模還是參與率相對于歐美體育強國還是存在一定差距,從體育大國到體育強國的路程依舊很遠。群眾體育是我國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這些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我國群眾體育已經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發展模式。
群眾體育是普通群眾參與體育運動的重要方式,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群眾對自身健康的重視程度逐漸增加,參與體育鍛煉的人群呈現井噴式增長。過去由于經濟水平發展不足,甚至出現通過透支身體去賺錢的現象,這種行為近年來正在不斷減少。
通過查閱文獻資料結合前人研究的成果,最終認為健康服務是指提供健康服務的消費性服務業和相關生產服務業,根據不同經濟特點將健康服務業分為公共服務業和商業服務業,公共服務業主要以政府為主導,而商業服務業主要是群眾通過消費購買健康服務的方式來進行。隨著群眾對健康需求的增加,后期健康觀念服務的內涵將會越來越豐富,健康元素也會不斷增加,健康體系也會不斷完善。
從宏觀上來講可以將健康服務由4個組成部分。(1)消費性健康服務,主要是為群眾提供醫療衛生服務,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治療和改善;(2)生產性健康服務,主要是提供健康科學研究與技術服務為主要內容;(3)健康服務支撐產業,主要是為群眾提供健康保險,參與醫療器械、醫療用品的生產和研發;(4)體育健身、美容保健為主的健康服務關聯產業。
“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是群眾體育發展的主體思路,是自上而下的實施與執行,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愿景。陜西省位于我國的西部,歷史悠久,常住人口近4000萬,是西部較為發達的省份,地域廣闊、人口分布較為分散,在開展群眾體育的過程中存在較多問題,近年來隨著群眾對體育重視程度的增加,群眾體育在陜西省的開展也越來越好,尤其是2021年西安全運會的舉辦,有效促進了群眾參與體育的積極性,促進了群眾體育在陜西的開展。但是,由于陜西地理位置、群眾意識、政府投入等多方面的原因,導致陜西省群眾體育與健康服務業的發展與東部沿海地區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通過對陜西省群眾體育和健康服務業現狀的研究,分析現階段陜西省群眾體育和健康服務存在的問題,探索提升陜西省群眾體育和健康服務的質量是擺在面前的重要任務。
群眾體育配套設施是群眾參與體育運動的基礎,現階段陜西省群眾體育設施主要有兩部分組成:一是政府投資的公共體育設施,主要包括體育公園、小區健身場所,這些體育設施一般較為簡單、缺少專業的維護,很多體育設施已經損壞但得不到及時維修,這些體育設施對于低層次參與體育運動的人群上能夠滿足,但是對于體育鍛煉高需求的人群則難以滿足;另一種體育設施則是商業體育設施,主要由體育場館、健身場所組成,這些體育設施主要是通過群眾參與體育消費來實現自負盈虧,這些體育設施相對較為齊全,定期有專業人士對體育器械進行維護,群眾參與體育鍛煉的環境好,購買服務的群眾能夠在冬暖夏涼的環境中參與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但是,由于收費相對較高,導致參與的人群數量相對較少。以西安市游泳運動場館的收費為例,一次游泳收費金額集中在30-50元之間,這個金額對于很多普通群眾來說相對較高。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群眾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尤其是老年人在進行體育運動的過程中更加注重經濟,不舍得去花錢購買體育設施,只能在室外免費場地進行簡單的運動。對于老年人來講,冬天寒冷、夏天炎熱,老年人在這種環境下進行體育鍛煉,增加了意外情況的出現。因此,政府層面后期需要加強對群眾體育配套設施的投入力度,為群眾參與體育運動做好保障性工作。
國務院印發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中指出:縣級以上的地方政府要將群眾體育工作納入到財政預算中,逐步增加政府對群眾體育的財政支持力度,保證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各級政府將體育彩票的收益按照一定的比例用于體育場所的建設,支持群眾參與體育運動。研究表明地方體育設施建設的資金來源主要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擔,中央對于每個地方體育設施的投入根據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別,一般中央的投入占體育場所總投入的10%以內,地方的投入占90%以上。由此可見,地方經濟對體育設施的投入占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陜西省財政收入相對于西部沿海地區而言有差距,在對體育設施的投入不足,影響群眾參與體育運動;另一方面,群眾參與體育意識差,在這樣的狀況下,群眾參與體育形成惡性循環,導致陜西省的群眾體育效果與東部沿海地區的差距越拉越大。
通過調查近八成的群眾希望參加體育運動,但是由于時間、消費能力、場地設施等原因導致無法參加體育運動。健康服務業是提升群眾身體健康的主要行業,群眾通過購買健康服務實現身心的健康,但是現階段群眾的健康意識大多具備,但是在進行健康消費的動力不足。調查中很多群眾也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但是談及通過消費來實現身體鍛煉的時候,群眾都持否定態度,存在錯誤認識,如,體育鍛煉不需要專業人士的輔導,更有甚者認為花錢去健身場所就是浪費金錢的錯誤觀念。
近年來,國家層面一直在強調“簡政放權”,體育層面也是如此,民間各種賽事的舉辦次數和頻率在增多,但是,各級各類體育組織在開展群眾體育活動的過程中還是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如賽事審批流程過多、群眾參賽渠道不暢通、政策支持欠缺等。
十八大以來政府“簡政放權”理念不斷深入到群眾中,取得了積極的效果。十九大報告中進一步提出: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政府在管理的過程中需要進一步明確目標,不能因為管理而抑制了社會發展的活力,要提升公民在社會發展中的主體地位。政府是社會的管理者,對群眾體育的發展負有主要責任,但是在管理的過程中如果政府對所有的事情都大包大攬也是不現實的,政府在群眾體育的發展中主要有4個方面的職責:(1)制定政策法規。無規矩不成方圓,無論進行何種活動都需要在一定的政策法規下進行,政府在發展群眾體育的過程中也是如此,需要根據當地群眾體育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保證群眾體育能夠在政府的引導下更好地發展;(2)加強輿論宣傳,營造良好氛圍。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經濟狀況各異,不同地區人群喜愛的體育活動也不盡相同。有些運動項目在東部地區發展較好,而在西部地區則發展相對滯后,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素就是輿論宣傳,政府層面可以通過電視媒體報道、網絡視頻宣講、張貼宣傳海報等形式加大對群眾體育發展的宣傳,促進群眾體育在陜西省的發展;(3)增加群眾體育經費的支出。經濟基礎是決定事物發展的關鍵環節,群眾體育的發展需要長時間、大量的財政投入。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當前財政的投入增加能夠有效提升群眾身體素質,減少疾病的發生,減少后期政府對醫療的投入,因此,從長遠角度來看,政府需要增加對群眾體育經費的投入力度;(4)增加群眾體育基礎設施建設。運動場館不足是影響群眾體育發展的重要因素,政府應增加對體育場館的投入,降低體育場館的收費,滿足群眾在體育場館中參加體育運動,保證體育場館的公益性。
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基本制度,群眾體育的發展也不單純是政府主導和制定實施,需要社會資本的參與才能融合多種社會元素,促進群眾體育的發展。體育社會組織作為自治、獨立的主體參與體育治理。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和《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總體方案》的相關精神,政社分離是發展群眾體育、豐富群眾體育的元素,簡化政府職能是促進群眾體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現階段各種體育賽事頻繁舉辦,一方面,說明現階段群眾參與體育的熱情;另一方面,也必須意識到現階段的群眾體育的發展,單純依靠政府也是不現實的。
引入社會資本是發展群眾體育的最好方式和途徑。政府應通過以下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加入到群眾體育的發展中。(1)提供政策支持。政府通過減少對參與群眾體育產業的稅收,增加對體育場館土地的審批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到群眾體育中;(2)學校與社會資本相結合。我國學校體育的發展歷程相對較短,很多學校沒有體育場館,單純依靠政府投資建設學校顯然不夠現實,那么可以通過社會資本與學校合作的形式來實現學校運動場館的建設,社會資本出資用于在學校中建設運動場館,運動場館在平時用于學校學生的上課使用,在節假日期間可以用于投資方使用,這種形式能夠極大滿足體育場館的建設和使用,更大限度發揮體育場館的使用。
體育協會改革的核心在于推動群眾體育的發展,增加體育人口,提升體育在社會中的影響力。體育協會與政府的關系應該是相互合作,共同發展的,通過體育協會實現政府部門不能全面覆蓋的弊端,政府對各個體育協會進行引導,提供政策性幫助。現階段體育協會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資金有限、舉辦賽事審批流程繁瑣,有些體育協會群眾基礎相對較差,難以拉到贊助商,在舉辦賽事的過程中資金有限,導致體育賽事難以開展,這個時候政府需要適當增加對該項賽事資金的幫扶,助推賽事順利舉辦。此外,政府需要進一步簡化審批流程,活躍體育氛圍,更加有利于體育賽事的舉辦。
單純依靠政府的供給,短時間內能夠給群眾體育的發展帶來繁榮的表象,若要群眾體育長期持續發展,需要市場這一助推器,將市場引入到群眾體育中,實現群眾體育的自我造血功能。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信息的傳播速度、傳播范圍顯著增加,群眾體育的發展結合信息技術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首先,各個地方政府和協會運用公眾號加大對各項賽事的宣傳、吸引群眾參與到體育賽事中;其次,體育協會對各項賽事的贊助進行公開招標,通過媒體加大對贊助商的曝光力度,吸引贊助;最后建立公平、公正的體育賽事。一個體育賽事若離開了公平,不但影響比賽的觀賞性,也挫傷了參賽群眾的積極性,不利于賽事的長遠發展,因此,需要成立監督管理部門,引入第三方評價機構,對體育賽事進行監督和管理。
“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公民主體、市場推動”是群眾體育與健康服務融合的必然趨勢,符合現階段我國群眾體育的發展現狀,有利于我國群眾體育發展,促進群眾健康。通過引入社會資本為群眾體育的發展注入新鮮活力,加大體育協會改革力度、運用市場推動群眾體育發展等方式促進群眾體育的發展,促進全民健康,實現群眾體育與健康服務業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