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晴
(渤海船舶職業學院 遼寧 葫蘆島 125000)
面對新時期新形勢,高職院校在擴招、線上教育和校企合作等多項改革影響下,必須及時調整傳統教學思想,根據自身現實情況合理滲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平常教學工作中借助此教學模式強化學生綜合能力,推動語文教學質量與效率有效提升。
在近年來高職語文教學中逐漸顯露出一些不足之處需要受到重視。隨著教育不斷深化改革,和信息技術蓬勃發展,漸漸出現眾多不同的新型教學模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就是其中之一。總體來講,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打造了線上和線下兩種不同的學習空間。線上教學,主要將學生作為主體落實學習活動,通常圍繞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展開,上述兩點教學環節,學生可以借助線上平臺實現,這充分顯示出學生的自主學習性,讓高職學生通過線上學習實施自主探究[1]。線下教學,主要指在傳統課堂教學基礎上,圍繞課堂講臺,經教師引導,對學生落實語文知識教學。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讓新時期高職語文教學獲得重塑。
課程設計需要結合學情開展。語文教師要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結合高職語文課標要求,根據學情布置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篩選教學工具與方法[2]。例如,一般高職院校一年級學生年齡集中在16-18歲之間,已經具備一定程度語文學科基礎知識與學科能力,但是缺乏自主性學習系統建立,閱讀和鑒賞能力較低,寫作方面缺乏深度與思想性。因而,教師可以將教學目標設置為關注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理解與語文能力培養,根據專業特點與學生學習能力、后期發展要求,落實針對性聽說讀寫教學;關注語文實際應用、審美和探究水平強化,提升學生實踐精神;堅持教材為主、合理延伸原則,制定靈活、多元語文課程。
高職語文教學線上+線下混合模式要求科學使用教學資源,打造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資源體系。語文教師結合課程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在線上教學方面,選擇適當的學生碎片化自我探究內容,例如豐富性、形象化的課件、閱讀素材以及微課材料等,也可以結合學校與學生具體愛好挖掘個性化教學資源;針對線下教學資源,需要根據職業教育特點與學生語文學科實際水平,打造和線上課程資源相契合的課前學習單、教案以及互動研究方案等。不管是線上資源還是線下資源,均需要在實踐中根據應用效果隨時優化和調整,持續完善與進步[3]。
線上+線下教學模式使得教學方式更加豐富,比如頭腦風暴、線上調研和平臺互動等,為教師與學生提供更加開闊的交流空間。在應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時,教師將任務列表和相關學習素材借助互聯網平臺上傳給學生,學生在自主探究環節中對學習中產生的疑惑進行總結與記錄,再借助線上平臺和教師及時進行探討學習,或是在線下授課時與同學進行探討與分析,高效高質完成實踐活動,提升學習效果,強調學習實踐性與有效性[4]。
混合教學模式倡導教師構建多元化教學評價方式,從而確保線上+線下教學效果與質量。第一,可通過網絡學習平臺增加高職語文教學評價方式,在學生整體評價中加入線上學習評分,打造多元、立體的教學評價體系。第二,在傳統教師評價方式之外,還需要增設小組評價、自主評價等主體評價,強化學生語文學習主觀能動性[5]。第三,在關注期末考試成績同時要注重過程考核,將考核貫穿于平時,落實在教學整個過程中。在現實應用中,教師可以將線上學習時間、線下教學課堂作業完成質量、家庭作業完成質量、考勤情況和實踐活動成績等聯合作為過程考核重點內容,通過線上教學平臺不同分值直觀性特點,強化學生有效參與度,促進學生實踐水平提升。
混合教學模式的提出可以有效整合線上與線下教學資源。課程資源不再局限于教材,還包括學校、家庭與社區等眾多方面。因而,在進行教學內容設計時,高職語文教師需要有效結合學校特點、學生實際能力等多元因素,科學設置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等[6]。比如,語文教師通過線上社交平臺,成立線上班級學習群,在群內根據課程安排發布學習資料、課程調整等通知。在上課之前,可以利用線上平臺上傳應用課件與文件等,讓學生可以在上課之前了解學習內容,積極搜集課程相關內容。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可以充分整合互聯網中多樣素材資源,引導學生掌握相關材料背景,豐富學生知識儲備。語文教師可以將精力集中于學生文本細化研讀方面,實現學生深層次閱讀并充分加強高職學生語文學科綜合素養。另外,學生進行課前活動時,也可以及時掌握教學重點,可以在課堂教學環節更具目的性,由此加強學習效率。現階段,我國涌現出各種各樣新型移動教學工具,這些工具的出現使得線上+線下教學平臺功能板塊更加完整和精準,為混合教學深入開展提供堅實基礎。教師和學生可以在平臺上及時互動、分享學習資料,教師可以隨時查看學生學習進度與質量。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借助多樣性網絡資源,也可以堅持傳統教學模式中特色與優勢,可以良好結合線上與線下教學工作不同特點,拓展學生學習深度與寬度,并且,還可以讓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的特殊魅力[7]。例如,語文教學中聽說讀寫是最重要的訓練內容,高職語文教師想學生講解相關知識時,也需要加深學生對母語的感應力,加強表達能力。牢記在學習環節中著重落實學生深度學習和自主探究等綜合素質。通常來講,語文教學內容能夠分成兩個大類,即表達和閱讀。閱讀需要學生進行深層次閱讀;表達需要學生注重報告撰寫水平和口語表達能力等等。傳統形式語文課堂主要通過PPT課件、教師口述為主進行教學,但混合教學模式可以有效結合傳統教學模式與新時期信息技術。比如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將微課和MOOC等結合,為學生設計相應問題情境,豐富學生想象力與空間性,并可以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針對關鍵性問題進行積極討論,對文章具體內涵獲得更加深刻理解。語文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根據某一教學課題展開閱讀延伸并寫出讀后感受與心得等。總體來講,高職語文教學必須關注文本閱讀有效延伸,指導學生深層次剖析文本素材,通過口語表達或是論文寫作等方式切實體現實際學習情況。高職語文教師需要對語文課堂活動進行全方面設計,讓學生可以勇于表達自身觀點,滿足個性化發展。在進行實踐教學時,教師要對相關論題精心設計,在課堂中積極引入當下社會熱點話題,引發學生探討熱情。
課堂教學活動有效開展可以良好訓練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的水平,不過課堂時間畢竟有限,高職語文教師需要在課后引導學生加強綜合練習。寫的能力對于高職學生未來工作與學習來講具有重要影響,語文教師必須充分加以重視,可以在具體教學環節通過網絡互動平臺,引導學生積極分享寫作素材和個人心得體會、閱讀小記等,將其和必做作業一同進行評價反饋[8]。和傳統分數反饋評價形式不同,綜合性評價過程更具客觀性與便捷性,評價群體也由過去教師延伸至學生和教師兩個群體中,可以實現更理想的鼓勵與指導作用。若想有效發揮課后評價價值,高職語文教師必須要根據學生線上學習實際情況、課堂表現以及期末成績三項內容,對學生學情展開綜合評價。例如,在線討論、參與度和線上視頻觀看等均可以作為線上學習的考察重點;可以將課堂發言情況、互動情況以及出勤情況等作為課堂表現考察標準。語文教師需要及時注意學生線上學習情況,制定積極、全面反饋機制,及時調整學生表現出的負面學習情緒,讓學生可以更深入進行學習。站在考核理念角度分析,高職語文教師要關注正面激勵良好作用,持續豐富考核機制。比如,高職語文教師可結合欣賞教學系統打造正面激勵評價機制,將課程成績劃分為說寫訓練、線上訓練和期末筆試三大板塊,讓學生可以形成自主閱讀良好學習習慣,深化自身語言運用能力。
綜上所述,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是時代進步下的產物,可以有效發揮出信息技術的特長與優勢,也可以保留傳統課堂教學的特色,可以切實加強高職語文教學質量與效率。然而,高職語文教師在落實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時,必須要事先制定合理、健全的教學方案,實現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良好結合,做到無縫銜接,提升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打造更趨于完善的教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