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輝
(河南首成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河南 平頂山 467099)
對傳統財務會計而言,在進入21世紀之后,遇到了兩個新的挑戰。一是經濟社會發展迎來了“大數據為王”的時代。如今,利用大數據技術整合數據資源、推動生產力發展、促進經濟增長的運營管理方式,已經滲透到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層面。二是管理會計同樣以不可阻擋之勢強勢襲來。管理會計所具有的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使其在企業經濟管理中的優勢作用日漸凸顯,成為企業管理者的“新寵”,為企業提高經濟管理水平貢獻了重要力量。雖然從理論上說,“大數據”概念和“管理會計”概念,并不是在21世紀才產生的,但是在21世紀市場經濟環境的賦能下,大數據技術和管理會計借勢迅速成長起來。大數據技術和管理會計的異軍突起,對傳統財務會計的影響是巨大的,讓傳統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發展,是企業勢在必行的選擇。
首先,大數據的出現是互聯網產業迅猛發展的產物。互聯網產業的迅猛發展,催進了云計算技術、數據處理技術等的同步跟進和同步迅猛發展,由此,經濟社會發展也被帶入到了數據為王的大數據時代。所謂大數據,業內也將之稱作為巨量資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透過目前主流軟件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并整理成為幫助企業經營決策更積極目的的資訊。在英國牛津大學教授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nberger)和肯尼斯·庫克耶(Kenneth Cukier)所編寫的《大數據時代》一書中,對大數據的闡釋是“不用隨機分析法(抽樣調查)這樣捷徑,而采用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相較于傳統數據處理技術,大數據技術具備5個與眾不同的鮮明特點,亦即俗稱中的“5V特點”,分別是:大量(Volume)、高速(Velocity)、多樣(Variety)、低價值密度(Value)和真實性(Veracity)。分析大數據技術的5V特點不難看出,對于企業經濟管理來講,掌握大數據技術的意義絕不僅僅是為了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其意義更在于通過對這些數據信息所采取的專業化處理,使之為企業盈利服務,使之實現數據價值的增值。
其次,關于財務會計的概念。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財務會計通常指的是,“通過對企業已經完成的資金運動全面系統的核算與監督,以為外部與企業有經濟利害關系的投資人、債權人和政府有關部門提供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盈利能力等經濟信息為主要目標而進行的經濟管理活動”。在市場經濟運行環境中,財務會計是企業進行經濟管理所離不開基礎性工具,財務會計通過自己的會計程序和會計職能為企業發展經濟提供決策信息支持,并通過會計核算等手段為企業提高經濟效益提供成本信息支持,是企業在市場環境中不可或缺的幫手。財務會計的發展歷史可謂由來已久,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展現出了不同的流光溢彩,在未來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財務會計仍然是企業經濟管理中的擔大任者。
第三,管理會計是企業會計的一個分支,是從傳統財務會計家族分離出來的會計領域的新成員。理論界也將管理會計納入了管理學學科的范疇,管理會計在企業經濟管理中的作用,近年來才受到重視。學術領域關于管理會計的解讀是,“一種深度參與管理決策、制訂計劃與績效管理系統、提供財務報告與控制方面的專業知識以及幫助管理者制定并實施組織戰略的職業”。與傳統財務會計相比較有所不同的是,管理會計服務的重點對象是企業內部的管理者,管理會計試圖將企業未來發展作為工作目標,以期通過對財務數據的深入分析和全面解讀來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可靠支持。從企業經濟管理視角出發看待管理會計,它表現出了這樣幾個特征:(1)它是企業會計的分支,服務的重點對象是企業經營管理者;(2)它的主體工作具有多層次性,要同時對企業的整體經營活動和責任主體的經營活動加以反映;(3)它是企業進行經營決策的信息工具;(4)它把職能分開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對未來的預測、決策和規劃,另一部分是對現在的控制、考核和評價。
對管理會計與傳統財務會計融合應用,助力企業經濟管理攀上新的高度,經濟社會實踐已經證明了是可行的。以對企業投融資績效的評價為例,管理會計具有為企業經營戰略指明方向的作用,企業在進行投融資管理時,可以據此作出市場預判和規劃;而傳統財務會計則具有記錄、核算、確認企業運營情況的作用,企業在進行投融資管理時,可以據此對市場風險及其危害程度進行控制,為抵御風險入侵爭取預警時間。據此可知,企業在進行投融資管理時,依據二者的作用,可以實現對投融資績效進行直接和有效的評價。從這個例子不難看出,促進傳統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緊密聯系和有效融合,對企業收益保障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客觀地說,盡管管理會計與傳統財務會計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可是二者在融合發展的道路上還是遇到一定的阻力。
第一,企業對管理會計與傳統財務會計融合發展重視不足。一是企業領導者在思想上因循守舊,逡巡不定,對管理會計的作用認識不一,管理會計開展工作的難度較大,崗位設置形同虛設,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二是管理會計工作人員隸屬于企業管理者領導,需聽命于企業管理者的決策安排,工作獨立性不保,工作職能難以有效發揮;三是企業對大數據技術的5V特性存有不信任心里,存有排斥情緒,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沒有給予全力支持。這些都成為了阻礙管理會計與傳統財務會計融合發展的阻力。
第二,企業在大數據收集能力和分析能力方面有缺陷。擁有海量的數據收集能力和數據存儲能力是大數據的主要特征之一,為了給管理會計與傳統財務會計融合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企業必須掌握對這些海量數據的收集和分析能力。但是,一方面大數據的時效性非常強,經濟市場上隨時隨地都會有大量的數據產生,而非IT企業目前還不具備及時全面撲捉收集新數據的能力;另一方面,就非IT企業而言,真正能夠熟練應用大數據技術的專業人士是非常缺乏的,在數據挖掘與利用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這當然就阻礙了管理會計與傳統財務會計的融合發展之路。
第三,對企業會計信息資料的安全性尚且無法做到全面有效保障。大數據產生于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產生于數字信息的爆炸式增長,這些在互聯網時代里爆炸式增長的數據信息具有容量大、種類多的特點,而本應該與此相配套發展的信息安全保護技術卻相對滯后。例如,互聯網的包容性和虛擬性、網絡本身的設計缺陷和系統漏洞、對不法分子的伺機入侵和對黑客的惡意攻擊的防范技術的欠缺等,這些信息安全保障技術雖然也在快速發展,但是卻難以跟上大數據技術的腳步,如果這些安全保障技術不能先一步解決,那么管理會計與傳統財務會計的融合發展必然要遭受來自技術層面的阻力。
第四,企業管理會計與傳統財務會計融合發展專業化復合型人才匱乏。管理會計發展落后于傳統財務會計,這是不爭的事實,因為管理會計畢竟是從傳統財務會計中分離出來的,歷史上的成熟期肯定要短于傳統財務會計。傳統財務會計需向管理會計靠近和轉型,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因為管理會計的先進性對傳統財務會計具有不可抵擋的吸引力。問題是,如果要想讓兩者形成密切融合、緊密配合、取長補短、互為守望之勢,那么企業會計工作人員除了要懂得敬重大數據技術之外,還必須兼具管理會計與傳統財務會計知識之長。這樣的會計工作人員是當下非常搶手的專業化復合型人才,十分匱乏。如果這個問題不能解決,則企業管理會計與傳統財務會計在融合發展中仍要面臨巨大阻力。
把先進的大數據技術應用于企業會計之中,為企業經濟管理構建既能滿足管理會計需要、又能滿足傳統財務會計需要的會計工作體系,提高企業經濟管理中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評價的職能性,提高投資人、債權人等企業利益關聯者對企業當前財務狀況及未來經營狀況的認識度,這是健康市場環境中企業健康發展的基礎需要。一是在企業經濟管理工作中,傳統財務會計重視的不僅是對現金流的核算,并且對企業會計數據披露和會計信息變動也給予了同樣的關注,比如,在企業傳統財務會計中,諸如人事變動、人員流失等情況都要有所反映,傳統財務會計的這一做法為管理會計開展工作提供了有利的信息幫助。二是在企業經濟管理工作中,管理會計可以根據企業經營決策的需要作出信息整合,并對企業傳統財務會計的工作內容加以細化分解,使之更加趨于合理、趨于科學、趨于企業的實際經濟管理需要。如果企業能夠消除管理會計與傳統財務會計兩者進行融合發展的阻力,那么企業就能夠做到更加有效、合理的促進資源優化配置,更加有效、合理地促進資源優化融合,進而促進企業經濟管理工作向信息化、現代化方向靠攏。
第一,企業要為傳統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進行會計信息交互創造有利條件。在企業經濟管理工作中,傳統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二者在工作側重點上是有著明顯不同的,然而這并不影響二者在工作中達成目標的一致性——為企業經濟創收服務,提高企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效能。例如,傳統財務會計在工作中,為了能夠給企業提供信息支持,需對企業的經營成本認真核算,并形成財務報表上報,而管理會計出于同樣的目的和理由,為企業提供的則是經營信息支持。當大數據技術在企業得到應用后,管理會計與傳統財務會計間信息交互的阻礙被打通,管理會計與傳統財務會計融合發展的條件成熟了。
第二,企業要強調管理層對管理會計與傳統財務會計融合發展意義的認知。一方面,傳統財務會計為管理會計進行管理分析提供了數據基礎,為管理會計合理配置資源和有效運用資源提供信息了幫助,有助于管理會計實現價值創造。另一方面,管理會計通過對企業經營成本、效益、愿景等的預測和評估,為傳統財務會計規避風險發出了預警,為傳統財務會計調整工作策略提供了依據。在現代市場經濟運行環境中,傳統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各自顯示出了不同的工作特長,將這兩者的特長柔和在一起運用,企業經營決策的完備性將大為改善。企業管理層認識到了這一點,管理會計與傳統財務會計融合發展就有了堅強的后盾。
第三,企業要為管理會計與傳統財務會計融合發展造就大批專業化復合型人才。管理會計與傳統財務會計既來自同一個家庭出身,又分別屬于不同的學術學科,二者之間既有分歧和殊途,又有交叉和重疊。也正是二者之間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點,所以這就為二者進行融合發展找到了共同的支點;同樣是由于二者之間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點,所以為了保證二者融合發展能順利進行下去,企業需要造就大批的既懂管理會計、又懂傳統財務會計、兼懂大數據技術的專業化復合型人才來擔當此任。在現代企業經濟管理工作中,需要大批這樣的人才:他們不一定能完全勝任管理會計的工作,也不一定能完全勝任傳統財務會計的工作,但是他們一定是對管理會計、傳統財務會計和大數據技術都有所了解、有所掌握的人才,他們是在工作中能在管理會計、傳統財務會計和大數據技術之間游刃有余的人才,這就是專業化復合型人才。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造就大批專業化復合型人才,是企業在推動管理會計與傳統財務會計融合發展道路上必須跨越的一高門檻。
第四,企業要為管理會計與傳統財務會計融合發展構建信息共享平臺。“共享”是當代市場經濟的熱詞之一,幾乎無處不在。把“共享”與“信息”結合在一處,組成“信息共享”平臺,這是當代企業在經濟管理工作中的共識。傳統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發展也無出其右,也必須在二者之間搭建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傳統財務會計以核算、確認、計量企業經營活動為己任,為管理會計提供基礎信息支持,而管理會計則以預測、控制、評價企業經營活動為己任,為傳統財務會計提供決策信息支持。通過這個平臺,二者既各自為政又相互交融,共同維系了企業經濟管理工作的穩健高效運轉。
總之,21世紀是一個嶄新的時代,大數據獨樹一幟,管理會計別開生面,依托大數據,牽手管理會計,謀求融合發展,企業傳統財務會計恰在當時!從企業的長遠發展計議,企業完全有必要將管理會計與傳統財務會計融合發展納入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整體戰略規劃之中,為兩者的融合發展創造機會,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