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中明
(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經濟貿易學院,廣東廣州 510510)
伴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地也在發生著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1]。這一指示明確了新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必要性,鼓勵高校在開展思政教育時充分發揮新媒體的技術優勢,真正將其落到實處。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離不開互聯網、自媒體平臺、電子產品等新媒體,使用新媒體成為當代大學生成長的顯著標志[2]。同時,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僅依靠思政課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充分發揮專業課程同向同行的作用,務全方位融入日常教學中?!半娮由虅栈A”作為電子商務專業的核心課程同樣需要依托于新媒體技術,才能更好地將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相融合,促進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的提升。因此,研究在新媒體環境下的思政元素的融入路徑就顯得尤為重要。
新媒體技術的出現不僅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且有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尤其是針對高職院校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效果更容易受到此類教學工具的影響。傳統的信息化教學手段雖然能夠完成教學任務但是在教學效果和效率上卻差強人意,同樣也會限制課程思政的開展。例如,在講解思政典型案例時,僅僅通過教學課件的展示和教師的講解,顯然無法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對案例的深刻思考,這時候如果能運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新媒體,例如,“兩微一端”的形式進行展示,通過UGC模式的短視頻或文章的解讀,將更能夠引發課堂談論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充分發揮主動性,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實現課程思政與新媒體技術的高效融合,是現階段專業課開展思政教育的必然選擇。
“00”后已成為大學生的主體,他們的成長環境離不開新媒體,從社交類媒體微博、微信,直播短視頻平臺抖音、快手到以內容營銷取勝的今日頭條、小紅書等,他們已經習慣新媒體的存在,在他們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能發現新媒體的蹤跡。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通過新媒體獲取最新資訊、學會生活技能、參與社交活動以及完成學習任務,新媒體對學生群體的政治、道德以及生活習慣產生社會化的影響。以微信為例,班級通過微信群進行通知,學校通過公眾號發布各類公告以及政府部門通過小程序進行疫情的信息數據采集等,足以證明新媒體的重要性。因此,將新媒體與課程思政相結合,通過新媒體自身的即時性、互動性、跨越時空性等優點,以學生習以為常的方式傳遞思想政治信息將更有利于他們快速高效地理解和接受。
伴隨著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VR/AR/MR等新技術的發展,新媒體也在不斷發生變革,呈現出多樣性和時代性的特點,將新媒體與新技術相結合,催生出更符合當代人需求的信息媒介。思政元素與新技術相結合,更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對思政內容的關注。以VR技術與新媒體相結合為例,由萬達廣場與敦煌博物館聯合推出的“我在萬達廣場畫壁畫”,是將VR技術與H5互動相結合,既充滿趣味性又能讓學生身臨其境了解敦煌璀璨文化,進而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產生敬畏心和求知欲,同時加強文物保護意識,是非常好的思政素材。將新媒體與課程中的電商廣告營銷內容相結合,講授當前利用新技術的新媒體廣告形式,又自然融入了要保護和傳承優良傳統文化和歷史文物的思政元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盵3]“電子商務基礎”作為高職電商專業大一新生第一學期的必修課程,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將有利于幫助他們順利開啟全新的大學生活,初步形成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高職教育應當對接產業,“電子商務基礎”課程必須以電商產業為導向,在開展思政教育的時候必須聚焦產業,通過產業傳遞思政力量才能有針對性地輔助教學。電子商務與其他產業相比較,互聯網是其一大屬性,是電子商務開展的必要前提,同時也有利于課程教學。但是,互聯網充斥著大量良莠不齊的信息,在互聯網語境下思政教育也發生了深刻變化,在促進學生思想向著多元化方向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負面影響,網絡文化對價值觀的影響以及網絡的虛擬性弱化了人際交往的道德標準和責任意識,因此課程思政要充分考慮電子商務的產業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
作為專業課程,“電子商務基礎”的每個教學模塊都與行業產業必不可分,因此在每個知識點的講授時都要充分挖掘電商相關的思政教育內容。例如,講解“電子支付與安全”模塊,充分利用短視頻平臺,通過政府部門在抖音平臺開設官方賬號,傳播反詐意識和分享防詐騙案例;講解“移動電子商務”模塊,以真實案例為依托介紹微信當前微商的亂象叢生,強調誠信經營和規范經營的重要性;講解“農村電子商務”模塊,結合國家政策和當前農村電商的發展情況,傳達國家發展農村經濟的意義和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作用,讓學生知曉共同富裕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內容。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非常重要,是課程思政的重要目的,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體現了當下中國的社會發展和時代特征。將課程思政與教學相結合,創新符合當代大學生的思政教育路徑,堅持用思想武裝大腦,在學習理論知識和實操技能的同時,真正掌握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電子商務基礎”的教學過程中,除了講解基礎知識點和鍛煉實操技能,更要注重德育。例如,“網絡零售”模塊可以通過“學習強國”APP結合疫情講授知識點的同時,讓學生了解國家和政府積極高效的防疫工作,并通過今日頭條有關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廣汽集團三大車企跨界生產口罩共同戰疫的新聞報道,樹立愛國意識和傳播社會正能量;“電子商務職業與創業”模塊可以利用知乎平臺和微信公眾號分享電子商務專業大學生創業成功案例,生動詮釋敬業與創新的工匠精神。
從課程思政本身來看,其并不是單純地在專業課程中插入思政教育內容,而是挖掘課程教學本應承擔的思政教育責任[4]。為了能夠更好地將思政教育潛移默化地融入教學中,在實施教學方案之前應當對課程的內容進行細致梳理,從中尋找思政有關元素。這就要求教師要非常熟悉課程內容,并且對每個知識點要充分理解,在此基礎上備課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從專業知識中提取思政元素,同時設計好教學環節,才能真正做到將課程思政有機融入教學過程,而不是生搬硬套,學生學習才會有興趣,從而提升學習效果。
本課程教學內容的每個模塊都能夠挖掘出豐富多樣的思政要點,將這些思政要點與新媒體相結合創新教學模式,才能創造寓教于樂、寓學于樂的教學效果。在“網絡零售”模塊的第一章節“網絡零售基礎知識”中,介紹網絡零售發展趨勢時,以微博的企業賬號“故宮淘寶”“華為中國”等為例,闡述民族品牌企業文化的重要性,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文化傳承的社會價值和歷史意義;在“電子商務物流”模塊的第二章節“電商物流應用”的內容中講解電商物流技術時,通過網絡視頻解說中國當前新興技術的互聯網運用,引出大國崛起之路從而進一步衍生出當代大學生的中國夢。
專業課開展課程思政可以從多個維度去思考,包括在教學目標中設立思政目標、教學分析中結合思政主題、教學設計中融入思政元素、教學評價中導入職業素養等。其中,在教學設計中融入思政元素是思政目標得以實現的基本方法,也是新媒體技術與課程思政相結合的主要方面。思政元素既要具備一定的知識性,還要有思想深度,做到知識性與思想性的統一,才能把育德育人的目標有機融入專業教學的過程中去[5]。選擇恰當的思政元素,運用新媒體技術將其核心價值充分發揮,通過當代大學生“聽得懂”的信息語言進行呈現,才能發揮課程思政的作用。具體形式如表1所示(以教學內容部分模塊為例)。

表1 “電子商務基礎”課程思政教學要點與新媒體呈現形式
在新媒體環境下將課程思政有效融入專業課程教學,是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路徑。《電子商務基礎》課本每單元的主題與思政教育緊密結合,在教學環節中滲透“課程思政”知識,提升了思政教育的親和力和吸引力,達到潤物細無聲的目的[6]。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知識點和實操技能為載體,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建立起系統化、多樣化、形象化的課程思政融合路徑,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參與度,真正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良傳統文化、電子商務人才職業素養等思政元素深刻融入課程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