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俊 程傳勇
(湖北文理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湖北 襄陽 441053)
當前中國物流行業的簡況是:覆蓋范圍廣,參與企業多。這個情況的產生與物流業在現代化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密不可分:現代科技生產力不斷提升,生產必要勞動時間不斷縮短,至今物流上的耗時占據了生產等經濟環節的90%,越來越多的生產型企業開始“向物流要時間”,現代經濟學家稱物流行業是“第三利潤的源泉”。再加上物流在現在已經是經濟鏈上連接上下游產業的關節點,越來越多企業開始涌入物流市場。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達到298.0萬億元,從增速看,全年社會物流總額可比增長5.9%,增速比2018年回落0.5個百分點;截至2020年1月至12月中國社會物流總額達到300.1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5%,增速比1月至11月提高0.5個百分點。這其中還包括了疫情影響的時段。物流業一直處于現代經濟的風口,由此吸引了大批企業進入物流行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的定義中指出,物流是指物品從供應地到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這就是對于物流的官方定義,物流是一個特殊的復合型產業,同時本身性質又屬于生產性服務業,其業務的算稅模式相對復雜。
一是稅率方面。增值稅改革后國家對于服務型行業稅率的調整,一般納稅人性質物流企業主營業務(交通運輸服務)稅率為11%,而物流輔助服務(倉儲、裝卸等)的稅率為6%,而小規模納稅人單位計稅相對簡單。
二是稅種方面。物流企業涉及的稅種主要有增值稅及其附加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以及車船稅,而其他的則還有房產稅、印花稅等。
稅率不一、稅種多、涉稅額度大導致了物流企業稅務工作駁雜、稅負繁重,在物流企業的稅收方面也有著不少稅務部門擔憂的稅收風險隱患存在。
從業務結構層面解析了整體物流行業稅收的復雜性之后,再來具體對中小物流企業的營業現狀進行解讀。
在物流行業,除了國營巨頭外,民營物流企業中也是梯隊式分布,前四梯隊包含了國營企業以及民營50強如SF、DB此類的大牌企業,這些企業有著成熟完善的財務體系和高專業素養的稅務人才,稅務問題上有很多對應的處理策略,因此它們所面對的大致上就是物流行業本身涉稅問題復雜性上造成的稅務風險。而在最后一個第五梯隊,則是市場上大部分的中小微企業,這些中小微物流企業在物流市場的份額小,自身經營體系不成熟,財務中涉稅問題處理復雜,高新聘請稅務人才或外包對于企業盈利的影響很大,因此在應對稅務問題時難度也增加不少。
一般的大型物流企業都有自有的交通運輸工具,相應產生的就是車船購置稅,但是這種情況之外還有私人車輛掛靠到一些大型物流企業或者成立一個比較松散的聯盟性質的物流公司,這就引起了很多稅務上的爭議。例如,私人車輛(黃牌照)在跑運輸時接私活,本應空車上路的在接私活后載重油耗增加,高速過路費也相應增加,這時候找公司報銷的金額會大于正常水準,而這種異常也是稅務機關進行稅檢時會特別關注到的點。再如,中小物流企業接單的范圍一般在省內或者市內,因為跑長途的領域老牌企業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另外跑長途的大型貨車成本也不是一般企業負擔得起的,所以中小物流企業的物流車輛普遍規格為4.2米廂式貨車及小型面包車改造拆卸后排座位去進行小宗貨物的物流運輸。以4.2米貨車為例,司機自武漢至黃岡麻城,高速路段約170公里,正常空車油耗為0.1升/公里,滿載則會達到0.16升/公里,同距離油耗會達到160%,當前武漢實時油價為7.15元/升,那么跑私活時一趟報銷會比空車多出72.93元,一個月會多出2000左右的單個司機油費報銷,這樣可能會引起運輸成本中油費比例占成本比例過高的風險,引起稅務部門的關注。而且費用報銷的流程上,中小企業可能也不是規范嚴格的,很多司機喜歡找那些街邊小店面維修加油,這種個體戶資質不夠,很多在消費時只能給出收據之類的,很多并不能用于抵進項稅,用于報銷憑證也是不符合要求的。
相比于大型物流企業員工固定齊全的薪資福利制度,中小物流企業的用人形式,嚴格來說是用工形式是很隨意的。在用人方面,自有交通運輸工具采用掛靠形式的司機很多時候以支付勞務費的性質進行招聘,很多沒進行嚴格地入職登記。雖然勞務報酬在個稅申報時不用涉及“五險一金”等費用的計算,同時所產生的費用也會比在職人員工資略低一些,但是其實工資費用及公司為員工負擔的五險一金在企稅申報時也是一樣可以抵扣的:同樣以武漢至黃岡麻城為例,運輸路程約210公里,短途司機一個月正常物流企業支付報酬大約定為4元/公里,一個月30趟,則應支付給員工報酬加扣除個稅為25200元,而按在職員工工資計算,則除這25200元以外,五險一金通用標準中公司負擔養老金20%、醫療10%、失業險1%、生育險1%、工傷險1%以及公積金12%,按3500元最低檔核算,則公司還需為員工承擔2170元的五險一金,則該員工合計產生工資費用27370。但是二者同樣可以在企稅申報前做稅前扣除的。
但是在對比來說,勞務性質工資是更容易發生稅務風險的。
(1)勞務費按次計稅,一次發生的金額為一次計稅依據,800元以下不計稅,但是同一工作事項同月是必須合并計稅的。
(2)勞務所得稅率分三檔,另外有部分費用扣除,因此計稅時同樣會有錯報風險。
研究表明,在缺鎂的土壤上施用鎂肥不僅可以提高土壤中鎂的含量,而且能提高作物中鎂的含量,提高作物產量且改善品質。鎂肥對作物的效應受多種因素制約,如土壤酸堿性、質地和交換性鎂含量等,還與鎂肥種類、作物種類和生育期等有關。
(3)《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中規定:企業支付勞務報酬無論金額多少是需要在納稅申報時進行個人所得稅的代扣代繳申報的,同樣這里中小物流企業容易忽略。
還有一方面,掛靠形式的司機自由度過高,這批非正式員工在工作時“離職率”高,一定程度上可能對企業正常營業產生影響,這時引發的業務問題同樣會引起稅務上的變動,這種情況人力因素給企業稅務工作帶來了許多不確定性,所以一般企業都需要控制在職與勞務外包人員比例,確保公司經營的穩定性。畢竟稅收是產生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生產經營受影響,稅務方面同樣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雖然國內已經完成了營改增的稅收制度改革,但是市場完全作出反應改變不是一朝一夕能達成的,市場上很多中小企業并沒有嚴格貫徹進銷相抵的納稅理念。增值稅進項發票與銷項發票的推廣效果不是十分理想,這些問題在大企業內沒有很明顯地體現,而在市場基數巨大的中小物流企業里面,很多中小企業主的意識僅僅停留在開票就會產生納稅額這一層面,于是就形成了業務普遍不開票、對私付款這類不合稅法規定的操作,特別是微信支付寶這類第三方網銀賬戶的發展,使得中小物流企業的賬務更加撲朔迷離。很多中小企業主以為這種“避稅”的操作能夠提高企業營利額度,其實不然。首先,在與大企業進行業務往來時,別人遵從業務規范要求開具發票用于進項抵扣,中小物流企業也自然就產生了相應的銷項稅額,但是在自己平時的經營活動中并不重視要求業務往來方開具發票用于進項抵扣的作用,此消彼長,中小物流企業的業務能力自然與老牌企業存在越來越大的差距。其次,稅務方面的不規范操作讓企業自身存在稅收和經營風險,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經營能力。
中小物流企業自身的癥結普遍存在于各行各業中小企業的經營活動中,這是營改增改革結束后市場未能及時作出反應,大部分企業財務人才缺失,尤其是稅務方面能力出色的人才更是稀缺,由此引發了市場上普遍存在的稅務亂象。
在消費者市場,存在著“店大欺客”這樣的劣性現象,而在物流市場,同樣有著類似的事情發生。例如,2020年底某天凌晨一點,知名電商平臺A公司倉庫被一群來自中小物流公司的司機圍堵大門,當天的整個物流倉庫發貨都被迫延時,從其他當時進行物流業務的司機口中得知某不知名小物流企業被拖欠貨款,導致年底開不出工資,司機與本公司溝通得知是B公司拖欠賬款導致資金周轉困難,于是出現了一群司機圍堵B公司倉庫大門討薪的情況。而同期的知名物流企業C公司地方分部旗下的司機卻按時如數的拿到了工資。在市場地位上,中小物流企業處于劣勢,C公司可能不需要B公司按時結款也一樣能夠正常開出工資,而對于這些中小企業而言,承接B公司這種大公司的業務已經是其業務能力的極限,拖欠的貨款,可能就會使其資金鏈斷裂,正常經營都會受到影響,更遑論涉稅事項的違規風險了。
納稅籌劃在現今是流行于眾多物流大企業的節稅策劃手段,這些企業稅額高,因此當今市場上相對高昂的納稅籌劃成本對比節稅的部分而言有更高性價比。這種成本對于中小物流企業卻是承受不起了,因此經營中的風險問題不斷惡化,這也是中國市場上中小企業存續期短的根由之一,在中小物流企業納稅籌劃優化稅務工作時,考慮改善外部條件以推動中小物流企業稅務乃至經營條件的優化也是有很大可行性的。
鑒于中小物流企業因自身條件難以引進或培養專門專業的稅務人才,稅務部門可成立專項稅務工作小組進行一對多稅務工作指導,對企業財務涉稅事項加以規范。同時官方機構嚴格要求,規范中小物流企業涉稅操作,同時促進其財務人員稅務工作水平的提高。
中小企業在遇到稅務問題時相關人員積極與稅務部門溝通解決問題,向專業人員進行咨詢,與此同時不斷提高對涉稅事項的認知理解,減少后期稅務工作的風險??梢源龠M形成學習型企業氛圍,鼓勵員工加深稅法學習,可以制定相應的學習激勵計劃和獎勵機制去促使員工提高稅務工作能力。
涉及到企業自身發展的政策法律法規等需要持續地進行關注,政府不斷對稅法進行改良完善,中小物流企業需要引起重視,對稅法加以深入理解消化,一方面減少稅務風險點,另一方面可以合理利用政策從中獲取更多的稅收優惠。
中小物流企業需要有意識地去建設完善財務構架,在自身發展時不能忽視財務工作的重要性,從初期完成當期會計記錄到后期需要逐步建立預算目標,復盤往期業務,查找可能引起稅務風險的點加以糾正改良,規范的財務工作可以減少稅務上出現風險的可能性。
現在會計電算化技術十分先進,讓很多企業忽視了紙質會計檔案的保存。做好紙質檔案的歸整,嚴格完成發票的傳遞勾稽再到最后的歸檔,這個過程有利于后期備查,同時還可以提高財務人員的工作意識水平。
當前市場各行各業的業態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并不友好,這不僅僅是對于物流行業而言,在國家倡導共同富裕、大富幫小富、先富帶動后富的理念時,市場上眾多行業龍頭企業也應當樹立這些意識,推動行業健康發展。國家進行宏觀調控也一直是希望創造一個健康良好的市場環境,但中國的市場經濟體制意味著政府并不能主導市場,還是需要作為市場主體的眾多企業樹立社會責任意識,在創造更多經濟價值的同時實現更大的社會價值。
在內外部納稅籌劃措施實施之后,中小物流企業的涉稅工作得以規范化,其財務人員處理涉稅事項的工作水平提高,減輕企業內部稅務風險,保障生產經營的穩定進行,促進中小物流企業的發展。
很多時候遇到稅務風險中小企業財務工作人員是不足以處理的,這就是很多地方中小企業財務人員“常駐”稅務局這一現象產生的主因之一。中小企業的稅務問題導致企業財務和稅務局工作人員三天兩頭跑,這樣很大程度上降低工作效率,同時還會影響企業正常經營。實施納稅籌劃后有利于減少中小物流企業財務工作失誤,減少兩方不必要的工作量。
降低中小物流企業自身稅務風險促進其穩定發展的同時,也有利于物流行業的健康良好業態的形成。另外,在國內長期存在中小企業生存周期短的不良現象,數據統計顯示中國中小微企業的平均市場生存周期僅為2.5年,是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的,這種現象同樣是會對整體市場的穩定性以及經濟發展秩序造成負面影響的,而中小物流企業經營中的稅務風險降低,經營穩定性提高,有利于延長整體中小企業的市場生存周期,改善中國國內市場環境。
中小企業體量雖然不大,但是整體在國內市場是占據了巨大的基數的,而且大量稅務問題都集中于中小企業,實行納稅籌劃之后,減少中小物流企業稅務風險點,促進“營改增”改革亂象的平息,推動新稅制的完全普及,形成依法納稅、風險可控的國家稅收大環境。
新冠疫情突如其來,對整個社會造成巨大沖擊,這期間物流行業龍頭的的確確承擔起了自己的社會責任。我們可以看到德邦疫情期間無償承擔新冠疫情前線物流物資運輸任務的大義,也可以看到返工復產時順豐第一時間員工到崗,打通全國運輸關節的高效,社會也給予了它們應有的關注與尊重。可是從市場角度出發,不少中小物流企業在新冠疫情中苦力維持生存、無聲黯然退出市場時,并沒有太大的波瀾,中小物流企業的困難并不僅僅來自于財務稅務方面,除卻其自身條件的限制,外部環境也并不良好,一個良好的中國市場,不僅僅需要的是眾多行業領軍的經濟巨頭,還需要眾多中小企業生機勃勃、百花齊放,形成良好的市場經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