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芳園 趙葉 韓翔宇
現階段居家隔離、減少外出成為新的生活常態,出行減少了,但生鮮電商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生活便利性。生鮮電商“最后一公里”配送因生鮮商品本身的特點對存儲要求高,且直接對接消費者,成為生鮮電商交易閉環中的關鍵一環。分析生鮮電商及其配送發展的現狀,結合“最后一公里”配送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建議。
線上與線下的結合是“新零售的”銷售特點,針對的是清零庫存的形式分配物流環節。在發展期間,有力的消費需求,逐漸拓展“新零售”下的生鮮電商發展,以下是發展的不同階段:
萌芽期,企業的主要發展模式就是以O2O模式發展,消費者通過在電子商務平臺線上下單購買消費,再轉到實體門店自提貨品或服務,此階段的生鮮電商平臺主要以區域垂直分布為主,無法大規模化擴張發展。
第二階段探索期,以城市中心倉、前置倉多模式化開展。中心倉模式是指建設一級城市中心倉,直接連接基地或發貨地的市場端口,提前開展貨物存儲,根據線上訂單情況出庫配送。前置倉模式是指以社區為中心選址,建立“<5公里”配送圈輻射覆蓋周邊社區,根據覆蓋社區的大數據分析,開展部分貨物小規模存儲,專項產品縮短配送時間,提升送貨效率,此階段對比第一階段的O2O模式,配送時間短,銷售范圍大,可以開展定量的規模化建設拓展。
清零庫存的“新零售模式”與“社區團購模式”多樣化發展,“新零售”以顧客消費數據為導向,整合企業的線下資源,線上零售線下團購等多方式同步開展,滿足客戶的多元化消費需求。“社區團購”以社區消費者的直接需求為主,借助社交電商,線下設置專門的“團長”人員,進行引導下單或代理下單服務,設立提貨點,平臺通過物流配送至定點送貨分配,消費者可以在社區定點自提,或“團長”送貨上門,該階段以消費者為中心,全方位服務,提升客戶滿意及增加客戶的黏性,儲存積累客戶。
自營冷鏈物流配送到家,自營冷鏈物流是指電商平臺自建完整的物流配送體系,平臺統一管理,針對生鮮企業開設專線配送體制,配送站設置冷柜,在配送途中配置具有隔溫配送箱,過程中保障食品的全程冷鏈。這種物流體系可以根據獲取的用戶資料及時調整物流及營銷細節,實現產、銷、配一體化運營,運營成本低資金回籠快,具有較高的市場競爭力。
第三方物流,是指在生鮮電商交易環節中將物流外包給第三方專業物流服務企業。第三方物流一般具有較為廣泛覆蓋范圍的基礎設施,減少生鮮電商的固定資產的投入,節約人力物力財力,有效地降低企業的專項運營成本。但生鮮電商企業失去對物流配送的直接控制,無法保障供貨的及時性和對客戶的服務質量,更無法與客戶搭建長期合作關系。
(1)智能冷凍柜自提
根據產品供貨鏈及配送范圍,分析定向消費群習慣以社區、街道、小區開展劃分,設置指定區域內智能冷藏柜,客戶通過線上端口下單購買選取就近位置提取,商家通過自營或其他物流方式,定點集中化配送,客戶可自行前往智能冷藏柜自提商品。
(2)網點門店上門自提
“最后一公里”的終端配送環節中,消費者通過線上下單購買后,將取貨點設為相關線下門店或小區自提點,注明取貨時間,生鮮電商根據訂單就近分配配送,消費者去指定點自提貨。這種模式提高了物流配送效率,提升了消費者購買提貨便利性,同步對自提點門店帶來一定的人流量。
O2O模式主要不同的大型生鮮電商商家,針對生鮮流通中的物流環節,其物流系統、物流相關部門,承包給第三方專業物流服務企業代理接管。對標自營的配送形式,O2O模式大大地降低了企業對物流板塊的人力資源的投入,選擇專業的物流服務企業代管經營,物流環節的運營更專業有效,且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相應的服務水準。同時承包需要支付相關的代理費用,費用投入方面依然較高。因非直接控制物流,對比自營形式的物流模式,自主掌控明顯不足,相對降低了對于消費者的直接接觸力。
眾包配送形式運轉,其中配送人員以兼職或部分全職的形式參與,訂單設置搶單池模式,根據大數據定位,相應范圍內的配送員可參與訂單搶單,或直接分單給就近配送。此模式整體運營成本較低,且根據就近分配原則縮短了配送時間,其中因配送員直接接觸消費者,配送員業務情況及服務情況不可控,對商品及企業評價及滿意度具有較大風險。
市場部分生鮮電商平臺為增加客戶黏性,基于消費者對線上電商生鮮采購的商品等待時間短的需求,開展訂單下達1~2小時內送貨上門,這類商家主要具有線下門店線上專線配送相結合。但大部分商家無法達到這類高速配送,只能依托不同物流配送模式,同時消費者的選擇因素也根據價格的高低、配送時間的長短有所不同。消費者對生鮮采購需求分布區域主要分為住宅類小區和集中類辦公寫字樓,且以社區住宅為主,辦公區內為輔;消費主群體的采購需要配送地處于城市不同繁華地段或居住聚集地,生鮮消費配送與交通早晚高峰期具有較大重疊性,嚴重影響訂單配送時效性,部分時間出現客戶與配送員時間不匹配,出現配送撲空,需要增加二次配送,工作效率降低明顯。
生鮮產品的流通過程中“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最具消耗性,導致其成本高。生鮮電商銷售的種類繁多,不同種類產品需求的配送條件不一致,特別是運輸過程中的不同品類的混裝運輸、存儲條件、溫度控制等各不相同,冷鏈物流設施設備和溫控技術的投入是配送成本高的主要因素。企業自建生鮮物流體系投入的成本更加高,容易使商品失去價格競爭優勢。
生鮮的“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時效性和產品品質的保障是關鍵。配送過程中的冷鏈系統非常重要,直接影響了產品配送的品質保障。當前多配送中心冷庫相關設備缺乏,因此在配送過程中食品易腐敗或出現保鮮不足等情況,易導致客戶購買滿意度降低,配送難度大。不同產品的配送條件不同,海鮮類水產、肉類等具有較高的低溫冷凍要求的運輸,蔬菜瓜果類易碎食品需要冷藏運輸,且需要避免擠壓出現貨損率相關情況,冷藏冷凍混裝設備也成為配送到家的重要設備配置。物流相關企業針對全程配送冷鏈系統及設備需要加大管理投入,但小規模、小成本生鮮商家,資金不足對冷鏈系統投入有限。因為配送成本高,很多生鮮電商企業出現虧損和對市場的滲透力不足,當前的生鮮電商對盈利、配送的成本、配送產品質量和配送效率之前難以達到相應的平衡。
生鮮電商的交易流通和最后一公里配送都是面對消費者的服務行業,但在最終的配送環節很多員工屬于非正式形式參與,相應的約束力度不足,出現諸多不可控因素,較易出現與客戶爭執糾紛等情況,顧客的消費體驗度被大大降低,易導致客戶端的流失。
諸多電商平臺的中心倉設置多距離目標客戶有一定距離,需要通過摩托車一類配送交通工具,進行二次運轉直達客戶所在的位置。在二次運轉的過程出現食物腐壞、丟失等情況也時有出現,客戶體驗感影響較大。
合理規劃配送路徑,配送路徑的最優化是“最后一公里”中成本控制與時效性控制的重要因素。最終配送環節主要是以摩托車電動車駕駛為主,根據大數據的收集分析,針對不同的交通實時路況,完善基礎設備的配置,最大程度優化出合理的配送路線,可以顯著提升相應的配送送達效率,提升配送時效性,有效地控制配送成本,降低貨損率。
針對部分客戶因工作等事情導致收貨時間協調難的問題,可以對客戶覆蓋度較高的社區,溝通相關部門增設公共設備即智能冷藏柜的投放,選取該客戶較為集中點的優化指定位置,遇見客戶難以及時協調時間的情況下協商客戶投放至智能冷藏提貨柜,客戶根據相應的信息進行自提,但同時避免所有貨物直接投放智能冷藏提貨柜,易影響客戶體驗感。
在配送的成本中主要影響條件是送貨運輸的過程。配送運輸的過程中,出現臨時性配送、緊急情況配送、非計劃性的配送、配送車輛貨物裝載不滿等多方面都是配送成本增加的重要因素,建議物流可根據“送奶路線”做參考配送,即配送員根據限定時間,且保障車載貨物不超載的情況下,每次配送多個客戶集中覆蓋最大的訂單區,可以保障服務質量的同時降低平均配送成本,解決配送質量和成本之間的均衡度。
大型生鮮電商企業可綜合市場消費數據情況,增加冷凍冷藏中心的投入,保障產品的優質和配送的有效,針對無法大資金投入建造冷凍冷藏倉儲的商家,可以聯動城市中大型冷凍冷藏倉管中心搭建租借暫存式私倉存儲保障產品的運輸冷凍鏈的完整性和高效性。
生鮮產品在配送的二次運轉多為摩托車、電動車駕駛,摩托車電動車的便攜式恒溫箱是配送過程中保障全程冷鏈形式的最后一環也是關鍵因素,可以有效地保護生鮮產品,降低生鮮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的貨損情況,且可一定程度降低配送的成本。
對兼職或全職配送員,開展定向崗前培訓、入職培訓、定期崗位培訓考評,增加獎勵制度,同步對違約情況增加規范,有效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多維度加強配送環節人員的服務質量。
針對配送人員的管理,制定相應的考核管理制度、守約規則、配送過程中與客戶的禮貌用語溝通,保障“最后一公里”配送環節的服務質量,不斷提升客戶的滿意度,增加客戶黏性。結合大數據定位、數字高精等全新技術,全程進行服務把控。對于出現臨時性突發事件,或特殊情況,及時發現并及時處理解決,提示服務品質的時效性。大型生鮮電商可根據自身現有配送系統的管理難度大的情況,建議聘用專業的物流管理人才和團隊,梳理相關問題并有效解決,提升配送系統的有效運轉。
當前生鮮電商具有較強競爭,但企業具有盈利性的占比較少,因此生鮮倉儲和物流相關的配送,控制其成本的高低,是提升企業達到盈利的重要條件,提升客戶的信任度,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度。本文通過針對生鮮電商配送環節當前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希望對“最后一公里”配送環節的優化提供一定的參考,幫助到生鮮電商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