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醒 陳蕾
當前全球經濟發展的趨向是無法逆轉的,資本在國內外流動加快,我國一直在向外開放、與其他國家進行經濟貿易,在這種碰撞下,投資成為一種不可忽視的資本流動方式。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物質生活質量得到提高;山東省作為沿海省份之一,是持續發展的經濟大省。因此,本文在此背景下,從就業的角度來探求外商直接投資對山東省的影響,然后根據具體影響提出切合實際的建議,對于提升山東省就業率有一定借鑒意義。
近年來山東省FDI的主要來源地有韓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日本和新加坡。其中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同屬中國,新加坡華人也較多,更有利于山東省與其進行貿易往來;韓國、日本在地理位置上與山東省更近,更加方便交流。韓國和中國香港在2012年到2021年間的FDI金額遠高于其他來源地,FDI合同項目數占比61%。
總體上看,山東省的FDI偏向鄰近地區或國家,歐美等國家的FDI規模雖然近年來有所上升,但仍不及前者。歐美地區投資金額大、擁有先進的科技技術,如果山東省能吸引這類國家投資,才能更好地促進本土企業的發展,進一步擴大就業。
2019年山東省實際FDI總額146.89億美元,其中外商獨資企業實際FDI金額占比達52.43%,是主要的投資方式。這主要是由于初期國內政策大方向是為了維護民族企業、向外商學習先進的技術使自己得以發展,更多的是采取中外合資的形式;而外商選擇合資的形式進入是因為他們對東道國的國內經濟環境、相關政策等不甚了解。隨著開放力度增大,外商已然掌握國內政策的變化,為獲取更高的利潤轉而發展為獨資企業,但是外企獨資化過高會導致其技術外溢效應減弱。
2020年起,《外商投資法》實施,不再區分合資、合作、獨資企業。當年山東省外商直接投資總額共176.48億美元,比2019年增長20.14%。
按產業結構劃分,山東省FDI的產業結構主要集中于第二產業,制造業居多;但自2018年開始,山東省第二產業利用FDI的比重開始相對減少,第三產業中使用外商直接投資的比例卻呈現逐漸增加的態勢;第一產業占比多年來一直保持較低水平。山東省FDI行業劃分之所以發生如此變動,與近些年產業結構升級有很大關系,以高新技術、先進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發展迅速,政府扶持力度大,吸引了大量相關外資企業的進入。
據統計,2012年至2021年山東省東部城市青島市、煙臺市、威海市、濰坊市FDI共占山東省FDI總額的64.06%,由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可以降低運輸成本,并且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程度較高,因此成為了外企降低風險進入的首選城市。
反之,這十年間山東省內陸城市發展FDI步伐緩慢,山東省中部地區包括濟南市、淄博市、東營市、泰安市、日照市、棗莊市、臨沂市、濟寧市共利用FDI占山東省FDI比重為30.29%;西部地區包括濱州市、德州市、聊城市、菏澤市四個城市共利用FDI占山東省FDI比重為5.65%,數值小、浮動程度低。
(1)正向影響
在其他影響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外企就業人數會隨投資規模的擴大而增加,這就是FDI對山東省勞動就業的直接效應。根據相關統計數據可知,山東省FDI金額由2001年的36.21億美元上漲至2020年的176.48億美元;相應地,外企就業人數從54.90萬人增長到了107.30萬人。FDI將推動當地科技發展、帶來現代化的管理經驗,從而發揮帶動山東省就業人數的積極影響。
(2)負向影響
首先,按進入方式分析FDI,外商獨資企業擁有較大的自主權后,為獲取高額利潤,往往不會注重帶動當地就業,然而僅按照這樣的目標調整資本支出,會招致本地人員失業率上升。
再者,對于山東省的某些內資企業來說,FDI短期內大量流入并非好事。外企憑借自身的技術與管理優勢,加之政府政策的扶持,優質資源大量流入,極大地打壓了本土企業。即便有些企業受到刺激后不斷創新,生產效率增加后也會導致部分勞動技能低下的人員失業。
總之,山東省FDI對勞動就業的數量總體表現為正向影響大,負向影響少。
薪酬是權衡工作質量的一個重要的樞紐指標。從歷年《山東統計年鑒》分析可知,2001年至2019年山東省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不斷增加;另外,顯然外企職工年平均工資整體要高于其他內資企業職工年平均工資。一方面是因為外企擁有高效的勞動生產效率,由此每一名雇員的單位工時創造的勞動價值都很高,相應的工資水平也越高;另一方面是因為外商是跨國公司,高薪酬也是為了取得高質量的消費和加強本身競爭力。外企在山東省占據一定比例,這就為當地人們提供了高質量的就業機會,從而提升山東省的就業質量。
到2019年末,山東省總就業人數有5561.0萬人,三大產業就業人數分別比上年下降1.30%、下降0.01%、上升1.40%。2020年外企在山東省第三產業的投資占比高達70.51%,相應地,當年山東省第三產業就業人數占比41.70%,遠超過第一、第二產業。這種以較少的資本促使更多人就業的模式,有利于發揮山東省人力資本的比較優勢,提高就業率。
本文主要通過研討山東省就業人員增長率在不同地區的差異來闡明其影響。根據山東省相關統計數據分析,2013年至2020年,山東省東、中、西部的就業人口呈現波動性的下降趨勢。
進入“十三五”后,山東省大力實施“雙招雙引”工作,吸引外資發展迅速。以2019年為例,山東省東部地區的就業人員增長率為-2.68%,高于中部地區的-6.68%和西部地區的-6.73%,而恰恰2019年山東省東部地區的實際使用FDI金額97.04億美元,高于中部地區的43.42億美元和西部地區的6.43億美元,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山東省在吸引外資方面持續增長,同時也在增加就業。
受2019年底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的干擾,加之中美貿易摩擦影響,我國更加逆流而上,堅持經濟全球化。現階段山東省在吸引和利用外資的總體目標是實現高質量引資,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首先,政府當局應該繼續完善相關法律政策,加強對外企權利的法定保護,例如加大保護知識產權的力度,減少外企進入的顧慮。
其次,在政策層面,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的大背景之下,政府要利用好話語權,做吸引和發展外商直接投資的助推劑,采取一系列市場寬松政策,吸引高質量的外商企業的進入。尤其是利用好山東自貿試驗區,完善投資保護機制,推動更多外商企業來山東發展。
最后,更加注重對FDI質量的要求,重點放在對山東省就業長期效果好、關聯性大的外企,鼓勵本土企業參與到外企的研發中去,保障山東省有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
山東省的就業人數年增長率不斷下降,很多高校畢業的學生大部分都離開山東前往更有發展潛力的地區就業創業。因此,政府需要進一步出臺優惠政策以留住人才,要重視人力資本投入,對其進行適當的補助與激勵;對于失業人群,可免費提供各方面的職業技能培訓,從而進一步擴大對FDI的引進和利用。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就業觀念的轉變,高校畢業生中自主創業人群較多,并且他們對企業崗位的選擇越來越挑剔,因此出現了大批主動型未就業人群。很明顯山東省難以滿足FDI對高質量人才的需求,面對這種情況,外企更要抓住機會,吸引高校畢業生中的高質量人才就業。
第一,山東省第一產業FDI規模較小,農業利用外資質量不高,缺乏大型農業企業。但是,山東省是一個農業大省,外資的流入有利于為農村勞動力提供更多崗位,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為此,應該積極地吸引外國投資進入農業,強化農產品管理機制政策,關注高附加值農產品,進一步推動農業產業化,從而向綠色科技發展之路邁進。
第二,研究表明FDI更加能夠推動第三產業的發展,并且具有較高的吸收就業人口的能力。所以應繼續鼓勵外資投入服務業,創新服務貿易方式,推動服務業由以勞動力為主導轉變為技術資本為主導,促進山東省服務業的發展。
第三,努力培養先進制造業,使其成為集群,創造更高效益;對于技術水平較低的省內企業,應當鼓勵其大力吸引外資,提高內資企業的產品創新能力,利用外資改造傳統產業,促進就業。
對于東部地區的沿海城市,應當提高FDI的市場準入門檻,把重點放在服務業上,把引資質量放在首位,繼續深化與中日韓區域的經濟交流,營造吸引FDI的良好經濟環境。
對于中西部地區的內陸城市,應當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產業,推行與自身地域實際發展相結合的產業政策,引導高端人才在此安家落戶,從而緩解當地的就業問題。另外,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重視對環境的保護;反過來說,良好的城市環境才更有利于進一步吸引高質量外商直接投資。
本文通過對山東省外商直接投資與勞動就業的相互關系進行展開分析,查找歷年山東省統計局、山東省商務廳中關于FDI與就業的相關數據,最終得出以下結論:外商直接投資從長期來看的確會對山東省的勞動就業產生積極影響,因此應當繼續推進吸引并利用F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