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京芳 馬良學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發動機”作用越來越明顯。金融危機以后,全球經濟格局不斷調整變化,在區域經濟合作水平不斷加深的背景下,中國于2013年開始陸續設立自貿試驗區,并將金融開放和發展作為重要的戰略任務,而且從更深層次的意義上來說,自貿區金融水平的不斷提升正是中國進行經濟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探索。作為山東重點發展的十強產業,現代金融業蓬勃發展。濟青煙分別出臺新政支持金融改革創新,山東自貿區金融業亦獲得較大機遇。
關于自貿區建設方面,根據自貿試驗區的范圍以及協議關系,可以將其分為Free Trade Area(FTA)和Free Trade Zone(FTZ)兩個不同的概念。Kenneth Pomeranz認為,經過了漫長的貿易發展,各國人民極其厭棄戰爭,渴望自由開展貿易;13~17世紀,德國的不萊梅等100多個城市共同締結的漢薩同盟,共同創造自由且穩定的商業貿易環境。其后,在17~19世紀,歐洲的許多城市在港口先后建立了自由港或自貿區,即FTZ;而人類發展史上由國家層面建立的FTA是歐洲共同市場,該組織于1957年建立,主要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之間,通過簽訂貿易投資自由化協議的方式,取消關稅,從而促進區域內的要素流動。2013年到2021年間,我國共在21個省市建成自貿試驗區,我們國家所建立的21個自貿區則是FTZ形式,即在國內特定的區域內建立的,實行特別化海關監管政策,逐步開放,向國際提供貿易投資自由化優惠措施的小區自由化區域。
關于金融產業集聚研究方面,Park(1994)認為,在規模經濟的影響下,金融資源會形成空間集聚。Pandit等(2001)通過回歸分析的方法,得出銀行等金融部門所形成的金融服務集群可以促進金融機構的成長,存在正效應。潘英麗(2003)著重探討金融中心聚集以及外部規模經濟關系,認為金融機構的集聚提高了外部規模經濟水平,可以有效促進金融中心的形成;陳文鋒和平瑛(2008)通過實證分析得出金融產業集聚與經濟增長存在著長期性均衡關系;袁華錫等(2019)對金融產業集聚效應進行實證檢驗,分析結果顯示,金融產業集聚能夠產生空間溢出效應,從而帶動產業發展。
關于自貿區與金融產業集聚的研究方面,龍云安(2013)結合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展開研究,認為自貿區中產業集聚效應隨著產業不同而有一定程度的不同。孔佩伊和江航(2017)通過研究指出,自貿區的金融產業集聚一方面可以提升自貿區的競爭力,另一方面,還可以輻射外溢,以點帶面,提升地方金融產業的競爭力。楊波等(2021)研究發現自貿區設立能夠有效提升地區高端服務業專業化集聚水平。
綜上所述,國內外專家學者們關于金融產業集聚的研究相對較多,而關于自貿區金融產業集聚的研究熱度在逐步增強,但是針對特定自貿區開展金融產業集聚的研究相對較少,因此,本文針對山東省自貿區金融產業集聚情況開展研究,以期為山東省自貿區金融產業發展建言獻策。
2019年8月30日,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山東省自貿區)正式設立,山東開啟了“自貿區引領發展”的新篇章。山東省自貿區在原省會經濟圈、膠東經濟圈以及日韓合作經濟圈的基礎上,分別設立濟南、青島和煙臺三大片區,共占地119.98平方公里。山東省自貿區自建設以來,即確立了在3至5年的時間里,實現打造能夠發揮輻射引領作用的高質量的自由貿易園區的目標,并將建設目標與三大片區特色結合,分解細化,制定出各個片區所對應的自貿區發展戰略,但從總體上來說,三個片區的建設發展戰略都對金融產業或者現代金融發展提出了要求,要求各片區提高金融運行水平,從而更好地服務于自貿區產業經濟發展。
金融產業涵蓋了銀行、證券、保險等產業,是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業態,自貿區作為區域性發展創新的典型,自貿區金融產業集聚水平直接影響到自貿區經濟發展水平。
(1)山東省自貿區金融產業集聚優勢分析
首先,山東省自貿區依托山東省的地理位置優勢,沿海而建,對外貿易發展水平整體較高。三大片區的選取也是綜合考量了山東省經濟發展以及分圈建設的幾個重要因素。濟南片區,作為山東省省會城市,具備較高的省會經濟效應,自貿區在進行各類開放創新政策的試行或實施時具備產業優勢,濟南片區擁有山東省國際金融城等產業基地,集合了產業金融、人工智能等于一體。青島片區重點依托原青島市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優勢,重點打造國際貿易、現代海洋等產業,逐步與“一帶一路”國際貿易新規則對接;煙臺片區則與日本、韓國隔海相鄰,是距離日、韓合作距離最近的片區之一,煙臺片區海洋產業基礎較好,具備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以及新材料產業的底氣,并且在對外經貿合作,打造對外開放的新高地方面優勢突出。濟南、青島以及煙臺三個自貿區片區,在經濟發展水平上都屬于山東省領頭羊的城市,三個片區在優勢上可以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利用省會城市輻射作用,港口城市對外經濟貿易的區位帶動優勢,相互配合,有助于推動山東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投資領域改革、推動貿易轉型升級。
另外,在政策方面,山東省自貿區自掛牌成立之后,積極推進各項金融產業政策工作,三大片區迅速做出響應,自成立以來,園區內加快引進各類金融企業,金融機構集中簽約,推動自貿區金融集聚發展,釋放政策紅利,打造金融高地;同期,成立山東金融業聯合會金融糾紛調解中心,為金融業的發展增添了穩定器。山東省自貿區金融產業集聚能夠進一步的促進金融開放創新,使得自貿區金融發展更上一個新臺階。
(2)山東省自貿區金融產業集聚水平分析
為了更直觀地分析山東省自貿區金融產業集聚水平,加之自貿區統計數據的缺乏,因此本文重點選取了2009—2020年山東省及濟南、青島、煙臺幾個地區的銀行業、保險業的金融數據作為代表來分析自貿區各區域金融產業集聚水平。
銀行業重點選取金融機構存貸款的比值來進行分析,通過比對數據,山東省整體存貸比從2009年的0.75逐步增長到2020年的0.82,增長幅度為9.33%;而濟南市2009年銀行業存貸比為0.90,后持續下跌,至2015年數據為0.71,后持續增長,尤其是2019年開始,銀行業存貸比達到0.96,2020年為0.98;青島市2009年銀行存貸比為0.77,后逐年上漲,2019年開始突破1,2020年存貸比達到1.02;煙臺市2009—2020年的存貸比則是從2009年的0.75,小幅增長到2020年的0.82。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2009—2020年間,山東省以及濟南、青島、煙臺的存貸比的比值均呈現上升態勢,表示近年來,山東省銀行業發展情況雖略有波動,但是總體穩步發展,山東省金融市場在逐漸完善。具體來看,濟南和青島兩區銀行業存貸比水平基本都在山東省整體水平之上,而煙臺的存貸比則略低于山東省整體水平,且增速較緩,說明煙臺的整體金融發展水平表現較為乏力,與同為山東省自貿試驗區和新舊動能轉換示范區的青島、濟南相比,煙臺金融發展對于服務當地實體經濟的能力相對不足。
(3)山東省自貿區金融產業集聚存在的問題
通過選取銀行業和保險業為代表研究自貿區金融產業的發展情況分析,可以發現,自貿區發展過程中,雖然區位優勢、政策優勢等都非常優越,山東省自貿區的設立對區域內金融產業集聚具有顯著的正向效應,但是不可避免地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進行協調優化。首先,山東省自貿區三大片區存在著區域發展不均衡的情況。通過比對分析,濟南和青島片區的金融產業中銀行業和保險業的發展都領先于煙臺片區。其次,雖然自貿區金融產業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集聚,但是總體上來說,集聚程度遠遠不夠,自貿區內部金融需求與供給之間的矛盾增加。自貿區大力發展現代金融產業,區內金融需求增加,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信貸融資需求大量增加,而作為供給方的銀行等金融機構,絕大多數都只入駐了分行或者支行、分理處等,在開展金融創新的時候,這些金融機構決策力不足,業務發展受限。
為滿足自貿區內客戶多樣化的金融需求,吸收和借鑒上海、廣東等成熟的自貿區金融產業發展經驗,向經濟領先的省市看齊,立足山東省自貿區現實情況,利用山東省自貿區三大片區優勢,分區塊、分層次打造金融服務平臺,加強金融供給側改革,制定政策,吸引金融機構在區內設立法人機構總部或地區總部,大力發展總部金融模式。
首先要加強各層面的金融合作與交流。通過加強與高校的合作,利用校企一體化機制,為自貿區金融產業的發展提供高質量的復合型人才;其次,還可以面向國際引進高端金融人才,通過配套的人才引進優惠政策,營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吸引其參與到自貿區金融建設中來,為自貿區金融產業建設發展建言獻策;另外,可以從法制和信用環境強化方面入手,不斷和完善監管方式,為金融環境的優化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