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耀奇
稅收籌劃是一種控制企業納稅成本的良好方式,通過科學的統籌規劃,可以控制企業在稅收方面的支出,從而減少企業平時的支出,為企業獲得更多利潤。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都與納稅有著緊密聯系,納稅是企業平時需要支出較大成本的部分,應該引起企業的重視,通過合理的方式規劃企業的應繳稅款。一般企業都會盡量控制自己的生產成本、渠道成本、人力成本等,以此來減少企業的相關支出,但是不少企業忽略了稅務支出,沒有進行良好規劃,壓縮了自己的利潤。
所謂會計核算,即通過確認、計量、記錄等方式,對特定經營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記賬、算賬與報賬。會計核算的結果可以給企業決策者提供關鍵的決策信息,同時,會計核算貫穿了企業的任何生產經營活動,可以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暴露出來,并作為企業調節生產方式的重要依據。當企業決策領導者發現該企業的生產活動造成的成本過高,那么可以通過調節生產成本的方式來使企業的利潤增加。
稅收籌劃是為企業控制稅收支出的一種合法方式,即企業通過合理合法的方式控制自己的稅收成本。稅收籌劃工作必須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開始之前,其目的是讓企業可以獲得最大的投資收益,其內涵包括了稅收最輕、稅后利潤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等。
納稅工作會給企業帶來較大的成本支出,而稅收籌劃工作可以控制企業這方面的成本,讓企業可以獲得更大的利潤,即稅收籌劃工作也是企業成本調控的一種方式。所以當企業通過會計核算發現其稅收成本存在可以調控的區間時,就可以通過稅收籌劃進行調節,減少企業成本支出,企業的利潤即可增加。稅收籌劃是通過合理合法的方法對企業成本進行控制的一種方式,所以一定要建立在會計核算的基礎上,只有企業擁有嚴密、規范的會計核算,才能給稅收籌劃工作提供指導。
稅收籌劃工作對企業經營十分有利,但是也需要在會計核算的基礎上進行,所以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會計核算原則。
稅收籌劃工作在進行企業稅收成本控制時,需要通過一定方法進行,但這些方法一定要合理合法,只有合理合法地運用稅收優惠政策,減少企業稅收成本,才屬于稅收籌劃工作的范疇。
稅收籌劃是一種增加企業收益的方式,但是在進行稅收籌劃工作的過程中,也會產生一定的稅收籌劃成本,所以在進行稅收籌劃工作之前,企業負責人需考慮其成本與收益之間的關系,如果成本大于收益,那么對企業而言便造成了損失,只有當收益大于成本時,稅收籌劃工作才算有效。這便是稅收籌劃工作需要遵循的收益大于支出原則。
稅收籌劃工作涉及了企業納稅問題,其專業性比較強,因而進行稅收籌劃工作的工作人員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性。企業可以選擇從外部聘請專人進行稅收籌劃工作,也可以在企業內部成立相應的工作部門,但是需要注意其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除了專業性之外,稅收籌劃需要對企業各個生產經營環節進行統籌規劃,從而將企業的稅務支出進行合理地調節,對于工作人員的綜合性能力也具有比較高的要求。
稅收籌劃工作建立在企業會計核算工作的基礎之上,所以進行稅收籌劃工作,也會給企業會計核算工作帶來一定影響,可以促進企業會計核算工作的開展。
企業的納稅意識以及企業納稅時相關會計核算工作的專業性都可以通過稅收籌劃工作來進行體現,當一家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工作時,說明該企業具有依法納稅的意識,否則其不必進行稅收籌劃,也意味著該企業可以通過我國稅法的相關規定制作出會計報表,企業相關工作人員可以根據該報表進行納稅。
企業稅收籌劃工作需要會計人員先做出準確的會計報表,并從稅法的角度對這些報表進行解讀,從而通過稅收籌劃工作,可以提升會計人員的專業性,他們也可以更了解稅法,通過結合企業角度對稅法進行解讀,達到為企業節約更多成本的目的。
稅收籌劃工作能夠通過控制企業稅收成本的方式來為企業節約經營成本,隨著稅收籌劃工作的開展,其必定會逐漸成為企業經營的一種硬性制度,即現代化企業制度中,稅收籌劃工作所確立的制度將成為重要的一部分。
我國的稅法對企業應繳納稅款的時間做了明確規定,其中,直接以現金作為結算方式的業務,則以收到現金當天的日期作為企業應繳稅款結算日期,如果是分期或者賒銷的業務收入,則需要以買賣經營雙方的合同約定日期為準。所以企業在進行納稅工作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調整業務結算方式,從而調整自己的繳稅日期。
企業當期生產經營所產生的各項費用都需要及時進行列支,從而確定企業當期的經營成本,同時,最好能夠擁有該費用的支出憑證。如企業的存貨中出現了貨物的損毀、盤虧等,則需要及時進行壞賬處理,并且將企業經營過程中將要產生的費用進行預提,從而將企業當期支出最大化,則企業當期利潤就較低,根據企業經營利潤所應該繳納的稅額就低,企業的經營成本則可節省。
加速折舊也是一種稅收籌劃的方式,企業存在一些固定資產,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固定資產的價值會受到貶損,那企業就可以加速這些固定資產價值的貶損,從而擴大企業的經營支出,并且還可以回收部分固定資產所產生的投資成本,企業的當期利潤也會相應減少,其稅務支出也會相應變少。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一般都會存在一定的存貨現象,存貨也是保障企業正常經營的一個重要手段。企業在對存貨的成本進行核算時,其計算方式不同,則算出的存貨成本則不同。一般來說,企業存貨成本的計算方式有先進先出法、后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等方式,企業在下一納稅年度開始前,可以綜合市場行情進行判斷,向其主管稅務機關進行報備,選擇其中一種方式進行自己存貨成本的計算,當選定計價方法時,就不能隨意進行改變。企業需要提前進行市場的預估,當市場表現為通貨膨脹時,物價一般呈現出上漲的趨勢,此時企業就應該選擇后進先出法進行存貨的計價,有利于企業節省應繳稅款。當市場表現為通貨緊縮時,企業應該選擇先進先出的計價方式,從而達到節稅的目的。
企業想要獲得更好地發展,那么勢必要對自己經營活動各個階段的成本進行嚴格控制,稅收成本也是企業經營過程中的一個較大開支,所以企業需要在平時的會計核算工作中強化稅收籌劃工作,以節約更多的稅收成本,企業也可以獲得更多經營利潤。
稅收籌劃工作是企業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因為企業的經營利潤可以通過稅收籌劃來進行提升,提升的過程中要明確兩個目標,即涉稅零風險以及獲取資金的時間價值。
(1)涉稅零風險
所謂涉稅零風險,包含了信息收集,信息處理以及危機預處理三個環節。通過這三個環節可以建立企業的稅收籌劃風險預警體系,并且能夠讓企業充分意識到企業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經營風險。同時,企業經營者在進行報稅繳稅過程時,需要完全依法進行,不出現因為納稅問題而導致企業受到處罰的情況。
(2)獲取資金的時間價值
通過一些步驟,可以將企業當期的應繳稅額轉移到下期,這樣一來,可以使企業部分資金獲得時間價值,為企業創造更多利潤。
不同的企業組織形式對應著不同的納稅標準,目前我國企業的組織形式主要有三種,分別為公司企業、獨資企業以及合伙企業。分別對應這三種企業的納稅標準并不一樣,即使是分公司與子公司也存在不同的納稅標準,所以企業應該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企業的組織形式,以從納稅方面獲得更大便利。
有一些項目受到國家的政策扶持,因此,當企業對這些項目進行投資時,可能存在一些稅收的優惠政策,從而給企業減少稅務支出。所以企業在選擇投資項目時,應該優先選擇有國家稅收優惠政策扶持的項目。
企業的稅收籌劃工作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同時也需要工作人員具備綜合性能力,對于工作者的個人素質要求較高,良好的人才可以為企業做出更好的稅收籌劃,為企業節約更多稅收成本。所以企業要重視相關人才的培養,企業可以通過組織培訓的方式增強工作人員的核心素養,也可以從招聘階段開始嚴格要求,無論是工作人員的學歷還是工作經歷,都需要嚴格把關,這樣才能為企業招聘到合適的人才。通過這些人才的規劃,為企業制定一套能夠節約稅收成本的制度,從而增加企業的經營利潤。
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稅收政策,企業可以先進行市場調查,隨后選擇于己有利的地區注冊公司,從而達到節約稅收成本的目的。此外,我國的稅種較多,不同稅種也對應著不同的稅率,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特殊性質,在合法的前提下,申報不同的稅種,從而減少總的稅務支出,也可以擴大企業的經營利潤。
稅收籌劃工作是提升企業經營利潤的一種方式,企業都應該重視起來,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進行統籌規劃,無論是所申報的稅種,還是企業的注冊地區等,都可以為企業節省稅收成本。它是企業的重要理財方式之一,可以增強企業的市場核心競爭力,企業的相關工作人員一定要具備專業能力,同時能夠綜合理解企業的經營方式,從而制定出為企業節省稅務開支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