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曉東 莊巖
旅游產業發展是指在特定旅游范圍內,以發展景區特色為主的旅游優勢產業,并通過對特定范圍內存在的旅游經濟、社會文化等資源的統籌發展,以實現全新的整體性、系統性發展相協調的旅游資源整合,從而優化管理體系,實現區域特色旅游觀光資源與產業發展功能有機融合,協調社會主體經濟與旅游資源共享,帶動和支撐國家區域旅游經濟的有機協調發展,實現一種新的旅游戰略理念和旅游經營管理模式。在"產業"層面,要充分借助海南豐富的旅游資源,進行旅游業態的全域融入和創新發展,同時培養和衍生出新的旅游業態,進一步豐富旅游商品資源供應,延伸旅游產業鏈,提高旅游業商品附加值,促進旅游業態全域融入的集群型經濟健康發展,從而有效助推海南省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和持續發展。本課題研究以海南旅游業為研究對象,試圖借助于全域旅游的理念為旅游產業的發展著色。通過深入分析海南旅游業的規模和產業結構特征以及海南全域旅游資源產業的社會發展基本現狀,從而提出與海南旅游業發展相緊密契合的全域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新路徑,對于豐富我國其他欠發達區域的旅游發展新規律、新模式具有實際意義。
從我國全國版圖來看,海南是一顆璀璨明珠,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因其景區位于祖國邊境,境內自然生態區域條件差異較大,良好的旅游資源優勢并沒有被直接轉化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優勢,因此將旅游產業作為“一業帶百業”的支柱性產業,對于加快促進海南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以及產業深度融合具有顯著的推動力。
旅游產業與其他相關產業鏈的融合協調發展必將是推動全域旅游產業發展的第二大重要著力點。促進旅游產業與其他特色產業的深度融合,可以使旅游產業發展鏈條實現全域一體化,形成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旅游特色業態。
研究旅游業有關的歷史文獻可知,中國發展旅游業中的很多例子都集中在全國旅游資源比較豐富的地方。但目前國內南部區域,旅游業發展的內容主要還是聚焦在旅游地區資源較為豐富,以及國家賦予主要旅游功能政策條件相對寬裕的城市區域內,以旅游業發展為主要經營先導,統籌促進城鄉經濟協同發展與旅游各行業融合的互動發展旅游模式。因此,研究海南旅游業的整體協調發展,有助于逐步拓寬南部旅游地區相關旅游產業發展的研究領域。
海南旅游資源豐富,具有特殊的熱帶海涂森林景觀——紅樹林、熱帶特有的海岸地貌景觀——珊瑚礁、著名的三亞落筆洞、保亭的千龍洞、以及一些紅色勝跡和民族風情等獨特景觀。
總體來看,海南旅游總體規劃和模式仍存在重大技術缺陷。海南省旅游資源區和旅游景點相互獨立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忽略了旅游景點來源之間的內部聯系,缺乏系統理論來實現旅游景點的全面發展,最終會導致其他重要社會角色之間的關系混亂,行政管理效率低下。例如,雖然大小洞天屬于第一批國家5A級旅游景點,是海南省非常重要的旅游資源,但由于其開發、利用、保護和旅游業的發展不相協調,使旅游業的發展速度受到嚴重限制。同時,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大小洞天的總體旅游發展計劃與海南省實施旅游業發展的具體步驟不吻合,這限制了大小洞天對于重要旅游勝地的發展。
當前海南省對旅游景點的宣傳力度仍不夠,以至于人們在出行時缺乏對海南旅游具體景點的充分了解和關注。以海南大小洞天旅游區為例,風景秀美,文化底蘊深厚,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國內并沒有對之合理地宣傳與普及,而省外旅游者也不能清楚地掌握該區域內旅游資源的綜合發展狀況。部分景點對于外省市的游客不能充分的關注與了解,對外旅游宣傳的不足限制了海南旅游業的發展。
通過了解得知,海南省在旅游業的發展過程中,過于重視旅游自然資源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而忽視了游客對于景區的價值需求,導致景區資源在開發與利用過程中過于單一,缺少歷史與文化資源之間的聯系。在中國國內旅游觀光景區資源眾多的當前,對海南旅游人文資源的發展及保護管理并沒有與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直接有效聯系,從而直接導致了海南旅游人文資源保護發展嚴重受困的現狀。
在政府協同治理的旅游地合理開發或整合各類旅游文化資源時,往往更注重旅游的物質文化遺產的形態及其形式,而忽視了非物質生態環境的地產資源,沒有足夠深入的考慮到非物質生態環境資源本身是否具有極強的非物質文化體驗性質和文化旅游特征,對于非物質生態旅游地資源的合理開發及利用往往缺乏足夠的科學性研究。
要想有效解決海南旅游業發展中的問題,需要為其發展提供更真實的旅游資金政策支持,以嚴謹科學的頂層規劃設計統領海南旅游業的發展。突出其區域特色,成立由旅游發展委員會牽頭,各職能部門協同配合的省文化旅游協調發展機構,指導海南全省推進旅游業整體發展,破除全域旅游公共資源管理的專業化不可分割、多職能部門聯合管理的旅游體制弊端,從更大程度上保障海南全省發展旅游業的整體實力。基于當前我國海南經濟社會發展總體狀況,海南大型旅游的事業單位以及相關部門可以積極開拓多種旅游籌資方式與渠道,通過合理的籌資方式吸引民營企業資本大量進入旅游景點,使其籌資可以為大型旅游景點的建設開發運營提供更多的社會經濟效益支持。此外,海南國家旅游資源管理等部門也可以通過吸引社會資金融資、募捐等多種方式積極引入更多社會資金,為推進旅游區域資源管理的開發綜合利用工作提供更充足的社會資金。另外,將地方政府的社會資金投入重點集中放在旅游業和相關產業的體系建設上,通過政府減免旅游稅收等方式,打造政府和旅游企業合作雙贏的融合發展模式,實現我國文化業和旅游業雙向集群化發展的新模式。
要真正切實使海南當前旅游資源能夠得到更好的合理開發和綜合利用,就必然需要緊密結合海南當前旅游業的發展狀態,制定出合理可行且適合當前旅游發展規劃的具體實施步驟,包括城市道路基礎鋪設、游客接送服務、資源保護管理、環境治理、居民生活安排等一系列與之密切相關的社會因素都需要仔細考慮進去,與城市環境發展相協調,實現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為了真正讓海南旅游資源可以進行更加高效的合理開發與綜合利用,政府必須進一步加強對海口旅游道路交通和道路標識的管理工作;另外,負責的游客管理單位還需要在路途比較偏遠的旅游景點之間適當設置一些比較富有地方特點的公眾游覽服務環節,讓游客的出行旅程更為輕松,從而促進了海南省的游客信息資料能夠得到更良好的保存和發展。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信息傳播的途徑和傳播方式越來越多,要合理充分利用這些傳播手段切實做好旅游宣傳教育工作。具體如下:首先針對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宣傳策略,迎合不同人群的需求,以價值需求為導向,利用先進的社會化媒體宣傳方式,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實現旅游信息的有效傳播。其次,對旅游資源的信息進行及時的收集、更新與整理,通過制作電影宣傳片或廣告宣傳、明星代言等方式,進行旅游信息的及時傳播,突出自然風景特色和其歷史文化底蘊,充實宣傳內容,吸引更多的游客。
全面推進和深化全域旅游業與其他相關旅游產業的融合聯動發展。加大對創意旅游商品、科技旅游商品為基礎的新興旅游業態的融合培育。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和推廣廣大消費者、游客等都能夠隨身攜帶的有關特色旅游商品。另外,要進一步堅持開展政府引導、政府促進、企業合作的產業融合機制。規范有關部門管理制度,形成與旅游有關的行業間融合發展的政府協同促進制度,切實依法保護發展旅游與其關聯行業在運營中的獨立知識產權,避免企業內部經營不合法活動的頻繁出現,并積極引導培育企業與個人在發展旅游及其關聯產業中的自主創新,共同營造平等、融洽、公正的融合發展環境。
本文通過對海南旅游業的存在問題進行了研究和探討,提出了要加大相關政策與資金的扶持力度,通過制定系統化的發展規劃思路,同時做好景區旅游資源的新聞宣傳報道工作,構建和諧的產業融合環境。具體要建立文化旅游產業園,打造旅游文化龍頭企業,進一步完善海南旅游區域基礎配套設施體系建設,科學規劃,實現海南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