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

有人倒立在菜地里,有人扭曲體形在廣場上,有人高難度背人,有人仙女指路……看到這樣的圖你會想到什么?首先肯定會疑惑,但也會佩服他們的賣力表演。其次,你會猜測這是網紅們的美圖秀,還是后現代的行為藝術呢?都不是,這就是瑜伽村的真實影像。
玉狗梁村是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的普通村落, 自然條件差,地下水嚴重匱乏,農業生產條件差。在農業生產不如人意的情況下,很多家庭一年到頭也只不過能吃飽飯。
中青年選擇離開家鄉外出打工,村莊成為空心村:村常駐人口約100人,且80%都是65歲以上的老人。這些老人只有小學文憑,甚至連村子都沒有出過。他們無法嘗試新興產業,因為接受難度太大;他們也不能嘗試體力勞動,因為身體折騰不起。當關節炎、風濕等疾病反復折磨他們時,賺的錢都會變成醫藥費。
因病致貧這樣的鄉村發展問題, 在玉狗梁村身上突出體現著,以至于玉狗梁好多年都是國家級貧困村。如果沒有意外,它將繼續空心下去,彌漫失落的情緒,以及接受一個注定無望的未來。
2016年,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盧文震擔任玉狗梁村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去大爺大媽家里調研時,盧文震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越老的村民,越會在炕上盤腿坐。而這一招盤腿功夫,外面的世界對應的名稱叫“瑜伽”。盧文震和工作組想出了“健身瑜伽扶貧”和“文藝扶貧”的路子。通過運動強化村民身體健康,同時讓村民們搞起生產,從而脫貧致富。但“健身瑜伽扶貧”實在太過少見,想法面臨落地問題。
于是,盧文震自己掏錢買了手套和100個瑜伽墊,一聽說可以領東西,大家就過來參與了。
接下來,盧文震買來《健身瑜伽體位標準》教材自學自賣,這個自學自賣的過程也讓他明白,如何從村民生活中取經,并將瑜伽“玉狗梁化”。一言以蔽之——接地氣。
為了讓村民隨時隨地上手,他向村民傳授能在燒火做飯、下地除草、井里取水、手工磨豆腐、鋸木頭、曬糧食等場景下做的瑜伽。為了方便村民們理解,他把“武士坐”改名為“奶奶坐”,“犁式”改名為“倒掛金鉤”,“樹式”改名為“金雞獨立”。
三四個月下來,第一批學員身心舒暢,感受到了健身的效果。幾年下來,瑜伽小組發展到60多人,最大的老人80歲。2017年,國家體育總局授予玉狗梁村“中國瑜伽第一村”稱號。
幾年下來,老人們很少感冒,腰不疼了,腿不酸了,生病情況少了很多。當身體好了,致富新路子就多了。拍短視頻、在直播間帶貨售賣瑜伽課程和瑜伽墊、受邀到各地表演。一位村民上線了一套共7集的初、中級瑜伽課程,每套售價19元,已經有542人購買了這套課程。直播帶貨、拍短視頻的收入起伏不定,如何在寒冷的冬天多賺一分錢,成為村民熱切關心的事。后來他們找到了假發這個突破口,在冬天可以躲在屋里一邊干活,一邊做瑜伽。假發產業給當地就業的人群帶來月均2000元的收益。當老年人賺錢了,當地的產業生態好了,外出打工的年輕人開始返鄉。整個玉狗梁村的活力回來了。
脫貧致富的模式從來不是固定的,玉狗梁村擅長盤腿坐的老人啟發了盧文震進行瑜伽健康扶貧,給出了很好的示范:創新的關鍵在于如何因地制宜增收致富,背后是對群眾智慧的汲取。中國脫貧能取得偉大成就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接地氣,這也是未來城鄉致富路上的寶貴經驗。
溫好//摘自雷叔說事微信公眾號,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