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婷玉
(瓊臺師范學院 教師教育學院,海南 海口 571127)
隨著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的提出,提高課程思政教育成為基本教學要求。現代漢語課程教學應以適應新時期教育發展環境為基礎,加強面向課程思政教育建設的發展改革,并以課程思政教育實踐為中心,強化立德樹人教育理念,以此提升現代漢語課程教學對高素質人才的教育培養能力。
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普及,促使人本教育成為部分高等教育機構人才培養的新方向。現代漢語課程教學以文字、文化及語言等內容為基礎學科,應在立德樹人的教育視角下,充分發揮其文化教育影響力,通過文化的教育滲透,使現代漢語課程教學能在提升學生專業知識積累的同時,更好地從文化素養、專業素質、道德品質等多個方面,對專業人才學習能力、就業能力及崗位工作等進行全方位提升。因此,立德樹人的教育發展,實際上是基于思想、文化等教育滲透,為新時期現代漢語課程教學的推進指明新的方向,使現代漢語課程教學具備更多教育功能,能更好地面向未來化教育發展,開展系統化教育布局,從而充分實現新時期現代漢語課程教學工作與人才教育培養的高質量推進。
面向素質教育開展教育改革,是部分高等教育機構調整核心教育策略的重點,也是提升部分高等教育機構教育能力的關鍵。現代漢語具有良好文化感染力及思想感召力,在素質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先進性與前瞻性。以立德樹人教育發展為載體,構建現代漢語課程教學的素質教育發展體系,并基于高等教育機構的高素質人才培養需求,有的放矢地推進現代漢語課程教學改革,是新時期提升現代漢語課程教學環境適應能力及提高教育質量的重中之重。所以,現代漢語課程教學應圍繞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運用,切實做好對各項教育細節、教育內容的優化,提升當前課程教學的有效性與實效性,從課程思政教育視角為加強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運用提供支持,使現代漢語課程教學能更好地肩負起高素質人才教育培養的重任。
傳統模式的現代漢語課程教學,較為注重對學生專業知識學習能力的強化,通過提升學生知識記憶能力,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有效運用。這一模式雖然滿足部分現代漢語課程教學的階段化教育需求,卻難以實現其教學工作的多元化開展。單一的教育結構與枯燥的教育內容,致使部分現代漢語課程教學產生嚴重的教育結構缺失問題,不利于其長效化開展。運用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對現代漢語課程教學結構進行改進,將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及邏輯思維培養等,融入現代漢語課程教學體系,則可從豐富教學內容及增加教學趣味性的角度,對其部分結構性教育缺失問題進行有效解決。使現代漢語課程教學在充分提升專業課程教學質量的基礎上,能更好地將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充分貫徹。以此,提升新時期現代漢語課程教學的總體水平[1]。
現代漢語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涉及領域寬泛,需要經過長期的教育沉淀,才能取得較為良好的教育成果。所以,現代漢語專業教師長期深耕于教育一線,對思政教育相關專業內容缺少了解,無法運用教學的中心思想,對思政教育進行有效引入。此外,部分教師雖然具備一定思政教育課程經驗,并能運用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積極做好現代漢語課程教育優化,但教師的教學實踐無法與思政教育實踐進行銜接,使兩者形成兩條不同方向的教育路線,難以有效做好一體化教育整合。久而久之,現代漢語專業課程思政教育將產生教育資源匱乏與教育有效性不足的問題,無法充分發揮課程思政教育核心優勢,影響現代漢語課程思政教育高水平開展,使部分教育機構的現代漢語課程思政教育流于形式。
建立完善課程思政教育體系,并為課程思政教育視角下多個學科教學工作提供必要的教育幫助,是提升課程思政教育質量的重點。然而,部分教育機構對課程思政教育改革與創新缺乏重視,長期采用循規蹈矩的教育模式開展教育布局,促使其課程思政教育產生教育體系不完善及教育內容缺失的問題,無法為部分學科課程教學提供支持。受此影響,若教育機構盲目開展現代漢語專業教育改革,不僅對其教學工作的開展形成阻礙,還會降低課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另外,部分教育機構在現代漢語課程思政教育改革方面,一味地強化課程教學強度及教學密度,致使現代漢語課程教學產生教育失衡問題,進一步加劇課程思政教育體系不完善問題,不利于立德樹人視角下現代漢語課程教學中課程思政教育體系的構建。
全面貫徹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實現課程思政教育的多元化開展,使立德樹人教育思想能真正意義與大學生課程學習進行融合,是新時期現代漢語課程思政教育建設的重要目標。但從現實的教育實踐來看,部分教育機構針對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貫徹,僅滿足其教育形式上的教育需求,未能從更深層次做好教育挖掘,使立德樹人教育發展無法與現代漢語課程教學形成關聯,課程思政教育建設也成為一紙空談。最終,導致教育機構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運用失去本質意義,難以為課程思政教育建設創造有利條件。針對以上問題,教育機構應根據自身教育需求,圍繞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做好對當前教育策略及教育規劃的調整,以完善現有課程思政教育體系為目標,逐步對部分現代漢語課程思政教育策略進行優化,使立德樹人的教育發展,能為現代漢語課程教學視角下課程思政教育的穩步開展夯實基礎[2]。
組建專業的課程思政教師團隊,是立德樹人視角下現代漢語課程思政教育建設實踐的學科策略,也是提升當前現代漢語課程思政教育質量的有效路徑。組建專業化教師團隊,需要從人員篩選、優化團隊配置及完善教育輔助機制三個方面進行布局。在人員篩選方面,要將具備現代漢語專業教育基礎的教師,通過思政教育課程實踐進行篩選。符合思政教育工作要求的教師,應以團隊帶頭人的身份參與教師團隊建設;未能通過篩選的教師,則要做好及時的教育培訓,提升教師對思政教育內容及教育理念的了解,以立德樹人為載體,強化教師思政教育能力,使現代漢語專業教師能靈活運用思政教育技巧開展教學布局。在優化團隊配置方面,教育機構應對教師的教育優勢及教育短板進行了解,充分采用揚長避短的教育邏輯,在團隊內部安排適宜的教學工作,使教師能充分在現代漢語課程思政教育方面發揮自身的教育優勢。其中,教育團隊的構建能改變傳統模式下現代漢語專業教師孤軍奮戰的教育局面,使多名教師運用團隊教育合作,更好地解決各類思政教育問題及現代漢語專業學科教學問題,提升教師的思政教育能力。完善教育輔助機制,是指通過教育干預及教育滲透等形式,使現代漢語課程教學能對部分教育策略、教育內容及教育方法等進行改進提升。以課程思政教育需求為中心,將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在現代漢語課程教學的多個方面予以體現,讓教師團隊合作能更好地面向現代漢語課程教學做好教育幫扶,提升課程思政教育在現代漢語課程教學方面的教育滲透有效性。例如,在針對部分漢語語義及語句內容的分析方面,可以將忠君愛國的中心思想加以融入,并面向思政教育進行延伸。利用教師團隊對各項教育內容的拆分,有針對性地進行部分教育概念及教育內容的滲透。以此,提高現代漢語的課程思政教育有效性。
建立協同教育體系的意義在于解決課程思政教育體系尚不完善的問題,使現代漢語課程教學能成為課程思政教育拓展的重要載體,改變傳統模式下單方面強化教育強度及教育密度的教學邏輯,從加強思政教育影響、提升思政教育與現代漢語課程教學雙向互補能力兩個角度,為現代漢語課程思政教育實踐的開展提供教育保障。其中,加強思政教育影響,需要從提升現代漢語教學的文化教育滲透角度進行教育優化,將部分現代漢語教育課程及思政內容與大學生學習、生活進行關聯,使大學生對部分課程思政教育知識的學習產生一定的親近感,避免學生在課程思政學習環境中產生教育排斥的問題,進而更好地建立穩定循環的現代漢語課程教學結構,實現現代漢語課程教學視角下課程思政教育工作的多元化開展。提升思政教育與現代漢語教學的雙向互補能力,則是指對部分現代漢語與思政教育內容進行優化,使兩者形成完整的教育整體。通過現代漢語專業教師與思政教師的教學合作,讓思政教育能為現代漢語課程教學提供多方面教育引導。反之,現代漢語課程教學亦可為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做好教育鋪墊。例如,將部分古代名人的英雄事跡與現代漢語課程教學內容進行關聯,引起學生對某一階段歷史故事的興趣。而后,基于對教育結構的優化,現代漢語專業課程教學可以對故事的前半段進行講解,并配合現代漢語課程教學知識的解讀,完成該階段的課程思政教學。后半段的故事內容,可由思政教師進行教育銜接,通過思政教師的思政解讀為學生提供新的現代漢語學習視角。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從更多視角對現代漢語知識學習進行消化與吸收,同時,也可以通過學習興趣的培養,使其在專業學習解讀方面更好地對思政知識內容進行了解,進而為后續階段思政教育與現代漢語課程教學的協同開展奠定堅實基礎[3]。
加強立德樹人理念的全面教育貫徹,是現代漢語課程思政教育實踐穩步開展的重點。針對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教學貫徹,需要從加強現代漢語教育資源挖掘、優化現代漢語課程教學結構配置及構建立德樹人教育目標三個方面進行規劃。加強現代漢語的教育資源挖掘,是指基于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將符合其需求的內容應用于現代漢語教育實踐,使現代漢語課程通過教學資料及教育內容的革新,更好地以立德樹人為載體推動相關教學工作。優化課程教學結構的配置,則是圍繞改變教育方向及教育方法,對部分教育細節進行調整,避免一味地追求階段性教育成果的產出,要通過對多種不同教育策略及教育手段的運用,采取彈性化教育模式,深化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對大學生的教育影響,使大學生能秉承積極的學習思想及學習狀態,更好地參與后續階段現代漢語課程學習實踐。構建立德樹人教育目標,則是要求對現代漢語課程教育基本綱要進行補充,通過對專業課程知識輸出與素質教育的有效平衡,建立更為穩定的課程思政教育結構,使現代漢語課程教學不僅能對大學生專業素質及文化素養的提升予以關注,在道德品質、思想意識及思想覺悟的提升等方面,也能發揮積極的教育引導作用。以此,讓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真正意義成為新時期現代漢語專業課程教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現代漢語課程教學具有較強的教育實效性。圍繞現代漢語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改革與教育實踐,必須充分考慮其教學的基本特點,在充分運用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的基礎上,做好對現代漢語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的強化。為此,教師可以積極開展學習實踐活動,針對現代漢語課程思政教育進行教學建設。其中,需要明確的是,開展學習實踐活動,并非單方面對教育結構進行改變,而是通過教育實踐活動加強課程思政教育的教學反饋能力,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課程思政與現代漢語專業知識的學習不足,使教師能在短時間內充分掌握學生基本學習動態,為教師未來的教育布局提供有價值的教育參考,促使現代漢語課程思政教育實踐能形成動態推進基本模式,從而最大限度彌補傳統模式下現代漢語的課程思政教育不足,幫助教師以立德樹人教育改革為基本切入點,更好地推動現代漢語視角下課程思政教育的多元化、系統化及科學化開展。除此之外,現代漢語課程思政學習實踐活動的組織,將從提升現代漢語學習趣味性的角度,為課程思政教育滲透提供足夠的空間,避免專業學科教學與課程思政教育之間產生教育結構的沖突,使課程思政教育能對學生基本思維邏輯及思想認知等產生潛移默化的改變,提升現代漢語課程教學的課程思政教育實踐有效性[4]。
綜上所述,立德樹人視角下現代漢語課程思政教育改革,要圍繞課程思政教育體系建設與課程思政教育實踐做好科學的教育優化。在充分提升現代漢語課程教學質量的基礎上,有序地開展課程思政教育實踐,使立德樹人教育思想,能成為課程思政教育在現代漢語課程教學方面充分發揮積極教育引導作用的內在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