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美紅
在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中,提及要“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1]目前,中學生普遍學業過重,究其原因,在于部分教師缺乏學情數據分析能力,只通過學生課堂表現、作業反饋與考試成績而做出單一且粗糙的評價,學生的個性化問題不能精準呈現,加之繁重的學習壓力與冗長的作業時間過度擠占學生的日常生活,使學生的全面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目前,“唯成績論”的評價觀念仍根深蒂固,與“減負提質”的教育目標相悖,嚴重影響學校辦學質量的提升。片面的評價標準無法對學生進行多維度、全方位、適切性的育人指導,“五育融合”視域下精準全面的學生綜合評價體系仍需完善。由此,學生綜合素養難以得到全面關懷與培育,其主體性、能動性、主動性、創造性等未被真正喚醒與發展,因此,重建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評價體系成為緊迫任務。
“迎接數字時代,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推進網絡建校”是學校未來發展的方向。大數據的廣泛應用,使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得到革新,使基于學生行為的數據分析教學成為可能。但同時,也面臨著數據采集過程缺少有效過濾、數據分析成果缺少生命內涵等問題,影響著學生的智慧學習、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校的治理變革。基于此,學校致力于構建“學校大腦”,以推進智慧學習、智慧治校。
“學校大腦”作為學校管理者、師生的助手,依托人工智能技術,充分運用大數據算法,實時搜集與分析處理學校各維度數據,將數據資源轉化為師生的成長資源,給予師生即時性教學反饋與多維度學習評價,促進學校評價、教學、德育的創新發展,實現對學校管理與教學的變革升級(見圖1)。
1.核心目標與價值追求
秉持“讓學習更智慧,讓學校更美好”的價值追求,開拓減負增效、精準教學與“五育融合”的全新路徑,探索教育領域數字化改革的全新方向,思考教育生態的未來樣態,“學校大腦”通過構建“數據—教育—思維”并聯共生的數字學校基礎設施,為智慧校園搭建頂層架構,致力于創造更美好的校園學習環境、制定更個性的學生成長方案、形成更智慧的學校發展理念。
2.功能定位與系統特征
“學校大腦”通過調動與聯通不同數據系統,創建了全新的技術核心——“大腦中樞”,實現了智慧學習、數智管理與智能評價,具有整體性、個體性、成長性等特征,全方位、系統化地重塑了學校教育教學的手段工具、方式流程、組織架構與體制機制。
“學校大腦”通過智能數據采集系統,收集學生的日常數據,為辦學育人減負提質服務,形成了具有前瞻定位與精準診斷功能的“學生畫像”(見圖2)。
“學校大腦”以“學生畫像”為基點,智能構設“小蘭課堂”,以課堂精準教學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同時,創新推出“小蘭書童”,成為作業減負的載體,助力學生自主學習。
圖1 “學校大腦”架構
圖2 “學校大腦”實踐框架
深度實施“亮彩活動”,賦能學生全面發展,以“五育融合”的“建蘭美少年”活動,促進每個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學生畫像”以數據采集為前提,通過大數據分析與知識圖譜的技術手段,精準描繪每個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多維度的數字畫像,是體現學生個人特質的多元化診斷評價系統。基于實時、多維的數據采集方案,學生畫像得以全方位反映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個性化成長軌跡,進而建立起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新模式。“學業評價”“成長報告”和“行為表現”是學生畫像的三種形式。
1.知識水平:個性化學業評價
在學科知識點層面,通過橫向(年級得分率)與縱向(所有知識點得分率)對比,學生及時查漏補缺,通過對每次考核一級和二級知識點分類分析,有效鞏固薄弱知識點。
在學科能力層面,通過日常作業和考試數據的沉淀,從知識點的有效學習延伸到相關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助力學生樂學善學。
2.綜合能力:精準化成長報告
根據“五育并舉·融合育人”的教育理念,結合杭州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定的相關文件,“學生畫像”細化了綜合素質評價體系,解決了評價標準模糊、單一問題,從多維度和精準化的評價視角對“五育”進行量化評定,助力核心素養的培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行為表現:過程化數據沉淀
行為表現數據是學生道德品質、勞動實踐、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有效反映。依據學生成長報告中的評價指標,每位學生的在校行為表現數據可以被智能沉淀和分析,生成每位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表現關鍵詞”,反映出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課堂減負:“小蘭課堂”依托“學生畫像”,減輕學生學習負擔
“小蘭課堂”重視教學時效的最大化,“課堂減負”著重體現在教師備課和課堂教學兩個方面。
一是以“學生畫像”為依據的教師備課環節。抓住學生認知的基準點、至高點和增長點,以在線“導學單”為抓手,設置教學目標,滿足不同層次學習發展需求。以“學生畫像”提供的“學習速度”作為選擇教學方法的首要依據,對學生初步分類,并準備備課內容。對低速學習的學生,采用“低起點、小步子、多活動、快反饋”教學策略,發揮“學練式”教學,使學生易懂、易學和易行;對中速學習的學生,采用“慢變化、多練習、重能力、勤反饋”教學策略,發揮“導學式”教學教師啟發、誘導和點撥的主導作用;對高速學習的學生,采用“多強化、重思維、促特長、求拔尖”的教學策略,發揮學生主體性;對超速度學習的學生,組織參加學科強化興趣小組,實施控制性學習和個別指導。
二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環節,實施動態分層的輔導教學和精準分類的專題教學。在動態分層的輔導教學方面,教師根據“學校大腦”分析整合的學生學習數據,分層開展輔導課程,為不同層次學力的學生提供個性化輔導,根據“學生畫像”的動態變化,實時調整分層,保證教學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在精準分類的專題教學方面,教師借助“學生畫像”,定位學生“最近發展區”,精準分類薄弱知識點,開展項目化學習活動;借助學生行為數據分析報告,判斷錯因,開展多元專題教學活動,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數據表明,相較于課前,學生學習錯誤率明顯下降。依托“學校大腦”分類教學,有助于教師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即時落實補缺工作。建立起完整實時的數據分析,對課堂評價產生積極影響。
2.作業減負:“小蘭書童”依托“學生畫像”,實現個性化學習
基于“學生畫像”精準診斷和評價反饋的功能,“小蘭書童”打通各科作業數據,遵循“減總量、強設計、重育人”的作業管理理念,采用“控制總量、動態管理、優化布置”的作業管理策略,提供智能化、個性化學業輔助服務,引導學生自主精準學習,實現了由“統一進度的籠統教學”向“基于畫像的精準教學”的轉變。“小蘭書童”主要由“小蘭規劃”和“小蘭作業”兩部分組成。
“小蘭規劃”:預設學習目標。以學生為中心規劃精準的學習路徑,提供學習助力。以學生畫像為依據,通過“設定目標—規劃時間—自我反思”進行規劃。利用“學生畫像”分析學習狀況,為學生量身訂制短期進階目標;挖掘學生學習偏好、認知風格、知識結構、能力水平,據此為學生選擇最為合適的學習時間;分析學生知識點掌握情況,精準規劃知識學習重點,幫助學生自我反思。
“小蘭作業”:鞏固學習內容。根據“學生畫像”,提供適配學習資源,重新整合課前預習、新知學習、鞏固檢測和拓展深化四個類別的作業,劃分為閱讀拓展、實踐練習、思維提升等不同類型的個性作業。作業情況匯集到“小蘭書童”后臺,“學校大腦”對此進行診斷優化,進而為學生推送與錯誤類型相似的新作業與個性化微課,從而形成提升學習能力的閉環。
3.活動增效:“亮彩”活動依托“學生畫像”,賦能學生發展
“亮彩”活動是指除學業之外,“學校大腦”為學生推送興趣課程,提供生涯規劃,助力健康成長,具體包括“亮彩”課程和生涯規劃兩部分。
一是依據“學生畫像”,定制“亮彩”課程。作為學科課程的有益補充,“亮彩”課程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私人定制的“亮”課,“學校大腦”為有特長或特殊需求的學生私人定制培養方案,學校外聘導師,為其搭建各種學習、比賽、展示平臺;一類是人人參與的“彩”課,“學校大腦”依據學生不足優勢為其推薦相關課程,滿足了學生多元發展需求,實現揚長補短目標。2015 年至今,學校已開發100 余門課程。基于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學校組建了賽艇隊、高爾夫球隊、擊劍隊、棒球隊、馬術隊,還開設了橄欖球、門球、射藝、急救、魔術、禪繞畫、旱地冰球等小眾課程。
二是依據“學生畫像”,為學生制定生涯規劃。生涯規劃基于三年的“學生畫像”,結合學生性格特征、興趣愛好、能力發展等,對學生未來發展規劃提出合理建議,提供各種線下職業體驗活動,為今后學生的職業發展提供參考。“學校大腦”如同學生身邊的導師,引領學生走向更廣闊、更高效的個性化成長之路。
1.一個“學校大腦”系統
讓學校擁有一個數據庫,意味著學校有自己的數據資產。這種無形資產可被計量、可被讀取、可被利用。
2.一個學生的成長模型
根據這個模型以及匯聚形成的數據庫,就可以生成“學生畫像”的綜合評價。圍繞學生成長,真正實現學生的減負增效、智慧學習,進而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3.一個學生自主學習空間
通過“學校大腦”,教師的“教”由選擇大一統的“教”轉向了基于數據精準性的“教”;學生由原來重復性的“學”轉向了基于自我畫像的“學”。在這樣的背景下,更容易實現教育過程公平、內容公平。
4.一個智慧學校育人新生態
“學校大腦”打造了一個以“全息數據”為依托的智慧學校育人新生態,逐步實現校園管理模式、教研模式、學習模式、評價模式的突破。以“五項管理”為例,由“學校大腦”數據中樞發起問卷,然后收集家長端的回答數據,再通過數字家訪場景屏展示全校學生在運動、睡眠、作業、課外閱讀、使用電子設備五個方面的情況,以便學校及時了解學生動態。
學校持續27 年探索,以“學校大腦”為創新載體,以“學生畫像”為底層依托,以“三大載體”為應用手段,實現“四個一”建設,打造出“智能+”減負提效的智慧學習變革新范式,讓因材施教、個性化發展成為可能,讓技術為教育賦能,實現智慧學習的真正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