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祥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于2022 年10 月16 日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振奮人心、催人奮進,給人無窮的力量,作為一名基層教師代表,我有幸參與和見證了過去十年家鄉的發展,看到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育設施也得到持續改善,教育質量得到很大提升,孩子們在大山里也享受到了優質的教育,我感到非常自豪。從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我更加深切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對脫貧地區教育發展的無比關心,對脫貧群眾的無比關愛。報告中提到的“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促進教育公平”等一系列方針,都更加堅定了我扎根基層、教書育人的信心和決心。
在組織的關心和培養下,我從一名大學生成長為一名鄉村教師,如今,已成為一名中學副校長。這一路,讓我感受到生在這樣的時代和這樣的國家,是多么幸福和幸運,更讓我深深地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這十年,整個鄉村教育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我所在的望謨縣為例,可以窺見多年來鄉村教育的發展。
我的家鄉望謨縣曾經是國家級深度貧困縣,雖然表面上窮在交通閉塞,但根子上是窮在教育。我清楚記得,2012 年剛回鄉工作時,還有許多百姓認為“讀書無用”,不愿意讓孩子接受更高的教育,很多孩子初中畢業就外出務工或是早早結婚生子。很多孩子因為家庭經濟條件不好和學業基礎薄弱,時常感到自卑和迷茫,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讀書,讀書會給自己帶來什么。為了更好地幫助到孩子們,我除了上課外,還發起了“助學走鄉村行動”,通過各種途徑開展勵志演講,幫助孩子們樹立自信心。同時,我利用課余時間騎著摩托車走村串寨,四處勸學,希望孩子們能回到學校繼續學習,通過讀書改變命運,成就美好未來。
我在家訪的時候,很多家長不支持,也不理解,一路吃了不少閉門羹。我曾遇到一個小女孩,由于父母思想落后,她初中畢業后,就被父親強制安排外出務工,賺錢貼補家用,資助哥哥和弟弟上學。于是,我就騎著摩托車去勸說,無論怎么勸說,家長就是不讓孩子回校讀書,半年時間里,我去了12 次。最后一次惹怒了家長,家長把拴著的狗放出來,我被兇狠的狼狗追著滿村跑,最后一頭栽到路坎下,后腦勺被磕破了,至今都還留有疤痕。但越是這樣,越堅定了我勸學的信心,我不想讓這些孩子如同他們父母一樣。這十年,摩托車我都騎壞了8 輛,但是通過努力,我們先后資助了1800 多個孩子重返校園,牽線資助貧困學生4200 多人。
十年來,隨著黨和政府對教育的投入不斷加大,望謨縣實現了“小縣辦大教育、窮縣辦好教育”的目標,孩子們從“有學上”到“上好學”,這使家長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巨大轉變,他們都主動把孩子送到學校,讓孩子們接受更高更好的教育。
近年來,在黔西南州委“教育立州”戰略的引領下,望謨縣按照“高中聚集、初中進城、小學進鄉鎮、村里只留幼兒園”的布局,整合教育資源。現在,望謨縣最漂亮的建筑和最好的環境應該就是學校。我所在的望謨縣實驗高中,是2018 年投入1.6 億元新建的一個學校,能夠容納學生3600 人,體育館、圖書館、音樂舞蹈室等各種配套設施齊全。隨著教育設施的全面改善,教育質量也得到很大提升。2012 年全縣只有70 人考上大學,2022 年全縣有1300 多人考上大學,每個村至少一名大學生。望謨縣實驗高中也從2018 年只有50 人考上大學,到2022 年有353 人考上大學。望謨縣教育的發展是貴州省教育發展的一個縮影,教育徹底阻斷了貧困代際傳遞,大山里的孩子有了更好的出路和更多的選擇。
自黨中央部署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支援以來,寧波余姚市、廣東惠東縣與望謨縣結成幫扶對子,望謨縣實驗高中也是中央組織部“組團式”幫扶學校,學校于2016 年成立了名師(勞模)工作室,以工作室為依托,以“厚德重智,德育先行”為德育理念,圍繞公益性講座、教師研修培訓、學生資助等方面開展工作,先后累計培訓校內外教師超過10 萬人次,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讓孩子們享受到優質的教學內容。同時,我們培養的許多孩子在大學畢業后,響應黨和國家號召,又選擇重回大山,一起來建設和發展家鄉。我的學生李同學就是其中之一,她的媽媽和叔叔有智力障礙,爺爺年邁多病,還有一個弟弟上學,僅靠父親一人務農養家,她曾多次面臨輟學。后來,通過家訪了解情況后,我給她對接了資助,讓她繼續完成學業。大學畢業后,她選擇回到家鄉當一名鄉村教師,她說:“自己從貧困中走出來,希望能把家鄉建設得更好,讓更多孩子能有更好的未來。”振興鄉村教育,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培養了許多優秀人才。
過去十年,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脫貧攻堅的圓滿收官,貴州也擺脫了千年貧困的狀態,徹底撕掉了貧困的標簽。過去十年,西部鄉村教育面貌煥然一新,但是與東部地區還有較大的差距,仍存在一些不足:第一,教師的綜合素質、教學水平與發達地區有較大的差距;第二,鄉村教師的學習機會和學習平臺較少;第三,鄉村教師的自我學習能力和教書育人的內驅力不足;第四,鄉村教師承擔的教書育人擔子較重。要促進鄉村教育更好地發展,就要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問題。第一,黨委政府需對鄉村教育發展給予更多政策和資金上的傾斜;第二,要提高教師的準入機制,在鄉村教師能力提升方面給予更多的機會和平臺,或為鄉村教育委培一批優秀教師;第三,要不斷激發鄉村教師的內驅力,增強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第四,由于大量留守學生的存在,家庭教育的缺位讓教師既要承擔教學任務,又要承擔本該屬于父母承擔的責任,需要給鄉村教師減負;第五,要激發學生的內驅力;第六,社會各界對鄉村教育要給予更多的支持和關注。
作為一名鄉村教師,我會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學深悟透,也會將大會精神好好向學校教師、學生們宣傳,在工作中貫徹落實好大會精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為大山深處的孩子們引好路、筑好夢,努力成為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讓每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帶著夢想走出大山、反哺家鄉。我也會繼續扎根山區教育,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在大山深處打造教育的高地,讓更多孩子能夠享受到優質的教育。我愿做大山深處孩子們的守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