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欣
(咸陽職業技術學院 體育學院,陜西咸陽 712000)
體育戶外拓展訓練強調的是團隊協作,要求參加者在運動過程中必須要靈活應用自己的智力,勇敢迎接面對的挑戰,并能夠充分展示出自身的人格魅力,是當前體育界比較流行的一種新興體育運動。有效的開展戶外拓展訓練,能夠幫助參與者強化心理鍛煉、體能鍛煉、人格鍛煉、管理鍛煉等等,有助于開發參與者的非智力水平因素,充分挖掘其內在潛能,并在此基礎上讓參與者達到“磨練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煉團體”的目的。最近幾年以來,戶外拓展訓練在各階段的體育課堂教學中都得到了廣泛應用[1],因此將其引入到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中,不僅能夠助力素質教育的落實,同時也能有效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引導性作用。所以高校體育教學工作者必須要予以高度重視,立足于相關理論依據基礎上積極引入拓展訓練活動,利用學校得天獨厚的場地條件和現有的教學資源,組織多樣化的拓展訓練項目,從多方面、多角度做好學生的引導和培訓。
拓展訓練運動簡單來說就是在精心設計的特殊環境下,讓參與者以戶外運動的形式參與各種項目活動[2],并從中獲得相應的體驗和感悟,掌握更多的知識,了解更多的道理,慢慢改變、調整自己的認知和行為,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可趨向性目標的一種教育模式。在我國,教育者們習慣性將拓展訓練看作是一種體驗式的學習模式,關注參與者在拓展訓練過程中所獲得的個人體驗和感悟,并予以適當的指導培訓,引導參與者進行團隊交流、分享個人體驗,提升自我認知,實現全面發展。然后在培訓師的指導下,團隊成員共同交流,分享個人體驗。提升自我認識。
拓展訓練最初起源于二戰時期的英國。二戰期間,太平洋上很多船只由于受到敵方攻擊導致沉沒,由于遠離大陸,而且海水非常冰冷,導致很多年輕船員葬身海底只,只有一少部分海洋活了下來。但是人們驚奇的發現,這些生存者們并沒有多么齊全的裝備,讓他們卻有著很強的求生欲望。對此,德國人漢恩提出[3],讓這些年輕的海員在人工創造的環境下參加一些心理挑戰類項目,以此來提升他們的心理素質,這也是最初的拓展訓練。這種獨特的訓練方法在西方國家得到了大面積推廣,于1995年被引入到中國市場中。
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在高等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具體主要可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當前高等院校教學中,大多數教學工作者和管理層都習慣關注專業課知識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的體育教育。雖然基本上所有高校都開設了專門的室外教學課程,但整體上課時安少之又少,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與發展,也限制了學校體育教育事業的進步。
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和限制,以及學校對于教學缺乏重視。導致很多體育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仍然應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單一枯燥,教學內容機械無趣。很多時候學生都是在被動的接受教師所講解的知識,無法充分調動自己的學習積極性,也就不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和體育水平的提升。
目前我國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多數教師都關注體能訓練,忽視了學生的素質教育,沒有對其精神層面的引導予以高度重視,導致學生的心理素質,社會適應能力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除此之外,也關注一些個人競技項目的教學,沒有適當開展一些團隊性活動,影響了學生團隊協作精神與合作意識的養成,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目前,很多高等院校對于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都在不斷提升,但是在體育教學方面的資金投入并不是很多,導致學校在打造師資隊伍的時候受到了影響和阻礙,缺乏專業的教師團隊,體育教師的整體水平和能力較差,這樣一來,也就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
拓展訓練是一種以體育活動為主的訓練模式[4],強調的是根據參與者的實際情況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安排項目和課程,相較于體育教學來說本質上并無太大的不同,但是更具社會性功能。對此,戶外拓展訓練回歸體育教學也是新時期環境下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下面從不同的方面分析一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引入拓展訓練的理論依據:
開展戶外拓展訓練的主要目的是讓參與者們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并在運動過程中不斷超越自我,熔煉團隊。體育教學的目的是在幫助學生學習體育知識的同時使其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并有效提高自身心理素質。但是從某種角度上來講,拓展訓練和體育教育有著相同的目標,也都關注學生社會適應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二者有著一致的追求和目標。
拓展訓練強調將多樣化的內容引入到參與者的行為體驗中,讓學生在不斷挑戰困難的同時開發內在的潛能,實現思維與技能的雙重提升,并通過針對性的培訓和指導,促進學生實現觀念的轉變,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對此體育教學也具有一定的相同點,過程中通過組織學生不斷重復一些練習行為,幫助其強化體育技能,學會相關動作知識,并在這一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行為品質,最終實現全面發展。
結合高校公共題課堂教學實際情況,可以發現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引入課外拓展訓練,具有如下可行性。
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大多數教育機構所組織的拓展訓練通常主要分為三種方式,包括操場訓練、水上訓練、野外訓練。培訓場地主要以學校操場、公園和廣場居多,水上項目則可以利用一些天然的河流或學校的游泳池等等;而對于野外培訓來說,則可以選擇距離學校較近的公園、山峰等,并利用節假日時間組織學生參加野外培訓活動,因此整體上來看拓展訓練項目在設施建設和費用維護方面并沒有太高的要求,整體上投入較低。
在進行拓展訓練過程中安全是第一原則,每個項目的開展都必須要做好對于細節的優化和處理,保證參與者的絕對安全。對于各項活動的實施,都需要準備好足夠的保護裝備,過程中使用一流的專業器材,然后由經驗豐富的教練來指導和監控整個訓練過程。因此在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中引入拓展訓練,并不會對學生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由于其具備完善的安全保障機制,所以在實施的時候,只要能夠隨機應變,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安全預案,要求全體學生嚴格按照相關規定操作,就能保證戶外拓展訓練順利的實施,充分發揮出其應有的積極作用。
拓展訓練和高校體育教學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助于強化大學生的境適應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通常情況下,學生在畢業走出校門之后,都會在社會上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崗位上進行不同的工作。面對這種環境的變化以及社會的迅速發展,自然而然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抗壓能力和工作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引入戶外拓展訓練,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使其擁有獨立自主的個性以及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能夠幫助他們為以后的社會競爭和崗位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相較于高校體育教育單一傳統的運動方式來說,戶外拓展訓練有著更加豐富的訓練內容和多樣化的運動形式,對于運動場地和運動器材并沒有過高的要求,能夠在校園中得到順利推進。任何一塊兒相對寬敞平坦的場地都可以用來開展不同類型的拓展訓練活動。學生在豐富多樣的活動中,能夠有效的深入挖掘自身的潛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實際能力參加不同的訓練項目,在豐富學生運動體驗的同時也能促進其綜合素質的有效提升。
在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中,要想更好的引入戶外拓展訓練,教師必須要有課比較實事求是的原則,結合學校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校園環境,充分發揮出學校的教學優勢,從多方面著手,積極完善課程體系建設。
這一過程中可以考慮到學校內外自然環境的特點,比如周圍的山地公園以及校內設施情況,考慮到學校內部是否有樹林,假山等等,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和條件,將拓展訓練過程中的教學經費投入控制在最小,在學校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保證拓展訓練活動的合理而高效。除此之外,也要考慮到本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要盡可能的結合具體教學內容你的種針對性的拓展訓練項目,在完善公共體育課程系的基礎上保證拓展訓練教學的常態化發展。
學生在參與拓展訓練過程中,其參與興趣和運動需求很多時候都會受到訓練內容的影響,因此要想更好的調動學生的拓展訓練參與積極性,教師必須要做好拓展訓練運動內容的創新和改進,保證訓練活動形式新穎,新鮮有趣,充分發揮出拓展訓練在培養學生人際溝通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上的優勢。除此之外,也要創新拓展訓練的模式,綜合考慮到學生的實際能力和興趣愛好,盡量選擇一些挑戰性較強的項目,比如“穿越障礙”“高空飛躍”等項目。這樣才能將學生的興趣和動力充分調動起來。
戶外拓展訓練在體育界屬于一種新興的訓練模式,在開展拓展訓練的過程中,其安全性也是一項重要內容。如果無法保證拓展訓練的安全性,就會危害到學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對于拓展訓練的開展來說,其安全隱患不僅源于體育課堂的教學,在課外活動中也有著很多的危險因素。所以教師在組織拓展訓練活動的過程中,必須要予以高度重視,結合實際情況,加強對于學生的安全管理,構建完善的安全制度體系,并在具體訓練過程中嚴格執行。同時也要適當為學生普及一些體育健康知識,教會學生自我保護技能。使其能夠在日常學習和訓練過程中有效降低運動的危險性。尤其是對于天梯、斷橋等類型的活動來說,必要時候需要安排專職的教師進行指導和管理,避免學生在參與拓展訓練過程中出現任何的安全問題。
在高校公共體育課堂教學中引入拓展訓練,必須要創新現有的教育理念和訓練思想,充分考慮到學校現有的教學條件和學生的基本情況,既要選擇合適的訓練項目,也要采取針對性的學方法,嚴謹出現一位模仿培訓機構訓練模式的情況,否則便會讓拓展訓練失去應有的意義。可以在訓練過程中適當創設一些場景,并將其融入到體育教學中去,改變以往傳統枯燥的教學模式,讓課程教學設計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過程中,教師既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5],也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法,注意兼顧學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以及學習情況,必要時候也可以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只要保證運動效果和運動安全即可。這樣的教學極具開放性和創新性,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同時也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率,進一步落實拓展訓練的目標。
對于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來說,除了課上教學以外,教學評價的開展也是十分重要的。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關于拓展訓練運動開展的過程中,學習效果難以得到量化評價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事實上,對于拓展訓練的開展,其教學效果評價的實施應該落實到每一個教學項目和每個環節上[6],也就是說要基于“項目”進行評價。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拓展訓練活動的具體安排,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安排不同的評價活動,既要有基于團隊協作的評價,也要有基于個體創新的評價,每次開展教學評價的過程中,都要鼓勵學生的積極參與,既要有個人評價,也要有小組評價。然后在每個期末對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進行總結和表彰。讓學生通過教學評價端正對于自身的了解和認知,意識到自己的優缺點,并能夠在以后的學習中積極改進。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評價的結果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后不斷創新和改變,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對于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的開展,要想更好的融入戶外拓展訓練活動,對于體育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當前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教師們在進行拓展訓練教學的過程中,要意識到自身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努力,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條件和社會上的教育資源,豐富自己的知識積累,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除了要掌握有關拓展訓練的相關理論知識以外,也要能夠具備一些運動技能。因此教師平時還要積極參加拓展培訓機構的訓練活動,不斷加深對于拓展訓練的認知和了解,不斷強化自身的教學能力,豐富自己的教育經驗,在掌握更多教學方法的同時提高拓展訓練教學效果。最終為學生帶去良好的引導和幫助。
總而言之,對于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來說,拓展訓練的引入是一個必然發展趨勢,不僅能夠豐富體育課堂教學內容,也能為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注入新鮮血液,有助于促進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和創新。所以當下的教師必須要予以高度重視,意識到開展體育拓展訓練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能夠結合高校體育教學實際情況采取多樣化手段,積極落實拓展訓練活動,在強化學生體育技能的同時,幫助其形成冷靜果斷、勇于探索、勇往直前的優良品質,并能夠備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這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來說,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