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昱妲(江蘇省南通師范學校第二附屬小學幼兒園)
種植是一項既要付出艱辛又能收獲喜悅的勞作。它將趣味、技術、勞動相融合,具有培養動手能力與提升品行等多方面的教育意義。對幼兒而言,種植活動能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提升動手操作能力,形成環境保護的意識,促使他們養成愛好勞動的習慣,是對兒童進行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在幼兒園開展種植活動,并將其作為提高學生素質的一種教育手段,是值得嘗試和推廣的。
我們抓住“疫情期間多吃大蒜抵御病毒”這一話題,圍繞大蒜開展了系列活動。幼兒通過觀察記錄、悉心照顧、收集資料、交流分享,了解大蒜的生長發育規律,體會科學探究樂趣,在大蒜系列活動中得到鍛煉,獲得發展。
一花一草,一木一葉,皆是資源。班級自然角是大自然的縮影,更是教育的重要資源,那里充盈著旺盛的生命力。植物自然生長的過程,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望,那是自然贈予幼兒的教育禮物。
幼兒園里自然角的主人是幼兒。我們從自然角的設計,到自然角的擺放,老師都將權力交給孩子。孩子們大膽創造,積極交流,繪制心中的自然角。在老師的支持下,自然角的基本構圖慢慢呈現。在“大蒜怎么種”的問題探討中,幼兒暢所欲言。選擇土培還是水培呢?哪種種植方式更好?根據調查,孩子們知道了兩種種植方式的內涵及其優點。經過幼兒自主投票,決定同時采用兩種種植方法,在期待中開啟了與大蒜的故事。
幼兒的奇思妙想,牽引著我開展了研討預設和材料準備。家長們提供了花盆、大蒜、肥料、噴壺、鏟子、鐵鍬、鐵耙等材料,為活動開展提供了保障。
1.悉心照料,感受成長
(1)遇見大蒜
自從大蒜來到了班級,孩子們便開始對大蒜頭進行近距離探索。看它的顏色形狀,聞它的味道,摸它的“皮膚”,剝它的“外衣”,對大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好奇。
大蒜長在哪里的呢?猜想一:長在水里;猜想二:長在泥土里;猜想三:長在樹上。孩子們通過詢問老師、翻閱繪本,查找視頻等途徑,知道了大蒜兩種常見的種植方法,并且萌發了自己種大蒜的想法。
《指南》中指出:幼兒科學領域的核心是激發探索欲望,體驗探索過程。孩子們在猜一猜、看一看、問一問的過程中,對大蒜有了新的認識和了解,也為下面的環節提供了良好的鋪墊。
(2)種蒜行動
幼兒決定種大蒜了。按照幼兒的意愿,我們組建了兩個種蒜小組——“土培小組”和“水培小組。”
土培小組孩子們的問題接踵而來:怎么種呢?大蒜頭要全部埋在土里嗎?要不要一瓣一瓣掰開來種呢?種下去的時候哪一頭朝下?通過網上搜尋種植圖片,幼兒觀察發現:原來整頭蒜種和一瓣一瓣種都可以,只要大蒜的根埋到土中就可以了。土培小組從小花圃里挖來了泥土,他們扦插大蒜瓣,小心翼翼地種下了自己的“蒜寶寶”。水培小組用玻璃器皿從水池里接來了水。經過討論,孩子們發現:水不能多也不能少,正好沒過根部就可以啦!
為了讓大蒜健康成長,幼兒們按照《我來關心你》的值日安排,定時給大蒜澆水、曬太陽、松土、剪雜草、換水,并做好觀察記錄。回家后,家長配合孩子做起了親子種植實驗。有的選擇土培,有的水培。家園同步,豐富了孩子的種植經驗,維護了孩子的種植興趣。一周過去了,發現:大蒜長出了一些可愛的小芽。
《指南》中指出:中班幼兒在科學探究中,能根據觀察結果提出問題,并大膽猜測答案。孩子們在種植的過程中,雖然手上、衣服上沾上了泥土,但全新的體驗讓他們樂在其中。通過親身體驗、實際操作,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觀察著、探索著......
(3)水培或土培
幼兒在平時的觀察與照顧中發現:水培要比土培長得快一些。我發問:“你們是怎么發現的呀?”幼兒回應:“看起來水培的要比土培高。”我追問:“還有更好的辦法嗎?”幼兒回答:“我們可以量一下,就可以確定了!”那么怎樣能更加準確地對比大蒜的生長情況呢?我們投放適合中班幼兒的“彩虹尺”。在興趣的推動下,幼兒仔細地觀察、照料、記錄、分享,在活動中了解了大蒜的生長過程和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強了幼兒動手能力和責任意識,激發了孩子們科學探究的興趣。
《綱要》中指出:“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在活動中,幼兒尋找測量工具、初步嘗試測量,掌握測量方法,他們的觀察力更敏銳了,動手能力更強了,生活經驗更豐富了,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逐步提升,自始至終保持著強烈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區域融合,游戲成長
天氣轉涼,植物角里的小生命發生了變化,有些蒜葉的頂部開始泛黃,到了收獲的季節!大蒜長大了可以做什么呢?為此我們開展了《大蒜怎么玩》的小調查,將大蒜玩法記錄下來。
幼兒想象豐富,他們根據自己的所思所想,創設了“大蒜”網絡圖的墻飾,記錄了活動的點點滴滴;同時,在班級各個區域投放了大蒜相關材料,為幼兒進一步觀察和學習大蒜,提供了材料與環境支持。
3.豐富活動,促進成長
課程始終追隨著幼兒的興趣在進行。初始階段,幼兒發現問題,師幼共同計劃,通過共享經驗、合繪網絡圖,為班級幼兒探索“大蒜”的秘密奠定了基礎。課程中期,各類活動穩步實施,幼兒始終積極參與。九月,開展了科學活動《剝蒜實驗》、勞動活動《種植大蒜》、談話活動《水培好還是土培好》《我來照顧你》。十月,開展了科學活動《大蒜的變化》、談話活動《換水》《剪大蒜》,調查活動《大蒜怎么玩》、藝術活動《大蒜皮粘貼畫》。十一月,開展了手工活動《蒜泥分享》、科學活動《蒜的營養》、美食分享《蒜香燒烤》。十二月,開展了建構活動《我們的大蒜地》,合作設計《冬季吃大蒜倡議書》。
這片大蒜種植地,帶給了孩子們太多的驚喜。他們親手種植大蒜、照顧大蒜生長、記錄大蒜變化、比一比誰長得高、創造大蒜游戲、分享蒜香美食、倡議吃大蒜的益處。通過思考猜想、收集信息、調查驗證、合作交流等方式,層層遞進地觀察探究,幼兒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提高。
實踐證明,有效利用好自然資源,幼兒所習得的不僅是一般植物的生長規律,更提高了幼兒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蒜”出精彩,讓幼兒獲得了知識,培養了幼兒的科學品質,激發了孩子們愛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