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勝娟(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實驗小學)
關鍵字:學科融合;語文素養;學生發展;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性課程,也是一門綜合性課程。語文課標指出: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聯結課堂內外、學校內外,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領域;圍繞學科學習、社會生活中有意義的話題,開展閱讀、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動,在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因此,有效進行學科融合,構建新型的語文育人課堂,勢在必行。
語文是一門思想性極強的學科,大多課文內容都具有深厚的思想內涵,反映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和文化,語文教師必須深挖教材中的人文內涵,讓語文學科和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歷史文化內容相融,使學生找到語文和歷史的相關聯的部分,追溯背景,促進兒童思想情感境界的提升。
例如: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重溫革命歲月”學習主題,四篇課文都是記敘革命歷史的,皆是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教材,融合五年級下冊道法的黨史和新中國史教育內容,引導學生了解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誕生等重要歷史事件及意義,知道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是歷史選擇的必然結果。
課前與學生共同通過網絡、影視資料、“學習強國”等搜集關于一大召開的相關資料,學生通過課前搜集資料、課上匯報、觀看影視資料,了解陳獨秀、李大釗等為建黨做出的貢獻,知道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時間和一大的簡單經過,以及中國共產黨成立的背景和意義,讓學生對中國近代史有一個完整而深入的了解,從中深刻感悟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感受到中國革命戰士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祖國、勇于犧牲的精神,明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新中國的誕生的偉大歷史意義……
歷史知識的整合,使學生的感情不斷地升華,明白今天的幸福與和平,是先輩們的生命換來,激勵自己以“中國夢,我的夢”為人生理想,并為此努力拼搏,讓“時代強音一一強國有我”從此烙印在靈魂深處。這樣,語文課堂便成了一種基于知識獲取,也是基于探究思想的深度學習課堂。
語文與數學學科是小學階段的兩大基礎學科,其基礎性和應用性極強,互相融合,不僅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提供了基礎保障,更為語文知識向生活延伸提供了橋梁作用。
品析《青山不老》中的“了不起的奇跡”:“十五年啊,綠化了八條溝,造了七條防風林帶,三千七百畝林網,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先讓學生仔細算一算“三千七百畝”到底是什么概念?然后延伸到生活,我們的校園面積大概是一萬五千平方米,15000平方米約等于22.5 畝,那三千七百畝相當于幾個校園的面積?一系列的數據換算,使課文內容具體化、形象化,讓學生真正理解一個勢單力薄的老人創造的這個奇跡有多么的了不起,從而明白“青山不老”的真正含義,使學生發自內心地升起一份敬仰之情。
這種融合數學學科的語文課堂讓學生的學習回歸到生活,讓濃郁的生活氣息暈染孩子的學習境地,給學生心靈種下數學味、生活化語文的種子。
語文課堂與科學文化的聯系也日益緊密。例如學習《只有一個地球》一課:上課伊始,從播放“宇宙大爆炸”視頻引入課文學習,營造一種頗有神秘感的課堂氛圍,然后激發孩子們一起走進太空,了解宇宙,并從目前科學家已探索的各個星球的秘密開始著手,讓學生搜集資料,開展閱讀、討論,親自去剝開宇宙神秘的面紗,利用各種相關的科學資料和數據來證明我們生活的地球的特點和重要性,有理有據,極有力地說明“只有一個地球”的觀點,讓學生感悟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這樣以科學的嚴謹態度和邏輯思維去教語文,教出語文的科學化和趣味化,教出語文課堂的神秘之色彩,讓學生到更廣闊的空間去學語文,可將其探索欲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也讓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思想在語文課堂中悄然生根發芽。
語文與綜合實踐學科課程的融合,學生拓寬了學習空間和學習視野,語文課堂也變得富有挑戰性。
例如,五年級語文上冊綜合性學習《遨游漢字王國》,可以結合六年級的綜合實踐學科活動——“漢字王國”進行。由于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自其誕生起,就頗富有傳奇的色彩。因此,這次的語文學習活動需要了解漢字歷史、起源和發展演變,發現漢字之趣、鑒賞漢字之美,調查社會的用字,增強規范用字的意識,對于學生來說是很陌生的,極具挑戰性的。以任務為驅動,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圍繞本次主題活動搜集整理資料,再基于資料和事實進行分析、歸納,發現事物規律。同時,讓學生進行設計、策劃,組織活動,以此引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進行實踐探究,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們必須在前一項活動的基礎上進行不斷的總結,然后用新的方法去迎接新的挑戰,可以說,每一項活動過程都讓孩子在新的挑戰中“摸索——總結——改進方法”的循環中完成,真正讓學生在激烈的競爭和深入的思辨中飛揚自己的個性。活動開展的同時,小組之間的競爭意識與合作能力都增強了,學生也在競爭與實踐中提高了語文素養。
著名音樂大師柴可斯基說:音樂是上天給予人類最偉大的禮物。其實,音樂和美術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是人類生命長河中最典雅的精神食糧。無論哪一門學科的教學,如果能巧妙地與音樂或美術學科相融合,課堂教學往往會有奇跡發生。在這飛速發展的時代,語文與音樂、美術學科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與音樂、美術學科融合的語文教學課堂也越來越精彩、越來越密切。
例如古詩吟誦教學《山居秋暝》,在導入環節立足學生的審美情趣,插入相關的圖片進行欣賞,同時配上古箏美曲,不僅可以將學生的目光集中到課堂中來,而且營造了一種典雅的課堂氣氛,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小學語文課程應繼承語文教育的優秀傳統,開創語文學習的新格局。語文課堂要深入,開放,提高學生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素養。小學語文學科的學習,如果能聯結課堂內外,進行跨學科學習,融合多門類多學科的知識和技能、方法和途徑、思維和審美,必將形成嶄新的育人課堂,給語文課堂注入全新的力量,將大大拓展學生的綜合知識面,豐富學生的個性體驗,讓學生多了幾個認識世界、探索奧秘的維度,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