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 勇
“天下大務,莫過于賞罰二事。”員工激勵是企業永恒的主題,其中蘊藏著最直接、最高效的管理方法與手段,是一門深奧的管理科學與藝術,涉及企業文化、制度法規、人情世故等方方面面。如何抓好員工激勵,讓激勵真正起作用,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是企業管理者應該深入思考的重要課題。好的激勵機制,能夠有效激發隊伍活力,推動企業發展目標和發展戰略的實現。
一要著力增強激勵的引導性。激勵要服從企業發展大局,承接企業發展戰略和階段性工作目標,與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等工作銜接,企業工作重心在哪里,激勵政策就往哪里傾斜,引導員工把主要心思和精力集中到企業主責主業和發展愿景上。激勵必須體現鮮明的引導性。不同企業處在不同發展階段,具有不同發展特點,要有不同的激勵政策。比如,生產經營類企業安全生產壓力大,激勵的重心要往安全、環保等方面傾斜;科技創新類企業,科研生產任務重,激勵的重點要放在科研攻關及科技成果轉化上。總之,不同企業有不同要求,企業要通過激勵把要求傳遞給員工,讓員工清楚地知道自己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把工作方向搞明確、路數弄明白,從而形成統一的意志、統一的行動和最大的合力。
對此,管理者要科學設置考核內容,統籌抓好考核激勵,哪些工作重要,激勵政策就往哪些工作傾斜,哪些工作難辦,激勵重點就往哪些工作移動,真正做到“善則賞之、過則罰之”,讓忠于職守、敢于擔當、業績突出的員工受表彰、得獎勵,讓碌碌無為、業績平庸、拖拉混事的人員受鞭策,切實將考核激勵的“指揮棒”“風向標”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二要著力增強激勵的時效性。無論是正向激勵還是負向激勵,都要正當其時、恰到好處。激勵折射的是企業對員工工作的評價,其功效有著自身的客觀規律和函數表達,不是人的主觀意愿決定的。激勵的時機不同,產生的效果大不相同,有時甚至會因毫厘之差而結果迥異。
及時激勵能夠讓員工了解自己因什么受到激勵,把有關的“賬”算清楚、搞明白,及時調整自身工作行為,提高工作績效。激勵方式并不一定局限在金錢方面,可以是物質利益獎懲,比如薪酬激勵、職位升降或其他實物獎勵等,也可以是精神激勵,包括提供更重要、更廣闊的事業發展平臺,授予恰當的榮譽或給予關心慰問等,無論采取哪種激勵方式,關鍵要及時,要向員工明確傳達企業的基本態度和管理者的根本意圖,將工作導向牢固樹立起來,不斷激發員工工作動能。
三要著力提升激勵的精準性。對員工的激勵要與其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成正比,不搞大而化之、不搞平均主義、不搞“大鍋飯”,真正將激勵工作做深做細,體現公平公正和正確導向。
要著力增強考核過程的科學性、客觀性,在考核指標的設置上,能量化的堅決量化,堅持用數據說話,確保考核結果較好展現員工的績效水平和貢獻大小,不斷提高考核結果的說服力。同時,對一些確實無法量化,只能定性評價的指標,要合理選擇定性評價方式,把評價過程考慮周全、組織到位,盡量減少其中的彈性空間,避免評價過程摻雜過多的人為因素,持續增強考核結果的剛性和可信度,切實通過精準考核,讓精準激勵有憑據、能落實。
四要著力增強激勵的感受性。激勵要有深度、有力度,讓受到激勵的人有觸動、留印象,真正通過激勵讓員工愿意不斷地主動改進工作、提升業績,從而爭取更大的肯定,達到促進員工干事創業的目的。
一方面通過重獎重罰,把員工的工作熱情充分調動起來,努力形成你追我趕、爭先恐后的工作氛圍,打造一支積極向上的隊伍;另一方面,要注重滿足員工的心理需求。深入了解員工的思想動態和心理預期,有針對性地進行激勵,真正把激勵做到員工的心坎上,不斷增強激勵的顯示度、沖擊力和投入產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