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潔
管理審計是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經濟管理行為進行監督、檢查及評價并進行深入剖析的一項生產監督活動,要加快推進企業內部審計部門開展管理審計,逐步從過去的糾錯防弊、扮演“警察”角色為主向“參謀、助手”方向發展,從真實性、合規性審計為主向注重效益審計方向發展,從事后審計向事前、事中審計方向發展。
當前,審計立項在聚焦企業中心工作方面有待突破。煉化企業業務相對單純且規范,管理機構扁平化基本到位,財務收支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等傳統審計項目的實施空間不斷被壓縮。審計人員要更加主動地參與經營管理。
向管理審計轉型存在現實困難。一是企業審計部門審計同級職能部門,即“平級審”模式下,如何讓職能部門對審計指出的問題心服口服。二是對于管理審計,審計依據相對難以把握。
無邊界審計團隊運作有待優化。無邊界審計團隊雖然在專業咨詢支撐、現場檢查配合等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但在工作協調、時間進度、質量要求等方面還有不足。
審計問題整改工作仍待加強。一是被審計單位整改主體責任和專業部門整改管理責任還需壓實;二是整改臺賬管理機制不健全,臺賬內容標準不一且未集中管理;三是整改驗收缺乏統一標準,對“已整改”的界定比較模糊,一些問題治標不治本。
審計考核問責還需落實落地,做到嚴格按制度辦事。
信息化審計手段應用不夠。對各類信息系統的學習鉆研不夠,信息化應用能力難以滿足新時代科技強審要求。
綜上,可以從以下方面發力,改進煉化企業管理審計工作。
科學精準立項。在年底制訂次年審計項目計劃時,采取調查問卷等形式,廣泛征求企業領導層、職能部門意見建議,圍繞企業領導層關注的重要事項,聚焦生產經營管理重點,著眼于風險防控和價值創造,選取2至3個專題項目作為管理審計重點內容,切實通過審計降低風險、提升管理,體現審計監督服務職能。
推進管理審計轉型。一是“獨”而不“孤”,在堅持審計獨立性的前提下,保證審計的客觀性。二是落實“三個轉變”。由控制型導向向目標型導向轉變,由歷史評價向風險預判轉變,由手工查證向數字化審計轉型。
用好無邊界審計團隊。一是做好審計部門內部崗位分工,靈活調劑任務分配,加快推進審計人員一崗多能。二是與人力資源部門溝通,健全完善兼職審計專家管理機制,推動無邊界審計團隊的組建和使用更加順暢高效。
推動審計整改長效機制建設。一是修訂審計問題整改管理辦法。統一審計整改認定標準和整改臺賬內容,嚴格執行過程跟蹤和整改銷號機制,實現審計問題歸口管理。二是強化落實被審計單位整改主體責任。三是強化落實專業部門整改管理責任。
增強審計工作威懾力。修訂審計發現問題考核問責制度,明確考核事項、考核方式、考核力度等內容,在充分征求各部門意見后發布實施。做好制度宣傳貫徹,并嚴格落實審計考核措施。
努力提升信息化審計水平。一是全口徑梳理審計所需信息系統,確保審計查證沒有盲區死角。二是加強學習交流和專項培訓,努力做到通過各類信息系統查詢到審計所需的信息資料。三是在部分審計項目中先行試點建設大數據審計模型,促進審計工作優質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