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論是傳統的古典寫實繪畫還是現代的多元化藝術表現風格,每個畫家都想要從自己的角度闡述對這個世界的理解,表現自己對于某個事物的思考。藝術家在不同的時代會帶有不同的時代藝術符號。在中國,藝術家渴求在作品中運用中國元素抒發自己對祖國的珍愛和感激,在表現方式的選擇上面,有的運用綜合材料,有的用國畫、油畫、水彩畫、版畫等形式。唐秀玲的花鳥畫作品主要用工筆重彩的表現形式,加上運用一些幾何圖形等的設計元素,畫面有圖形意識、有節奏感。唐秀玲說,一件作品的創作,離不開構思、題材、構圖、造形、黑白灰、色彩、制作、調整完成這樣一個完整的過程。任何一個步驟都值得花費更多時間去推敲打磨,其中構圖尤其重要。作品在繪制之前,要先繪制小稿,以掌握作品位置的擺放、整體的布局。
一、重彩畫的概念
中國重彩畫是傳統重彩在現代文化和審美取向的大背景下產生的一個新畫種。重彩畫起源于遠古時期的壁畫,人們熟知的甘肅敦煌壁畫就是中國的重彩代表。敦煌壁畫重彩畫最能代表中國古代繪畫水平,它的制作法是一種與油畫色彩較接近的畫法,重彩畫的形式是多種色彩細致表達的現代彩色重彩和寫意。敦煌壁畫是當時直至現在國內外最值得研究的壁畫之一,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在現代,中國畫家不斷在重彩畫的領域里探索,為尋找一條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國畫道路而努力,創造了許多新的技藝、新的繪畫技法,國畫的概念變得越來越廣泛,作品也愈加繽紛多彩。尤其在跨文化與全球化的視域下,中國重彩畫藝術的概念已然從民族走向了世界,由傳統工筆重彩畫發展而來的現代工筆重彩畫呈現了更加開放、包容、現代化、多樣化的形態。比如現代著名畫家蔣采蘋的少數民族題材繪畫,表達了濃厚的民族情懷;著名工筆花鳥畫家蘇百鈞的山水花鳥題材繪畫,體現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著名工筆重彩畫家唐秀玲的生活題材繪畫,表達了對生活的熱愛。
二、當代重彩畫的技法表現——以《金沙灘》和《走過四季》為例
唐秀玲是中國現當代著名的工筆花鳥畫畫家,她是20世紀末直至今天一直活躍在國畫畫壇的一位很有靈性的畫家。在她的作品中,既可以看到傳統文化的審美意識,也可以看到充滿現代化氣息的構圖與設色的設計意識。
唐秀玲的創作作品《金沙灘》(如圖1),尺寸150 cm×170 cm,是典型且聞名的重彩畫
作品。
圖1 唐秀玲作品《金沙灘》
該作品在1998年完成,并在10月由中國美術館收藏,當時正是中國國畫屆推陳出新的時代。《金沙灘》強調了構圖意識、色彩意識、圖形意識等,作品描繪了三個人物,分別處于畫面的左下和右上的位置,人物色彩鮮明,黑白灰對比強烈,層次感豐富,很是吸引眼球。原畫色調為暖黃色,主要有金、褐、黑、白等顏色。左邊兩個人物處于畫面橫向三七開的位置,并且在顏色運用上,前后兩個人物服飾上的黑色與白色等色彩對比強烈,與畫面右邊的人物形成對比。從整體畫面來看,三個人物的繪制上顏色對比和變化比背景更多更明顯,使得整幅畫有了前后虛實對比的效果,主題突出。
《金沙灘》這類重彩畫在制作過程中比較在意底色肌理的繪制,并且是反復多次。底色形狀注重提前設計布局,但也注重顏色與顏色之間碰撞的隨機感。在材料的使用上,多使用溫州皮紙做底鋪平,在上面均勻噴灑礬水,然后用分染、罩染、滾色、拍打、刷粉、噴色等手法在紙的正反兩面涂上底色。這樣的手法運用在厚實的皮紙上使得顏色相互滲透、隨機碰撞,形成純然天成的顏色分配,并且紙張不會因為反復上色而意外損壞。在底色的使用上,唐秀玲選擇了檸檬黃、中黃、石黃和赭石色等顏色,這類明黃色的使用讓畫面明亮、干凈、純粹和活潑,石色的使用也會使畫面肌理更加豐富。此外,底色上還會設計貼上一些色彩純度高的碎金箔紙和玻璃般質感的細云母粉,讓畫面更加細致耐看,增加畫面的層次感。各類新興繪畫材料的應用,各種曬干后在紙面上顯得厚薄不一的材料的應用,讓原本平面、淡然、單一的畫面顯得生機勃勃,有強烈的秩序感和韻律感。整幅作品充分發揮了礦物材料的特性,呈現斑斕的材料質感,給人極佳的視覺
感受。
唐秀玲在傳統創新這條路上走出了自己的風格,作品主體物的繪制既表現了極強的傳統工筆畫技法基礎,又表現了比較成熟的創新技法。傳統的作品都具有一定的程式和規律性,因此作品都顯得雷同。盡管傳統作品比較經典,具有獨特的文化底蘊魅力,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創新和變革正在催促著畫家順應時代潮流,創作出具有時代氣息、符合時代要求、反映時代精神的作品。《金沙灘》作品的形式感很強,在于作者的設計意識強烈,特別是圖形意識。在人物的服裝上,能看到特別明顯的圖形呈現,畫面中一塊接一塊的色塊,忽明忽暗,色彩對比強烈,色階呈現豐富,具有極強的表現力。
唐秀玲的另一幅作品《走過四季》,作品尺寸173 cm×157 cm,畫于2004年,絹本重彩,是唐秀玲繼《金沙灘》之后在繪畫上另一重大突破。《走過四季》這一作品很獨特,獨特在它突破傳統、面貌一新的構圖,獨特在它隨常無奇而大有可為的繪畫對象,獨特在它習以為常而別出新意的繪畫視角。
《走過四季》開創了一種全新的構圖視角,主體物丁香花處在畫面的右上角,茶杯在畫面的左下角,背景是類似正方形的圖形。整個畫面的構圖無比別致,茶杯和一大簇挨挨擠擠的丁香花形成對角線構圖,茶杯與花瓶也形成了對比。再看丁香花的造型,外形大致對稱,但為了畫面的生動性,作者有意將左右兩邊的丁香花面積對比,右邊數量比左邊多,并且花朵的白色部分有疏有密,形成畫面上的均衡。
細看《走過四季》,仿佛茶杯正冒著熱騰騰的煙霧,這是動;再看丁香花以瓶插的方式靜靜站立在花瓶之中,這是靜。一靜一動之間,仿佛茶水在和丁香花互動,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體現了作者內心的平靜與安寧,畫面獨特的審美意境勾起了人們對生活的再次審視。
在色彩設計上面,《走過四季》以青灰色為主調,青綠色為小調,小面積的青綠色穿插在大面積的青灰色之間,色彩和諧淡雅,生動而不失穩重,平淡而不失高逸。畫面中的丁香花和綠茶葉是不同程度的淡灰色,讓畫面的層次感豐富,耐人尋味。傳統花鳥畫設色通常是高雅和寫實的,而唐秀玲在作品中增加了自己的創新,設色具有設計感。仔細觀察作品就會發現,茶杯和桌子的設色具有圖形感,讓畫面推陳出新,更反映出時代感。
三、重彩繪畫的特點和啟發
重彩繪畫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從古至今已被多位大師學習創作,作品的表現形式特點主要有以下四點:色彩對比強烈,可塑造性強;繪畫材料別具一格;繪畫步驟不程式化;時代發展創新性。
(一)色彩對比強烈,可塑造性強
重彩畫有“色彩強烈,可塑造性強”這一特點,用重彩表達少數民族的民族特色就更具藝術感。因此,一些畫家常常用重彩這類繪畫表現形式描繪中國少數民族,尤其是云南的少數民族。重彩畫常使用礦物顏色,重彩礦物質色的厚重、艷麗質感與深淺不一的不同表現,在畫面中形成了獨具個性的視覺效果。礦物顏色具有色相美、顏色結構穩定及覆蓋力強等特點,為增強畫面的表現力,重彩畫常常交替使用質感不同、色相不同的礦物色和非礦物色,通過顏色的明暗、冷暖、濃淡的對比,使畫面具有強大的視覺沖擊力。重彩繪畫技法靈活、材料多樣、易于覆蓋、效果強烈,適合大眾學習。中國重彩畫的繪畫效果本質上和西方的繪畫不同,無論是顏色的選取應用、色彩深淺的把握還是用筆技藝的體現和情感意境的表達都截然不同,更具有中國的傳統特色。
(二)繪畫材料別具一格
值得一提的是,重彩繪畫是通過新興的繪畫材料運用實現的。單從藝術形式來說,這一新型當代畫種確有其獨特味道。重彩繪畫在材料上可以運用粗細云母粉、細石英砂、碎金箔、碎銀箔、彩色石沙、報紙等,可見在合理運用繪畫材料的情況下,重彩可以呈現多種多樣的效果。偏傳統的重彩畫,可以使用宣紙、皮紙、麻紙等作為依托材料;偏現代一點的重彩畫,可以使用板材等硬質物體作為依托材料。現代著名重彩畫家蔣采蘋在重彩畫材料與技法創新上有了巨大突破,她筆下的民族情懷打動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學者。蔣老師的作品多用溫州皮紙和云母等綜合材料制成,畫面所凝聚的色彩感覺是強烈的。蔣老師早年臨摹過很多壁畫作品,因此她常使用大量強烈的色彩,這是她對于作品“精神性的追求”,追求作品的立意和情感的表達,給人純粹而直觀的色彩感染力和強烈的生命力。
(三)繪畫步驟不程式化
重彩繪畫材料和技法使得畫面效果豐富多彩。傳統繪畫有較為固定的程式,畫面清淡素雅,色彩簡單純粹,耗時較長。中國畫家憑借對繪畫的理解,在傳統中國畫和西方畫中去之糟粕、取其精華,簡化一些復雜的程序,運用西方畫的光影等知識點,衍生出重彩畫這一概念。中國傳統繪畫在構圖、設色等很多方面比較講究,如“三礬九染”的設色技法。“三礬九染”要求畫家在繪制過程中一遍一遍對底色或主題物進行染色與固形,并且在繪畫過程中不能出差錯,每一遍染色都要均勻、全面,顏色染到位。而重彩繪畫的色彩表達并沒有特別固定的要求,通常是根據畫家的要求繼續或停止設色。傳統繪畫畫面內容不乏復雜的哲學思想,“折枝式”構圖就體現著“以少勝多,以小見大”的古代哲學思想,重彩畫則是畫家的主觀表達在構圖上根據需要分割畫面。傳統繪畫從構圖、形式上就開始布置畫面的虛實對比、情懷意境,這樣的表達能力需要畫家日積月累,這一點讓很多有一點天賦想要接觸繪畫的人望而卻步。重彩畫的創新性在于可覆蓋性,顏色可以多次覆蓋、反復修改,并且畫面在顏色不斷疊加過程中愈加豐富耐看,沒有那么多局限,不管是初學者還是想要進一步學習的畫家,都可以從重彩畫入手,找到適合自己的藝術道路。
(四)時代發展創新性
重彩繪畫之所以在中國持續發展,是因為它具有時代性。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藝術作品的創作不僅要求繪畫者享受生活、融入生活,還要求發現生活、總結生活。在畫家的眼里,世界是各種不一樣的繪畫元素,從不同的視角將這些元素組合起來,能組成不一樣的畫面,可以是靜謐的、活躍的、文雅的、生動的或高逸的等。用重彩畫形式表達物體具有創新性,因為對象不受形式所拘束,使用不同材料,重彩能客觀反映時代的不同特征與表現。重彩畫是富有時代性的,它是這個時代的產物。不同個性的重彩畫家,記錄下當時的感受,創作出獨一無二的作品,而這些感受是紀實性的,帶有時代的符號。在快節奏的社會里,重彩畫像是給了人們一種更好的方式表達自己。
(四川師范大學)
作者簡介:鄧英(1997—),女,四川宜賓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