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探案劇《獵罪圖鑒》通過犯罪情節(jié)的刻畫、犯罪心理的描寫,以真實的敘事和細膩的情感吸引觀眾,成為“最別具一格”的罪案推理劇,自開播以來受到廣泛關注。該劇以多個案件互相串聯,關注女性生活,剖析女性心理,在肯定女性進步的同時,深刻展現了當代女性的生存困境。該劇成功塑造了社會中多元、復雜的當代女性形象:青春期遭受校園霸凌、被猥褻的女學生任曉玄,職場遭受性別歧視、不公正待遇的職場女精英蔣歌,遭受多年家暴的妻子周云意,努力生活但仍難逃邪惡毒手的柳小葉。這些不同年齡段、不同社會階層的女性個體,分別代表著現實生活中的某一個女性群體。劇中對于女性生存狀態(tài)的展示,引發(fā)社會深思。
在一個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里,男性與女性基本上是二元對立,男性代表主體,女性代表客體并以他者的身份存在,被定義、支配及控制。女性主義批評通過對以男性為中心的傳統文化的審視和批判,揭露文學文本、文學現象、文學觀念、文學標準中潛藏的性別歧視信息,分析男權社會中文學文本對女性形象的冷落、歪曲和虛假化。本文運用形象學與女性主義批評,結合劇情分析,揭示女性群體的現狀,旨在表明:盡管經過了數十年的努力,女性地位空前提高,然而現實中的女性解放仍未沖破男權傳統的藩籬,女性生存困境依舊存在。
一、《獵罪圖鑒》中的女性主義精神
(一)擺脫現實的性別規(guī)范:女性主體意識的覺醒
與大多傳統電視劇以男性為主導、女性多以男性附庸者的形象出現,塑造的角色多為女性刻板印象不同的是,《獵罪圖鑒》打破電視劇性別規(guī)范,通過塑造更加真實豐富的女性形象,喚醒了女性的主體意識。例如,傳統電視劇中的女警官通常愚笨、沖動、莽撞、粗心、易受情感主導,以襯托男性角色的機智、冷靜、穩(wěn)重、細心和理智,因此電視劇中女性角色扁平化、標簽化、符碼化。然而,在《獵罪圖鑒》中,男警察粗獷豪邁、英勇無懼,女警察也從不拖后腿,精于技術、沉著冷靜。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他們都憑借各自的專業(yè)技能,通力合作,推兇探案,許多案情的關鍵點在女警察的細致分析下浮出水面,女警察在劇中不被性別所妨礙,出現場、做解剖,體現了女性的專業(yè)能力,彰顯了女性的主體意識。
(二)突破女性的刻板印象:女性個體力量的覺醒
在傳統電視劇中,女性不僅常常遭受來自社會的偏見、歧視與誤解,而且女性群體間常常存在同性間的敵意、妒忌、爭風吃醋與互相傷害。“雌性競爭”是電視劇熱衷的話題,因為在大眾認知里,女性自私、善妒、冷漠、無情、貪婪,《獵罪圖鑒》則呈現了女性互助的主題。周云意雖然遭受了家暴的摧殘,對前夫充滿恐懼,但是當前夫現女友陸婷因遭受家暴前來求助時,她毫不猶豫勇敢地保護像自己一樣的弱勢女性;當任曉玄面臨猥褻時,同為女性的瞿藍心也果斷地站了出來,幫助她對邪惡說“不”。該劇借用阿特米西亞·真蒂萊斯基的畫作《朱迪斯斬首霍洛芬尼斯》來表達女性主義精神,鞭笞兩性間的不平等,通過朱迪斯的英勇行為表明女性同樣具有反抗力量,以幫助她們擺脫現實困境,實現自身理想。
二、消費社會中女性的身體困境
在消費社會中,女性受到男性和消費主義的雙重制約與定義。傳統電視劇大多以男性為主導,女性多以男性附庸者的形象出現,涌現了諸多“劉慧芳”(《渴望》中的女主角)、“夏曉雪”(《牽手》中的女主角)的角色。她們一味依靠男性、順從男性,因此固化了女性依附于男性的觀念。相較之下,蔣歌這一角色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刻板印象。她努力奮進、獨立自主,夢想著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建筑師。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科技的騰飛、社交媒介的進步,日常生活中出現了越來越多對于女性美麗的宣傳鼓吹,各類層出不窮的變美話題也使得“女性形象”成為一件不可或缺的“商品”,被他者的目光上下打量,而蔣歌也難以逃脫這種職場上的性別偏見。屢屢受挫的她悲哀地認識到,建筑設計師行業(yè)里男性一直占據著絕對優(yōu)勢,就像有一層厚厚的天花板,擋住了她向上的路。他們更信賴男人。不僅如此,消費社會崇尚“精致與美麗”,偏愛美麗、青春、健康,排斥丑陋、年邁、殘缺,用“美麗”去要求、評判和詮釋女性。美麗不僅成為一種外貌的表征,而且成為在消費社會中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具有“交換價值”的功用性物品。社會對蔣歌的評價忽視了她優(yōu)秀的專業(yè)能力,卻苛責她平凡的容貌。此時此刻,對蔣歌來說,“打扮不僅僅是修飾,它還表明了女性的社會處境”。
劇中有一處場景描寫,漆黑的深夜更襯托出碩大的廣告牌上“顏值改變命運”的字樣。這種肆意宣揚的女性“美麗至上論”,一方面利用女性焦慮的心理刺激其消費,驅使蔣歌走向整容的道路;另一方面,消費社會暗自加強了男性對于女性身體的控制權,靠灌輸“女性附屬于男性,屬于第二性”這一觀念,最終導致蔣歌因為容貌焦慮而被黑心醫(yī)生所操縱。
具有反諷意味的是,蔣歌后來竟然真的因為整容而事業(yè)開始轉好。對“顏值改變命運”觀念的接受折射出人們忽略女性內在美,靠強化外在美而對女性物化的扭曲價值觀。蔣歌的個案也揭示了女性在職場生活中遭遇的來自身體和心靈上的雙重歧視,彰顯了女性在消費主義語境下的身體困境。
三、家庭中受家暴女性的司法困境
家庭暴力是一種丑惡的社會現象,研究表明,在構成犯罪的絕大多數家庭暴力案件中,受害者大多為女性。家庭暴力是對女性人身權利、婚姻家庭權利、女性平等權的侵犯,具有隱秘性、傷害不可測定性、作證困難性和很大的社會危害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歷史方面,“男尊女卑”的封建傳統思想和“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家庭模式依然存在;經濟方面,女性生理和經濟方面處于相對弱勢,更容易成為暴力實施對象;社會方面,由于缺乏絕對的家暴控制力,家暴的監(jiān)督制度及后續(xù)的懲罰制度不完善,因而給了家暴者可乘之機。家暴本質上根源于夫妻雙方地位的不平等,但根本原因是男女地位的不平等。
劇中的趙明哲以“當家者”自居,具有絕對力量優(yōu)勢和經濟地位,認為妻子和女友都是自己的附屬物,自然可以理所當然地憑借著體格和經濟的絕對優(yōu)勢對其施暴。前妻周云意遭受家暴多年,“婚后一個月就開始挨打”,被威脅“敢離婚就會被殺”,于是她一再忍耐,不敢發(fā)聲,后來終于尋機逃離趙明哲。趙明哲現女友陸婷遭遇家暴時,則是通過下跪求饒的方式謀求擺脫家暴困境,結果在家暴泥潭里越陷越深。“沉默”“屈服”往往給了施暴者更加肆無忌憚的底氣,因此趙明哲行為更加惡劣,甚至不愿放過懷孕的女友。家暴帶給人的除了身體上的傷痛,還有心理上不可磨滅的傷害。周云意和陸婷都遭遇了趙明哲這一強壯男性的毆打,原本她們才是受害者,就因為從體力上打不過男人,精神上也得不到開導,最終導致了以暴制暴的結果。故事的最后,為了保護陸婷肚子里的孩子,周云意和陸婷選擇了最極端的做法,合力殺死了趙明哲。
該劇借用阿特米西亞·真蒂萊斯基的畫作《朱迪斯斬首霍洛芬尼斯》鞭笞了男女性別力量間的不平等,贊揚了劇中女性間互相幫助的行為,把女性之間的互相救贖和保護展現得淋漓盡致。雖然該劇展現了女性精神的美好,但同時赤裸裸地映射了殘酷的現實。
四、媒介領域中女性的污名化困境
當今社會,由于存在部分封建思想殘留和受女性商品化思想的荼毒,常常出現女性被污名化的現象。而個別媒體在報道女性受侵害的事件時,往往會有意無意將受害原因歸結于女性自身,縱容寬宥實施暴力的男性,漠視社會保護女性的責任與義務,運用媒體暴力對女性污名化,以此為男性開脫推責。
以《獵罪圖鑒》里的柳小葉為例,柳小葉幼時遭遇興趣班老師猥褻侵害,身心遭受了嚴重傷害,但是小葉的母親卻出于名譽考慮,既沒有報警以懲罰犯罪者,也沒有給小葉尋求過心理治療,導致小葉一直陷在被侵犯而自責、恐慌、害怕的心理困境中。當警察因痛心小葉的遭遇質問其母親“既然當年知道女兒被侵害,為什么不報警?”時,愚昧無知的母親雖憤怒卻無力地答道:“我害怕,我如果報了警,他會被抓走,可別人怎么看我們家小葉,留給我們小葉的,只有被猥褻的標簽。”
柳小葉母親的行為在現實生活中不乏其例,其深層次原因在于女性具有他人導向的生活態(tài)度,面對媒體大肆宣傳的污名化女性言論,往往會陷入自我懷疑、自我否定中,認為受害是自己的過錯,從而造成更深層次的心理創(chuàng)傷,難以自我調節(jié)。在后來的劇情中,柳小葉再次遭遇了惡魔的毒手。朋友說“從來沒見她穿不過膝的裙子,特別是夏天的時候,她還是穿長袖的”,但是仍有人指責小葉作風不正、行為不檢點。
“受害者有罪論”像是一種針對女性的酷刑,質問女性的作風、懷疑女性的忠貞、鞭笞女性的人格、踐踏女性的自尊、一味地污名化女性,卻少有人關心女性的被動地位與體能弱勢。究其原因,是因為女性的身體被商品化,女性被認為是男性的財產,一旦這個財產被他人擁有,便成了對“主人”尊嚴的踐踏,成了不可說之事,這體現了男性對于女性隱形的支配與統治。在這種支配與統治中,女性往往被剝奪了主體意識,喪失了話語權,一系列此類案件揭示了現實社會里女性遭受無端批判、惡意指責、道德污名這一現象,體現了女性在媒介領域中的污名化困境。
五、結語
《獵罪圖鑒》的成功在于,通過扣人心弦的刺激氛圍、層層反轉的精彩劇情、真實生動的女性形象塑造,展現了現實生活中女性在職場、家庭及媒介中的生存困境,揭示了女性被“客體化”這一現象,為女性發(fā)聲。該劇告訴我們,當代女性多重生存困境是一種客觀存在,不應被忽視。法律意義上的女性解放容易達成,現實生活中的女性進步則不僅靠白紙黑字,還要靠處于社會性別優(yōu)勢的廣大男性,更要靠自覺不自覺把自己內化為第二性的廣大女性。媒體上最近連續(xù)曝光的公然歧視女性、欺凌女性的事件,各種物化女性的惡俗廣告,時時在警示我們:女性解放、男女平等的道路依然漫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文學院)
基金項目:2020年江蘇省高校大創(chuàng)項目“疫情背景下英美文學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研究”(202010300213)。
作者簡介:高智慧(2000—),女,江蘇揚州人,本科,研究方向為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