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標本放置溫度、時間對凝血功能檢驗的影響。方法 選取40例接受凝血功能檢驗的健康體檢者作為研究對象,時間為2021年3月~2022年3月。每名受檢者采集3 ml×3管的靜脈血,其中1管分為3管,3管待檢血液標本分別以進口管、國產1管、國產2管收集。對比3個不同品牌凝血真空采血管對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IB)。其中1管分為4管收集,分別在即刻、室溫放置2 h、室溫放置4 h、室溫放置6 h檢測凝血四項,對比檢測結果的差異。其中1管分為4管收集,分別在即刻、冰箱放置2 h、冰箱放置4 h、冰箱放置6 h進行檢測,對比檢測結果的差異。結果 在第1管血液標本不同品牌采血管的對比中,國產1管與進口管凝血四項檢測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國產2管與進口管在FIB的檢測中存在顯著差異(P<0.05),其余指標未見顯著差異。在第2管血液標本室溫下不同放置時間的對比中,放置2 h、放置4 h、放置6 h與即刻檢測結果存在部分指標顯著差異(P<0.05),包括放置6 h的PT、TT、FIB檢測。在第2管冰箱內不同放置時間的對比中,放置2 h、放置4 h與即刻檢測結果均無顯著差異(P>0.05),放置6 h的PT、APTT與即刻檢測結果存在顯著差異(P<0.05),放置6 h的FIB、TT與即刻檢測結果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 不同廠商的凝血真空采血管質量存在差異,會對凝血四項的指標水平造成影響;放置于室溫中的血液標本,在放置2 h之后其結果與即刻檢測結果存在較大差異,表明室溫下放置會對凝血功能檢測造成較大影響;放置于冰箱中的血液標本,在放置6 h后,PT、APTT的檢測受到一定影響。因此,凝血功能的檢測最佳選擇是選擇質量可靠的采血管收集血液,并盡可能在短的時間內完成檢驗,避免放置時間、溫度對檢測結果的影響。
關鍵詞:凝血功能;血液檢測;放置時間;放置溫度
凝血功能檢測是醫院實驗室檢測的重要項目,其中又以凝血四項的檢測最為常見。通過凝血功能檢測能夠評估患者手術風險,如凝血功能不理想者在手術中的出血會增加,影響手術安全[1]。在心血管、腦血管疾病的診療中,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可指導醫師合理使用抗凝藥物、抗血小板聚集、溶栓藥物,如盲目的使用上述藥物則會增加出血、血栓形成的風險[2]。此外,在急診尤其是存在出血風險的疾病也需要及時進行凝血功能的檢測。
基于以上原因,凝血功能檢測作為實驗室檢驗的重要項目,在臨床開展極為普遍。凝血功能檢測受到多方面的影響,檢測方法、檢測儀器、收集血液的真空管、放置時間、放置溫度等均可能對檢測的結果造成影響,使得檢測結果不能反映患者的真實情況[3~4]。最終導致患者治療被耽誤,影響治療方案的合理性,因而為了提高凝血功能檢測的準確性、可靠性,臨床十分重視凝血功能檢測的規范化操作。本研究為了探討不同凝血真空采血管、不同放置溫度、不同放置時間對凝血功能檢測的影響,收集在本院進行體檢的40例健康志愿者,將其不同條件下的檢測結果進行對比。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間于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40例受檢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齡19~55歲,平均(36.10±11.29)歲;身體質量指數(BMI)18~26 kg/m2,平均(23.15±1.95)kg/m2。
納入標準:(1)無重大疾病,年齡>18歲,年齡<60歲者;(2)進行凝血功能檢測;(3)受檢者簽署研究告知書。
排除標準:(1)異常血液標本,如脂血、溶血標本;(2)非常規凝血功能檢測方法進行的檢測。
1.2 方法
檢測前3 d告知受檢者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進食辛辣、刺激的食物。檢測在清晨進行,抽取患者空腹(空腹>10h)的靜脈血,共3 ml×3管。其中1管分為3管,3管待檢血液標本分別以進口管、國產1管、國產2管收集。其中1管分為4管收集,分別在即刻、室溫放置2 h、室溫放置4 h、室溫放置6 h檢測凝血四項。其中1管分為4管收集,分別在即刻、冰箱放置2 h、冰箱放置4 h、冰箱放置6 h進行檢測。
每個血液標本檢測前首先進行離心處理,參數為3 000 r/min,離心處理15 min,離心半徑為10 cm。分離血漿裝入塑料子彈頭中,以全自動凝血功能檢測儀(Instrumentation Laboratory ACLTOP700)進行檢測,檢測按照儀器說明規范操作。將檢測結果按照不同品牌真空采血管、室溫下不同放置時間、冰箱中不同放置時間進行分類整理。
1.3 觀察指標
(1)對比三種不同品牌真空采血管的檢測結果,分別有進口管、國產1管、國產2管,分屬不同的廠商。檢測時間為即刻檢測。
(2)對比室溫下不同放置時間的檢測結果,包含即刻、放置2 h、放置4 h、放置6 h。檢測時室溫22℃。
(3)對比冰箱中不同放置時間的檢測結果,包含即刻、放置2 h、放置4 h、放置6 h。冰箱中溫度低于-20℃。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不同品牌真空采血管對凝血檢測結果的影響對比
在第1管血液標本不同品牌采血管的對比中,國產1管與進口管凝血四項檢測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國產2管與進口管在纖維蛋白原(FIB)的檢測中存在顯著差異
(P<0.05),其余指標未見顯著差異
(P>0.05)。見表1。
2.2 室溫下不同放置時間對凝血檢測結果的影響對比
在第2管血液標本室溫下不同放置時間的對比中,放置2 h、放置4 h、放置6 h與即刻檢測結果存在部分指標顯著差異(P<0.05),包括放置6 h的PT、TT、FIB檢測。見表2。
2.3 冰箱中不同放置時間對凝血檢測結果的影響對比
在第3管冰箱內不同放置時間的對比中,放置2 h、放置4 h與即刻檢測結果均無顯著差異(P>0.05),放置6 h的PT、APTT與即刻檢測結果存在顯著差異(P<0.05),放置6 h的FIB、TT與即刻檢測結果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3。
3討論
凝血功能檢測在臨床極為常見,是用于評估患者凝血系統功能、病理變化的重要依據[5]。其應用場景常見的有術前評估患者手術中出血風險,血栓疾病用于診斷指導抗凝藥物的使用,因此在臨床具有重要意義[6~7]。凝血四項指標中PT是反映血漿中的外源性凝血因子,PT延長提示機體內缺乏II、V、VII、X等引發出血,PT縮短則反映機體凝血功能較強,處高凝狀態;APTT是反映血漿中內源性凝血因子VIII、IX等因子的水平變化,APTT縮短也可反映機體凝血功能較強且處于高凝狀態[8];FIB在凝血功能評價中也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是內源性凝血途徑和外源性凝血途徑的最終通路,FIB水平的升高提示機體處于較強的凝血狀態;TT與FIB水平密切相關,當TT縮短提示機體FIB水平升高,凝血功能增強[9],TT延長反映FIB含量低或無、肝素或類肝素物增多、原發性或繼發性纖溶亢進等。
PT等凝血功能指標在疾病的診療中發揮重要作用,一方面可幫助診斷疾病,其次還可指導合理用藥,降低藥物導致的凝血和出血風險。但凝血在實踐過程中也發現有許多因素會對檢測結果造成影響,如檢測方法、儀器等會對結果造成影響。因此在制定指標參考范圍時,往往不同醫院存在一定差異。在固定檢測方法、儀器時,還有溫度、放置時間等因素會對檢測結果產生影響,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對真空管的廠商、不同溫度、不同放置時間對凝血功能檢測結果的影響進行探析。
結果顯示:不同進口管與國產管的即刻檢測結果中存在部分差異(P<0.05),提示收集血液的凝血真空采血管也會對檢測結果產生影響,這可能是國產管中部分存在死腔表現,而這會導致凝血功能檢測受到影響。也提示醫院在采購采血管時,需要采購質量穩定可靠,無死腔的產品。
室溫下放置2 h、4 h、6 h后的凝血功能檢測結果也與即刻檢測結果存在差異,尤其是放置6 h后對PT、TT、Fib結果產生較大的影響。這表明在采血后應在4 h內完成檢驗,室溫下放置時間達到6 h,凝血指標的檢測結果參考價值下降。冰箱中放置2 h、4 h、6 h后的凝血功能檢測結果相較室溫下放置稍好,僅在放置6 h的PT、APTT對比中與即刻檢測結果有顯著差異。這表明放置在冰箱中一定程度上延緩凝血功能的變化,但放置超過6 h也會對檢測結果產生一定影響。這也提示在采血后應在4 h內完成凝血功能的檢測,使凝血功能的檢驗結果更為準確。
綜上所述,本研究分析了不同廠商采血管、不同溫度、不同放置時間對凝血功能檢驗的影響,結果顯示以上因素均會對凝血檢測結果產生影響。醫院為減少這些因素對結果的影響,需采購質量穩定的采血管,并合理安排檢測時間,避免放置4 h后才進行凝血功能檢測。
參考文獻
[1] 童巍,倪唯益,夏衛.血液標本采集位置和放置時間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22,51(2):226-228.
[2] 張春雨.探討凝血真空采血管和標本放置溫度及時間對凝血檢驗的影響[J].當代醫學,2021,27(32):120-121.
[3] 裴紹云.不同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標本放置溫度、時間對凝血檢驗的影響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19):353.
[4] 謝海.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標本放置溫度、時間 對凝血檢驗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9,32(14):2272-2273.
[5] 羅莉.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標本放置溫度、時間對凝血檢驗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16):91,94.
[6] 吳剛.標本放置時間、離心時間以及溶血與否對凝血檢測結果的影響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0,14(1):228-230.
[7] 張建新,林平.不同抗凝劑配比和標本放置時間對血液細胞學檢驗結果的影響[J].臨床醫學工程,2021,28(7):935-936.
[8] 劉根斌,陳瑞英,何孫本.評價溫度和時間對血凝四項PT,FBG,APTT和TT結果的影響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16,43(5):887-890.
[9] 黃秀群.妊娠期女性凝血功能4項指標檢測的臨床意義[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9,16(2):22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