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術前胃腸道護理干預對腸道術后患者腸道排氣的影響。方法 選擇2021年1月~12月我院接受腸道手術的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抽簽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為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術前胃腸道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腸道排氣時間、術后腹脹情況、腸鳴音恢復時間,以及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結果 護理后,研究組腸道排氣時間、術后腹脹情況、腸鳴音恢復時間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研究組SAS評分、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研究組軀體功能、心理活動、社會能力、物質生活狀態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術前胃腸道護理干預對腸道術后患者的應用效果具有積極意義,可有效改善患者術后腹脹情況以及心理狀態,縮短腸道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提升生活質量,利于病癥恢復,值得推廣。
關鍵詞:術前胃腸道護理干預;腸道術后患者;腸道排氣時間;心理狀態;生活質量
腸道排氣是胃腸道患者術后的一個關鍵恢復指標。由于腸道術具有一定的創傷性,在術中需要對患者進行麻醉處理,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應激反應,加之術前患者受不良情緒影響,導致腸道蠕動功能異常,影響手術質量[1~2]。術后若是不及時恢復腸道功能,盡快排氣排便,則會引起腸道黏連、梗阻、下腔靜脈血液回流等,增加患者痛苦及額外的經濟負擔[3]。為此,本研究探討術前胃腸道護理干預對腸道術后患者腸道排氣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1年1月~12月我院接受腸道手術的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抽簽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40~89歲,平均年齡64.55±5.39歲;體重45~62kg,平均體重53.43±4.29kg。研究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42~88歲,平均年齡65.08±5.12歲;體重44~60kg,平均體重52.59±4.88kg。
1.2 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患者意識清楚,可配合護理人員工作;(2)依從性高者;(3)患者術前檢查腸道功能無任何異常。
排除標準:(1)存在精神異常者;(2)存在重要組織器官衰竭者;(3)存在腸道功能異常者;(4)拒絕參與本次研究者。
1.3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1)心理疏導。為患者建立好住院檔案后,護理人員第一時間帶患者到病房,介紹病友、醫院設施等,消除陌生感。護理人員根據患者基本信息、病情等,評估其心理狀態,利用心理學知識、既往臨床護理經驗等,針對性地溝通及疏導,并向患者介紹成功案例,幫助樹立治療信心。護理人員向患者詳細介紹手術操作的目的、意義等,消除患者顧慮及提高認知,以此來緩解不良情緒,避免影響手術效果。(2)健康教育。對患者術前、術后24 h進行健康宣教,讓其了解腸道術后護理基本知識,并指導患者進行呼吸與咳痰訓練。(3)飲食護理。術前評估患者體內營養狀態,囑咐患者以高熱量、高蛋白、低脂食物為主,為機體儲備充分的熱量,便于提高機體手術耐受力。術后遵醫囑對患者展開飲食干預。術后第一天,進食半流質食物50~80 ml,初次可適當飲用溫水潤腸,間隔1~2 h,無任何異常反應后,可進食米湯;術后第二天,可進食全流質食物100~150 ml,適當增加魚湯、雞湯等補充營養;術后第三天,可進食軟食,如雞蛋羹、饅頭等,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禁止食用奶牛、豆漿等脹氣食物。
研究組實施術前胃腸道護理干預。制備灌腸液,將濃度為0.1%~0.2%的肥皂水與濃度為0.9%的氯化鈉溶液混合均勻,制備溶液500~1000 ml,溫度39℃~41℃。囑咐患者褲子脫至膝蓋處,采取左側臥位。在灌注前,拉好窗簾,關門,尊重患者隱私,避免患者出現抵觸心理。把輸液管放置在輸液架上,將肛管前端1~10 cm內的氣體排凈,并且涂抹潤滑劑;橡膠連接管與肛管末端相連,插入患者肛門內;排空氣體后,固定肛管,止血鉗夾住肛管,控制好液體速度及量,期間觀察患者情緒變化,若是出現不適感,應調整速度;最后夾閉橡膠管,用衛生紙包裹拔管,叮囑患者平躺5~10 min后排便。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腸道排氣時間、術后腹脹情況、腸鳴音恢復時間。
(2)比較兩組心理狀態。分別選擇SAS(焦慮自評量表)、SDS(抑郁自評量表)評估,分數越低,說明患者情緒狀態越良好。
(3)比較兩組生活質量。應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量表(GQOLI-74),分別從軀體功能、心理活動、社會能力、物質生活狀態4個項目進行評分,分值為100分。功能評分指數越高,說明患者護理后效果越顯著。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行χ2檢驗,采用率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s)表示;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腸道排氣時間、術后腹脹情況、腸鳴音恢復時間比較
護理后,研究組腸道排氣時間、術后腹脹情況、腸鳴音恢復時間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心理狀態比較
護理前,兩組心理狀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SAS評分、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護理前,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軀體功能、心理活動、社會能力、物質生活狀態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在臨床上, 通常采取手術方式治療胃腸道疾病,以改善相關病癥。在手術順利結束后,患者腸道處于麻醉狀態下,無法正常工作[4~5]。此時,患者一旦進食,可出現腸道梗阻等,對身心健康造成影響。因此,需要對患者胃腸道功能進行護理。其中,術前胃腸道護理干預可有效減少胃腸道受到麻醉刺激的影響,利于術后盡早排氣,恢復正常飲食[6~7]。
本研究顯示,護理后,研究組腸道排氣時間、術后腹脹情況、腸鳴音恢復時間低于對照組
(P<0.05)。說明采取術前胃腸道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各項機體指標。在術前向患者講解手術、康復訓練的重要性,提高患者認知度,便于后續工作順利進展,積極配合護理人員工作[8~9]。并且術前實施灌腸處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腸道功能抑制情況,加速功能的恢復。明確患者術后成功排氣后,叮囑患者盡早進食,以補充身體所需營養物質,促進腸道蠕動。
本研究中,護理后,研究組SAS評分、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采取術前胃腸道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負面情緒。心理疏導是整個護理流程不可或缺的環節,護理人員評估患者情緒狀態,結合既往臨床護理經驗、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等,實施相對應的心理疏導,以此消除患者不良情緒,以良好的心態接受治療。
本研究中,護理后,研究組軀體功能、心理活動、社會能力、物質生活狀態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P<0.05)。說明采取術前胃腸道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既往臨床上只是對患者實施單純的基礎護理,效果一般。如能結合健康教育、功能鍛煉等,讓患者意識到盡早下床活動有利于改善腸道功能,同時在術前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實施適當的灌腸處理,可對腸道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減少手術過程中出現胃腸道反應、惡心、嘔吐等情況,降低麻醉應激反應,利于術后機體康復速度加快。此外,術前灌腸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術中細菌感染,利于手術順利進展。
綜上所述,術前胃腸道護理干預對腸道術后患者的應用效果具有積極意義,能有效改善患者術后腹脹情況以及心理狀態,縮短腸道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提升生活質量,利于病癥恢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宗莉萍,張倩,楊春.優質護理干預對胃腸道手術患者術后疼痛,恢復和切口感染的影響[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20,17(4): 241-243.
[2] 李曉娟,關碧,王慧,等.基于時機理論的綜合性護理干預對胃腸道腫瘤患者療效及術后并發癥的影響[J].河北醫藥,2021,43(21):3338-3342.
[3] 魏芳.以問題為導向的護理干預對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后患者胃腸道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20,49(22):3171-3174.
[4] 劉佳,汪江,陳立建.術中目標導向液體治療對老年胃腸道手術患者術后恢復影響的Meta分析[J].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2021,42(9):939-946.
[5] 張雅靜,孫云.優質護理對胃腸道手術患者胃腸蠕動功能恢復和切口愈合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0,29(15):1694-1697.
[6] 倪建芳,何麗燕,方銘敏.針對性護理對婦科腹腔鏡術后患者胃腸功能及機體免疫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6):1043-1045.
[7] 白云,楊興萍.系統化護理干預聯合隔姜艾灸穴位對婦科患者腹腔鏡術后腸蠕動恢復及術后康復效果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21,18(12):1771-1774.
[8] 周靜,范勤琴.醫護一體化護理干預對直腸癌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及術后疼痛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20,27(4):490-492.
[9] 符小婧,李成艷,趙同貞,等.綜合護理干預對預防結直腸術后粘連性腸梗阻中的效果探究[J].結直腸肛門外科,2020,26(S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