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比于無創血壓監測來說,有創血壓監測具有更高的準確性,可以實時觀察重癥患者血壓變化,是目前臨床救治中評估血流動力學變化的有效方法,同時也可以為血樣采集提供有效支持,減少反復血管穿刺帶來的損傷。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例如肝素鹽水沖洗、凝血功能異常、免疫力下降等,有創血壓監測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各種意外,包括堵管、脫管、扭曲、出血、感染、血栓形成等。正壓輸液接頭是一種無針密閉的接頭,可以避免針刺傷、堵管發生,延長置管時間,在有創血壓監測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為了進一步改善有創血壓監測患者的預后,還需要強化臨床護理干預。集束化護理是基于循證醫學理念提出的護理模式,主要是針對有創血壓監測中存在的風險展開護理干預,降低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率。文章主要針對正壓輸液接頭運用結合集束化護理干預用于重癥患者有創血壓監測中的研究展開探討。
關鍵詞:正壓輸液接頭,集束化護理,有創血壓監測
有創血壓監測是指將動脈導管置入動脈直接測量動脈血壓的一種監測方法,可以動態觀察血壓變化,有助于及時發現重癥患者血壓變化,盡早開展相應的救治措施[1]。常規的肝素帽接頭應用在有創血壓監測中,容易出現血栓形成、堵管、感染、血液外漏等情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正壓輸液接頭是一種信息工具,可以取代傳統的肝素帽接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3]。為了進一步提高正壓輸液接頭的應用效果,在臨床護理中還需要強化護理干預措施。集束化護理主要是以循證依據為基礎,針對護理風險采取循證護理干預,從而提高臨床護理質量,減少有創血壓監測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率,改善重癥患者的預后[4]。
1正壓輸液接頭運用結合集束化護理干預用于重癥患者有創血壓監測的研究
重癥患者的病情危重,且存在多器官功能障礙,需要進行集中救治與護理。血流動力學監測主要是為了評估患者生命體征的穩定性,也是臨床救治的重要基礎[5]。目前,臨床血壓監測可分為有創和無創兩種。無創血壓監測雖然具有安全性高、操作方便的優勢,但是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血壓監測的準確性較低;而有創血壓監測主要是將導管直接置入動脈監測血管內壓力的變化,具有準確率高的優勢,也是血壓檢測的金標準,在重癥患者的臨床救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6]。有創血壓監測可以將采集到的數據轉變為動態圖像,以供醫護人員觀察[7]。但是,其在應用過程中也容易出現多種意外,包括空氣進入、血栓形成、感染等,影響重癥患者的預后,需要加強臨床干預[8]。
正壓輸液接頭是一種新型接頭,相比肝素帽的半封閉設計,其采用的是全封閉設計,只要維持足夠的壓力,就很少出現堵管的情況;且采取環流式沖洗的方式,沖洗更加徹底,能夠避免血栓形成,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9]。其應用在有創血壓監測中,可以有效降低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率,改善患者的預后[10]。
除了采用正壓輸液接頭,還需要強化臨床護理。集束化護理是在循證醫學理念基礎上提出的一種護理方案,可以推動臨床護理方案的系統化、科學化,提高臨床護理質量[11]。該護理模式主要是通過整合臨床循證依據,從而解決各種護理問題,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集束化護理的實施,可以進一步改善重癥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減少患者躁動發生率,降低導管脫落風險。例如,對重癥手術患者采取有效的鎮痛措施,可以減少意外拔管的發生,提高患者對于有創血壓監測的耐受度,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12]。集束化護理中的每一項措施,都經過臨床研究證實,可改善患者的預后,且聯合應用效果更好[13]。有研究指出,通過將護理措施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可提高患者的滿意度與生活質量[14]。
總體來說,有創血壓監測具有準確、連續觀察血壓的優勢,可以為臨床診療提供有效依據;并且方便血樣采集,減少患者的痛苦。但是,有創血壓監測期間也存在較高的并發癥發生風險,需要借助有效的工具和護理措施,不斷總結經驗,為重癥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
2重癥患者有創血壓監測中正壓輸液接頭運用結合集束化護理干預要點
2.1 合理選擇穿刺部位
有創血壓監測的穿刺部位可以選擇的血管較多,包括肱動脈、足背動脈、橈動脈、股動脈等。首選橈動脈作為穿刺部位,這主要是由于橈動脈的位置容易確定,且方便操作和觀察,能夠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在實際監測中的應用頻率較高;其次,可以選擇足背動脈或肱動脈,通常需要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來確定[15]。在穿刺部位的選擇中,不僅需要考慮到穿刺成功率,還需要考慮到患者的實際需求,需符合有創血壓監測的要求[16]。例如,肝移植患者可以采取股動脈穿刺,以更好地觀察血流動力學變化以及組織灌溉情況。穿刺部位的選擇,需要結合患者的年齡、置管時間、免疫力等因素考慮[17]。新生兒由于血管細小、操作難度高,可以采取臍動脈置管的方式。對于嬰幼兒來說,足背動脈穿刺的應用效果要高于脛后動脈、橈動脈,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延長置留時間,且并發癥發生率更低。
2.2 提高穿刺技能及數據記錄
在有創血壓監測穿刺時,需要保持30°~40°角度緩慢進針。若血液進入針蒂,說明穿刺準確,然后將針下壓15°,緩慢推進2mm。若回血,則可送入外套管,拔除內針;若仍舊回血,這表明穿刺成功,可連接測壓裝置[18]。若回血消失,說明針穿透血管,穿刺失敗。由于穿刺失敗會增加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可采用床旁超聲定位引導穿刺,以顯著提高穿刺成功率。設備在使用之前需要進行調理校準,確保數據監測的準確性[19]。測壓裝置連接之后,能夠實時測量血管壓力變化,護理人員需要做好參數記錄,為臨床救治提供有效依據。
2.3 加強導管護理
穿刺時需要堅持無菌原則。采血時要做好正壓輸液接頭與穿刺部位的消毒,使用3M輔料敷貼,可減少感染的發生[20]。穿刺成功后,需要連接沖洗裝置,維持正壓輸液接頭的壓力。正壓輸液接頭采血過程中不需使用針頭,以節省時間精力[21]。在采血時,需要保持導管通暢;置留期間需要加強導管的固定管理,避免導管受壓、扭曲、對折。
2.4 并發癥護理
導管脫落是有創血壓監測中的常見問題,主要是由于留置針受外力牽拉引起。為了避免導管脫落,需要加強導管固定。穿刺完成后,需做好穿刺針以及導管的固定措施,可采用交叉固定以及彈力繃帶來強化固定[22]。對于出現躁動癥狀的患者,可采取鎮痛藥物或肢體約束干預,減少導管脫落的發生。
動脈血栓形成的原因比較復雜,因此在穿刺之前需要進行超聲檢查,觀察血管的血流狀況;同時,要盡可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避免反復穿刺造成的血管損傷。若導管內出現凝血塊,需要抽出凝血塊,不能將其推入血管,否則容易誘發肺栓塞;若無法抽出,則需要及時更換導管。
傳統肝素帽容易誘發空氣栓塞,而正壓輸液接頭采取的是完全密閉模式,空氣很難進入接頭,可有效降低空氣栓塞的發生率[23]。接頭固定脫落可造成出血,因此需密切觀察接頭固定情況。若患者出現躁動、譫妄等癥狀,需要進行肢體約束,并加強導管固定,定期更換敷貼。規范護理操作,減少對導管的牽拉,尤其是高齡患者,需要加強穿刺部位皮膚的觀察,警惕皮膚出血、穿刺點滲血的情況[24]。
有創血壓監測屬于一種侵入性操作,在護理過程中需要堅持無菌操作,定期更換檢測部位。若需要持續檢測,應密切觀察穿刺部位的情況,發生感染后及時更換檢測部位。置管時間不能超過7d,病情穩定后需要可以改為無創血壓檢測。
3結束語
重癥患者由于血液黏度升高、全身炎癥反應加重、免疫力下降,導致有創血壓監測期間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不但影響臨床療效,還會加重患者身體負擔。目前,臨床對于此類患者的護理干預缺乏統一標準,不利于護理質量控制。為了進一步降低重癥患者有創血壓監測期間并發癥發生率,確保臨床治療效果,需要采用有效的干預工具和護理措施。正壓輸液接頭與集束化護理的應用,可以降低各種并發癥發生率,確保重癥患者臨床救治效果,從而改善患者預后,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廖燕娜.正壓輸液接頭運用聯合集束化護理干預在重癥患者有創血壓監測中的效果及安全性評價[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21,12(22):132-134.
[2] 羅彩遠,黎艷.正壓輸液接頭運用聯合集束化護理干預在重癥患者有創血壓監測中的效果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19,34(7):648-650.
[3] 潘佩珍,李玲,盧小鳳,等.正壓接頭應用于有創血壓監測通道采集血標本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學工程,2019,27(5):79-81.
[4] 陳闖,李巖,王振霞.動脈導管置管方向對兔的有創動脈血壓監測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21,20(22):2375-2378.
[5] 余杏玲,毛鴻麗,康丹.有創血壓監測過程中相關問題的原因分析與護理措施[J].中國保健營養,2021,31(19):207.
[6] 賈玉鳳,費建平,陳偉官.有創血壓與無創血壓監測效果的分段分析[J].護理研究,2019,33(20):3568-3571.
[7] 程衛,何懷武,劉大為,等.重癥患者有創血壓與無創血壓測量的比較[J].中華醫學雜志,2018,98(37):3005-3008.
[8] 秦霞,王芹,李發俊.ICU護士有創血壓監測技能掌握現況及對策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41):107.
[9] 鄒靜蓉,柏廣富,向陽,等.無創和有創血壓監測在急診科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應用比較[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8,9(19):50-52.
[10] 呂曉娟.持續有創血壓監測在心臟介入術中的應用及護理[J].養生保健指南,2021(19):214.
[11] 胡凱,王靜,李娟.肝移植術后早期雙有創動脈血壓的監測與護理[J].護理學雜志,2018,33(8):13-15.
[12] 劉云娟.分析對ICU危重患者應用有創血壓監測的護理方法[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17):59.
[13] 龔磊.冠心病患者在介入手術過程中有創血壓監測的護理與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5):171-172.
[14] 黃維樞,歐陽惠嫻,李春艷,等.綜合護理在行腦動脈瘤夾閉術時進行有創血壓監測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醫藥論叢,2020,18(18):222-224.
[15] 黃紹丹,方填源,勞艷萍.系統護理在心臟介入及有創血壓監測中的運用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21):3549-3551.
[16] 劉燕玲.分析對ICU危重患者應用有創血壓監測的護理方法[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32):142,144.
[17] 陳慧.橈動脈留置針改良固定法用于有創血壓監測患者的護理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37):10-11.
[18] 沈潔,蔣萍,李玥璐,等.有創血壓監測(IBP)在PICU危重患兒中的應用及護理[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1):132-133.
[19] 丁媛媛,鄒鶯,段忠艷.對進行有創橈動脈血壓監測的冠心病患者實施綜合護理的效果探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9,17(5):222-223.
[20] 曾永柱,張麗萍,張紅巖.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行持續有創血壓監測的護理體會[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8,25(2):12-13.
[21] 李響玲,馬艷婷,尤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狀動脈介入術后有創血壓的監測與護理[J].系統醫學,2018,3(19):178-180.
[22] 郭麗.探討ICU患者有創血壓的監測及臨床護理方法的應用[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8,29(4):499-500.
[23] 張娜.持續有創血壓監測在心臟介入術中的護理效果[J].醫療裝備,2018,31(13):20-21.
[24] 朱小華.精細化優質護理對感染性休克患者有創動脈血壓監測的效果[J].醫學信息,2020,33(z2):2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