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鄉村治理人才已成為鄉村有效治理的中堅力量,懂得農業生產管理的鄉村治理人才發揮的作用更為突出。地方政府與涉農高校聯合定制培養農業復合型鄉村治理人才,不僅能夠有效緩解人才短缺問題,還有利于實現人才的精準化培養。該研究以銅仁職業技術學院與地方政府聯合定制培養的“鄉村振興專干班”為調研對象,調查定制人才的培養現狀,分析培養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為后期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提供依據。
關鍵詞:政校聯合;定制培養;農業復合型;鄉村治理人才;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C961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02-0045-05
Abstract: Rural governance talents have become the backbone of effective rural governance, and rural governance talents who underst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anagement play a more prominent role.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agriculture-related universities jointly customize the cultivation of agricultural compound rural governance talents, which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problemof talent shortage, but also help to achieve the precis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This study takes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pecialized class\" jointly customized by Tongre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nd the local governm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ustomized talent training,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solution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revision of the talent training plan in the laterstage.
Keywords: government-school union; customized training; agricultural complex type; rural governance talents;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鄉村治理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石。鄉村治理人才是實現農村有效治理、農民共同富裕和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引領者,強化基層治理人才保障和提升鄉村治理效能,關乎到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成效[1]。目前,我國鄉村基層治理人才短缺和治理能力不足應已成為制約鄉村高質量發展的瓶頸[2]。加快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必須破解人才短板,政校聯合為鄉村定制培養治理人才成為當前破解人才瓶頸的有效途徑。地方涉農高校在協同政府定制培養鄉村治理人才上具有獨特優勢,但在培養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亟需解決。本研究以銅仁職業技術學院“鄉村振興專干班”為研究對象,以發放問卷為調研方式,了解政校協同定制培養鄉村治理人才的培養現狀,通過調研結果分析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可為其他院校提供經驗借鑒。
1 調研基本情況
1.1 調研目的
本次調研是基于鄉村振興背景下政校聯動為鄉村定制培養治理人才,其目的是通過調研及時了解人才培養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為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提供依據,以利于后期人才培養的精準選拔、精心跟培、精細管理和精確運用。
1.2 調研對象
本次調研對象為銅仁市政府與銅仁職業技術學院聯合定制培養的鄉村振興治理人才,具體包括2021級和2022級畜牧獸醫專業、生態農業專業、農產品加工與質量檢測專業、茶葉生產與加工專業的“鄉村振興專干班”在校學生。
1.3 調研內容
調研內容設計到“鄉村振興專干班”選拔、培養、管理和就業等幾個方面,具體包括生源基本信息(專業、性別、生源地、報考類型)、選拔建議(報考理由、選拔方式、選拔標準)、培養現狀(對鄉村振興相關政策、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農業及“三農”情懷的認知情況)、管理建議(日常管理、拓展活動、頂崗實習)和就業安排建議(返鄉就業意愿、年度考核建議、職業生涯規劃)等。
1.4 調研方法
調查方法采用基于“問卷星”軟件的網絡調查,問卷設計30個問題,包括多選、單選和限選,每個層面盡量平均2~3個問題。為了提升調查對象的重視度,委托班主任發放到微信群,并強調本次調查的目的及重要意義;為了保證調查結果的可信性,問卷采取匿名方式參與,問題的設計盡量保證科學性、簡潔性與用詞的委婉性。
2 調研結果與分析
2.1 學生基本信息的統計與分析
本次調研共計發放問卷247份,回收247份,回收率100%,學生具體情況見表1。從表1可知,報考“鄉村振興班專干班”的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2倍多,生源主要來自銅仁市,專業類別中畜牧獸醫專業報考人數最多。
2.2 學生對招考選拔建議的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顯示,學生報考“鄉村振興專干”的理由各不相同,以“立志服務鄉村振興”為報考理由的學生占52.63%,出于“鄉村未來發展機遇更好”為報考理由占25.51%,因為“事業單位公開招考有優惠政策”而報考的占10.53%,以其他理由為報考目的占比均不足10%。在入學選拔的方式上,63.97%的學生建議入學后再統一組織考試,其中絕大多數學生認為應采取筆試+面試的形式進行考核。在入學選拔考核標準上,多數學生更認同基于“學習成績、素質拓展成績+鄉村治理能力+‘三農’情懷”的綜合評價。見表2。
2.3 人才培養現狀的調查結果分析
2.3.1 學生對鄉村振興認知的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顯示,只有24.7%的學生對鄉村振興相關政策的理解比較透徹,約有3/4的學生表示理解不夠深入。學生在學習鄉村振興相關政策的渠道上呈現多樣性,各種渠道的學習占比差異不大。學生對鄉村振興所涉及的5個方面振興,認知程度有所不同,特別是對組織振興的理解有待進一步加強。見表3。
2.3.2學生對現代化農業認知的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統計表明,認為現代化農業最需要農業產業復合型人才的學生占比最多,超過60%的學生認為現代生物技術、農業信息技術、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均是引領現代化農業變革的主要技術。見表4。
2.3.3 學生對鄉村治理能力認知的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顯示,只有18.62%的學生對鄉村治理的了解較為深入,68.42%的學生表示能夠基本了解,甚至有超過10%的學生對鄉村治理完全不了解。學生對鄉村治理需要各類人才的認知差別不大。學生普遍認為鄉村治理人才最應具備的是群眾工作能力,其次是干事創業能力,再次是以德治村和依法治村能力。見表5。
2.3.4學生對“三農”情懷認知的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表明,只有30.36%的學生對“三農”情懷、“一懂兩愛”人才的認知較為深入,大約有2/3的學生僅停留在片面膚淺的認知層面。學生普遍認為在強化“知農愛農”情懷的培養應采取多渠道方式,其中最有效的途徑是參與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見表6。
2.4學生對學校管理建議的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87.86%的學生認為“鄉村振興專干班”的管理模式應該與普通班級有所不同,其中有42.11%的學生認為大學在校生活應該采取準軍事化管理,45.75%的學生建議采取“雙導師制”精細化管理。約70%的學生認有必要采取多種形式拓展教學活動,如開展科技下鄉活動、開展專題講座、參觀農業生產基地和農耕文化教育基地、參與寒暑假“駐村”社會實踐、開展鄉村治理能力辯論賽和參加農業類創新創業比賽等。關于頂崗實習的方式,多數學生建議應采取“兩段式”實習方案,即先到地方企業參與生產實踐,再到基層參與駐村治理實踐。見表7。
2.5 學生對畢業返鄉工作建議的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表明,“鄉村振興專干班”畢業生返鄉工作最關注的是未來的發展空間,其次編制問題和工作待遇,最后是工作環境、工作壓力及其他因素。關于服務期內年終考核的建議,超過80%的學生支持從德、能、勤、廉、績5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學生服務期滿后,有80.16%的學生表示準備參加事業單位公開招考,13.77%的學生目前還沒有規劃,約有6%的學生不想參加事業單位公開招考或準備轉行。見表8。
3 討論與建議
3.1 政校協同定制培養農業復合型治理人才的重要性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培養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業復合型鄉村治理人才至關重要,關乎到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總體成效。當前我國欠發達地區鄉村治理人才匱乏和治理能力短板,已成為制約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因素。因此,打破鄉村人才瓶頸,夯實鄉村治理的人才基礎,已是當務之急。發揮教育資源優勢助力鄉村人才振興,是時代賦予高校的歷史使命。鄉村振興的人才培養具有艱巨性和復雜性,需要協同多方力量共同參與[3]。政校協同定制培養鄉村治理人才,即政府根據各地鄉村治理人才需求訂單,學校發揮教育資源優勢專項培養人才,鄉村根據崗位配制合理運用人才。鄉村振興對人才的需求有特定的要求,相比于學校作為單一主體的育人模式,采取量體裁衣式的定制化培養的人才與實際需求匹配度更高。
3.2 定制化鄉村治理人才的精準選拔
精準選拔是定制化鄉村治理人才培養的前提,要樹立正確的選人導向,選拔方案要體現公平性和科學性。選拔的人才必須服從鄉村振興建設的基本要求,學生應與當地政府簽訂定向服務鄉村協議,服務期滿后可參加事業單位公開招考,并具有相應的加分政策。在定制化人才的入學選拔方式上,不能簡單地由入學成績而定,建議入學一個學期后再采取筆試+面試的方式進行考核測評。考核測評的內容應力求能夠全面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僅應包括學習能力和基本素質測評(包括思想政治表現、道德品質修養、組織紀律觀念、身心健康素質、勞動和審美素養),更應側重學生的鄉村治理能力和熱愛農村、服務農民、扎根農村的“三農”情懷。
3.3 定制化鄉村治理人才的精心跟培
精心跟培是定制化鄉村治理人才培養的核心環節,要健全政校村協同育人機制,構建“價值取向、能力本位”的人才培養標準。通過完善人才培養模式、調整專業設置和深化課程改革等措施,建立鄉村振興治理人才定制培養體系。從調研結果可知,學生服務鄉村振興的價值取向尚需引導,學生對現代化農業的認知有待加強,學生具備的鄉村能力治理需要進一步提升。基于此,一方面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三農”情懷培養為主線,建立價值觀引導機制,通過課程思政、專題講座、科技下鄉和參觀教育基地等教育教學活動,強化學生理想信念、鄉土情懷和社會責任感,引導學生熱愛農村、扎根農村和奉獻農村的價值取向;另一方面應積極調整學科設置,整合教學資源,圍繞現代農業產業鏈,打造“種養加銷一體化”現代農牧技術專業群,創建基于“底層共享,中層分流,頂層互選”的專業群課程體系,構建基于現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等引領的現代農業知識體系,培養能夠運用現代經營理念和信息化技術從事集約化農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全產業鏈人才,提升學生在農業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4]。此外,在定制化培養過程中,應強化學生服務鄉村振興的意識,引導學生深刻領悟鄉村振興戰略的相關政策精神,圍繞鄉村治理的黨建引領、公共管理、綜合服務、法治保障、德治教化和組織保障等環節[5],提升定制化人才的鄉村治理能力。
3.4 定制化鄉村治理人才的精細管理
精細管理是定制化鄉村治理人才培養的重要一環,管理的主體要體現多元化,應采取政府、學校和鄉村協同管理,政府要實時跟蹤、學校要不斷細化、鄉村要積極參與[6]。管理策略要與普通班有所區別,建議在校期間采取“雙導師制”管理,專職輔導員負責學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導師負責學生的專業知識培養、專業技能提升與職業生涯規劃。管理的模式要體現特色化,通過定期開展鄉村振興專題講座、組織學生科技下鄉服務、安排寒暑假“駐村”社會實踐、參觀農業生產基地和農耕文化教育基地、參加鄉村治理能力辯論賽和農業類創新創業比賽的教育教學拓展活動,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頂崗實習的方式建議采取兩段式,即先到地方企業參與生產實踐,以提升學生崗位勝任能力,再到基層參與駐村治理實踐,從而強化學生鄉村治理能力。至于定制化培養的大學生活管理是否應該采取準軍事化管理值得探討[7]。
3.5 定制化鄉村治理人才的精心運用
精心運用是定制化鄉村治理人才培養的關鍵,鄉村振興要用好人才和留住人才,必須破除影響畢業生返鄉工作的各種屏障,營造識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圍。地方政府需不斷完善人才服務保障機制,在崗位晉升、工資福利、住房保障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健全監督考核評價機制,搭建公平公正競爭平臺,鼓勵人才在鄉村振興的舞臺中建功立業,讓人才更有歸屬感和獲得感[8]。此外,針對學生普遍關注的事業單位編制問題,各地政府要根據實際情況,給予相關政策支持,解除返鄉人才的后顧之憂。
4 結束語
鄉村振興需要培養大量農業復合型鄉村治理人才,實施定制化培養是緩解鄉村治理人才短缺和實施精準化育人的有效手段,培養和儲備的青年人才是鄉村治理過程中不可替代的新鮮血液。政校協同定制培養過程中,如何做好鄉村治理人才的精準選拔、精心跟培、精細管理與精心運用至關重要。涉農高校要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聚焦鄉村振興人才培養,不斷深化教學改革,為新時代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 毛銳,付艷麗,陳曦.實現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效路徑[J].農村·農業·農民(A版),2021,569(12):31-32.
[2] 陳云增.加強和創新鄉村治理[J].人民政壇,2020,436(11):46.
[3] 陽娟.實踐運行:“政校合作”下鄉村治理人才培養[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2,246(6):127-129.
[4] 杜曼·阿布都拉.農業高新技術發展趨勢與發展前景探析[J].農家參謀,2021,689(8):19-20.
[5] 楊雯.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治理現代化的路徑研究[J].農家參謀,2022,748(23):13-15.
[6] 鄧希海,李祥,趙小婧,等.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治理人才勝任能力模型構建、靶向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2,33(16):119-121.
[7] 王文華.高校實施準軍事化管理意義及問題策略研究[J].高教學刊,2015(22):155-156.
[8] 徐鐵英.以人才建設推進鄉村全面振興[N].遼寧日報,2023-0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