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尚志是與楊靖宇齊名的東北抗日聯軍英雄。毛澤東曾贊譽趙尚志等抗聯將領是“有名的義勇軍領袖”,其“堅決抗日、艱苦奮斗的戰績是人所共知的”。趙尚志在東北與日軍戰斗了十來年,日軍對他很是敬畏。
1942年2月12日,從蘇聯返回東北的趙尚志被混入隊伍的日本特務劉德山誘騙,率領包括劉在內的四名抗聯戰士襲擊梧桐河偽警察分所。劉趁趙尚志不備,從背后向其開槍。趙尚志在中槍的情況下擊斃了劉德山,后被日軍俘獲。但他堅決不投降,被日軍割下頭顱,犧牲時年僅三十四歲。
他的頭顱被劊子手殘忍割去了,他的親屬手上連一張照片也沒留下。在抗日紀念館,只有一張根據烈士頭骨復原的畫像,供人們憑吊、瞻仰。
1908年10月26日,趙尚志出生于熱河朝陽(今屬遼寧)喇嘛溝村(今尚志鄉尚志村)。1925年,他考入哈爾濱許公工業學校,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年末,受中共黨組織委派,南下廣州進入黃埔軍校第五期學習。1926年5月,蔣介石提出“整頓黨務案”,加緊迫害共產黨人,趙尚志毅然退出黃埔軍校,返回東北,在中共長春支部通信站工作。1926年11月,趙尚志根據上級安排,利用國共合作的條件,與一些國民黨員一起成立了國民黨吉林省黨部,并任常務委員兼青年部長。1927年3月,趙尚志遭奉系軍閥逮捕,入獄后受盡酷刑,1929年5月才獲釋。
1930年4月,趙尚志再次被捕,身份暴露。“九一八”事變后,趙尚志出獄,組織巴彥游擊隊,宣傳抗日主張。1932年4月,他接到炸毀日本軍列的任務。12日12時45分,一列十七節的日本軍列在哈爾濱郊外遇伏,引發慘烈爆炸。在這次任務中,五十四名日本兵被炸死。日本軍方為掩蓋這次慘敗的軍事行動,對外宣稱“軍車失事僅死十余人”。
同年8月16日,張甲洲、趙尚志等領導的巴彥游擊隊攻打位于哈爾濱附近的巴彥古城,兩天后結束戰斗,全殲日軍一個中隊,共一百二十八人。18日上午,游擊隊領導們穿著繳獲的日偽軍新軍裝,在總指揮張甲洲和政委趙尚志的帶領下前往當地照相館,留下了一張珍貴的照片(上圖),前排正中,個頭最矮、手執馬鞭者就是趙尚志。
這張孤版老照片被塵封了七十三年,后來被一位黨史專家梁宗仁尋得。經黑龍江省政協原副主席、離休干部、原抗聯女戰士李敏和九十四歲的吉林省離休老干部、原東北抗聯第三路軍特派員閻繼哲辨認,他們達成共識:“這是巴彥抗日游擊隊指揮部領導張甲洲、趙尚志等同志的合影。”
后來,這張照片又經趙尚志的妹妹趙尚文確認,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也對其和趙尚志的頭骨進行比對,確定照片中間坐者為趙尚志。這是趙尚志生前留下的唯一珍貴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