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該文著眼于應用型本科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實踐綜合能力培養的新需求,提出“一村一品”背景下傳統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問題的具體解決辦法與發展方向,以期為應用型本科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創新添磚加瓦。
關鍵詞:一村一品;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01-0105-04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new demand for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e-commerce professionals,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solution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s for the practice teaching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e-commerce majors in the context of \"One Village, One Product\". It is expected to contribute to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e-commerce major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schools.
Keywords: One Village, One Product; e-commerce major;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method
傳統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主要圍繞傳統商務活動中的流通環節展開,而隨著傳統電子商務向數字商務進行升級,對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村一品”正是傳統流通環節聚焦向全產業鏈發展轉型的產物,而電子商務又能促進“一村一品”產業發展。隨著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落地見效,“一村一品”背景下衍生出大量真實的電子商務實踐項目,使依托“一村一品”產業項目所開展的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具有現實基礎與意義。
1 “一村一品”的內涵與融合實踐研究
1.1 “一村一品”的內涵
“一村一品”特色農業發展模式最早起源于日本,1983年被我國引入。“一村一品”是傳統流通環節聚焦向全產業鏈發展轉型的產物,是以開發特色產品為載體,通過傳統技術發掘和現代技術創新,集產業鏈延伸打造、人才培養、村民教育和農村社區建設于一體的一場綜合性社會振興運動。
21世紀以來,中央和地方政府頒布“一村一品”戰略推廣的指導文件。2020年7月,農業農村部印發《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提出培育產業集群,形成“一村一品”微型經濟圈,構建鄉村產業“圈”狀發展格局。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要求,繼續強調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依托鄉村特色優勢資源,打造農業全產業鏈。這些突顯國家政策層面對“一村一品”產業發展的重視。
1.2 “一村一品”的融合實踐研究
各地政府積極響應中央號召,形成了“一村一品”融合發展的實踐經驗。學者們對電子商務與“一村一品”融合發展的實踐經驗進行了總結與升華,探索出多種實踐模式,如:胡媛等[1]基于ArcGIS對湖南省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進行數據分析,認為要借助“互聯網+”大背景推進電商產業與農業的融合,推動電商扶貧工作向鄉、鎮和村轉移。王超等[2]對宿遷“一村一品一店”的具體融合模式進行了分析,指出電子商務在助力“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方面具有重要促進作用。張興旺等[3]提出了“‘新媒體’+‘一村一品’+‘一村一網’+‘新農人抱團式’”的區域特色農產品品牌化電商運營路徑。
2 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必要與可行
2.1 傳統實踐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主要圍繞傳統商務活動中的流通環節展開,而隨著流通環節向全產業鏈全面發展轉型,從事產業鏈發展需要崗位的電子商務人才實踐能力亟需提高。現有的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理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實踐教學模式普遍單一、實踐內容缺乏真實產業鏈項目的引進與融合、所培養的學生存在實踐操作能力與企業真實項目運轉需求嚴重脫節的問題。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改革亟需與時俱進,才能跟上國家宏觀戰略規劃、電子商務行業發展的需要。
2.2 “一村一品”背景下實踐教學改革的意義
“一村一品”開展過程中,已有學者認為農村電商專業人才缺乏是制約其可持續發展的短板,需要培養一批懂網絡營銷策劃、產品設計、包裝物料、農產品標準化、加工與儲存等環節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一村一品”要增速發展需要重視各地優秀農業人才和高校畢業生返鄉從事農村經濟活動。
而圍繞“一村一品”背景進行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能夠緊扣“五個成為”2035年電子商務發展的遠景目標,是響應電子商務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助力“實現共同富裕”新使命的具體舉措,能夠為國家宏觀戰略規劃、電子商務行業實際發展培養人才,其應具備在數字化信息平臺上運用網絡的交互性與傳播公信力,搭建數字化營銷場景、進行整合營銷推廣等能力,而其會是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下開展農村電商融合創新工作的重要力量。
具體來看,“一村一品”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有利于提高電子商務專業學生服務產業鏈發展的實踐綜合能力,保證所培養的電子商務應用型人才的綜合能力始終跟得上電商行業發展需求;有利于發揮地方高校服務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職能屬性,解決“一村一品”產業發展中電子商務領域實際問題,同時在實踐教學這一核心環節潛移默化地感染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形成服務鄉村的職業理念。
2.3 “一村一品”背景下實踐教學改革的可行性
目前,農業農村部已認定11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全國共有3 673個村鎮被認定為“一村一品”示范村鎮。“一村一品”認定工作正在持續穩步進行,由此催生大批具有以產業鏈為導向的電子商務綜合實踐能力的電子商務人才,同時,“一村一品”有關的真實項目也為電子商務實踐教學改革提供實戰素材。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對接國家倡導的“一村一品”產業發展項目基礎上,對電子商務專業新形勢下的實踐教學展開研究與實踐,能夠探索地方高校電子商務實踐教學改革方向。
以湖南信息學院為例,作為一所以服務區域經濟為使命的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學校的電子商務專業依托長沙縣金井鎮湘豐村茶業特色產業等湖南“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特色產業已經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改革,形成了別具特色的實踐教學改革經驗。聯合“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地方政府、助農企業等各界力量探索“一村一品”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具備較高的可執行性與復制推廣可行性。
3 實踐教學改革創新方法與思路
3.1 明確實踐教學目標,重構實踐教學內容
“一村一品”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目標需要明確,在符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規定的前提下,目標能夠滿足未來幾年國家宏觀政策、行業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要,重構以產業鏈為導向的實踐教學內容。
“一村一品”背景下不同層次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目標明確與實踐教學內容重構的方法應該具備特色和亮點。以湖南信息學院為例,基于學校辦學條件和定位,通過在實踐教學改革中引進長沙縣及周邊區域“一村一品”合作項目,明確“一村一品”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目標,培養產業鏈下具有電子商務專業知識學習優勢、技能訓練優勢和綜合素質培養方面優勢的應用型人才。所培養的人才能夠滿足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布局、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村鎮特色農副產品數字化轉型的需要,能夠打破傳統電子商務實踐教學中內容形式單一、教學方法陳舊的局面,以解決“一村一品”實際電商問題為導向,基于感性教學層次、深化應用層次、創新應用層次和鞏固升華層次4個實踐教學層次重構課內實訓、綜合實訓、創新創業實踐和實習實踐教學的內容。通過綜合使用PI教學法和“翻轉課堂”等方式豐富實踐教學效果。
其中,湖南信息學院網絡營銷課程組聯合湖南中農勤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已連續開展幾屆課內實踐改革活動,校企合作共同優化課內實踐教學體系和內容,將“一村一品”實戰項目融合在網絡營銷課內實踐中,形成網絡營銷環境分析、社會化媒體營銷實踐等較為完整的網絡營銷推廣策劃與執行實踐教學知識體系。通過實踐教學改革,同學們能體驗湖南農副產品網絡營銷環境分析、社會化媒體營銷推廣和網絡營銷活動總結這一系列完整的網絡營銷策劃與執行全流程,對網絡社群營銷、短視頻營銷和直播營銷等新型網絡營銷模式有更直接的體驗。
3.2 依托“一村一品”紐帶,形成校地企合作機制
依據實踐教學目標重構的實踐教學內容如何落地?依托“一村一品”紐帶,形成校地企合作機制、進行產學研高效合作是必經之路。依托地方政府和地方企業共同參與“一村一品”產業發展建設,通過角色互補將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一村一品”產業發展中電子商務實踐項目對接,讓學生在實踐教學環節中近距離感受“一村一品”鄉村產業圈狀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對產業鏈下電子商務實踐項目操作能力的目標,同時又能夠提高電子商務專業學生服務鄉村的意識,為“一村一品”產業發展助力。以“一村一品”典型項目為紐帶,形成校地企實踐教學多方協同合作機制,在真實項目中提高電子商務人才培養質量。
具體來看,應聯合學校、地方政府和企業共建實踐教學合作機制,形成“四課堂”聯動的實踐教學模式,各方共同參與優化現有人才培養方案,編寫應用導向性的實踐實訓指導書,以實現實踐教學目標[4]。
“第一課堂”由學校和涉農企業共同開發,可以通過校企聯合開發實踐教學小程序等平臺,結合“一村一品”項目進度展開校內課內實訓、綜合實訓、創新創業實踐和實習實踐等[5]。相比使用傳統電子商務實訓教學軟件,顯然該種方法靈活性更高,更容易達到實踐教學改革的目標。
例如,湖南信息學院通過聯合湖南中農勤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開發“湘信e商”小程序,用于開展“一村一品”第一課堂實踐平臺建設。通過建立校企合作長效機制豐富課程線上線下資源,使實踐合作項目規模可持續化。以網絡營銷課程為例,學生團隊通過“湘信e商”建立團隊“學子門店”,進行網絡營銷助農推廣,在體驗網絡營銷產品選擇、方案策劃和宣傳推廣實踐的同時,實現銷售額數萬元。實踐課程改革不僅助推了湖南地區農副產品線上推廣與品牌傳播,為推進鄉村振興奉獻了集體的力量,也使學生通過平臺分傭獲得成就感。
此外,“第二課堂”發揮學校電商協會、助農電商團隊和教學教輔部門作用,開展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指導與成果孵化;“第三課堂”由各方合作,使學生實地感受鄉土農情、掌握鄉村特色產品知識,將實習實踐成果寫在鄉村大地上,具備服務“一村一品”產業發展的電商綜合技能和素質;“第四課堂”通過網絡課程、教學資源共享平臺等建立,為開展實踐教學自主學習提供豐富線上資源。“四課堂”聯動的實踐教學模式充分調動校地企合作積極性,是實現實踐教學改革目標的保障。
需要注意的是,依托“一村一品”紐帶,形成校地企合作機制離不開合作共贏各方的努力,尤其需要提高學校這一主體對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重視,發揮教師實踐教學改革的主觀能動性。以湖南信息學院為例,湖南信息學院電子商務專業已于2020年成功申報為湖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學校高度重視專業建設服務區域經濟發展需要,注重實踐教學改革與教學質量,學校定期舉辦師資培訓,為教師接觸前沿的實踐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改革、科學研究拓寬視野和提供實踐機會。因而能夠在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方面具備條件和經驗,進而依托長沙縣地方政府對接“百村千品”工程,通過引進長沙縣“一村一品”電子商務實踐項目開展深度的實踐教學改革合作,在長沙縣鄉村產業鏈參與與圍繞鄉村產業鏈實踐教學改革方面積累研究基礎。
3.3 完善項目過程管理,進行實踐教學評價
“一村一品”有關真實項目引進對于以此為背景的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至關重要,而對項目進行過程管理與實踐教學評價是確保實踐教學改革目標實現的必要條件。因此需在項目啟動、項目計劃、項目執行、項目控制與項目收尾全流程中對實踐教學展開全面評價。通過對項目參與各方進行問卷調查、深度訪談等,不斷完善實踐教學評價指標和體系,檢驗實踐教學改革是否達到培養產業鏈下具有電子商務專業知識學習優勢、技能訓練優勢和綜合素質培養方面優勢的電子商務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層層遞進實現實踐改革成效。
以湖南信息學院網絡營銷課程組聯合湖南中農勤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開展的多屆實踐改革活動為例,早在項目啟動階段,由長沙縣團委推薦了地方助農企業湖南中農勤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校地企共同論證“一村一品”項目引進可行性,認為基于地緣特點優先引進長沙縣金井鎮茶業特色產業項目等更為合適。
接著,由學校對接地方助農企業商談項目引進的具體計劃,通過線上構建微信工作群、線下溝通并舉方式共同構建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和內容。在整個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的執行與控制過程中,學校實踐教學改革主要負責人、助農企業領導與核心骨干和參與項目的學生團隊時時保持聯絡,及時反饋項目引進后實踐教學的進程,確保實踐教學改革穩步推進。
在項目收尾階段,網絡營銷課程組聯合湖南中農勤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助農企業對學生實踐教學改革的成效進行綜合評價,評價維度不僅包括“一村一品”特色產品網絡推廣業績,而且結合實踐教學目標對網絡營銷工具與方法應用的效果進行了量化細分,既考查團隊合作能力,也測度個人在網絡營銷工具與方法應用推廣中發揮的獨特作用。課程組還對每屆參與實踐教學改革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實踐教學改革模塊設置、實踐教學活動組織和綜合能力提升等方面的看法。每一屆活動結束,校企還會加強溝通與反饋,由企業提供實踐教學改革活動后臺數據,學校共享學生團隊總結報告,校企共同探討實踐教學改革平臺功能、實踐改革活動組織形式等的優化路徑。評估本屆實踐教學改革活動效果的同時,也為下一屆活動升級提供數據支撐。
3.4 加強實踐教學反饋,構建實踐教學保障機制
要想依托“一村一品”項目實現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理念升級、效果突出的目標,就需要校地企共建實踐教學改革保障機制,并在實踐教學中加強反饋。實踐教學保障機制包含實踐教學質量監控、財務保障、學生參與積極性調動和實踐環節安全保障等。
教學質量監控方面,以高校牽頭,高校實驗實訓中心、教務處及督導處負責實踐教學的督查和協調工作,電子商務專業所在學院負責本部門實踐教學的運行管理和質量管理。校領導、督導處、教務處、二級學院(部)和實驗實訓中心開展經常性的實踐教學質量檢查、實踐教學聽課,組織電子商務專業學生評價“一村一品”項目引進的實踐教學效果。一方面,需要遵照一定的教學質量管理規律和流程保障“一村一品”項目引進后的實踐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參與教學質量監控的各方需要給予“一村一品”實踐教學改革一定程度的靈活性,允許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指標適當調整、持續優化。
財務保證方面,需要探索適合本校的校地企共贏的產學研合作模式,保證“一村一品”項目引進與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能夠持續推進,取得更長遠的效果。例如,高校依托電子商務專業專業建設經費、一流課程建設經費等教學科研經費給予實踐教學改革充分的財務保障;地方助農企業在實踐改革平臺搭建、“一村一品”特色農副產品供應鏈整合和農副產品數字化呈現等方面給予財務和技術支撐;地方政府為實踐教學改革提供項目立項機會,給予經費支持,同時為“一村一品”項目引進提供政策扶持。
學生參與積極性調動的保障尤其重要,需要在“一村一品”項目融入啟動時就達成各方共識。首先,從源頭保障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環節前瞻性、可行性,人才培養方案論證重視學生的意見建議,在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方案中合理設置實踐教學類型、學時與比例,將學生參與實踐教學各環節的結果納入到評優評先、素質拓展學分認定等工作中來;同時,以學生為中心做好相關課程實踐環節考核辦法,加大學生“一村一品”實踐改革項目參與度的考核比例,既注重團隊表現,又激勵個人能力的發揮,切忌圖考核方便不區分個人參與度及貢獻;其次,在專業導論等課程中對學生做好實踐改革宣傳工作,告知學生課內實踐、綜合實訓、創新創業實踐和實習實踐等實踐環節改革規劃和考核辦法,讓學生從入學開始就形成專業認同感;最后,在實踐教學改革過程中對學生表現進行量化、嚴格的考核,做到獎懲分明,加深學生對實踐教學改革的重視。
實踐環節安全保障方面,應聯合學校、地方政府和企業圍繞“四課堂”聯動實踐教學模式中各自的職責與分工制定詳實的實踐環節安全保障制度,做好預案。特別是第三課堂中涉及學生赴外調查研究、實習實踐,各方需按照實踐環節安全保障制度提前制定方案,各司其職。值得注意的還有“一村一品”項目引進的安全性,安全可行的項目融入才能讓實踐教學改革具備意義,在項目引進時要做好扎實的背景調查和論證,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對項目進行實時評估與優化。
綜合來看,加強實踐教學反饋、構建實踐教學保障機制才能讓“一村一品”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持續開展。實踐教學保障機制中教學質量監控、財務保障、學生參與積極性調動和實踐環節安全保障缺一不可,各方共贏互惠的合作機制、對學生物質與精神結合的激勵機制、防疫政策下實踐項目開展等實際問題值得深入思考與持續探索。
4 結束語
“一村一品”作為鄉村振興戰略具體舉措之一,以此為背景開展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能滿足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現實需要,體現電子商務助農的專業特點。沿著明確實踐教學目標并重構實踐教學內容、依托“一村一品”紐帶形成校地企合作機制、完善項目過程管理并進行實踐教學評價、加強實踐教學反饋并構建實踐教學保障機制這一思路能夠有效開展“一村一品”背景下的電子商務實踐教學改革創新,而在實踐過程中需要持續關注“一村一品”活動政策升級、不同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差異性、產學研高效合作模式等現實情況。
參考文獻:
[1] 胡媛,胡道華.基于ArcGIS的湖南省“一村一品”三產融合研究[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2020,34(4):84-89,98.
[2] 王超,龍飛揚.“一村一品一店”農村電商發展模式淺析——以江蘇宿遷市宿豫區為例[J].江蘇農業科學,2017,45(4).293-295.
[3] 張興旺,陳娟.新媒體背景下農產品電商品牌化運營探討[J].商場現代化,2018(20):41-42.
[4] 鐘肖英,高凱,戴國良,等.基于“產教融合,學創一體”的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
2017,13(25):135-137.
[5] 應可珍.電子商務專業多方協同式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以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為例[J].大學教育,2019(9):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