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該文闡述康平縣人才隊伍建設現狀,從涉農部門人才服務鄉村動力,鄉、村干部組織與管理能力,人才引才困難問題及人才留才政策與措施落實方面分析康平縣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從選優建強鄉村干部隊伍、積極培育農村致富帶頭人、建立健全鄉村人才服務政策、優化人才生存環境方面提出康平縣人才隊伍問題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人才服務;鄉村振興;現狀;問題;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F323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01-0126-04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eam in Kangping County,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eam in Kangping County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driving force of agriculture-related departments to serve the countryside, th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ability of township and village cadres, the difficulties in attracting talent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ies and measures for talent reten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problem of talent team in Kangping County by selecting excellent and building a strong contingent of rural cadres, actively cultivating rural leaders to become rich,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alent in rural areas service policy, and optimizing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talents.
Keywords: talent service; rural revitalization;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鄉村人才振興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必備要素和重要資源,是落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偰繕说闹匾U?。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更加明確了做好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工作重點,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戰略交匯點,突破鄉村人才困境、打造一支引領鄉村高質量發展的鄉村人才隊伍,成為當前“三農”工作中十分緊迫的重要任務。鄉村振興呼喚著人才,鄉村也是人才歷練成長提供的“舞臺”,要加強政策引導,暢通人才流動通道,讓更多的人才流向鄉村,也要在聚攏人才的過程中,做好人才服務工作,讓人才感受到親人般的關懷,讓鄉村成為自己的“第二故鄉”,更要用好考核“指揮棒”,方能鼓足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創新創造的勇氣,讓每一個人才都能在鄉村廣袤大地找到自己的方向,實現人生價值,做到“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讓人才源源不斷流入鄉村,使人才數量、質量、結構更優,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
1 康平縣人才隊伍建設現狀
一是人才隊伍整體情況。截至2021年底,康平縣人才有副高以上職稱人才6 203名,享受國務院特貼專家6名,省級學術技術帶頭人6名;市優秀農村實用人才15名;市、縣級拔尖人才、學科帶頭人242名,技師以上高技能人才6 752人。勞動力指標都低于沈陽其他縣平均水平。二是從事農業相關專業技術人才中高職稱、高學歷人員少、占比低,服務水平不高。三是康平縣人才結構情況,35歲以下人才占24%,36~50歲人才占37%,51歲以上人才占39%。四是保障類人才情況。教師隊伍中,研究生學歷占2.9%,本科學歷占35.6%;過去轉正的民師在近幾年集中退休,近三年縣共引進教師2 338名,減少3 668名,人才引育呈現遞減狀態。
2 康平縣人才服務鄉村振興存在的問題
2.1 涉農部門人才服務鄉村動力不夠
一是農技人才工作缺乏積極性。農技術專項資金投放不足,農技人才從事專業工作缺乏必要的經費保障,農技推廣人才必須下村入組到戶,種糧大戶的技術需求往往不在節假日,對服務農業工作并沒有剛性的制度約束,導致很多農技人才寧可坐在辦公樓里閑著也不下鄉服務農村工作,出現人才短缺與人才浪費的現象。
二是人才服務意識淡薄。政府安置政策下移,大學畢業生也極少能走進縣級以上涉農部門,造成農技術人才只出不進的狀態。一些地區為農產品安全配備先進農業生產設備,但由于農戶缺乏專業技術和設備使用經驗,設備成了擺設。此外,農村群眾包產到戶后對農業科技需求降低,造成涉農技服務人才找不到服務的切入點,導致人才缺乏職業成就感。
2.2 鄉、村干部組織與管理能力不強
一是鄉鎮黨政人員組織能力不強。鄉鎮干部除了要做好服務工作,還要承擔扶貧、環保、信訪等中心任務,可以說沒有休息日、全天候加班,對鄉村振興工作的長期性、復雜性了解還不夠,對于怎么能夠引才、留才、用才都無心思索。
二是搞好農村專業科技管理?,F在農村人才中,專門的技術人員數量過少,常常被抽到各幫扶、環境保護、信訪及安全等工作中去。
三是村干部能力不足。領導干部老齡化嚴重。村干部平均年齡60歲,年齡最大支部書記70歲,40周歲以下者僅有34名,鄉村干部年紀偏大、斷層化現象尤為嚴重。
四是新老更替的渠道堵塞。長期以來,村干部極少主動辭職。同時,由于工資低且對青年人并無吸引力,新干難選,整個隊伍新老更替緩慢。
五是鄉村干部的管理人才能力不足,學歷水平偏低,加上長期從事農村基層管理和服務工作,管理理念滯后和政治思想固化,無法起到對鄉村振興的有效推動作用。
2.3 引才困難問題尚未得到破解
一是鄉鎮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人才招聘問題。由于受到凡進必考和“缺三補一”的影響,鄉鎮公務員隊伍的配備參差不齊,有編無人外,人才考核方法單一,專業性、技術性人才引進困難。管理型人才多、技能型人才少,人才結構極度失調。農村事業單位改革后遺留的存量及復退軍人一直處于滿員狀態,難以補充新鮮血液。
二是教育、醫療人才招聘引進困難。根據教育規劃要求,高中、初中、小學招錄教師具備本科以上學歷,實際招錄本科以上學歷教師困難,只能降格取才。
三是保障能力有待提高。優質的農村老師、醫務人員多數已被城里企業“吸”走,而留守在農村的教師、醫務人員普遍職稱和專業層次較低。而農村教師、醫療人員數量不足,一人多崗,造成農村教師、醫生的素質遠遠滯后于縣城,鄉村人員也覺得在農村里看不到未來,因此開始向城區遷移。
2.4 留才政策與措施落實不到位
一是提升鄉村人才待遇。鄉鎮編制內的人員收入低,而縣城房價普遍在每平方米3 000~4 000元,成家立業、孝敬長輩、照顧孩子就更加艱苦。在偏僻地區工作的人才生活、交通成本較高且課余農村文化娛樂活動減少,生活相對單調。人才處于“職業倦怠”現象尤為嚴重。二是政府對人才資金投入不足。城鎮依靠財政撥款,村級財政靠轉移支付,對人才投入偏低,許多工作都靠找關系、拉親情。把村內賢能人、在外的事業有成人士和離退休老干部、老共產黨員等選聘為“名譽村長”,參與鄉村治理工作,這些人不求回報,只是靠感情、靠情懷。三是人才容量偏小。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造成土地資源的利用降低,加之政府熱衷扶持“高大上”新興產業,鄉村創業被冷落,造成鄉村創業困難、創業人才留不住。
3 康平縣人才服務鄉村振興的對策
3.1 選優建強鄉村干部隊伍
一是加強鄉鎮領導干部隊伍建設。貫徹“從一線選拔”的用人理念,主要考慮長期在鄉鎮服務、思想政治素質較好、工作經驗豐富且被群眾廣泛認同的鄉鎮工作人員搭建領導班子。堅持按照農村人才專項編制合理補充人員,在全市、縣、區、鄉鎮范圍內對農村人才編制實行動態控制管理。在招錄新人時,優化考慮管理型與技術型并重綜合型人才,偏遠地區要達到人才準入門檻。二是加強鄉鎮干部班子建設,選好工作牽頭人。通過內派、外引、內育等方式,著力于從鄉村致富帶頭人、在外務工經商人士、退伍軍人和鄉賢等人群中選擇優秀的鄉鎮管理干部。擴寬鄉鎮干部人才遴選渠道,著力在致富能手、村民組長、新型農業生產負責人群眾中遴選農村后備干部。三是做好鄉村后備干部培育工作,增強干部服務群眾意識,精選第一書記,把精兵強將挑選出去、派下去,努力打造一批經得起考驗、百姓信得過的農村干部隊伍。
3.2 積極培育農村致富帶頭人
一是促進鄉村產業轉型升級。人才因產業而聚,產業因人才而興。重點培育發展三產,采用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市場運營的模式,促使第一、二、三產業的融合,構建集自然、風情、歷史、人文于一體的“可游、可養、可居、可業”的鄉村景觀綜合體、多彩田園綜合體,形成“農業+文化+旅游+教育+康養+互聯網”的鄉村新業態,讓百姓在鄉村體驗農事耕作樂趣。利用“互聯網+鄉村”模式,借助“互聯網+”將鄉村農產品進行加工改造,實現“線上+線下”新零售商業模式,有效暢通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渠道。二是大力推進“頭雁工程”建設項目。開展信商回歸計劃,組建鄉土人才信息庫,利用“項目+親情+政策”帶動信商返鄉創業,并主動吸納在外就業的大學生、外出人才、離退休干部和農村技師等回鄉村發展。推行鄉賢治理項目,將鄉賢能人、在外出務工經商成功人士和離退休老干部、老共產黨員選聘為鄉賢委員會成員,解決農村基層組織解決不了的“難”事和公益建設中群眾不理解、不支持的“困”事,以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3.3 建立健全鄉村人才服務政策
一是加大人才鄉村服務動力。建立政府購買服務機制,對農業技術人才實施合同制管理,根據承擔任務的具體情況和后期評考核效果進行專項補貼,鼓勵農業技術人才面向農村合作社提供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并收取適當的費用。制定農業技術人才服務鄉村目標責任制,要求其每年必須達到一定次數和效果,對于業績突出農業技術人才予以表揚,對完不成目標的工作人員予以懲罰。二是職稱評定政策傾向基層。對農村人才評定專業技術考核放寬結構比例和崗位限制,放寬對論文、論著、成果考核,堅持評聘分離,確保職稱可持續激勵。針對偏遠具備三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人員開展遴選,給予更多農村人才參與職稱評定機會。建立健全農村人才終身教育體系,定期為農村人才提供教學實訓機會,通過專項短訓、學術交流、派出進修等形式,幫助解決工作、生活中困難,讓其增強職業認同感和自豪感。三是完善農業技術人才兼職掛職政策,鼓勵專家教授、企業家、技術人員等到農村進行精準服務。鼓勵“三支一扶”、三區人才,農技推廣人才、科技特派員下鄉參與新農村建設工作,促進技能型人才向農村、向艱苦地區流動。四是解決鄉村人才的實際困難。加大政府資金投入,改善鄉村人才就醫、教育、衛生生存環境,修建鄉村人才周轉房,加大鄉村人才生活補貼,幫助鄉村人才減少日常生活、工作成本等。五是提高鄉村人才評優指標分配比例,擴大鄉村人才評優的機會。通過評選鄉村拔尖人才、農業專業技術帶頭人等特殊人才方式,鼓勵鄉村人才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3.4 優化引才留才生存環境
一是完善鄉村引才政策。建立鄉村人才引進專項編制管理辦法,吸納急需緊缺鄉村人才。對專業性較強的崗位,施行統一考試錄用方式,引進高層次技術人才。打造多樣化鄉村人才引進吸納途徑,對于偏遠地區的人才可以考慮戶籍、年齡、性別和學歷等方面的限制,逐步擴大用人單位自主權。對鄉鎮醫院、學校和其他符合條件的公益二類事業單位進行備案制管理,并建立鄉村人才專業技術崗位購買制度,通過政府購崗方式選聘真正懂鄉村的專業人才加入現代新農村建設,彌補鄉村專業技術人才短板問題。二是進一步優化留才政策。完善鄉村人才培育與扶持政策措施,通過創業激勵、創業場租自主等措施,為鄉村人才創新創業實施初創期、成長階段予以扶持,同時對回鄉創業就業予以信貸保障和減息補貼,對回鄉從事現代農業就業或林下經濟創業的人才,予以一定的經濟補助津貼。加強對優秀鄉村人才的考核與獎勵,重點宣傳和推廣回鄉創業就業的典型事跡,為鄉村人才成長提供有利的發展條件和環境。
4 結束語
當前,農村人才短缺,農村人口空心化、老齡化已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問題,迫切需要將人才振興工作置于鄉村振興的首位,培養造就一大批新型農民,為加速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奠定堅實人才支撐。鄉村振興涉及生產、教育、文化、生態、組織全面的振興,而如何吸納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就必須堅持內外融合,為鄉村振興提供源頭活水。對內要深挖專業技術人才,著力培養本土人才隊伍,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作為“火車頭”,充分發揮村干部“領頭雁”作用,著力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對外要不拘一格、開門引才,通過擴寬人才引育途徑,讓人才源源流入鄉村,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勁動力。進一步探索線上引才途徑,加強對電商銷售、直播帶貨等新興行業人才的吸納,形成不同行業、不同環節、不同類型人才集聚鄉村,進一步健全完善服務鄉村振興的人才框架。加強對新型職業農民、鄉村干部、科技人才、鄉土人才等現有各類人才培育,實施人才精細化培訓,人才定向培養計劃,激發“存量”人才潛能。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政府必須提供促進各類鄉村人才成長、發揮作用的環境,努力培養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參考文獻:
[1] 侯萬鋒.促進甘肅鄉村人才振興的對策建議[N].甘肅日報,2022-05-19(A01).
[2] 張黨省,劉義成,張可躍.鄉村振興背景下適應鄉村農業產業發展的農村人才隊伍建設路徑研究[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1(1):39-42.
[3] 任治雄,丁倫義,鐘捷.發揮高品質黨建作用 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J].中國煤炭工業,2021(5):40-42.
[4] 何德波.念好“五字訣”助推鄉村人才振興[N].永州日報,2022-02-05(A02).
[5] 趙少婕.鄉村人才振興的問題與對策[J].廣東蠶業,2021,55(2):134-135.
[6] 苗潔.河南鄉村人才振興的實踐及對策[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20(2):79-82.
[7] 吳光林.后扶貧時期開放大學深化教育扶貧的思路分析[J].終身教育研究,2021,32(1):20-25.
[8] 司楠.信陽市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1):26-28.
[9] 張振明.堅持黨管人才原則 促進鄉村人才振興——以甘肅省隴南市為例[J].農村·農業·農民(A版),2022(6):22-24.
[10] 張利庠.激發鄉村振興中人才的凝聚力[J].人民論壇,2022(1):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