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直接影響著人類生命健康,關系著農業農村的可持續發展。休閑農業是以休閑產業和農業現代化為基礎的交叉創新農業。隨著人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越發關注,休閑農業對于保障和提高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作用也凸顯出來。該文分別從解決單一種植模式、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減少農產品監管環節和促進農業標準化生產4大方面展開研究,分析探討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對保障和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作用,以此來為我國休閑農業和農業品質量安全的發展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休閑農業;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監管
中圖分類號:F592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05-0062-04
Abstract: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ffects directly human life and health, playing a critical part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Leisure agriculture is a type of cross-cutting innovative agriculture based on leisure industry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As people are pay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role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ensuring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s also been highlighted.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vigorously developing leisure agriculture in ensuring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from four aspects: changing monoculture model, improving the awaren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reducing the supervision link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promoting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production, with the aim of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Keywords: leisure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security; supervision
農產品作為最常見的食品,是我們人類生存的基本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直接影響著人類生命健康,關系著農業農村的可持續發展。我國的農產品安全已經引起國家和社會的廣泛關注。每年都有若干關于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報道,如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引發中毒,甚至死亡的各種惡劣事件及相關處理。由此可見,我國人民已經從關心能否吃飽,轉變到吃得安全放心和健康上[1]。
休閑農業是以休閑產業和農業現代化為基礎的交叉創新農業。休閑農業以滿足市民休閑需要和促進“三農”發展為目的,將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農業經營活動、農林漁牧生產與園藝養生保健有效結合[2]。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對于從事田園勞動、體味農村文化和農家生活的休閑需求正快速增長[3]。
休閑農業從19世紀50年代開始在意大利和法國萌芽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我國休閑農業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休閑農業在我國經過近40年的發展,已經被廣泛關注并接受認可。隨著我國農業發展步入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和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階段,人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也越發關注[4]。閑暇時間的增多也促進了城鄉消費者到鄉村體驗休閑農業。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對于保障和提高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有積極作用。
1 "改變單一種植模式引發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
長期以來單一種植農業生產模式下,由于采食作物的動物被驅殺,與之競爭的植物被鏟除,土地養分的單方面支出遠大于生態環境補充[5]。為了保障產量,高濃度的化學肥料成為人們進行土地營養補充的主要來源。也正是因為過量地使用化肥,使得化肥利用效率明顯下降,造成農業生態環境的重污染,使土壤重金屬污染嚴重,從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單一種植農業生產模式下,生物鏈單一,也引發了農產品農藥污染。耕種者將作物播種到農田之后,人們便希望所有的產出和收獲歸自己所有。人們為了防止昆蟲對農作物的采食與傷害,為了減少因昆蟲而造成農作物的損失,農藥就被普遍使用。在昆蟲與農藥的相互博弈中,農業生態結構也再一次進行進化和升級,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化學農藥的普遍使用,造成了農產品農藥殘留的廣泛存在,農藥殘留成為危害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因素。
休閑農業允許栽培作物及其他生物共同參與到生物鏈循環中,既保障了生物鏈的快速組建,也保障了各類生物在食物鏈中的營養支撐,從而使休閑農業園區內具備生物多樣性。休閑農業循環發展中養殖業會產生大量的畜禽糞便類副產物,這些副產物進入土壤會補充土壤養分,促進土壤微生物物質循環。休閑農業將養殖畜群與栽培農作物供置于同一食物鏈中參與到農業生產循環系統中,既保證了農業生態系統能量物質的循環利用,也保障了安全農產品的充足供應,促進農業生態系統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休閑農業首先可以將蔬果園、蔬果科技大棚及家禽飼養地、漁業飼養捕撈等作為一種農業勞作景觀來打造出休閑農業觀光體驗產品。其次在休閑體驗的同時將各種有機廢棄物如樹木枝葉、畜禽糞便和作物秸稈等進行再循環、再利用。再利用后的畜禽糞便,可以為土壤提供氮、磷、鉀、鋅和銅等大量的營養物質,參與土壤的物質循環,繼而補充土壤養分。休閑漁場發展水產品養殖業,養殖中產生的肥水、塘泥和水產品等副產物,這些都可以充分應用到種植環境中,以此進行土壤營養補充,從而達到營養物質的可持續循環利用。休閑農業發展中產生的廢棄樹木枝葉、作物秸稈等,可以生產沼氣、沼液和沼渣,農家和企業可以用其照明、取暖及發電和飲食制作,為農業科技大棚提供二氧化碳氣肥。休閑農業生態系統中的禽畜可以對農作物中的昆蟲進行捕捉,防止病蟲害,減少農藥使用[6]。休閑農業發展將改善單一種植模式引發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樣性,對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7]。
2 "進一步提高人們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
2.1 "消費者重感官輕品質,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淡薄
部分消費者在購買農產品時,由于缺乏農業種植經驗,無法準確掌握各類新鮮農產品的顏色,所以簡單認為越新鮮越漂亮的越好。違法經營者則將消費者的這種心理加以利用,不惜忽視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而對其進行違法處理,如對豆角、橙子進行染色處理等。消費者被違法經營者的處理方式欺騙,被農產品的感官所迷惑。主要原因是重感官輕品質的不科學消費觀影響下,使部分消費者不關注農產品質量安全,對安全農產品的認知不清[8]。
2.2 "農產品生產者重數量輕質量,安全生產意識淡薄
很多農產品生產者認為重施化肥產量會高,又擔心勞累而減少使用農家肥,甚至很多農業生產者會單獨開辟自家口糧地,進行單獨耕種和食用。很多農產品生產者認為只要化學肥料能促進作物生長,增加產量就行,片面地追求產量。農作物遭遇病蟲害時,對農藥使用細節及用量都很隨意,認為只要把病蟲害防治住就行,而忽略農藥殘留等問題[9]。一些生產者為了增加農產品收入,以農產品的市場行情為導向,為了趕上銷售價格的高點,使用生長調節劑把控植物成熟期。大量的生長調節劑被使用到西紅柿、黃瓜等農產品中,甚至出現為迎合市場行情,今天打藥明天就在市場上市的現象。這些現象的出現,究其原因,是過分利己主義及安全生產意識淡薄。
2.3 "休閑農業提高消費者和生產者的質量安全意識
休閑農業發展中不斷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安全消費。休閑農業采摘園區會對某些使用添加物的不合格農產品進行介紹,引導消費者充分利用感官特征對其進行鑒別,通過對比展示使之與未使用添加物的優質產品進行對比。在休閑農業園區消費者放心品嘗食用綠色有機農產品,感受其在感官、觸摸和嗅覺等各方面帶給消費者的益處。在采摘農園里,消費者可以自行進行農作物的種植、施肥、除草和采摘等各種體驗,讓消費者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進一步提高。很多休閑農業園區以社區為單位,為市民進行綠色有機農產品的配送,這也使得消費者長期食用放心的農產品成為可能。充分發揮社區工作站和小區物業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的宣傳作用,利用“互聯網+”構建智慧社區農產品鑒別、銷售及配送一體化平臺,消費者可以不出社區,利用智慧社區平臺了解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引導消費者進行安全消費[10]。
企業是休閑農業的重要生產者,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第一責任人。休閑農業的發展中需進一步強化企業自覺遵紀守法意識及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這對于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促進休閑農業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休閑農業以農業為基礎,附加了休閑功能,休閑農業讓廣大消費者在休閑娛樂中進行身心的調節與放松,達到生命保健、體能恢復和身心愉悅的目的。休閑農業園企業無論從初期的規劃、開發還是到建設及后續的管理經營,都應該以滿足消費者的身心休閑、體驗為主要目的。休閑農業企業向消費者出售的休閑農業體驗一定是基于農業、源于農村,鄉土氣息濃郁的。休閑農業園應主要以田園景觀游覽觀賞、農業經營活動和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等具有高附加值的服務型產品經營為主,以擴大農產品銷量為輔。出售農產品主要是以增強消費者體驗感,滿足其農產品購物需求為目的,因而休閑農業企業根本無須進行高強度農藥噴灑,也沒必要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生產假劣農業品。休閑農業中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可成立技術攻關小組,科技示范戶負責規范化生產,農業技術人員隨時指導,首席專家科研團隊對涉及安全生產的技術難題進行重難點技術攻關,集中解決農產品安全生產技術難題,為實現農產品安全生產提供技術和人才[11]。
3 "實現農產品有效監管,減少監管環節
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日益引起廣泛關注。人們每天食用農產品,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是每一個消費者都重點關注的問題。2003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啟動了“中國條碼推進工程”,標志著食品追溯時代的到來。2004年,農業部嘗試在農墾企業中進行試點建設[12]。國家和各地方都出臺了一系列農產品監管的政策和辦法,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并不樂觀[13]。
由于傳統的農業生產中,農產品從生產到消費要經過包括種養植、采收、加工、包裝、儲存、運輸和消費等環節。農產品從田間到消費者餐桌中間鏈條很長,各個環節相互分離,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產生有毒有害物質,造成農產品的污染和不安全。中國既是農產品生產大國,也是消費大國。農產品的監管環節眾多,且相互影響,想實行如此大量的農產品全過程監管較為困難。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一些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系統,但仍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處于初步發展階段。而目前我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制實行環節監管,一個監管環節由一個部門負責,這種多環節多部門的監管成本較高,且各部門很難密切配合。農產品在生產、流通過程中,每個環節都存在風險隱患,要保證農產品到消費者終端的質量安全,則需要全程監管、全程可追溯,每一個環節都要排查,出具檢驗合格證書,監管成本極其高昂。還有可能出現重復抽檢、銜接不順等系列問題。綜上可見,減少農產品從生產到消費的環節,縮短中間鏈條,能減少監管環節,大大提高監管效率,實現農產品的有效監管。
休閑農業消費和傳統農產品消費不同,是進行人的移動消費,是到休閑農業園區所在地進行消費。休閑農業把消費者直接帶到農產品的生產源頭進行消費,休閑農業農產品消費地即為其生產產地。實現了農產品就地銷售、就地消費,成功減少了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的若干流通環節。休閑農業中的休閑農莊、民宿農莊等業態形式是將消費者帶到生產地的典型代表,將餐廳建在農莊中,一方面既欣賞田園風光,又體味農家美食,更容易使消費者親身感受當地原滋原味的農家生活和農業文化;另一方面,這種即時消費、產地消費,消費者甚至親自參與采摘、耕作,進行有效監督,確保了餐桌食品安全。休閑農業實現了生產源頭與終端消費者的信息溝通,縮減了流通環節,增強了農產品供應鏈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減少了監管環節,真正實現了有效監管。
4 "有利于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實現農業標準化生產
現階段農業標準化的基本矛盾是以家庭為單位的自發分散型生產經營方式與農業經營的規模化、農業從業人員組織標準化和服務能力的社會化之間的矛盾。農業標準化工作丞待解決的基本問題即為最大限度地滿足農業標準化的客觀要求。解決辦法中最為現實可行的是盡快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實現土地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首先要使以村民委員會為代表的農村官方正式組織明確組織化程度對農民創業和農業經營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14]。土地的規模化經營中較為典型的形式是“農戶+企業”,具體形式表現多樣,根據農戶和企業間聯系程度的緊密性,可分為相對松散型和緊密型。“農戶+企業”的生產經營方式,將有力保障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目前我國2億多的散戶是農產品生產的主體,這也是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最難的階段。由于散戶數量大、法律意識相對薄弱等特點,目前雖然提高了市場準入門檻和監管力度,但依然很難監管[15]。提高農產品生產的集約化和組織化程度是解決農產品源頭監管問題的一個有效方法。如果能大力扶持農業合作組織和農業生產企業,將2億多散戶適當集中,發展規模經濟,則能有效提高可控性,降低分散性和流動性,從而有利于從源頭進行溯源和監管。
休閑農業以農業為基礎,這就決定了農民成為產業主體的可能性。休閑農業是以農林漁牧生產、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等為主要吸引物,吸引城市居民進行休閑活動。那么,農民既是農業土地的主人,也是鄉村各種經濟活動的主體,必然成為休閑農業產業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主體。休閑農業產業中的農民主體地位,不僅體現在投資主體上,同時也應當參與休閑農業經營,更應該成為發展休閑農業產業最根本的受益者主體。隨著休閑農業消費需求的提升,對休閑農業產品追求檔次的要求也發生重大變化。過去在農家庭院里有間空房、搭個飯桌和擺張床隨即經營的經營模式太過簡單,已經遠遠滿足不了消費者的需求[16]。為適應休閑農業市場需求的變化,必須轉變經營策略,完善經營理念,進行規模化經營與適當的集群化發展。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開發新產品和培育休閑農業新型業態,而這是農戶分散經營難以做到的。廣大農民只有緊密結合,提高和加強組織化程度,才能夠在休閑農業發展中站穩腳跟,抵御激烈的市場竟爭,立于不敗地位。于是休閑農業的經營主體逐漸轉變為農業合作社、公司、農戶和政府等多方參與。一些農民以自己所承包的土地作為股份,入股到休閑農業企業中,分享收益分紅。有些農戶成立農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組織形式形成利益統一體,共同參與市場競爭抵御外部壓力以獲得規模經濟效益。休閑農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民組織化程度,使農業經營主體適當集中,有利于農產品的質量監管。
從長遠發展來看,休閑農業必須實行標準化生產,充分借鑒國際標準建設適合我國國情的相關標準,加快與國際標準全面接軌[17]。休閑農業標準化生產要實現農業生產資料標準化采購、種養、施肥和噴藥的標準化監管,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要[18]。消費者在進行休閑農業體驗時,比較關心農產品的生產流程,當農產品在休閑農業園區的整個生產過程是可視化,是通過標準化生產出來的,消費者必然會放心購買消費。休閑農業企業經營中,實行標準化甚至可視化生產,也是增強消費者購買信心、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5 "結束語
總而言之,休閑農業是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進步應運而生的。發展休閑農業,有利于解決單一種植模式引發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提高人們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和農民組織化程度,減少農產品監管環節,促進農業標準化生產。休閑農業發展對保障和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促進我國經濟和社會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學嘉,李勇,趙娟,等.影響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及農藥殘留檢測技術[J].農家參謀,2022(22):60-62.
[2] 李瀟,徐廣才,王嬴.臺灣休閑農業的發展及其對北京的啟示[J].臺灣農業探索,2017(2):1-5.
[3] 楊榮榮. 基于業態劃分的我國休閑農業評價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15.
[4] 李穎.基于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休閑農業發展問題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8(4):95-97.
[5] 肖明,董楠,呂新.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生態觀認識[J].應用生態學報,2015,26(8):2571-2580.
[6] 黃安余.論臺灣休閑農業對農業轉型的貢獻[J].臺灣農業探索,2016(6):1-5.
[7] 李穗.試論休閑農業的功能、模式及對策[J].山西農經,2018(6):1-2,5.
[8] 馬建奎,馬建新,甘壽春,等.新疆昌吉州提高全民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的實踐探索[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1(4):32-34.
[9] 周琴.提高農產品安全監管質量的有效策略[J].江西農業,2018(2):122-123.
[10] 蘇寧.“互聯網”+視角下電商助農創新模式探索[J].中國儲運,2021(9):152-153.
[11] 劉婧.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發展現狀及對農業科研的帶動作用[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7(1):118-12.
[12] 鄭繼媛,趙丹丹.我國糧食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構建研究[J].糧食經濟研究,2017,3(2):31-39.
[13] 祝金,馮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提升對策探究[J].南方農業,2018,12(9):94-95.
[14] 許恒周,南方.村莊組織化程度、土地流轉與農民創業——基于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數據的實證研究[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8(6):78-91.
[15] 姜淼.農產品質量安全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果菜,2018,38(1):39-41.
[16] 陳奕捷,馮建國.鄉村旅游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研究——以北京市密云縣石城鎮為例[C]//2013年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3:1-17.
[17] 張曉儒,戴桂香,孫影,等.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因素及改進措施[J].農業與技術,2022,42(19):148-150.
[18] 方家.發展休閑農業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促進作用[J].中國鄉鎮企業,2013(6):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