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決定廣大人民生活質量的關鍵是其精神生活的滿足與富裕程度。促進農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鄉村文化振興的引領目標,鄉村文化振興是廣大農民豐富精神生活的保障基礎,成為了促進農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明晰現階段我國農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面臨的現實挑戰,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的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對實現共同富裕的殷切希望,找到以鄉村文化振興推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實踐路徑至關重要。
關鍵詞:鄉村文化振興;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農村;多維路徑
中圖分類號:F323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05-0145-04
Abstract: Achieving common prosperity for all people is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 for realizing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The key to determin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vast majority of people is the satisfaction and richness of their spiritual life. Promoting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rural spiritual life is the leading goal of rural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is the guarantee basis for farmers to enrich their spiritual life,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promoting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rural spiritual life. It is essential to know clearly the actual challenge faced with in the spiritual life in rural areas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understand deeply the hope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common richness put forward by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at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finally find the path to promoting spiritual life and realizing common richness through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culture.
Keywords: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culture; spiritual life; common prosperity; rural area; multidimensional path
民族要復興,鄉村要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農村農民共同富裕的關鍵一步。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并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1]”。實現共同富裕,農村的任務十分艱巨。隨著脫貧攻堅戰略的完成,農村相對貧困的現象得到根本好轉,眼下實現共同富裕要解決農村農民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這一難題。
習近平同志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就共同富裕的本質問題作出指示,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2]。共同富裕作為中國式現代化五大特征之一,早已為世界所“家喻戶曉”的“中國名片”[3]。共同富裕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要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首先就是要防止城市和農村兩極分化。習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及共同富裕,在二十大報告中就有8處地方提到共同富裕,其中農村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在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推動鄉村文化振興促進農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科學路徑,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本文從新時代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大背景出發,結合當前鄉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現實困境,深入分析推動鄉村文化振興與鄉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內在聯系,系統性地提出農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現實路徑。共同富裕的薄弱環節在農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薄弱環節也在鄉村,因此要不斷加強鄉村文化振興,完善相關機制,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4]。
1 "鄉村文化振興與農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內在聯系
馬克思認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將如此迅速……生產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5]”,認為實現共同富裕具有歷史性、必然性和漸進性等特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作出了加強鄉村文化教育、提升鄉村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強化鄉村地區人才引進等具體工作部署。從整體上看,鄉村文化振興為農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了基礎和根本保障,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實施鄉村文化振興的引領目標,二者相輔相成。
1.1 "鄉村文化振興為農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基礎保障
實現鄉村振興是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的鄉村發展目標。習近平2022年10月26日至28日在陜西延安和河南安陽考察時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要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發揚延安精神和紅旗渠精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實現農業農村共同富裕而不懈奮斗。[6]”
第一,鄉村文化振興是農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思想保證。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鑄魂”工程,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是保留精神故土的有效方法,只有在鄉村文化振興的引領下,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才能煥發出燦爛的光輝。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是鄉村文化振興的目標,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短板仍是農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鄉村振興戰略的最終目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第二,鄉村振興作為共同富裕的關鍵舉措,是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鄉村振興不僅是鄉村的經濟振興,同時也是鄉村的文化振興和精神振興[7]。目前,鄉村和城市最大的差距不是物質水平上的差距而是精神生活上的差距,實施鄉村文化振興以滿足農民的文化需要,推動城鄉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1.2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實現鄉村文化振興的引領目標
第一,精神富裕為實現鄉村文化振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人無精神而不立,國無精神而不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文化振興道路必須堅持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既是不變的初心也是現實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用豐富的文藝形式……激勵新時代的中國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為增強人民力量、振奮民族精神發揮了重要作用[8]”。優秀的精神文藝產品能夠發揮聚人心、暖民心、強信心的作用。
第二,教育科技和優秀文藝等精神產品為鄉村文化振興提供智力支持,實現共同富裕毫無疑問需要堅實的物質基礎作為決定力量。正所謂“為世用者,百篇無害;不為用者,一章無補”,要形成教育、科學和文化為物質富裕服務,物質富裕依靠教育、科學和文化的良性循環。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主要特征,也必然會成為鄉村振興的追求。
2 "農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面臨的現實困境
2022年我們黨召開了十九屆六中全會和黨的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站在第二個百年奮斗的歷史交匯點,將會繼續迎難而上。我們面臨的問題不再是實現“溫飽”的物質問題,更多的是精神生活層面的問題影響著共同富裕的實現。
2.1 農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與物質富裕發展不平衡
習近平總書記說:“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9]”這種不平衡導致了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兩極分化,有幾種情況,第一種是物質和精神雙重貧困。當前我國廣大山區和脫貧攻堅困難地區,雖然摘除了絕對貧困的“帽子”,但仍然還有許多問題要解決,如就業和教育問題等,由于在經濟方面處于相對不利位置,所以精神生活就更加貧乏,許多留守兒童孤單困苦,渴望得到心靈的安慰。第二種就是人民物質生活富裕起來了但精神生活匱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實現,在黨的堅強領導之下,人民的生活越來越殷實,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現階段農村面臨著尖銳的問題,如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及道德價值扭曲等問題滋生了“懶人群體”。鄉村經濟基礎薄弱,在實現物質發展的過程中,容易忽視村級文化設施建設,從村民自身方面展開研究,村民整體素質不夠高,重物質輕文化現象較嚴重。
2.2 "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對農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引領不足
當前基層黨組織引領農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要把改進基層黨建薄弱環節作為鄉村振興首要前提,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面臨挑戰,在鄉村振興戰略大背景下,分析出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依然存在服務意識較弱、政治素養較差及帶動發展能力不足等問題。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促進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極大提高,同時要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嚴肅處理,避免社會陷入“靠偏門致富”的誤區,形成“靠資本掠奪”的風氣。政府對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視程度不夠高,對鄉村文化市場監管措施不夠到位,文化投入比例有待提高。此外,文藝界“亂象”層出不窮,占用較大公共資源的同時也引導著廣大人民的精神思想。特別是借助微博、抖音和快手等網絡平臺,傳播低俗甚至違法的文化,嚴重侵蝕了廣大人民的精神生活,使精神富裕面臨“異化”風險。
2.3 部分鄉村文化振興助推作用不夠,村民思想文化亟待提升
農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鄉村文化振興的有力助推,在部分農村仍存在鄉風文明治理短板,如村民沉溺于打牌搓麻將賭博,以高額彩禮、厚葬薄養等為代表的比闊氣、講排場和要面子等不良風氣盛行[10],嚴重影響農村精神文明的創建。此外一些農村的鄉村文化振興流于形式,存在“走過場”“重形式”“輕內容”的亂象,導致文化振興碎片化局面,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農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實現。
3 "以鄉村文化振興推進農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多維路徑
新時代把握農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多維路徑,必須發揮鄉村文化振興的基礎保障作用,精準發力,加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堅持社會主義文藝方向,提供精神引領,堅持以廣大農民的精神生活需要為價值取向,穩固民生基礎。
3.1 堅持農村基層黨組織引領,推進農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中國共產黨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覺的黨,黨的百年奮斗凝結著我國文化奮進的歷史。黨不僅在制度方面給人民的精神生活提供保障,而且在實際生活中人民精神生活得以提升的例子處處可見。現在的人民更多的關注于自身美好生活的建設,關心天更藍、水更綠,精神富足,黨中央時刻關注農村發展共同富裕,提升農民幸福感。鄉村振興戰略更加注重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等方面,為扎實提高精神共同富裕貢獻出實質性力量。
首先,農村基層黨組織發揮使命引領作用,推進文化振興要加強服務機制、聯系機制和黨組織嵌入機制。按照黨中央對鄉村振興設置的總要求、總目標穩步前進,以確保鄉村文化振興的道路不發生偏移。中國農民參與政治的自覺性和自主性較弱,農村基層黨組織要切實發揮政治引領機制,向農民宣傳黨的政治觀點、立場及態度。農村基層黨組織要堅持農民的主體地位,深入了解農民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切實保障農民利益,增強農民對黨的情感,讓農民衷心擁護黨的領導。
其次,農村基層黨組織引領農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強化行動引領,增強黨的行動統籌能力,行動引領鄉村文化振興需要增強決策機制、激勵機制和監督機制。提高黨的文化素養,樹立黨的良好口碑和群眾形象,為黨的事業蓬勃發展注入強大的群眾力量,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速前進。
最后,基層黨組織具備引領農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自身優勢,基層黨組織具備政治優勢、功能優勢和組織優勢,具備形成長效化機制的能力。面對新形勢和新要求,基層黨組織主動實踐,創新文化服務載體,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為努力方向,開展了一系列振興鄉村文化的舉措,是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文化振興的優勢。
3.2 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滿足廣大農民精神生活需要
社會主義文藝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從文藝創作的對象和內容來看,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文藝創作中的源泉作用。人民的實踐是文藝創作取用不竭的資源寶庫和恒久可靠的前進動力。只有把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時代的深刻變遷融入創作之中,才能使文藝作品獲得長久的生命力,才能創作出經得起人民和時間檢驗的優秀文藝作品。從文藝創作的表現和方式上講,喜愛形式的花哨只是表面文章,思想深邃才是永恒主題。只有貼近生活,文藝創作才能擁有廣闊天地;只有貼近群眾,文藝創作才能感染人、鼓舞人和打動人。
社會主義文藝必須大力弘揚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中國精神作為“靈魂之靈魂”,已然成為社會主義文藝建設的關鍵詞。文藝事業與人民的思想密切相關,是意識形態把控的重要陣地,必須肩負起引領人民思想進步的關鍵使命。社會主義文藝作品是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與客體間的重要載體,充分發揮其載體作用,才能發展好社會主義文藝。其一,在當今市場經濟大潮背景下,社會主義文藝的發展必須站得住腳,不能迷失方向,必須堅持以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為主干,充分挖掘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內涵和外延,在此基礎上創新創優,才能穩其根基、遍地開花。其二,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必須大力弘揚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將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外顯于“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優秀文藝作品里,再內化于人民心中,使其根植于人民的意識之中。
一批批優秀的宣傳黨史的文藝作品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始終堅持“優秀的作品鼓舞人、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方向,推動了全國人民積極學習黨史的熱情和積極性。另外,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自全球性新冠感染疫情發生以來,文學和藝術肩負起人民精神支撐的重要責任。中國文聯聯合各種協會和文學藝術聯盟,快速行動,集中精力以各種形式創造出弘揚正能量的文學作品和藝術作品。同時還發布關于培育弘揚中國志愿服務精神,勇于承擔志愿使命,共克時艱,為疫情整治防控工作貢獻文藝表演志愿者和服務主體力量的重要事項通知。短短數月,數百部以“抗擊新冠感染疫情”為主題的舞蹈作品在互聯網上發布。根據在國內網站、微信、抖音及微博等互聯網平臺進行綜合對比,大約358部舞蹈作品播放量呈現良好。“抗擊新冠感染疫情”成為了近年全世界共同要應對的主題,也成為了社會主義文藝作品所表達的主要素材。這是一種有意識的選擇,代表著文藝記錄時代、贊揚逆行英雄、表達“抗疫”主題、鼓舞戰勝新冠感染疫情的偉大精神的歷史表征,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文藝作品奏響時代主旋律,反映時代的政治思想、價值觀、文化取向及審美追求,引領時代潮流和發展的價值追求。
3.3 促進鄉村文化振興,提高農民思想覺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11]。”實現農村共同富裕要借力實現人民精神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文化先行。在農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過程中,要重新彰顯本村的文化自信,將地區特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與鄉村文化振興相結合,把鄉村文化振興新的理念嵌入農村精神生活方方面面,努力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鼓勵農民對鄉村文化振興主動追求,實現其長效機制,引導農民樹立主體意識,對鄉村文化振興的認知逐步清晰明了。
促進農民共同富裕,以往的視角著重點在于提高農民物質生活富裕,在于提高農民收入水平,補齊民生短板。在新時代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是多層次、多樣化和多方面的,在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同時要注重提高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這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著力點,是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關鍵環節,更是實現精神共同富裕的重中之重。隨著新形勢變化,不斷豐富農民思想教育內容,極大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為提高農民思想覺悟,黨組織和開展各項運動,激發農民熱情和干勁,全面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為解決“誰來種地”“誰來振興”的問題,黨中央加快提高農民素質教育,為農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證。
全面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充分發揮文化傳承功能,推動鄉村成為文明和諧、美麗宜居、物精俱豐的空間。作者所在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海城區潿洲鎮荔枝山村,擁有豐富的物產資料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疍家傳統文化”、火山海灘等自然景觀、“潿洲軍史館”等紅色文化教育基地以及“潿洲島香蕉區域品牌文化”等現代文化產業。近年來,該村在“村支兩委”的帶領下大力發展旅游休閑產業,建立可以容納300人左右的藝術家工作室,被評委廣西文藝村。積極開展鄉村旅游專題培訓、鄉村振興政策專題培訓,加強協同協作、資源整合、督促指導等,在扎實推進鄉村文化振興的同時也豐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用實際行動譜寫了農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新篇章。
4 "結束語
實現農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穩步地朝著目標邁進。農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通過鄉村文化振興來推動。各地區要根據本村的具體情況,以本村優秀特色文化為支持,以人民精神生活富裕為導向,通過系統化、協調化的制度規制和政策引導,助推鄉村文化振興,從而實現農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充分考慮各地基礎條件和資源稟賦,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耐力、“吃得世上千般苦”的毅力瞄準共同富裕的奮斗目標勇毅前行,確保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掉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才能提升共同富裕的水平和共同富裕的全面性,譜寫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新篇章。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551583.
[2]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強調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統籌做好重大金融風險防范化解工作[N].人民日報,2021-08-18(01).
[3] 蔡幸龍.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下鄉風文明建設的路徑探究[J].老區建設,2022(1):39-44.
[4] 付文軍,姚莉.新時代共同富裕的學理闡釋與實踐路徑[J].內蒙古社會科學,2021,42(5):1-8.
[5]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 習近平在陜西延安和河南安陽考察時強調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而不懈奮斗[N].人民日報,2022-10-29.
[7] 宮同瑤,夢溪.共同富裕的理論與山東實踐:基于鄉村振興的視角——山東社科論壇2022會議綜述[J].山東財經大學學報,2022(6):110-116.
[8] 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EB/OL].http://www.gov.cn/xinwen/2021-12/14/content_5660780.htm.
[9] 習近平.扎實推動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4-8.
[10] 潘傳輝,劉倩梅.新時代助推鄉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路徑探析[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22(4):84-91,119.
[11] 習得——習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民本篇[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5018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