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 財務共享中心的工作主要是核算財務信息,其無法應對大數據時代下復雜且多樣的財務數據,煩瑣的數據計算會增加財務共享中心的工作負擔并降低工作效率。本文以財務共享中心和管理會計的定義為基礎,探討了財務共享中心與管理會計的異同,分析研究信息化轉型過程中的各項因素,以當前經濟形勢為背景,在九個方面探析了財務共享中心信息化轉型為管理會計的路徑,通過提高企業決策者的重視程度、健全管理會計工作制度、推進財務信息管理體系、促進會計跨部門的運行制度、建立管理會計運行偏差保障機制、發揮管理會計的輔助決策能力、利用本量利分析法進行經營決策與控制風險、將財務共享中心納入管理會計體系之中、推進管理會計工具的應用,為企業的財會工作提供有力支撐。
[關鍵詞] 財務共享中心;管理會計;企業財會;信息化轉型發展;路徑分析;本量利分析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2023. 03. 012
[中圖分類號] F275"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23)03- 0045- 04
0" " " 引" " 言
財務共享中心一般指財務共享服務中心。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Financial Shared Service Center,FSSC)是近年來出現并流行起來的會計和報告業務管理方式,基本職責依舊是對企業的歷史經濟信息進行核算與監測,它的服務主體是企業與企業利益相關部門,它的實質是一種對經濟的管理行動[1]。以企業財務共享中心為例,其利益相關部門包括投資人、債權人以及政府相關部門,主要通過歷史財會數據對企業當下的經濟情況與利潤空間進行評價[2]。在當代的行業進程內,通過基礎的財務共享中心可以實現企業管理過程中的財務信息集成與控制,企業可以實現長遠發展且保本的基本愿望[3]。
受經濟形勢不斷變化的影響,管理會計應時而生,相比傳統的會計體系,管理會計在實際中可以有效為企業的決策提供可靠依據,服務能力更強。管理會計運用到企業中可促使經營模式的轉變[4],令企業運營的工作效率更高。通過管理會計可有效計劃企業的整體部署,對各部門進行編制,對企業經營活動過程中的各項要求進行深入研究[5],同時獲取大數據時代下海量財會數據信息內對企業有價值的數據,通過所獲數據為企業的決策提供可靠支撐[6]。
財務共享中心與管理會計均歸類于企業經濟活動的內部,內部財務共享中心對企業的運營活動進行核算,以其所獲取的財會信息為依據[7],在滿足企業運營需要的基礎上服務其他利益相關主體;管理會計是會計從業人員以企業經營、業務數據為基礎,向企業決策者提供評估風險、控制成本等信息,參與企業經營管理。
1" " " 財務共享中心與管理會計的異同
企業管理會計與財務共享中心的異同如表1所示。
無論財務共享中心還是管理會計,其終極目的都是調整企業的管理經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對應財務經濟水平的增長。財務共享中心利用管理會計的預測結果進行財務數據的分析,從而簡化統計流程,核對賬務細節,檢查財務疏漏,為管理會計提供準確的財務數據[8];而管理會計主要是基于財務共享中心的統計數據搜集相關補充數據,通過核查和計算,分析企業財務狀況,根據管理需求進行財務預算,制訂收支計劃,能夠主動地為企業管理層決策提供參考。
2" " " 企業財務共享中心向管理會計信息化轉型的路徑 2.1" "提高企業決策者的重視程度
企業決策者應該多方位地對管理會計在業務發展中的支持作用進行了解,意識到財務共享中心信息化轉型為管理會計的重大意義。管理會計因其能夠發揮輔助決策的優勢,而為提升財務數據利用率、保障財務管理質量起到極大貢獻。
為發揮并調動管理會計在管理企業的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需推動財務共享中心信息化轉型為管理會計,企業決策者需要提高信息化轉型的效率,早日達到財務業務一體化,并相應地積極推動現有會計制度的改進,傳統的會計組織架構按角色分配,未來的組織架構按業務團隊分配,凸顯會計管理輔助決策的優勢,保障企業財務安全,推進企業發展。
2.2" "健全管理會計工作制度
管理會計滿足當前形勢下的企業需要,可以有效調整并提升企業的內部結構與管理水平,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企業的決策人員在結合公司實際發展的情況下,為滿足管理會計的需要,企業需要設立健全的工作制度,安排和修正會計的職能。從組織架構上做調整,財務人員應屬于業務經營團隊的一員,其在經營團隊中扮演的角色應該是業務分析師,能充分理解商業運行規則、商業模式、公司經營目標、公司經營政策,并將這些落筆于信息分析,促進公司的精細化發展;通過企業財務報表,管理會計可以制訂科學的資產管理計劃;加強宣傳聯系活動,提高各部門之間的協同工作能力;定期組織交流培訓,加強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促進工作人員的經驗交流,提高工作熱情,以期管理會計可以長久地存在于企業內部。
2.3" "推進財務信息管理體系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信息科技的創新,我國乃至全球經濟市場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革,企業若想繼續保持并加強工作效率和市場競爭力,需在增強財務信息正確性的基礎上建立管理財務數據平臺。同時,企業要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制定出具體的財務管理內容和合理的流程,會計行業是以處理數據為主要內容的行業和職責崗位,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也為從業人員帶來了相應的機遇。從復雜和多元的市場信息中準確地提取相應的市場信息,并能夠敏銳地發現市場中的風險,為企業規避市場風險并準確捕捉有利的市場信息,能夠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更有利的地位,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穩定經營和持續性發展。財務部門應定期培訓會計熟練操作數據管理系統,財務共享中心工作者為順利掌握管理會計工作技能,不僅應具備充足的專業知識,還需要在工作中將知識活學活用,提高分析和處理具體問題的能力,發揮財務信息管理體系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企業運轉效率,影響企業發展方向。
2.4" "促進會計跨部門的運行制度
會計行業迎來重要的發展契機和變革機會,其從業人員也同樣面臨著挑戰,管理會計運行環境對于企業管理起到關鍵作用。我國經濟市場信息具有復雜和多元化的特點,作為市場信息收集和分析的職業崗位所需,會計從業人員在企業中的地位也變得更為重要。管理人員需要充分優化組織環境以及制度環境。管理會計運行與財務以及非財務信息之間關聯緊密,管理會計無法單獨置于財務部門,需要建立單獨管理部門實現有效組織,如大型企業財務共享中心,在共享中心內,財務與其他部門會定期總結管理信息以及發展問題,探討問題解決方式,幫助管理人員理解財務以及非財務信息。由于管理會計運行具有特殊性,企業在財務共享中心制度上需要建立新的運行制度,優化制度環境。
2.5" "建立管理會計運行偏差保障機制
管理會計運行過程中存在偏差,企業管理人員需要制定相應的保障機制。在管理過程中正確對待運行偏差,合理接受預測誤差,這是財務管理意識轉變的重要理念。管理者需要建立運行偏差保障機制,降低管理會計運行偏差產生的概率以及偏差大小。管理會計的中心任務——判斷憑證能夠通過評估現實所得的關于企業的收入及產出等指標,該憑證可應用在企業制定對應工作安排指標的工作中[9],幫助企業開展對應的核算檢測。
2.6" "發揮管理會計的輔助決策能力
在企業管理會計信息系統中,管理會計需要編寫整體預算報告并上報公司上層,公司上層管理人員依據收入、成本以及利潤等數據信息,集合資產負債表以及預計利潤表,全面收集管理信息,供管理人員隨時提取。公司財務共享中心控制資金預算,及時反饋和修正企業預算。另外,企業應選擇滾動預算法編制預算,通過互聯網大數據信息技術優勢,按照“近細遠粗”的原則加以編制,預測周期為一年。與實際日期相比,預算越接近代表預測結果越精細。預算執行工作不斷深入,預算執行工作也將逐步倒退。滾動預算幫助指導控制,經營管理人員可充分掌握企業當前以及未來的財務狀況。
2.7" "利用本量利分析法進行經營決策與控制風險
本量利分析是成本—產量(或銷售量)—利潤依存關系分析的簡稱,也稱為CVP分析(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其能在相關范圍和線性假設的前提下,通過數學化的線性模型和圖表來揭示固定成本、變動成本、銷量、銷售收入和利潤間的關系,從而為預測決策和規劃提供財務支持。本量利分析法是支持企業進行預測、決策、計劃和控制活動的一種方法,其能準確分析各種相關因素(如銷售量和利潤)對利潤和比率的影響,完成對盈虧平衡點、保利點的分析,有效幫助企業及時做出優化決策,降低經營風險。企業需根據自己的現狀,對企業的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培養本量利分析的思路,并促進會計人員在企業的實際工作過程中運用本量利分析方法,充分發揮管理會計體系對經營決策與控制風險的重要貢獻。(例如,根據成本行為模型和利潤計算方法進行成本效益分析)。本量利分析方法可使企業規避可能性風險,提高企業效益,做好指標分析,幫助企業有效防范風險。
2.8" "將財務共享中心納入管理會計體系之中
財務共享中心在企業可以創造出巨大的價值,具有降低運作成本、提高財務部門效率、支撐企業發展戰略、向外界提供商業化服務的優勢,可以最大范圍地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是企業長遠發展的基石。其職能具體包括計劃納稅、核算資金、管理員工工資等方面。而管理會計的職能范圍較廣,可大范圍地涵蓋過去、現在與將來。分析過去時,它可以依據企業的歷史資料向現在與將來的職能作對應準備;控制現在時,以所有數據指標的研究為前提,相應調整設立的保障企業正常發展的方案和措施;計劃未來時,需基于前兩個方面。企業只有發展好,才能規劃未來;否則,只能延長問題解決時間,才可解決企業問題,分析相關數據信息。
2.9" "推進管理會計工具的應用
管理會計與管理密不可分,“管理工具”是單位運營管理方法與體系的統稱,包括各種規章制度、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員工職業發展規劃、質量管理標準體系等。管理工具對實現組織運營的穩定性、規范性和高效性有重要作用。為推動企業財務共享中心轉變為管理會計,決策人員可從如下方面進行操作。
(1)從管控全面預算角度,應逐步建立一個完整的參與預算系統,由財政部門經理審查和加強各部門和人員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確保人員能夠參與預算過程,要精細化管理預算管理,減少預算調整頻率;及時將所執行的預算結果傳遞給決策層,以便其對整體過程的查漏補缺,及時通過合理措施管理各工作。
(2)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擴大評價范圍。企業通過績效評價結果,將員工的實際利益與考核結果聯系起來,積極調動員工積極性。另外,在企業的成本管理中,要運用精細化管理的理念,加強其對成本的控制觀念,在控制成本時涵蓋所有經營活動,最大限度保證其所得數據的科學、有效。
3" " " 結" " 論
企業財務共享中心與管理會計之間存在明顯差異,但二者同時也具有深深的聯系。企業可在經營發展過程中利用現代化的管理技術減少其各種成本,其中管理會計可有效實現企業競爭力的增加及財務風險的降低,為決策層的判斷作出科學支撐,作用重大。
主要參考文獻
[1]陳和平,胡雷.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企業財會人員轉型路徑探析[J].財務與會計,2018(3):70-71.
[2]張磊.財務共享視域下企業管理會計信息化研究[J].財會通訊,2022(11):144-149,155.
[3]王海妮.高校財務人員轉型的能力框架構建與實施——基于管理會計在高校應用的新常態[J].財會通訊,2018(16):46-49.
[4]張慶龍.財務共享服務數字化轉型路徑探析[J].財會月刊,2020(17):12-18.
[5]潘曉江.資本管理會計:現代企業會計的理念創新[J].會計研究,2020(1):77-91.
[6]付繼芳.會計信息化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和應用策略[J].中國商論,2022(14):131-134.
[7]王慶云.企業財務會計管理中的現代信息技術影響分析[J].經濟學,2020,3(4):161-162.
[8]石道元,朱天好,伍鴻旭.我國會計信息化研究:合作、熱點及演進——基于科學知識圖譜的研究[J].會計之友,2022(17):23-29.
[9]楊喜梅.會計協同創新視角下企業核算信息化的重要性研究[J].中國商論,2022(8):143-146.
[作者簡介]史岳(1980—" "),男,河南商丘人,中級會計師,主要研究方向:財務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