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 學校聯合成都地鐵運營有限公司認真總結全自動運行線路在籌備、建設、運營等方面的成果與經驗,基于對城軌運營企業全自動運行系統人才的培訓需求和培養目標的分析,從培訓組織體系、培訓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建設、實踐平臺等維度建立了全自動運行系統人才培訓體系。
[關鍵詞] 全自動運行系統;培訓;體系建設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2023. 03. 063
[中圖分類號] G64"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23)03- 0230- 04
0" " " 引" " 言
全自動運行系統是以現代信息技術及自動化技術提升運營服務水平,增強系統裝備功能性能為目的的新一代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截至2021年底,中國內地已運營、在建及規劃城軌全自動運行系統的城市有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武漢、成都等28座城市,其中已運營全自動運行線路30條,運營總里程為728公里,在建及規劃全自動運行線路超過54條,可見全自動運行系統發展前景十分廣闊。與傳統既有線路相比,全自動運行線路對運營組織架構、崗位設置、崗位復合及崗位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進一步改變了傳統的線網指揮中心、車輛段、車站等生產單元的工作目標及工作內涵。同時,全自動運行系統發展過程中,不同的設備廠商和制式也使得全自動運行系統在崗位設置、崗位復合及崗位融合上呈現出多樣化的需求。現有全自動運行系統的培訓師資與培訓教材等培訓資源往往是在線路籌備建設過程中摸索建立的,服務于線路開通所需的員工培訓,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但系統性、完備性及普適性存在不足,難以復制和推廣。為此,學校協同成都地鐵運營有限公司充分結合籌備、開通、運營的工作經驗及運營成果,基于“回頭看”的視角,借鑒和對照國內已開通線路的制式特點、崗位設置、技能標準,全面梳理總結全自動運行線路在籌備、建設、運營等方面的成果及經驗,分析軌道交通企業對全自動系統人才的培訓需求和培養目標,運用座談、專家訪談、需求分析等方式,分析研究全自動系統人才培養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從培訓組織體系、培訓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建設、實踐平臺等方面優化完善全自動運行系統人才培訓體系,著力培養高素質全自動運行系統復合技能型人才。本文從人才培養標準、課程體系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實踐平臺建設、考核方案等方面論述全自動運行系統人才培訓體系建設中取得的成果及經驗。
1" " " 全自動運行系統人才培訓體系的構建
1.1" "基于核心崗位,細化人才培訓標準
學校研究全自動運行線路與既有線路的差異,分析核心崗位的崗位職責和崗位技能,細化人才培訓標準。成都地鐵運營有限公司按照“運檢融合,崗位復合”理念,設置了基于復合車輛應急駕駛、突發應急處置、運營保障等職能的車輛運用檢修工、復合工程車檢修工,基于工程車司機職能的工程車運用檢修工,基于復合車輛段設備檢修和操作職能的設備運用檢修工,基于復合場段車輛檢修作業施工現場管理及門禁管理等職能的場段運用調度等崗位。同時,結合全自動運營管理需要,在控制中心增設車輛調度、乘客調度崗位,崗位職責分別實現與維修調度、信息調度的融合。崗位的復合對人才的培養提出更高的要求。
基于全自動運行系統的運營需求,結合全自動運行系統崗位設置、崗位復合及崗位融合等情況,在充分學習已開通的北京、上海、成都、太原等城市全自動運行線路系統特點、崗位功能目標及崗位設置的基礎上,以通用性、適用性為原則,以全自動運行系統技術為主線,以專業融合背景下全自動運行線路運營管理和風險管控為重點,梳理全自動系統人才需具備的通用能力和專業能力,并結合不同崗位明確其崗位素養要求,細化崗位知識及能力要求,制定全自動運行系統人才培養標準。
1.2" "開設模塊化課程,構建全自動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學校牢牢把握人才培養數質并舉并重這一方針,在全自動運行系統人才培養標準基礎上,通過積極提煉、總結成都地鐵9號線規劃、建設階段的經驗和成果,并結合對全自動運行系統各崗位技能人才(技術人員)的培訓目標分析,形成涵蓋管理組織架構、規章體系、運維模式、運營場景、各專業系統對比分析、調度管理等方面的17個培訓專題,并基于上述專題結合不同層次、不同崗位培訓需求構建了面向全自動運行系統人才的模塊化培訓體系。針對各運營公司及城軌職業院校對全自動人才的崗位職責、專業技能有各自需求的特點,可根據送培單位的培訓需求制訂培訓方案,為籌備及運營中的地鐵企業及城軌職業院校搭建良好的交流、學習平臺,為全自動運行系統的籌備、建設及運營提供“成都經驗”,有效地滿足不同崗位、不同層次的培訓及研學需要。
課程分為四大類,包括基礎類課程、管理類課程、技術類課程及實踐類課程。基礎類課程包括全自動概述和智慧平臺,著重于全自動運行系統的歷史、現狀及發展,全自動運行線路體驗。管理類課程包括組織架構及崗位設置、運維模式及修程修制、調試管理、智慧維保、應急體系和調度指揮,從運營組織角度出發對全自動運行線路的這些方面進行探索與反思。技術類課程從城軌的各個子系統包括信號系統、車輛系統、屏蔽門系統、通信系統、綜合監控系統等方面說明全自動運行線與既有線路的區別,既突出全自動運行系統人才的知識要求及技能要求,又強調全自動運行系統中各崗位、各技能的差異化。例如,故障應急處理能力、全自動駕駛的接發車能力、自動駕駛作業的監控及故障應急處理能力、全自動駕駛系統的維護及故障處理能力、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能力等。課程內容方面,專家團隊結合全自動運行系統人才培養目標,以知識實用、實操規范科學為原則,對授課內容做出合理的取舍,以新技術應用、差異化培訓為重點,強調知識模塊的更新、整合、重組、集成,緊跟城軌技術前沿,融入全自動運行系統先進的實用技術。實踐類課程將現場的跟崗學習和實訓基地的應急演練相結合,注重把握好理論和實踐的銜接,處理好理論內容和實踐內容的融合,并充分利用學校實驗實訓設施及智慧運行平臺開發全自動應急演練項目,組織學生到校外實訓基地跟崗學習。
1.3" "企業學校雙主體,構建全自動運行系統人才培養專家庫
人才培養,師資是關鍵。全自動運行系統人才培養對象有新入職的軌道員工,有從既有線路轉崗到全自動運行線路的在職員工,還有技術管理人員及一線運維人員,因此對師資的要求更高,不僅要懂得新技術、新設備,更要有豐富的運營管理經驗、現場應急處置經驗等。正因如此,學校意識到必須調動社會力量,彌補校內師資的不足,同時引導行業企業深度參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這有利于深化課程改革、增強實訓內容、提高師資水平,從而全面提升教學質量。為此,學校構建了以成都地鐵公司相關管理及技術人員為主體,涵蓋信號、通信、綜合監控、屏蔽門、車輛、行車調度、乘客調度等崗位的校外專家庫和校內師資團隊。
成都地鐵全自動運行線是成都軌道集團籌備時間最長的線路,開通運營以來,運行狀況良好,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培養了一批理論知識豐富,業務能力強的現場專家,學校聘請這些現場專家、管理人員和業務骨干構建全自動運行系統人才培養專家庫,同時與西南交通大學等知名高校和中鐵二院等知名設計院緊密聯系,與國內部分軌道交通企業專家保持長期的合作與交流,師資豐富,有效滿足了城市軌道交通多專業、多層次培訓需求。
1.4" "發揮平臺優勢,營造良好實踐環境
學校擁有城市軌道交通管控一體實驗實訓基地,建筑面積6 500平方米,配有先進的軌道交通運營管理、通信信號、供電、車輛、機電等專業實驗實訓設備。位于實訓樓內的全自動智慧運行平臺與成都地鐵9號線一期工程同步設計、建設。智慧運行平臺由控制中心設備室以及仿真區域組成,設備室內包含信號系統、通信系統、綜合監控系統等相關設備系統,形成智慧運行平臺的骨骼支撐與神經網絡;模擬控制中心的LED屏可實時顯示成都地鐵9號線的運行實況,就像9號線OCC的孿生“智慧大腦”,發揮正線復示及模擬演練兩大功能。該平臺采用與真實線路相一致的信號、通信、綜合監控、站臺門等核心系統設備,對全自動運行場景一比一仿真,可實現全自動駕駛模擬、演示和正線設備監視、操作的人員實訓功能,可有效開展標準化的單一崗位實訓及多崗位聯動實訓。
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學校與成都地鐵運營公司現共建實訓基地67個、創新實驗室26個、培訓設施設備820套,可提供軌道交通多工種理論學習與實操實訓,并可根據學員需求及崗位特點組織到運營現場跟崗學習和現場交流。
學校依托正線與仿真雙平臺,充分利用了學院和企業的資源優勢,通過理實一體、模擬演練、現場跟崗等方式開展培訓,實現了實訓資源共享共用,契合城軌企業對員工的技能培訓需求,有利于提高學員的應急處置能力,實現“演練先行,以演帶教”的培養目標,解決現場操作局限性的問題,讓學員有更多方式實現能力拓展,加大知識應用的深度和廣度,有效促進學員綜合素質、創新思維和實操能力的提升。
1.5" "學評并重,構建過程性評價考核方案
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構建全自動運行系統培訓評價考核方案,規范人才培養全過程。采用綜合評價、個人評價和組織評價相統一的多元化評價考核方式,將考核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突出理論學習、跟崗學習、應急演練各個環節的考評,更加注重對學員學習過程的跟蹤和評價。開發建設涵蓋整個課程的理論、實踐題庫,為過程考核提供支撐。構建資源優勢明顯、校企一體的培訓組織實施體系,以實現培訓資源市場化、培訓載體多元化、培訓方式多樣化、培訓管理規范化。
2" " " 實踐與應用
2021年,學校與西安軌道集團溝通接洽,深入了解其培訓需求,在高標準滿足培訓需求的目標驅動下,學校與運營公司在課程設置、師資選派、培訓方式等方面進行了深度交流與匹配,并結合西安軌道集團首批參訓人員的實際情況,為其定制“4+1”的培訓方案,包括理論授課、交流座談和現場參觀等培訓內容。4天的理論課主要講授了全自動運行系統概況、全自動運行線組織架構、全自動運行線信號系統、調試管理、調度指揮、運維模式及全自動運行線應急體系等內容;為進一步增進雙方交流,相互學習和分享運營經驗,學校還組織了專題座談和現場參觀,雙方就人才培養、人員配置、信號調試、崗位融合等問題進行了面對面的深入交流。
此次培訓得到了培訓方帶隊領導和參訓學員的充分肯定,對成都地鐵運營經驗高度認可,對培訓師資安排和服務質量表示高度滿意。此次培訓既是兄弟城市城軌運營企業對成都地鐵全自動運行線建設及運營工作的認可,也是對學校全自動運行系統培訓能力建設的檢驗。接下來,學校將進一步總結經驗,充分發揮學校的資源優勢,充分利用成都軌道集團在全自動運行系統方面的技術優勢,深耕師資、精益教學,積極創新和完善培訓體系,不斷優化全自動運行系統特色培訓課程,為籌備及運營中的地鐵企業及城軌職業院校搭建良好的交流、學習平臺,為全自動運行系統的籌備、建設及運營提供“成都經驗”。
3" " " 總結與展望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在軌道交通行業的不斷應用,軌道交通運營的信息化與智能化建設將逐步推進,對軌道交通全自動運行管理模式、崗位設置及對全自動駕駛運營隊伍的培養要求將不斷提高。學校會繼續重視城市軌道交通人才培養工作,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實現學校培養與企業用人的有效銜接,積極推進全自動運行系統技能培訓資源共建共享,并從已開展的全自動運行系統培訓項目中總結經驗,進一步梳理完善全自動運行系統的人才培養體系,加快全自動運行系統培訓教材開發,加強全自動線路急需的運營安全、經營管理等各類人才培養,使人才規模、結構和質量與全自動運行線路建設運營要求相匹配,為快速發展的城市軌道交通全自動運行系統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主要參考文獻
[1]路向陽,李雷,雷成健,等.城市軌道交通全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綜述[J].機車電傳動,2018(1):6-12.
[2]裴廷福,龐彥知.基于全自動無人駕駛系統的城市軌道交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現代職業教育,2019(32):39-41.
[3]雷韜.城市軌道交通全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綜述[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19(5):113.
[4]劉清,陳志平,田文濤,等.“一產多專、一體多元、雙室雙師、三標三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1,24(22):218-220.
[5]蘇霄.高校“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踐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0,23(4):217-219.
[作者簡介]劉玲(1978—" "),女,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