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民營企業進入發展“快車道”,大量新興領域成為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選擇,這也讓市場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同時,國內房地產領域去資本化、各地村鎮銀行規范化、虛擬經濟去壟斷化趨勢正在形成,中小民營企業看到發展方向。企業的內外部競爭機制也由傳統的生產型、資源型、創新型、模式化逐漸轉向企業內部轉化。因此,員工優勢成為企業競爭的主要因素,員工激勵也成為民營企業必須要深刻思考的課題。文章以民營企業員工激勵機制為切入點,對員工激勵概念、內容及原則進行分析,闡述民營企業員工激勵機制的現狀,進一步探討現存的問題,有針對性地研究制定解決策略,力求為推動相關領域發展作出有益的嘗試及探索。
[關鍵詞]民營企業;員工激勵;激勵機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02.050
[中圖分類號]F272.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3)02-0-03
0" " "引 言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首次使用“民營企業”概念,并指出要全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截至2017年10月,國內民營企業數量達到2 498萬戶,個體工商戶達到
6 154萬戶,每天新增企業1.6萬戶,市場的整體活躍度在70%左右[1]。民營企業利用40%的資源總量為國家貢獻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50%以上的稅收及80%以上的就業崗位,并且還貢獻了新產品、新技術。此外,我國新型專利中的70%均來自民營企業,而民營企業數量占據全國企業總數的65%左右,吸引市場72.3%左右的就業人群,最為重要的是民營企業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大量的后備力量[2]。2020—2022年,世界性的經濟下行對我國影響較大,民營企業中的中小企業占比相對較高,抵御風險的能力相對較弱,50%左右的中小民營企業退出市場,其中10%左右的大型民營企業(如房地產領域、村鎮銀行體系等)運營出現重大危機[3]。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但要想讓人才保持持續的工作熱情則需要做好激勵,只有選擇正確的激勵機制,才能夠提升員工的工作熱情,助力民營企業的復蘇與發展。傳統激勵機制必須要進行適度創新,這樣才能夠符合當下的發展要求,以實現預期的激勵目標。
1" " "員工激勵機制概念、內容與原則
1.1" "員工激勵機制概念
員工激勵是指企業通過外力作用對員工的工作狀態進行有效調節、維持和激發,從而引導員工向既定目標奮斗的思想強化過程。激勵機制是指通過特定的方法或手段,將員工對工作及組織的承諾最大化的過程[4]。企業通過一系列的激勵機制,不斷強化員工的思想意志。企業員工激勵原則如下。
1.2" "員工激勵機制內容
(1)晉升激勵。創設公平公正的晉升環境,按照
“論功行賞”原則,讓員工的努力有所回報。通過崗位調整或晉升的方式肯定員工的成績,并建立完善的職業發展通道,讓員工對未來有持續性的期待。
(2)股權激勵。根據企業運營狀態,賦予員工原始股權或分紅股,使其成為企業的主人,能夠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全心全意為企業付出。比如,當下的華為公司就是全員持股,而華為控制人任正非的持股比例僅占1.4%[5]。
(3)薪酬激勵。通過設置梯次化的薪酬體系,與員工的工作業績、工齡等形成聯動。當員工的工作業績突出時,可以通過提升薪酬檔次或福利的方式進行激勵。同時,員工每多工作1年,薪酬就會按照比例上浮,崗位變動同樣如此。
(4)積分激勵。員工的工作一般是可量化的,即通過積分方式對員工的工作績效進行評價。積分相當于員工工作績效的累加,在積分達到一定數值時可以產生質變,能夠幫助員工更好地晉升或提升薪酬水平,所以積分能夠起到激勵作用。
(5)年薪激勵。年薪制大多是針對管理層或重要崗位設計的,將員工的收入與企業發展相關聯,結合崗位設置績效目標,按照不達標、達標和超標進行設計,員工為了獲取全額或獎勵會付出更多的努力。
1.3" "員工激勵的原則
民營企業的員工激勵機制要按照“源于需要、始于動機、引導行為、目標牽引”原則實施。
(1)目標原則。對員工進行有效激勵,必須以企業目標為牽引,否則激勵就成為無源之水,失去其存在的意義。
(2)適度原則。員工激勵必須要適度,不可一味拔高,造成員工心理失衡;也不可低于員工的平均心理預期。激勵不是越多就越好,而是越適合越好。
(3)匹配原則。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進行分析,科學設計激勵體系,確保所有員工都能夠處于自己需要的激勵階段,從而達到最佳的激勵效果。
(4)連續原則。員工激勵不是階段性的措施和方法,而是持續性的戰略,只要企業存在就必須要有完善的激勵機制。
3" " "民營企業員工激勵機制運用現狀
隨著民營企業社會競爭壓力不斷增大,企業必須要通過不斷強化自身來保持競爭優勢。因此,激勵機制日趨完善,并在企業發展壯大過程中起到積極作用。
3.1" "激勵意識普遍提升
近年來,國內中小微企業處于快速迭代的過程,用工需求迅速增加,選擇標準也在提升。受經濟下行的影響,民營企業必須考慮成本與績效的關系,因而會優先選擇綜合素質較高的求職者。同時,控制員工的數量,提升員工的薪酬標準,以此激勵員工更好地工作。研究表明,當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時,民營企業會更加珍惜現有員工,普遍性地使用激勵機制,說明民營企業的激勵意識普遍實現提升。
3.2" "激勵機制逐漸完善
民營企業在不斷出現和消亡的過程中成長起來,并逐漸形成完善的激勵體系。企業的創業者為完善員工激勵機制進行大量的探索與嘗試,幾乎所有的經驗均來源于實踐。經過數代人共同努力,逐漸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激勵體系。研究顯示,股權激勵模式逐漸在民營企業中興起,部分非股份制企業選擇以內部分紅方式運營,希望以此提升員工“以企為家”的意識,進而促使員工在企業發展中承擔更多的責任。
3.3" "激勵模式逐漸向成熟化方向發展
民營企業在選擇激勵模式時往往有多重考量,如物質保障型、精神激勵型、融合促進型等。將不同的激勵模式應用于不同的人群,能夠提升激勵效果。民營企業員工激勵機制的建設逐漸成為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以往單純依賴物質激勵的方式逐漸轉向多元化激勵模式或組合式激勵模式。數據顯示,2022年8月后,民營企業員工數量在減少,但激勵支出同比增長37.9%,意味著企業逐漸向精英化方向邁進。
4" " "民營企業在員工激勵機制運用上存在的問題
4.1" "激勵機制系統性不足
國內民營企業在員工激勵上缺乏成熟的經驗,而且由于企業規模相對較小,缺乏專業的管理人才,大多管理事務都是由企業的所有者負責,而激勵在一定意義上是從經營者身上“拔毛”,反而會限制部分企業的積極性。此外,民營企業對員工需求缺乏必要的跟蹤與調查,導致激勵機制與員工需求不匹配,沒有形成系統的激勵體系,因此無法體現差異化激勵效果。
4.2" "組合式激勵手段應用較少
由于民營企業具有規模小、人員少、壓力大的經營特征,激勵手段大多都是以物質獎勵為主,僅僅將員工的需求定位于“生理需求”層面,給予其物質或金錢上的滿足。然而,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員工的發展需求逐漸成為其需求內核,對員工思想及行為產生影響,特別是部分技術型、知識型員工的自我實現需求更為突出,如果企業一味地進行物質激勵,就無法實現激勵目標。
4.3" "激勵機制方向性設計偏移
中小企業對于員工的激勵應當是多向的,也就是說,除了正向激勵還要有反向激勵,這樣才能夠達到對比的效果。例如,激勵必須要有獎有罰,才能夠體現工作的差異化,確保“按勞分配,多勞多得”。也就是說,要有對員工正確行為的獎勵,以實現牽引大多數人的目標,也要有適當的懲罰措施,要讓所有違規違紀的員工受到相應的懲罰,從而讓其他人引以為戒,但目前民營企業大多只有正向激勵,缺少反向激勵。
5" " "提升民營企業激勵機制應用水平的策略
5.1" "加強員工需求分析,構建激勵機制體系
企業要加大管理學知識的普及力度,對管理層員工進行覆蓋式教育,有效提升其激勵意識和激勵思維,選擇正確的激勵方式用于企業發展實踐。
首先,組織研討交流。通過行業協會組織民營企業管理者進行交流,不斷提升他們的思想認知水平,最重要的是學到經驗。
其次,加強員工需求分析。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員工需求根據個人成長階段的不同會出現不同的變化,只有選擇略高于員工需求預期的激勵手段,才能夠達到激勵效果,因而定期進行員工需求分析是有效激勵的前提和基礎。
最后,構建員工激勵體系。對員工的激勵不應當是“一錘子買賣”,而應當使其具有持續性的激勵效果,即激勵機制必須具有聯動性、連續性,呈現出梯次結構,能夠為員工成長提供持續動力。員工只有不斷努力得到認可,才能夠站在更高的臺階上。
5.2" "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提升組合應用效果
民營企業要完善激勵手段,注重在差異化、多元化上下功夫,依托組合式激勵模式提升激勵機制的應用效果。
首先,優化激勵機制。不同崗位要有不同的激勵機制,不能只選擇物質獎勵,也不能單純選擇精神獎勵,要注重激勵方式的差異性,只有這樣才能夠激發員工的競爭意識。從激勵效果視角分析,以雙因素理論為基礎,通過調整精神激勵和物質資源的比例,能夠有效消除員工心理的不和諧因素,讓激勵更加高效。
其次,注重組合使用。激勵手段要注重結合,將多種手段綜合使用,以確保滿足員工的多種心理需求,從而讓他們有心理滿足感。民營企業要根據自身規模設置激勵機制,規模較小的企業可以選擇“小組合”激勵模式,而大中型企業必須要通過“大組合”激勵模式,讓所有員工都能夠得到激勵,依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找準員工的需求層次,給予相應的激勵,以期提升組合激勵的實踐效果。
最后,加強橫向比較。民營企業采取的激勵手段必須要具有可比較特征,能夠與其他同類企業或崗位進行對比,能夠讓員工感受到企業的發展優勢。民營企業的激勵機制必須要具備縱向和橫向比較優勢,能夠讓員工通過比較獲得心理激勵,如果遠低于其他同類企業則很難達到預期的激勵效果。
5.3" "構建有效的激勵機制
民營企業的激勵體系必須要有完善的制度作為支撐,要注重在公平性、透明化上下功夫。
首先,明確激勵原則。加強對員工需求的調查,以便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為員工激勵手段及模式的實施提供保障。同時,激勵機制的應用必須要有特定的原則,要與企業文化相關聯,讓員工能夠深刻理解和認識制度。比如,海底撈內部的企業文化能夠滿足員工對所有激勵需求的想象,每個與員工關聯的節日都有福利,每名員工的家事都是企業的事,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激勵目標。
其次,突出權威特征。在制度執行過程中,注重其權威化、強制性功能,必須要讓員工知道制度本身也是激勵的一種方式,只有嚴格按照制度實施獎勵,才能夠體現出最大的公平。激勵的權威性也是公平性的體現,通過設置可量化指標,不僅為企業評估提供支持,也能夠讓員工進行自我評估,真正做到公平公正。民營企業在實施激勵時,必須要定時進行效果評估,以便及時糾正存在的不足,確保實現激勵的最大效果。
最后,正反組合激勵。“賞罰分明”才能夠讓企業有序運轉,而反向激勵的效果往往是正向激勵無法比擬的。根據弗洛伊德人格理論,懲罰性措施的作用效果要優于正向激勵措施,懲罰性措施的應用時機選擇極為重要。正反組合激勵相當于“胡蘿卜+大棒”政策,對于員工激勵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以正向激勵為牽引,明確員工思想行為的正確方向;以反向激勵為手段,消除和弱化錯誤行為的影響,從而形成良好的激勵環境。
主要參考文獻
[1]葉碧華.中小企業生存報告:創業集中在六大領域,這一類項目潛力巨大![EB/OL].(2017-10-31)[2022-05-2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82736199661334693amp;wfr=spideramp;for=pc.
[2]人民網.70%以上的發明專利來自中小微企業[EB/OL].(2017-11-30)[2022-05-25].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17/1130/c1004-29676708.html.
[3]盧偉,聶新偉.2022年全球經濟的主要風險點、對我國影響及應對策略[J].中國發展觀察,2022(4):11-15.
[4]田嘉.電力企業員工激勵機制的路徑探析[J].企業科技與發展,2021(11):141-143.
[5]李翠平.員工激勵機制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市場,2021(30):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