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職業教育正在全面部署加快建設高質量職業教育新體系,“以‘崗課賽證’引領‘三教’改革,建設一批高水平職業學校,實現產業、專業、就業一體”是現階段高職教育發展的新要求。要應對這一新要求,傳統的稅務會計工作模式必然要改變,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也要及時轉變,以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新技術技能型人才。課程建設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文章主要分析“崗課賽證”的基本育人要求,探究現階段高職院校稅務會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崗課賽證”背景下高職稅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對策。
[關鍵詞]崗課賽證;高職;稅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02.072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3)02-0-03
1" " "高職稅務會計課程“崗課賽證”的融合模式
“崗課賽證”是指崗位、課程、競賽、證書四位一體的育人模式。在高職稅務會計課程教學中應用“崗課賽證”育人模式,要突出高職稅務會計課程中的融合,改革傳統單一的課程教學模式,這有利于稅務會計課程理實一體化的實現,切實完善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更好地適應人才市場變化,促進學生就業發展。
1.1" "稅務會計課程中的“崗課”融合
要想有效適應就業市場,在課程設置中需要轉變以知識點為核心的課程教學模式,增強稅務會計課程內容崗位的實踐性,為學生未來的就業打好基礎。結合學生就業的崗位任職要求,要確保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并關注學生的就業方向,以此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生崗位能力的培養,合理設置并優化課程教學內容。例如,可針對國家發布的新稅收政策、稅費的計算方法、合理納稅籌劃減輕稅負等內容進行課程設置,關注稅務會計實際崗位工作中的具體知識應用和技能要求,從而實現人才的針對性培養,確保人才培養目標有效實現。
1.2" "稅務會計課程中的“證課”融合
會計類專業相關資格證書有職業資格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兩類,職業資格證書包括初級會計師、中級會計師、高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等;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包括“1+X”智能財稅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X”財務數字化應用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X”財務共享服務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X”個稅計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等。目前,雖然取消了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考試,但是學生就業時是否擁有職業資格證書依舊是企業考慮的重要因素。學生是否能順利通過相關資格證書的考試,與課程教學知識的傳授密不可分[1]。對此,高職院校在進行稅務會計課程教學時,要注重課程設置的合理性和邏輯性,確保知識內容由易到難、由基礎到專業,相關課程設置要以資格證書考核要求和內容為導向,將證書考試和課程設置結合起來,這樣有利于學生獲取職業資格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學生在畢業時,不僅能獲得相應的學業證書,還能同時獲得一個或多個資格證書,這對于學生未來進入更高層次的就業平臺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3" "稅務會計課程中的“賽課”融合
在稅務會計課程教學中,組織學生參與相關競賽,能夠讓知識內容從課堂延伸到課外。通過相關專業競賽訓練和強化學生特定技能,可以促進學生更好的鞏固知識,及時將理論和實踐聯系起來,有利于培養學生專業素養,提升學生的專業實操能力,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財稅專業知識解決企業實際發生的財稅問題。在稅務會計課程設置中,將競賽內容和課程結合起來,針對性融入知識點內容,借助比賽來促進專業課程教學取得更好的授課效果,促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讓財稅專業人才在職業崗位中脫穎而出,切實提升專業人才的就業競爭力[2]。
現階段,高職院校稅務會計課程在結合其他課程的授課內容時,能夠參加的涉稅課外競賽種類較多,有智能財稅技能競賽、會計技能競賽、稅務技能競賽、財務決策競賽等,教師可以結合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確保能夠針對性地強化訓練學生技能,獲得專業技能提升效果,提高財稅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
2" " "“崗課賽證”背景下高職稅務會計課程教學現狀
2.1" "課程設計落實不到位,市場適配性不足
目前,高職院校在進行稅務會計課程建設時,對課程建設的整體設計規劃較為完善,但是存在落實不到位的情況,“崗課賽證”沒有充分融合,進而影響專業建設以及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部分高職院校存在對地區經濟發展戰略相關政策、市場前景等分析不到位,專業設置的前瞻性落實難度大等問題。雖然進行了全新的稅務會計課程建設,但是部分高職院校依然按照傳統教育方式培養財稅人才,導致很多學生畢業后就業壓力大、競爭困難,而一些企業需求的財稅專業人才卻處于緊缺狀態,市場適配性不足,影響企業生產發展。總體來看,目前高職院校稅務會計課程設置和企業人才需求之間存在結構性失調的情況,這會增加學生的就業難度,對企業而言,其也得不到真正需要的稅務會計人才[3]。高職院校稅務會計課程落實不到位,不利于提升財稅專業人才的崗位競爭力。
此外,還有部分高職院校稅務會計課程設置不科學,課程建設與市場需求脫節,學校專業師資能力不足,教學資源設備投入有限,這也會導致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降低。稅務會計人才培養和市場需求脫節,不利于未來財稅專業人才的就業發展。
2.2" "教材和證書缺少融合,大數據智能化融入不足
隨著“三教”(教師、教法、教材)改革的進行,“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也在不斷推進。在這種多證書的育人制度下,要求學生在校期間不僅要完成學業、獲得學歷證書,還需要積極參與證書考試,獲得職業資格證書和“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而目前高職院校在稅務會計課程教材的編寫中雖然能夠融入職業資格證書的相關內容,但是“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內容融入不足,所以課程教材編制和行業標準以及職業技能資格標準之間還存在一定差距,這影響著高職院校財稅專業學生的培養。教材內容和專業技能鑒定的考核內容之間沒有有效對接,意味著稅務會計課程授課過程中大數據、智能化融入不夠,沒有達到最佳的授課效果,影響課程理實一體化的落地實施,不利于學生吸收課程內容[4]。
2.3" "“賽課”融合度不足,學生缺乏實訓拔高練習
對高職專業課程教學工作而言,“崗課賽證”中的“賽”也是重要一環,指的是與專業相關的比賽、競賽等活動的開展。目前,高職稅務會計課程教學中會涉及基礎的競賽知識內容,但競賽知識內容難度較高,部分題目達到注冊會計師、稅務師考試的水平,高職學生授課難易程度又有限制,以初級會計師考試水平為準,二者知識內容難度相差較大,稅務會計課程授課與技能競賽的融合度不足,學生缺乏實訓拔高練習。比如,電商專業培養稅務會計人才的過程中,在設置課程時沒有做到將稅務會計課程和電商人才技能培養目標結合起來設計相關專業競賽,只是籠統地圍繞稅務會計專業課程知識內容設置比賽,這樣很難達到理想效果。
3" " "“崗課賽證”背景下高職稅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3.1" "做好市場調研,確保“崗課”融合
“崗課賽證”背景下,為提升財稅專業人才和企業崗位的匹配程度,更好地促進“崗課”融通,高職院校教育必須加強市場調研工作,確保專業人才培養和企業崗位對接。高職院校要依據企業的發展現狀和人才需求狀況,做好稅務會計崗位的調研工作,圍繞高職院校稅務會計課程和地區的財稅會計人才需要,將企業的發展戰略、實際涉稅經濟業務以及員工培養引入高職院校課程中,形成優勢互補,校企合作辦學、合作培養、合作就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為青年學子實現人生理想插上智慧的翅膀,滿足企業當前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會計人才需求。高職院校要做好定期的財稅崗位市場調研工作,深入企業調查,真正把握企業對財稅人員能力的需求,培養對口的專業人才,為地區產業發展提供財稅人才支持[5]。對此,可以積極通過深化校企合作來促進“崗課”融通,加強校企之間教育資源的合作,共同開展財稅人才培養計劃。高職院校應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參考國內外優秀的課程體系實踐,打造集高職教育與職業崗位于一體的新課程體系,增強學校的辦學能力,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加速課程體系的多元化模式構建。另外,高職院校需要結合自身的專業設置以及特點等,充分把握市場需求現狀,做好人才市場需求動向分析,加速人才產業鏈、科技鏈等和專業人才培養對接,確保人才培養的市場適應性,并針對轄區內的重要產業和行業,突出學生職業技能,注重保養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切實提高課程體系的服務性。同時,高職院校應秉承“以人為本”的思想,定期修改課程標準、學科培養計劃等,使技術職業學校課程體系更加適應社會產業結構的發展需要,增強課程體系的豐富性。
3.2" "加速“證課”融合,優化教材建設
在高職稅務會計課程設置中,除了要做好必要的市場調研工作,還需要積極與會計類相關職業資格、職業技術技能考試對接,明確證書考核的具體要求,從而確定專業教學的具體方案、內容和方向,合理設計專業教材,確保教材能夠輔助學生的專業資格考核,這樣學生在稅務會計課程的學習中也能夠達到提升自身職業技能的目的[6]。
在具體實踐中,應促進專業課程的整合優化,對有關“1”與“X”的教學內容根據行業的發展情況和課程目標的要求進行更新與融合。另外,重視高職稅務會計課程的實用性,對影響課程建設的各個因素進行分析,如學校自身的發展、企業招聘的要求和社會環境的變化等,按照行業、企業對人才培養的差異化要求,在真實的生產情境下進行課程設置,讓高職畢業生解決工作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同時,還要確保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動態。相關課程設置需要和市場環境發展相適應,加速多學科之間的融合和融通,這對于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實現終身學習、職業發展至關重要。
3.3" "積極促進“賽課”融合,提升學生實操技能
傳統高職院校稅務會計課程教學側重理論,實訓教學內容課時較少,“崗課賽證”背景下,高職院校要把握新時期育人需要,要求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強化實訓教學的效果,對此,需要切實加強“賽課”融合。在競賽備賽中,要考核學生對財稅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對涉稅經濟業務會計核算的準確程度、對納稅申報表的填寫和申報程序的熟練程度,以及對智能化操作的認知與運用程度。高職院校在高質量完成課堂教學的同時,也要突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充分發揮第二課堂作用,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專業競賽,促使學生學習稅收知識、稅法知識,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專業水平在競賽中得到提升。
4" " "結 語
新時代,實施“崗課賽證”是高職院校實現育人目標的有效路徑,也是提升專業人才未來就業競爭力的重要舉措。依據前述分析,高職院校稅務會計課程在“崗課賽證”融通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不利于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順利進行。對此,高職院校需要從“崗課”融通、“證課”融通、“賽課”融通等方面入手,切實提升稅務會計課程教學質量,彌補現有稅務會計課程教學的不足,以達到促進人才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的目的,為企業培養其需要的技術技能型財稅人才。
主要參考文獻
[1]戴文琛.課崗證賽融合視域下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研究[J].經濟師,2021(7):169-170,173.
[2]蔣海娟,趙斌.基于“崗、證、賽”一體化的高職會計專業綜合實訓課程教學實踐探索[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20(2):123-125.
[3]趙娜.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人才的新能力結構研究[J].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6):91-96.
[4]朱勝莊.“崗課證賽”融合下“點線面推進式”的納稅實務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現代職業教育,2016(7):172-173.
[5]賀妍.“1+X”證書制度背景下“課證融合、課崗融合”的教學改革與實踐:以高職會計專業《納稅實務》課程為例[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1(8):190-192.
[6]李飛鳳.1+X證書制度下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J].中華傳奇,2020(2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