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道路交通事故易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社會影響大,救援人員需要在黃金救援時間內,科學、高效、安全、快速地營救被困人員,這對救援人員的專業救援能力要求高。救援現場安全管理是救援人員在道路交通事故救援中科學高效救援的重要手段,是確保救援人員安全和被困人員不受二次傷害的重要保障。基于此,文章對道路交通事故救援現場風險進行分析,并分別從救援人員人身安全管理、現場救援安全管理、救援裝備操作安全管理、救援工作區安全管理4個方面提出道路交通事故救援現場安全管理策略,以期為救援人員在道路交通事故救援現場實施科學、安全的救援提供參考。
[關鍵詞]交通事故;救援風險;安全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02.065
[中圖分類號]D631.6;U491.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3)02-0-04
0" " "引 言
2021年,中國機動車保有量4億輛,同比增長6.2%;中國汽車保有量為3億輛,同比增長7.5%。根據《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統計數據,我國死亡風險因素排行中,機動車交通事故位居第二。根據中國統計年鑒數據,2021年中國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為61 703人,中國交通事故受傷人數為250 723人[1]。根據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統計數據,2021年全國消防救援隊伍共接報處置各類警情195.6萬起,搶險救援46萬起,占23.5%,搶險救援接、出警中交通事故救援占比最大。因此,救援人員需要在黃金救援時間內,安全、快速地營救被困人員,這就要求其做好救援現場安全管理,這是確保救援人員自身安全和被困人員不受二次傷害的重要保障。
1" " "道路交通事故救援現場風險
1.1" "現場情況復雜導致的救援作業風險
交通事故發生后,天氣、事故路段、周圍環境、車輛撞擊等情況,會導致現場救援情況復雜,救援風險增大。救援現場可能是冰、雨、雪、高溫等極端天氣,救援人員需應對天氣帶來的救援風險。道路交通事故發生路段可能是彎道、視線不好、路面不平整、帶電的路面等,救援人員需應對前后方來車追尾撞擊風險、被撞車輛滑動風險及救援中觸電風險等[2]。發生交通事故后,周圍的建筑和樹木可能被撞擊,結構不穩定,在救援時,救援人員需面對不穩定的樹木和建筑,有樹木折斷、建筑倒塌風險。車輛撞擊后,可能會導致起火、爆炸等風險。例如,2011年9月10日,貴州省滬昆高速東苗沖大橋4車相撞,車輛著火,消防救援人員到達現場后,在穿越隔離帶時,燃燒車輛的輪胎突然發生爆炸,爆炸沖擊波使一名消防救援人員從縫隙間墜落到40余米深的橋底,不幸犧牲。
1.2" "車輛狀況不明導致的救援風險
交通事故發生后,車輛發生撞擊,會導致燃料泄漏,玻璃破碎,車體擠壓變形,輪胎起火爆炸,鋰電池帶電高壓,以及?;沸孤?、中毒、燃燒、爆炸等情況出現,現場救援會因為事故車輛的不同而面臨不同的救援風險。車輛發生撞擊后,車體會發生嚴重變形,未釋放的安全氣囊和氣瓶,會對救援人員和被困者造成極大危險,玻璃破碎在救援過程中會有刺傷、割傷救援人員的風險,油箱撞擊后會引發燃油泄漏,有燃燒爆炸風險。新能源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后,鋰電池組可能會發生起火爆炸,在救援中,可能導致車輛帶電高壓,救援人員會出現觸電風險。危險化學品車輛發生事故后,?;窌l生泄漏,救援過程中會有中毒、爆炸、燃燒的風險。例如,2017年5月18日,福建省莆田市莆永高速仙游縣境內一輛冷藏掛車輪胎著火,消防救援在現場救援過程中,冷藏箱體后門在沒有征兆的情況下突發爆炸,導致現場救援兩名救援人員犧牲[3]。
1.3" "救援過程中的動態風險
車輛發生撞擊后,車輛結構發生破壞,現場會面臨車輛穩定性變化、天氣狀況突發、來往車輛突發情況、火災爆炸突發等情況,救援人員需要在救援過程中時刻注意救援中的動態風險。夏季救援時,天氣的變化會給救援帶來不可控的風險。車輛發生撞擊,在破拆救援時,車輛可能出現滑動、側翻等情況,威脅救援人員安全。救援人員在救援時,會在事故路段兩側進行警戒,但來往車輛車速過快,會沖進救援現場,特別是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嚴重威脅救援人員安全。例如,2016年9月22日,遼寧省沈大高速一貨車起火,消防救援人員在處置過程中,一輛同向駛來的半掛牽引車從通行車道突然闖入右側警戒區,導致一名消防救援人員犧牲,4名消防救援人員受傷。2019年3月4日,陜西省楊凌示范區境內連霍高速寶雞至西安方向,距離楊凌出口600 m處一輛小轎車起火,在處置過程中,同向疾馳而來一輛小型普通客車沖過警戒帶,一名消防救援人員為保護戰友的生命安全身負重傷,不幸犧牲。
1.4" "被困人員導致的救援風險
交通事故發生后,一般伴隨有人員被困、受傷等情況,在救援過程中,救援人員會接觸被困者。救援人員會有接觸被困者的血液、體液等的風險,被困者因為受傷、擠壓、疼痛等情況,在救援過程中會出現情緒失控、不自覺反抗等行為,會影響救援。被困者也有因為自身體重較大、過于肥胖等導致救援難度增大,增加救援風險。
2" " "道路交通事故救援現場安全管理策略
處置常見的汽車交通事故,必須堅持“救人第一、科學施救”的指導思想,采取“斷電穩固、破拆救助、分類排險”等戰術戰法,及時有效處置險情。據統計,超過90%的交通事故救援場景,救援時間是足夠的,傷者情況穩定,有充足的時間展開救援行動。超過1/4的受困者在救援過程中因為過長的救援時間遭受到二次傷害甚至死亡。因此,救援人員需要對救援現場進行安全管理,確保自身和被困者的安全[4]。
2.1" "救援人員人身安全管理策略
在每起道路交通事故救援現場或訓練中,救援人員的安全是頭等要務。救援人員需要穿戴完整的個人防護裝備(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佩戴救援頭盔、護目用具、防割手套、醫用手套、呼吸防護(防塵口罩)、反光外套[5]。救援人員按照現場情況,采取恰當的防護等級,在危化品車輛事故現場,要穿戴符合防護等級的防化服,防止中毒。
救援人員在開展救援前,需要全方位調查了解以及確定并通知了所有危險后,再采取相應的防護等級后,才能開展現場救援。在實施救援過程中,救援管理人員在采取任何行動前,都應該通過口頭警告提前傳達,便于進行救援的每一名救援人員都可以提早意識到正在發生什么,以及可能遇到的潛在危險。
2.2" "現場救援安全管理策略
救援人員到達救援現場,首先需要考慮停車位置,所有車輛必須在應急車道依次停放,原則上應??吭诰嚯x事故點車輛不少于50 m的位置,且跨路斜停(車尾靠近來車方向),作為硬性阻擋,防止車輛闖入傷人。在實施具體救援前,需要對現場進行勘察與評估,了解掌握被困人員的數量和方位、被困人員狀態、何處設置警戒標志、允許多少救援時間、需要開創多大救援空間、有哪些救援風險、選擇何處作固定、使用何種裝備以及采用哪些操作步驟等事項。
在實施救援時,需要對車輛進行制動操作,可采用短足固定、長足固定、輪胎放氣等方式進行車輛穩定。對玻璃進行合理處置,并包扎好邊角,處理好玻璃廢渣,防止玻璃傷人。對車輛進行斷電處理,防止在救援過程中發生觸電風險,針對鋰電池等新能源車輛事故,結合車輛結構做好斷電處理,防止高壓觸電。對周邊環境存在的風險因素,如不穩定的樹木、建筑、被撞斷的電線等,要及時處理??赡馨l生?;沸孤┑氖鹿尸F場,需要根據?;诽幚碓瓌t,做好安全防護,采取合理的救援方法,防止發生爆炸[6]。對被困人員進行傷口包扎和情緒安撫,避免救援過程造成二次傷害。現場至少設置一名安全員,制訂好應急方案,包括安全撤離路線、信號和集結區域等。救援人員要結合交通事故類型,采取科學合理的戰術措施,可采用水槍掩護、冷卻控制、覆蓋保護、控制燃燒、防空排險、工藝措施、保持距離等戰術方法。
在救援過程中,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救援安全,每個救援現場都是動態的、不斷變化的,救援人員在現場需要不斷評估并及時處理風險,以確保作業環境的安全性。
2.3" "救援裝備操作安全管理策略
在操作液壓、電動或手動的任何救援器材時需要規范操作程序,嚴格按照器材使用原則進行破拆救援作業。救援作業前正確穿戴好個人防護,檢查液壓軟管是否受損,不要使用軟管來提、拉、移動工具或泵。救援作業時注意切割和擴張時彈出的部件,隨時注意把自己放在大空間,遵循“大角度原則”,即操作破拆工具時,選擇相對目標物體角度最大的位置[7]。操作剪切器時,應將工具已張開的刀片垂直于剪切對象,應將所要剪切的物體盡可能靠近刀片根部,這樣可以產生最大的剪切力。救援作業后及時清理現場,對銳邊進行保護,對器材進行集中管理。
在救援作業中,剪切或擴張時需要與被困人員進行交流,告知其當前操作,這樣會讓工作區更安全。在營救被困者的過程中,需要對傷者進行硬保護和軟保護。救援過程中,需要操作器材裝備的人員進行輪換,確保救援更加高效和安全。
2.4" "救援工作區安全管理策略
在交通事故救援現場設立外圍警戒區域、工作區域、裝備放置區、碎片零部件放置區。工作區域在事故車輛周圍,5 m工作圈內為醫護人員和執行任務的救援人員。10 m工作圈內,主要放置救援工具、醫療設備、醫務用品。裝備放置區主要放置救援需要使用的各類器材,需要與救援區域保持合適距離,這樣會讓救援過程更安全、容易和快捷。碎片零部件放置區放置車輛零部件,距離設置需要合理,既要便于搬運拆卸的零部件,又要保證現場作業區安全。
外圍警戒區域主要對過往車輛進行安全警戒,防止來往車輛沖入事故區域造成救援人員傷亡,具體如表1所示。實施警戒前,駕駛員要通過后視鏡密切關注后方車況,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逐步減速,緩慢變道。要分別在第二道警戒(500 m)、第一道警戒
(200 m)處設置安全觀察哨,并每隔200 m設置安全員1名,安全觀察哨人員要配備相應的警示器材裝備,時刻面向來車方向,在警戒桶(錐)內進行作業,預判安全風險,時刻做好發出安全提示信號(聲音提示、對講機提示)的準備[8]。實施警戒封閉的車道應為事故車輛占用車道以及鄰近車道,確保足夠作業空間。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可以開放車道通行的,原則上要在高交、路政部門的指揮下緩慢疏導。在高速交警、路政等聯動力量到場后,指揮員應及時要求聯動力量在事故現場后方500 m以外協助實施警戒,遇有雨、雪、霧等天氣或夜晚,警戒距離應擴大1~1.5倍,警戒桶應輔以燈光標示。
3" " "結 語
救援人員在實施道路交通事故救援時,需要了解道路交通救援風險,確保救援作業安全,保障救援人員安全和被困人員不受二次傷害。本文結合道路交通事故救援現場風險,對救援現場安全管理策略進行探討,分別從救援人員人身安全管理、現場救援安全管理、救援裝備操作安全管理、救援工作區安全管理4個方面提出具體安全管理策略,希望對救援人員有所幫助。
主要參考文獻
[1]韓文東.道路交通事故救援處置程序和常規破拆方法[J].中國應急救援,2017(3):30-32.
[2]曹文鏷,張鵬,商靠定,等.道路交通事故救援風險評估研究[J].中國公共安全:學術版,2018(2):47-52.
[3]李炳濤.道路交通事故危險源分類與應對探析[J].中國公共安全:學術版,2017(1):29-33.
[4]張斌,張景峰.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救援及現場防護措施研究[J].時代汽車,2017(2):50-51.
[5]郝廷柱,郝常華.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救援警戒對策研究[J].中國應急救援,2019(4):51-55.
[6]杜承勇.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消防應急救援處置對策[J].中國應急救援,2017(4):33-36.
[7]郝常華.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處置措施探究[J].職業衛生與應急救援,2016(6):519-521.
[8]戰訓,陳奎帆.湖南衡陽“6·29”京港澳高速重大交通事故救援解析[J].中國消防,2020(1):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