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項目: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財會信息化競賽項目(4221616)。
摘要:基于數字化發展趨勢,探討數字化轉型與企業韌性的關系,以金風科技為例,研究發現:企業韌性主要表現為戰略韌性、管理韌性、關系韌性、資本韌性。數字化轉型通過提供信息化服務、實現智能化應用、完善數字化監管、開展數智化定制等路徑提升企業韌性,主要表現為財務績效提升、競爭優勢形成、發展潛力增強、客戶體驗升級。上述結果表明,數字化轉型確實能提升企業韌性。建議制造業企業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提高韌性水平,政府部門持續完善企業數字化轉型支持政策,促進數字經濟發展。通過對金風科技的案例分析,希望有助于拓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研究視角,豐富企業韌性的研究內容,為我國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實踐啟示。
關鍵詞:數字化轉型;企業韌性;綠色生產;風電行業;金風科技
0 引言
企業韌性是指企業在遇到突發危險沖擊時能夠應對變化做出迅速反應、恢復并持續成長的能力[1],主要包括戰略韌性、管理韌性、關系韌性、資本韌性。2015年,《中國制造2025》明確指出該行動綱領的核心是助力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工業信息化在其中起決定性作用。據《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統計,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超39.2萬億元,占GDP比重約38.6%。數字化轉型具有必然性,是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2]。本文拓展了從“數字+綠色”角度關于數字化轉型有效提升企業韌性的相關文獻,為制造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具體路徑與方法,推進監管機構加強數字監管能力,同時有助于投資者了解當前風電制造企業轉型現狀,合理規劃投資,獲取投資回報。
目前已有研究大都從傳統制造企業的角度研究企業數字化轉型,缺乏從“數字+綠色”的角度對企業數字化轉型模式的具體分析。此外,學術界很少將企業數字化轉型與韌性的提升相結合進行案例研究。本文通過分析風電制造企業如何提升自身韌性,并借鑒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產生的問題,結合數字化轉型理論及企業韌性理論等相關理論,提出數字化轉型助力企業提升韌性新路徑。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風科技”)是我國傳統風電設備制造企業,連續11年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是行業名副其實的龍頭企業。金風科技自2015年開始打造數字化新能源風電企業,以此有效提升企業韌性。因此,本文以金風科技為例,試圖回答3個問題:第一,數字化轉型能否提高企業韌性;第二,數字化轉型如何提高企業韌性;第三,數字化轉型影響企業韌性的效果如何。
1 文獻綜述
關于企業韌性的文獻主要集中在提升企業韌性的動因、路徑和效果等方面。Foris等[3]指出,提升企業韌性對應對環境不確定性具有重要作用。楊春華等[4]指出,資金鏈韌性是企業維系競爭力的基礎。吳士畫和顧建平[5]的研究表明,企業靈性資本作為高層次精神資本對組織韌性有正向影響。戚聿東和蔡呈偉[6]指出,智能軟件有效保證信息資源協同共享,確保信息動態同步,形成企業戰略韌性。槐瑩[7]指出,良好的互惠關系推動各層級之間形成資源網絡,有利于企業資源內部積累,同時資源網絡的形成決定了企業韌性。胡海峰等[8]指出,智能化自動化生產技術有利于提升產出效率,打造資源韌性。
關于數字化轉型的文獻主要集中在轉型升級的動因、路徑以及轉型效果等方面。Raithel[9]指出,智能制造對企業數字化轉型有重要借鑒意義。Liu等[10]發現,企業數字化轉型對促進創新績效提升起重要作用。楊卓凡[11]指出,消費端數字化能力倒逼供給端重塑產業體系,實現產業鏈數字化協同。李九斤等[12]指出,企業數字化轉型有利于進一步進行資源整合,優化成本管理結構。劉淑媛和黃火灶[13]指出,數字化轉型可通過業務數字化和數字業務化,借助IT和DT驅動實現。林川[14]發現,企業數字化轉型能抑制股價崩盤風險。薛鈴琦等[15]的研究表明,企業數字化轉型通過掃除供應鏈價值管理中的障礙提升企業競爭績效。Jin等[16]指出,網絡技術的擴散是被社會認可的企業創新基礎設施。黃大禹等[17]發現,數字化轉型對高科技企業提高風險承擔水平具有正向顯著性。楊洋和孫維峰[18]指出,數字化轉型與股價崩盤呈負相關,數字化轉型有利于穩定股價。馮圓[19]指出,推動我國企業數字化轉型可圍繞打造人才團隊展開,有利于降低人力成本。Liu等[20]指出,智能制造對我國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綜上所述,已有關于數字化轉型和企業韌性的文獻主要有兩點研究成果:一是企業借助構建互惠關系、建立共享平臺實現企業韌性的提升,從而抵御外部干擾、實現智能生產;二是企業通過智能制造以及拓展產業鏈實現企業數字化轉型,提升企業績效,從多個維度帶動企業韌性提升。然而,已有的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傳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研究較為普遍,研究數字化轉型影響企業韌性路徑與效果的文獻較少;二是目前研究大多單獨側重于企業數字化轉型或企業韌性提升,考察數字化轉型與企業韌性的關系的研究較少。后續研究應將企業數字化轉型與企業韌性結合,重新審視數字化轉型對企業韌性的影響。因此,本文以金風科技為例,分析數字化轉型能否提升企業韌性。
2 案例簡介
2.1 金風科技公司介紹
金風科技是國內最大的風力發電機組整機制造商。公司主業突出,核心優勢明顯,根植風力發電行業,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風機產品,還提供優質風電服務,并設計制作風電場投資與開發的解決方案,使客戶在風力發電價值鏈多個環節的需求得到滿足。截至2022年6月30日,金風科技三大股東分別為和諧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占比12.50%;新疆風能有限責任公司,占比11.78%;中國三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占比8.46%。金風科技股權結構相對分散,以財務投資者為主,無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
本文選取金風科技作為案例對象主要原因有:第一,金風科技市場占有率連續11年居國內市場第一,其發展中面臨諸多環境不確定性,企業韌性逐漸形成并促進轉型,因而具有代表性;第二,風電行業屬于新興產業,金風科技數字化轉型經驗對傳統制造業具有借鑒意義,數字化轉型有效平衡企業發展與社會責任,對企業韌性形成有重要作用,因而具有典型性。
2.2 金風科技數字化轉型
金風科技數字化轉型主要表現在信息化服務、智能化應用和數據化監管方面,見表1。公司積極拓展高新技術在風電服務業的應用,對現有風電機組運行數據的應用價值進行挖掘,以信息化為依托,建立高效的遠程服務體系。提高供應鏈信息化程序,降低維護成本,達到全生命周期采購成本最優。通過開展智慧服務,風電機組業務逐漸從主機產品向全系統解決方案轉型;以工業互聯網為主線,推動供應鏈和客戶的產業協同,首創“數字化+綠色化”新能源智慧模式,推進園區可再生能源系統建設,并購買核證減排量,建成首個“碳中和”園區,涵蓋智能微網、智能水務、智慧運維、智慧健康等方面。公司以研發制造、運維服務、海量數據為依托,對風機制造、運行、維修、保養的過程進行數據化監管,通過數據反映機組工作狀態,有效降低機組制造、運營、維護等環節的成本。
3 案例分析
3.1 數字化轉型提升企業韌性的路徑
金風科技通過數字化轉型,多維度、高層次打造“數字+綠色”發展模式,有效提升企業韌性。具體表現為:通過數字化促進能源降本增效,提升戰略韌性;通過數據化監管實現綜合治理,提升管理韌性;通過智能化應用打造綠色產業鏈,提升關系韌性;通過數智化定制洞察客戶需求,提升資本韌性。
3.1.1 數字化轉型提升戰略韌性
金風科技數字化清潔能源產業鏈見圖1。可以看出,金風科技專注核心業務,長期保持戰略的一致性,最大化提高資源利用率,塑造金風科技的戰略韌性,幫助企業渡過危機。通過智能算法及數字化技術,建設預警平臺、零故障能巢項目減少電量損耗,提高發電效率;利用增量售電能力使電價開源性增值,金風科技“數字+綠色”能源生產模式正式形成。金風科技從財務維度出發,在風電領域降低能源成本,提升企業戰略韌性。
3.1.2 數據化監管提升管理韌性
金風科技從學習與成長維度出發,利用數智技術從生產、風電機組、能源3個方面進行數據化監管創新,建立監管意識體系,提高綜合效率及管理韌性。在生產方面,金風科技的智能工廠通過數字信息系統實現對產品的全面質量管控。在風電機組方面,“風至”平臺為普通風力發電機注入智能化管控功能,利用診斷預警模型和智能感知技術,進行實時數據監管,對可能發生的故障進行預知和保護,提高故障處理效率。在能源方面,金風科技通過數字化平臺提供綜合能源服務以降低用能成本。全域雙碳智慧管理系統依托數字孿生平臺,聯合零碳管理中所需的多種步驟,實現能源管理可視化和零碳管理“一屏觀”。
3.1.3 智能化應用強化關系韌性
數字化轉型后,金風科技致力于打造綠色數字化供應鏈,從內部流程維度出發,率先引領各環節企業形成資源信息共享網絡,有效提升企業關系韌性。為順應國家“綠色設計平臺建設、綠色關鍵工藝突破、綠色供應鏈系統構建”的政策,金風科技率先推進企業全方位智能化綠色生產,聯合相關單位,實施智慧能源解決方案,形成風電產業綠色供應鏈,與歐伏電氣開展多個項目合作,通過節能為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見表2。
3.1.4 數智化定制打造資本韌性
金風科技從客戶維度出發,以數字化為基礎,定制風電機組運維套餐,實現數智化智能服務,提高洞察力,以提升企業資本韌性。金風科技的客戶主要關注點及企業回應方式見表3。可以看出,金風科技通過與供應商聯合打造產業鏈并利用自身遍布于全球的供給需求網絡,持續收集客戶需求與反饋,并及時將信息傳輸回總部,根據客戶需求與問題反饋,結合當前能力適配度最高的供應鏈定制商及可規模商用產品,為客戶定制最優服務套餐。
3.2 數字化轉型提升企業韌性的效果
構建企業韌性評價指標體系必須遵循定性和定量結合、易得性和標志性結合、個性與共性結合的原則。定量與定性結合能平衡企業韌性評價指標體系質和量的關系[21]。衡量企業韌性所需的指標要求可獲得并且具有標志性,同時指標選取需要考慮行業的特點,兼具共性和個性。本文參考企業韌性評價體系的構建原則,通過平衡計分卡從財務、內部流程、學習和成長、客戶4個維度綜合評價企業韌性,見表4。
3.2.1 財務績效提升
根據平衡計分卡,從財務維度來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和償債能力,推測數字化轉型對提升企業韌性在財務績效方面的效果。盈利能力是指企業獲取利潤的能力,其反映企業盈利能力及資本保值增值狀態。本文通過對營業收入、凈利潤、銷售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等指標進行分析,研究金風科技數字化轉型前后的盈利能力。
金風科技2013—2021年營業收入、凈利潤、銷售凈利率見圖2。2013—2015年,受美國風能生產稅抵免(PTC)政策調整影響,全球風電行業新增裝機首次出現大幅下降,而金風科技憑借多年經驗,保持了市場領先地位。2016年,受“搶裝潮”影響,金風科技營業收入增長率有所下降,但其前瞻性的戰略布局和多元化盈利模式,保證了企業營收和凈利潤穩定增長。2017—2021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出現下滑,行業競爭加劇。面對多種不利的環境因素,金風科技將轉型、創新、股本、增值作為指導思想,提升客戶體驗。為更好地突出企業韌性的重要性,本文在風電行業中選取一家同為風電龍頭但經營風格、經營策略與金風科技大為迥異的上市公司——華銳風電(華銳風電與金風科技同處風電行業,是中國第一家自主開發、設計、制造和銷售大型陸地、海上和潮間帶風電機組的專業化高新技術企業,并在中國率先自主開發出全球領先的5MW、6MW系列風電機組,具有可比性)進行對比,見圖3。金風科技ROE于2014年超過行業均值,保持穩定增長,并在2015年達到峰值,但華銳風電受2015年風電行業下行趨勢的影響,加之激進式擴張發展策略使得當年ROE大幅下降,說明其技術創新和數字化轉型能有效緩解不確定環境因素對企業經營的影響。
營運能力是指企業運用各項資產以賺取利潤的能力,其反映企業資產的質量、結構和運行狀態及企業對資產管理的水平。本文運用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等指標研究金風科技數字化轉型前后對各項資產運用效率高低。
金風科技2013—2021年營運能力見圖4。2013—2015年,金風科技應收賬款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總體呈上升趨勢,但上升速度緩慢,表明企業資產運用效率穩定提升;2015—2017年,企業數字化管理尚未完善,受“搶裝潮”影響,存在客戶延期支付或分期支付的情況,應收賬款周轉率和存貨周轉率下降。總資產周轉率下降主要由資產總額變大且收入來源發生變化所致。2018年,金風科技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數字化框架,使得存貨周轉率得到提升,截至2020年存貨周轉率達到最高值。2020年,金風科技持續推進產品競爭力的提升并帶動存貨周轉率的回升,說明數字化轉型增強了企業經營穩定性和風險抵抗力。因此,金風科技應適時處置部分低效資產,并通過技術創新、拓展銷售渠道等方式提高整體資產運用效率。
償債能力是指企業運用其資產償還債務的能力,反映企業財務狀況是否安全及面臨的財務風險強弱。本文通過與華銳風電對比,運用速動比率和資產負債率反映短期和長期償債能力,研究數字化轉型對金風科技償債能力的影響。
金風科技與華銳風電2013—2021年速動比率見圖5。可以看出,金風科技和華銳風電的速動比率在2013—2020年之呈下降趨勢,短期償債能力有所下降、短期流動風險有所上升。2015年,華銳風電在行業下行影響下,速動比率降至0.89,而金風科技依靠自身數字化轉型,短期償債能力較好,說明數字化轉型能幫助企業維持償債能力,有效提升韌性。數字化轉型在一定程度上能抵御外部不利因素的影響,企業仍需對財務風險做出進一步防范措施。
金風科技與華銳風電2013—2021年資產負債率見圖6。2013—2015年,數字化轉型前的金風科技資產負債率高于華銳風電,說明金風科技更能較好利用外部資金支持企業經營,但長期償債風險相對較大。2016年,華銳風電薄利多銷的經營策略迫使其擴大外部融資,資產負債率大幅上升超過同年的金風科技,而后幾年該指標有所回落,償債壓力減輕。2016—2020年,在數字化轉型之后,金風科技整體發展平穩,為擴大生產規模,融資力度有所加大,但其資產負債率基本穩定在68%且均高于行業均值,長期負債結構相對健康,較為合理地運用了財務杠桿。
3.2.2 競爭優勢形成
平衡計分卡內部流程維度測量指標主要分為運維、綠色供應商、智慧運營3個方面,圍繞無故障率、綠色供應商占比、ESG評級、智慧運營效果等進行企業競爭優勢分析。
金風科技的無故障率提升技術主要應用于風電場業務方面。目前該技術已應用于282臺機組,根據2021年的數據可知,5個月內金風科技實現無故障機組239臺,無故障機組占比達84.75%。金風科技風電場故障率變動情況見表5。可以看出,風電場應用無故障率提升技術后效果明顯。金風科技應用的無故障評估體系,成功實現風電場的多元化場景應用。只有憑借質量提升、客戶至上才能提升企業韌性,有效應對風電平價的時代趨勢,形成市場競爭優勢。
金風科技2020—2022年綠色供應商及其相關情況見表6。由表6可知,2020—2022年,金風科技綠色供應商占比總體呈上升趨勢。2020年綠色供應商僅80家,占主要供應商的21.39%。截至2022年末,金風科技綠色供應商占比高達57.39%。此外,根據SOAM智慧運營管理系統數據,截至2022年末,金風科技通過數字化技術累計降低性能損失5%、降低停運損失7%,深入數據驅動力;降低配件成本45%、優化檢修窗口55%,穩固資產抗風險力;降低限電損失20%、降低考核風險80%,提升市場把握力。可見金風科技長期以來重視數字化轉型,并以“數字+綠色”為發展戰略,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
3.2.3 發展潛力增強
平衡計分卡學習和成長維度指標主要分為創新、員工、公益維度3個方面,本文在指標維度中選取研發投入及人員、員工流動率、公益投入進行企業發展潛力分析。
就企業創新性而言,見表7和圖7,金風科技在研發人員、研發投入等多方面出現了跨越性進展,企業研發創新能力穩步提升,研發人員數量和比例長期處于較高水平。同時,金風科技在研發方面始終保持高額投入,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長期高于4%,在風電制造行業中處于較高水平。2019年,盡管受行業及市場變化影響,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卻仍將研發投入穩定在15.57億元,有助于提升行業競爭力,有效應對行業市場不確定性。就專利創新而言,自2014年起,金風科技國內授權專利數量突增,2015年同比增長71.65%,此后數年,金風科技國內授權專利數量呈直線增長,可見數字化轉型后金風科技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與發展可持續性。
就員工流動率而言,2014—2021年金風科技員工總數不斷增加(見表8),主要歸功于企業發展前景向好以及員工待遇較好等因素,使得員工流動率基本穩定在0~30%。企業員工團隊相對較為穩定,并且有持續擴大的趨勢,能夠加強企業應對風險以及不確定環境的靈敏性反應,有效提升企業韌性。
金風科技重視公益投入,致力于公益事業,其該項投入見表9。2019—2021年,金風科技每年都有在公益項目上做出捐贈。此外,金風科技為公益事業所排出的志愿者數量穩步提升,從2019年302人增加至2021年的2 082人,志愿者投入小時數保持較高水平。
3.2.4 客戶體驗升級
平衡計分卡客戶維度測量指標主要分為服務、品質、市場維度3個方面,本文在指標維度方面中選取客戶滿意度、前五大客戶占比、市場目標進行企業客戶體驗分析。
在客戶滿意度方面,金風科技致力于提供差異化產品,提供優質服務、完善客戶投訴處理流程等,努力提升客戶體驗。2021年,金風科技以問卷調查形式,根據指標計算得出市場客戶滿意度為94.7分,客戶投訴解決率為100%。由此得出,金風科技服務市場整體滿意度較高,在風電制造行業屬于高顧客滿意度企業。
金風科技2014—2021年前五大客戶銷售額及其占比見圖8。2014—2021年,金風科技前五大客戶占比始終保持在34%以上,基本穩定在38%~40%。總體而言,大客戶保持率相對穩定。2020年,金風科技前五大客戶銷售額較2019年增加83.2億元,同比增長63.24%,占年銷售總額的38.17%;2021年,金風科技銷售額繼續保持在200億元以上,達208.72億元,占年度銷售總額的41.27%。由此可見,大客戶對企業的信賴程度持續提高,企業的客戶服務較為優質。
就企業市場目標而言,金風科技注重產品的質量與服務滿意度。當前,金風科技在國內風電制造業市場份額位列第一,并不斷開辟海外市場,估計2025年海外風電市場占有率將達5%,在市場趨勢向好的基礎上,有持續增加市場份額的可能。
金風科技數字化轉型對企業韌性的影響路徑及效果見圖9。可以看出,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數據化、數智化打造企業韌性,金風科技并逐步形成企業優勢,助力企業可持續發展。
4 研究結論
本文考察環境不確定情境下數字化轉型與企業韌性提升的關系,構建企業韌性評價指標體系,基于金風科技案例,探討數字化轉型對企業韌性的影響,得出3點結論。
第一,企業韌性主要表現為戰略韌性、管理韌性、關系韌性、資本韌性,其形成原因包括打造數字化運維系統、提供差異化定制服務、全面管控提升滿意度等方面。為提升企業韌性,減少外部不確定環境因素的干擾,金風科技利用數字信息技術打造數字化運維系統、提供差異化定制服務、形成全面化管控體系,為金風科技轉型提供重要基礎。
第二,數字化轉型通過提供信息化服務、實現智能化應用、完善數字化監管、開展數智化定制等路徑提升企業韌性。金風科技憑借“數字+綠色”的發展模式,成功通過能源數字化管理助力企業降本增效,綠色供應鏈生產助力企業節能減排,數字化監管提升企業綜合效率,數智化定制洞察企業客戶需求,為企業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數字化轉型提升企業韌性主要表現為財務績效提升、競爭優勢形成、發展潛力增強、客戶體驗升級。在本案例中,根據平衡計分卡,利用企業韌性評價指標體系分別從4個維度分析。從財務維度來看,轉型后金風科技盈利能力明顯提升,能較好控制財務風險;從內部流程維度來看,專注自身發展,競爭優勢逐步形成;從學習和成長維度來看,金風科技專利數不斷增長,未來發展空間廣闊;從客戶維度來看,金風科技秉持“成就客戶”的企業文化,洞察客戶需求,提升客戶滿意度,能夠有效拓展市場份額。
5 結語
金風科技的數字化轉型具有普遍實用意義。因此,本文提出3個方面建議。其一,企業應該針對自身面臨的不確定環境選擇符合自身企業特點的轉型路徑,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企業要把提質增效、低成本發展戰略舉措落實落細到經營管理全流程,加快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持續優化資產負債結構;應積極承擔企業轉型的社會責任,引導更多企業通過數字化轉型提升自身韌性。其二,監管機構應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發展模式中扮演推動者和監督者的角色,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趨勢下,監管機構要構建數字化監管平臺,統一轉型后企業資產的計算口徑和范圍,在日常監管中,要及時發現問題,快速準確地向出資人報告企業重要經營管理情況、重大風險和重要決策,以防范資金鏈斷裂帶來的巨大風險。其三,投資者應綜合企業內外信息降低信息不對稱問題帶來的投資風險。投資者在投資前需要充分了解被投資企業的情況,關注經營管理動態、戰略決策,同時做好風險評估工作,靈活調整投資策略,審慎投資。
參考文獻
[1]蔣巒,凌宇鵬,張吉昌,等.數字化轉型如何影響企業韌性?基于雙元創新視角[J].技術經濟,2022,41(1):1-11.
[2]張繼棟.地方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路徑探討[J].現代管理科學,2021(3):96-102.
[3]TIBERI U F.The start-up manager in times of crisis: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for increasing the resilience of companies and sustainable reconstruction[J]. Sustainability,2022,14(15):9140-9140.
[4]楊春華,酈浩成,陶曉琪,等.基于關系治理的韌性資金鏈構建:以疫情下上汽集團為例[J].財會通訊,2021(22):10-15.
[5]吳士畫,顧建平.企業家靈性資本對組織韌性的影響:基于組織學習視角[J].財會月刊,2021(21):107-114.
[6]戚聿東,蔡呈偉.數字化對制造業企業績效的多重影響及其機理研究[J].學習與探索,2020(7):108-119.
[7]槐瑩.新冠疫情下企業韌性策略:以格力電器為例[J].現代企業,2022(8):35-37.
[8]胡海峰,宋肖肖,竇斌.數字化在危機期間的價值:來自企業韌性的證據[J].財貿經濟,2022,43(7):134-148.
[9]RAITHEL B. Digital transformation,smarter manufacturing: expert interview series, bernd raithel, siemens[J]. Control Engineering, 2021,68(10):12-12.
[10]LIU H H,WANG P,LI Z J. Is there any difference in the impact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n the quantity and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aking Chinas agricultural listed companies as an example[J]. Sustainability, 2021,13(23):12972-12972.
[11]楊卓凡.我國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模式、短板與對策[J].中國流通經濟,2020,34(7):60-67.
[12]李九斤,袁冬夢,徐妍妍.企業財務數字化轉型:基于美的集團的案例研究[J].財務管理研究,2022(5):1-8.
[13]劉淑媛,黃火灶.“一軸兩翼、雙發驅動”的數字化轉型模型與應用[J].財會月刊,2022(9):120-129.
[14]林川.數字化轉型與股價崩盤風險[J].證券市場導報,2022(6):47-57.
[15]薛鈴琦,謝清華,王海兵.數字化轉型能提高企業競爭績效嗎:基于供應鏈價值管理的視角[J].財會月刊,2022(13):61-70.
[16]JIN J,MA L,YE X W. Digital transformation strategies for existed firm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data ownership and key value propositions[J]. Asian Journal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2020, 28(1):77-93.
[17]黃大禹,謝獲寶,鄒夢婷,等.數字化轉型對企業風險承擔水平的影響:作用機制與影響渠道[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2(9):1-10.
[18]楊洋,孫維峰.數字化轉型有助于緩解企業股價崩盤風險嗎?[J].晉中學院學報,2022,39(3):36-43.
[19]馮圓.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財務成本政策配置與行為優化[J].會計之友,2022(16):19-26.
[20]VATANKHAH A. A digital twin-driven approach towards smart manufacturing: reduced energy consumption for a robotic cellular[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2020,34(7-8):1-16.
[21]趙聰慧,范合君.企業數字化轉型評價體系構建、進程測度與提升路徑[J].財會通訊,2022(10):1-9.
收稿日期:2023-02-02
作者簡介:
王羽軒,女,2002年生,本科在讀,主要研究方向:財務數字化。
吳偌冰,女,2001年生,本科在讀,主要研究方向:財務數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