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項目:山東省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計劃(SDYKC19200)。
摘要:在綠色發展和“雙碳”戰略背景下,傳統以經濟績效為主的評價體系已經不適應煤炭企業綠色低碳轉型、可持續發展的需求?;贒PSIR模型,從驅動力、壓力、狀態、影響、響應5個維度選取環境績效評價指標,利用層次分析法賦權,構建煤炭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環境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并以兗礦能源為例,對各維度及環境績效進行評價,提出了促進煤炭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的意見建議。
關鍵詞:煤炭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環境績效評價
0 引言
全球氣候變暖引發各種生態環境問題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威脅,為此,我國率先提出了高質量發展、“雙碳”戰略。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明確指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刂苹茉聪M,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作為化石能源的主要供給者,煤炭企業面臨綠色低碳轉型,以確保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冃гu價是引導煤炭企業轉型升級的指揮棒,構建煤炭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環境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有利于引導煤炭企業綠色低碳轉型。
關于環境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國外學者主要從可持續發展[1]、運營管理[2]、自愿環境管理[3]等方面設計;從生命周期理論[4]和利益相關者[5]等視角對環境績效指標進行細化。國內學者考慮不同企業類型的特點,為鋼鐵[6]、冶金[7]、印染[8]等行業設置了專門的環境績效評價指標。圍繞綠色發展理念,有學者認為綠色文化[9]、綠色并購[10]和綠色治理[11]等對環境績效評價會產生影響。還有學者結合三重績效理論[12]、全球價值鏈理論[13]和PDCA循環[14]等理論構建環境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關于環境績效評價的研究文獻頗豐,但關于綠色低碳轉型視角的環境績效評價研究較少,而且指標之間的邏輯性和系統性不強。本文基于DPSIR理論模型,以兗礦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兗礦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為例,從驅動力(Driving Force)、壓力(Pressure)、狀態(State)、影響(Impact)和響應(Response)5個維度設計環境績效評價體系。
1 煤炭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環境績效評價的理論分析
1.1 理論依據:DPSIR模型
DPSIR模型最早由歐洲環境署(EEA)研究推廣,其指標體系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和關聯性,同時可以有效反映社會、經濟、環境之間的因果關系。該模型從驅動力、壓力、狀態、影響和響應5個維度評價。其中,驅動力維度是指推動企業生產規模擴張和產業技術升級,以及導致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狀況變化的根本原因;壓力維度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消耗的資源,以及產生的各種廢物,是導致資源和環境變化的直接原因;狀態維度是指為保障企業經營發展,滿足國家政策要求,企業在提高資源使用效率以及環境治理方面的執行情況;影響維度是指由于資源、能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以及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企業不當經營行為對經營成本產生的影響;響應維度是指企業為避免對資源和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阻礙企業發展而采取的行動。5個評價維度之間因果鏈關系清晰,能夠系統地反映企業生產經營對環境造成影響的動因、結果與對策。
1.2 指標設計
根據DPSIR模型,參考國際機構與國家環保部門發行的相關環境績效評價標準,如國際標準化組織的 ISO14031,我國環境保護部發布的《“國家環境友好企業”指標解釋》《企業環境行為評價技術指南》等,以及國內外學者對于環境績效研究的研究成果,從DPSIR模型5個維度設計煤炭企業環境績效評價指標,見圖1。
1.3 指標賦權
為了構造判斷矩陣確定指標權重,采用AHP專家咨詢的方法,選擇22位專家進行詢問并發放調查問卷,對準則層和指標層各指標的重要程度打分。利用YAAHP12.6軟件計算權重結果并進行一致性檢驗,對不一致的判斷矩陣利用軟件檢查功能進行修補,得到的各層級指標權重,見表1。
2 兗礦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環境績效評價案例分析
2.1 案例介紹
兗礦能源是由山東能源集團控股的境內外上市公司,主營煤炭、煤化工、機電裝備制造、電力及熱力業務。該公司借助國家“雙碳”戰略及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政策,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持續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始終堅持公司成長與股東、員工發展并重,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社會和諧并重,綠色低碳轉型取得了較好效果。
2.2 評價指標數據搜集及標準化處理
根據兗礦能源公開披露的信息,搜集整理了公司2017—2021年度各項評價指標數據。為了使評價結果全面、客觀,評價指標涉及正向指標和負向指標,而且指標單位不一致,需要進行標準化處理,處理后的各項指標數值,見表2。
2.3 環境績效評價結果及分析
在確定評價指標權重值和對指標數值進行標準化處理后,計算出各維度企業環境績效綜合評價得分見表3。為了解企業環境績效水平,從劃分的5個準則層進行分析,從中找到環境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
從驅動力指標來看,評價分數波動較大,營業收入增長率和凈利潤增長率不穩定影響了財務績效,進而影響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能力和積極性,不利于企業綠色低碳轉型。從壓力指標來看,評價分數基本處于逐年上升的態勢。主要因為企業原煤生產綜合能耗較2018年增加,單位產值污染物的排放以及資源消耗得分呈上升趨勢,“三廢”排放達標程度均為100%。從狀態指標來看,評價分數也基本處于逐年上升的態勢。主要因為企業環境治理投入率在下降,資源回收利用率逐年提高。從影響指標來看,總體在不斷下降,主要受資源稅率和環境保護稅率的影響。資源稅率先上升后下降,而環境保護稅率先下降,在2021年又有所上升。從響應指標來看,評價分數總體在不斷上升,2019年有所下降,其主要原因在于研發人員比重下降。綜合來看,兗礦能源環境績效基本穩定,受國家綠色低碳和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政策影響,2019年之后,公司轉型力度加大,環境績效逐漸改善。
3 提高煤炭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環境績效的意見建議
3.1 推動煤炭企業生產方式及產品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首先,充分利用綠色低碳技術,加快產品生產方式和產品結構的轉型與升級,大力發展潔凈煤和煤電一體化,引進高新煤化工技術及其他配套項目,實現煤炭企業產品的綠色化和低碳化。其次,將大數據、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推動企業重點領域的數智化轉型,打造煤炭智能開采及質量控制平臺,實現煤炭生產全過程的實時監測和信息共享,確保煤炭生產與加工的安全、綠色和高效。最后,應積極拓展水電、風電和核電等新能源領域,提高新能源產品所占比例,實現產品結構低碳化和綠色化。
3.2 加大煤炭企業綠色技術研發投入和機制創新
綠色技術是煤炭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的關鍵,而影響綠色技術創新的關鍵是技術人才、研發投入和創新機制。首先,對于技術人才應堅持“引育并舉”“不求所有但為所用”的原則,不斷提高綠色技術人才所占比重;其次,對于綠色技術研發投入應采取“保底+行業景氣度”政策,保底是基礎,同時,應考慮煤炭景氣指數的變化調整研發投入占比,使煤炭企業能夠在行業景氣時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再次,對于創新機制應堅持政產學研聯動,充分發揮各類技術創新資源的優勢,協同創新解決卡脖子的技術難題;最后,實施年薪制或股權激勵,激發專業技術人員的創新能力,為煤炭企業綠色低碳轉型提供持續創新動力。
3.3 推行環境績效評價引導煤炭企業綠色低碳轉型
傳統的以財務績效為主的績效評價體系已不適應煤炭企業綠色低碳發展需要,建立健全環境績效評價體系,推行經濟、社會和環境績效并重的綜合績效評價體系。首先,可以通過業財融合等手段建立健全環境管理組織架構,完善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制度,為實現環境績效目標提供組織保障;其次,應將環境績效目標層層分解落實到位,將環境績效指標與經濟、社會績效指標統一納入績效評價體系,實現全面績效管理;最后,企業應牢固樹立綠色低碳績效的文化理念,踐行生態文明思想,讓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成為煤炭企業的行為準則。
4 結語
在綠色低碳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綜合考慮財務、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資源利用、環境治理等多個方面,利用DPSIR模型和層次分析法對煤炭企業進行環境績效評價,保證企業切實履行環境責任和有效實施環境管理,同時有助于國家“雙碳”戰略目標的實現,是應對氣候變化風險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 ZAHAROVA E A, LIHACHEVA N A.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oil refineries[J].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of Fuels and Oils,2021,57(3):482-486.
[2]TRUMPP C,ENDRIKAT J,ZOPF C,et al. Definition,conceptualization,and measurement of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a multidimensional construct[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5,126(2):185-204.
[3]KUMAR S,SHETTY S. Does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mprove market valuation of the firm: evidence from Indian market[J].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Policy Studies,2018,20(2):241-260.
[4] WAHYONO Y,HADIYANTO H, BUDIHARDJO M A,et al. Assessing th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of palm oil biodiesel production in indonesia:a life cycle assessment approach[J]. Energies,2020,13(12):3248.
[5]BAAH C,AGYABENG-MENSAH Y,AFUM E,et al. Do green legitimacy and regulatory stakeholder demands stimulate corporate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ies,environmental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an emerging economy[J].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2021,32(4):787-803.
[6]王燕,王煦,趙凌云.鋼鐵企業環境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基于生態文明的視角[J].生態經濟,2016,32(10):46-50.
[7]袁靜靜,袁廣達,彭大菊.環境承載力下冶金企業環境與經濟綜合績效評價[J]. 財會通訊,2021(24):108-111.
[8]湯玥,劉燁彤,高海龍,等.印染企業環境績效評估研究:以江蘇省太湖流域為例[J]. 環境污染與防治,2022,44(1):92-98,103.
[9]郭凌軍,周永生. 綠色文化、廢物管理與環境績效關系實證研究:一個中介調節模型[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20,34(5):15-20.
[10]王文華,沈嘉敏. 綠色并購對企業環境績效的影響:綠色技術創新的中介作用[J].企業經濟,2022,41(9):95-106.
[11]李維安,張耀偉,鄭敏娜,等.中國上市公司綠色治理及其評價研究[J].管理世界,2019,35(5):126-133,160.
[12]袁靜靜,袁廣達,張悅斌. 三重績效理論下我國石油企業環境績效評價研究[J]. 會計之友,2021(3):110-116.
[13]王丹,李玉萍.基于全球價值鏈和利益相關者理論的跨國公司環境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 科技管理研究,2015,35(5):79-83.
[14]李冬偉,黃波. 基于PDCA的企業環境績效評價體系構建[J]. 財會通訊,2018(20): 68-71,129.
收稿日期:2023-02-13
作者簡介:
吳樹暢,男,1968年生,博士研究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
彭芳菲,女,1999年生,碩士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管理會計。
郭云,女,1968年生,碩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財務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