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人才是振興鄉村的關鍵因素,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也是鄉村振興取得成功的不二法寶。為使農村人力資源管理更加精細,更好地發揮各類人才的作用,需要打破目前單一型的鄉村人才劃分模式,將鄉村人才按照“空間型劃分方式”和“功能型劃分方式”2種劃分方式進行交叉分析,使其整合成一種新型鄉村人才劃分類型——交叉型鄉村人才類型。通過對鄉村人才應用交叉分類模型構建體系,分別詳細闡述交叉分類模型下鄉村人才的基本類型,在此基礎上闡明此分類方式的應用優勢及意義,助力鄉村人才振興,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人才振興;鄉村人才分類;空間型人才分類;功能型人才分類
中圖分類號:C961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03-0023-04
Abstract: \"Talents are the key to 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rural area.\" Talents area key factor of revitalizing the rural area, an important means to achiev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also a magic weapon for the succes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order to make the rural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more refined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all kinds of talents, it is necessary to break the current single division mode of rural talents. This paper makes a cross-analysis of rural talents according to the two division modes of \"spatial division\" and \"functional division\", so as to integrate them into a new type of rural talent division-cross rural talent type.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ross-classification model to the construction system of rural talents, this paper expounds in detail the basic types of rural talents under the cross-classification model, and on this basis,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advantages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classifica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talents,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alent revitalization; rural talent classification; spatial talent classification; functional talent classification
實現鄉村的振興,必須依靠人才。我們要大力發展鄉土人才支持他們回鄉發展以及創業,為他們提供政策扶持,鼓勵這些人才留在鄉村,鄉村的發展需要這些人才來支撐。這充分表明人才對于鄉村的重要性,再次闡明“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重要意義。隨后,“鄉村人才”“鄉村人才振興”等詞在中央和各地方的政策性文件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我們要從城市各個領域引進優秀的人才,積極引導這些人才投身于鄉村改革之中;2021年2月23號,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系統提出了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意義、基本原則及各項要求。
鄉村人才振興必須以人才類型劃分為前提。針對不同的人才類型精準施策才能實現農村人才“留下來”“聚起來”“干起來”,為振興農村人力資源提供必要保障。推動鄉村振興和鄉村人才多樣化發展,需要大力發揮各類人才的集體力量,要求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分類,深化鄉村人才分類理念,提高鄉村人才類型劃分的精準性,拓展不同類型人才發揮作用的空間,提升各類型鄉村人才的應用價值。
1 "鄉村人才類型劃分界定
1.1 "鄉村人才概念界定
近年來,由于“鄉村人才”一詞出現頻率非常高,它在公眾心目中越來越根深蒂固。從漢語的意義上來說,鄉村人才一詞中涵蓋“鄉村”與“人才”兩個詞匯,需要從2個角度進行分解闡釋。“鄉村”與“農村”在字面意思上非常接近,一般可以理解為“城市”的對立面,在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之后,“鄉村”已不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字面意思,它還包含著更多的社會意義,成為了一個包括地域、產業、社會和文化等豐富內涵的綜合性概念。“人才”一般是一種具有相對高素質或者具備某種特殊技能的群體。綜合來看,鄉村人才是一種以多種屬性為基礎的復合體系,可以認為“鄉村人才是指在鄉村各個行業中具有一技之長的人才,或者具有致富能力或致富帶動能力的勞動者”[1]。
1.2 "鄉村人才類型定義
面對復雜的鄉村人才群體,科學、合理、清晰的分類是實現鄉村人才振興的前提任務。郜亮亮等[2]提出,鄉村人才應按照城鄉區域和行業進行劃分,但是這兩種分類方法只能涵蓋部分類型的人才,而其他類型的人才則有重疊,并通過收集與鄉村人才相關的各種文件,對鄉村教師、新型職業農民和大學生村官等六類人才發展情況做統計調查,提出政策建議。高春華[3]積極對鄉村振興實施加以創新,著重加強基層人才管理、治理,發展農村,提升人才素質。郭俊華等[4]就鄉村發展中的“人才”問題進行了論述,指出了當前農村“核心黨組織”“優秀骨干”“優秀農村專家”等人才缺乏問題,做了大量詳盡的說明,旨在深入分析鄉村人才的現狀并對此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于鄉村人才類型的問題,學術界中的不少學者主要致力于研究某一種特定類型并探討其在鄉村振興工作中的意義。但是基于鄉村發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再加上鄉村人才的日益多元化,對于鄉村人才的精細化研究也應早日提上日程。為此,結合各界學者對于鄉村人才的廣泛探討,本文將鄉村人才類型定義為依據不同屬性及不同功能對鄉村人才進行劃分所形成的多樣化人才群體。文中整體以國家出臺的農村人才相關的政策文件作為劃分依據,通過搭建各類功能人才個體與整個鄉村在空間意義上的人才類型二者間的聯系,將“鄉村人才”的類型劃分為空間型和功能型2種類型。使2種類型交叉形成立體模型,考察不同類型的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的成效,并詳細分析各類鄉村人才存在于鄉村的意義和價值。
2 "鄉村人才類型劃分的現狀及其局限性
目前,關于鄉村人才類型的劃分基本是從功能和空間2個維度進行類型區分,也有學者從關系的角度進行劃分,將與鄉村是否有“血緣、親緣、地緣“關系為劃分標準,把參與鄉村振興的各類人才劃分為內生型和嵌入型兩種類型”[5]。但這些劃分都未能脫離平面、兩分的劃分思維,存在一定局限性。
2.1 "功能型劃分
2021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鄉村人才根據其職能,細致地劃分為“農業生產經營人才”“農村二三產業的發展人才”“鄉村公共服務的人才”“鄉村治理人才”和“農業農村的科技人才”這5種類型。《意見》指出,“鄉村振興,關鍵在人。”該意見展開討論不同功能類型的鄉村人才對于全面推動鄉村振興的使命和責任,從分析每種人才在不同環境下擔負的職責出發,切實強調全方位培養各類人才的重要性。
培養“農業生產經營人才”旨在重點培養生產經營業的農民,為其提供科學合理的指導,對整個產業鏈實施全面培訓,嚴格按照制定標準來管理農民,打造一支能夠引領黨的事業、推動地區發展的農村人才領導隊伍;“農村二三產業發展人才”是著重培養除第一產業以外的人才如采礦業、建筑業和商業等改善農村環境及生活質量,為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共同促進鄉村的發展;“鄉村公共服務人才”則是富有公益特性的一些范疇,為推動鄉村教育、體育、文化等方面的人才建設;“鄉村治理人才”旨在科學合理運用治理人才,再結合此鄉村的發展情況,聯合各村干部共同治理鄉村,提高鄉村的發展質量,或采取在校學習、送教下鄉等方式進行鄉村治理等工作;“農業農村科技人才”重點是推動農村科技發展,運用科技手段為鄉村發展作為輔助,廣泛召集各農業科技推廣人才,引領鄉村走上一條“數字化”發展道路,縮小城鄉差距。
一批高質量人才的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實施的重要原則和保障,鄉村振興取得成效的關鍵還是要看人才是否發展成熟。為了能為農業農村的振興帶來質的飛躍,以功能型劃分的鄉村人才要始終堅持多元主體發揮各自優勢,積極參與到鄉村振興的大家庭中來。讓各類農村的人才共同組成一支術業有專攻、結構合理和心系鄉村的高質量人才隊伍,為鄉村人才振興儲備力量,加快鄉村振興的步伐。
2.2 "空間型劃分
要優化發展鄉村人才的工作機制,就要充分調動農村現有的人力資源,聚集更多人才融入到鄉村中來。鄉村人才隊伍是一種廣泛性系統,空間型鄉村人才類型主要指的就是各人才和鄉村在空間維度上構成的關聯。因此,為了便于界定鄉村人才的類型,主要有3類:一是與鄉村有著不可割舍的聯系,且一直未脫離鄉下的“在鄉人才”;二是潛在地以外部條件豐富自己的技能和經驗后,再回到鄉村去發展的“返鄉人才”;三是基于政策、市場因素等吸引而來的“下鄉人才”。
“在鄉人才”指的是所有在鄉下出生和成長,并一直未能脫離鄉下的人。村子里的人們和鄉村緊緊相連,有著鄉村與故土的感覺,大多希望自己參加鄉村治理,甚至甘愿為自己的鄉里貢獻力量,以適應自身生活與發展需求。這是農村空間中占比最大主體,是農村人才培養的主力軍,是農村人才工作自發動力的最佳表現。
“返鄉人才”主要指之前有在農村居住的經歷但是并沒有繼續留在村子里接受教育或者發展,而是借助外部條件來接收更先進的知識。拓寬眼界后,再返回鄉村繼續發展的人才,例如工人、大學生等。大學生們由于長期在村外歷練生活而逐漸累積起了各種技術、經驗知識及相關專業的知識,可以說他們是鄉村內部至關重要的潛在人才和支撐力量。他們帶著親屬關系、血緣關系和對農村的親近感回到農村,而且這個群體往往帶著豐富的資源返回農村,能夠為鄉村振興貢獻極大的有生力量。
“下鄉人才”是指那些本來是處于城市,但是由于對鄉村振興工作具有“智慧”“資金”“科研意義”投入的人,這些人主要是行政人才,大多是參與鄉村振興的駐村干部和大學生。駐村干部是由于工作職責等因素下鄉,致力于鄉村治理,引領鄉村走上復興、富裕道路的人才。而大學生村官則通常是以協助鄉村治理工作人員的方式參與到鄉村治理中為鄉村事業做出貢獻的人才。
2.3 "單一視角下鄉村人才類型劃分的局限性
每個單一的個體隨著社會關系的轉換所扮演的角色都不相同,所以,每個角色都有其特征和功能。在鄉村治理與鄉村振興的工作中也相一致,這些不同身份的單一個體共同融入治理與振興的隊伍中,在不同的領域發揮著各自不同的能力。但是毋庸置疑的一點在于,這些不同角色的單一個體都是巨大的潛力股,他們努力奮斗的共同目標只有一個——發展和振興農村。根據不同的角度,鄉村人才的分類方式也不盡相同,根據前文探討的鄉村人才的功能型劃分方式,可以將其按照多元主體的不同功能劃分成5種人才類型;再從其空間型劃分方式出發,又可以將其分為空間意義上的3種人才類型。不同視角下鄉村人才類型所涵蓋的范圍不一,若是單獨采取這2大類分別籠統的定義鄉村人才,而不考慮各類鄉村人才和整個鄉村內部對應的關系多而繁雜,不免會出現治理主體不明晰的情況所以僅使用單一視角去劃分整個鄉村人才,將會限制整個鄉村振興戰略的高效進行,從而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
目前,單一的人才劃分具有很大局限性,不利于鄉村人才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由于人才越發多樣性,運用單一的劃分方法進行大致分類只能將其廣泛的定義,無法對該種人才進行清晰定位。有時候并不能夠及時應對和解決一些問題,甚至引發多個人才類型只能對應一個大類型的“多對一”難題,充分體現了單一性劃分方式存在的局限性,使得鄉村振興工作進程放緩,不利于鄉村振興工作高效、有針對性的實施。因此亟待采取更微觀的劃分方式將每一類主體在不同大類劃分中做到一一對應,減輕實施壓力、加快鄉村振興的進程。針對不同的個體,要加快落實人才類型的精確性,深入拓寬各種人才類型,做到“一對一”的人才劃分,優化鄉村振興工作,鄉村人才作為稀缺的人力資源要做到充分利用,使其效益發揮極致,為人才細化管理做貢獻。
3 "交叉視角下鄉村人才類型劃分
為了能夠更加清晰地反映細化的鄉村人才種類,本文以鄉村人才的“空間型劃分方式”和“功能型劃分方式”2種劃分方式為依據建立模型,對2種不同視角下的鄉村人才分類進行交叉分析,將其整合成一種新型鄉村人才劃分類型——交叉型鄉村人才類型。表1能更直觀地體現出交叉型鄉村人才類型基本涵蓋的所有鄉村人才類型。
表1通過將功能和空間2個維度進行交叉劃分出15種類型,并且這15種類型的鄉村人才還可以進行進一步細分,均可以在鄉村找到具體的對應人群,具有較好的適用性。
1)在鄉人才與功能型人才交叉而形成的人才類型。主要包括在鄉農業生產經營人才、在鄉二三產業發展人才、在鄉公共服務人才、在鄉鄉村治理人才和在鄉農業農村科技人才5種類型。這部分人才主要是因血緣、親緣和地緣關系而留在農村的人才,通常是鄉土情結的體現。這些人才一直生活在農村地區,是整個村莊最核心的人才力量,他們往往擁有相當豐富的經驗和履歷,且熟知于這些領域,不僅可以憑借此來提升個人能力,還可以鼓動身邊的人才,逐漸影響擴散到整個村子及附近的村子,起帶頭作用,引領集體走上發展之路。
2)返鄉人才與功能型人才交叉而形成的人才類型。主要包括返鄉農業生產經營人才、返鄉二三產業發展人才、返鄉公共服務人才、返鄉鄉村治理人才、返鄉農業農村科技人才5種類型。與留鄉人才相似,這部分群體同樣與鄉土存在親緣、血緣、地緣的關聯,只不過是后期選擇再返回鄉村,而不屬于始終留在鄉內的人才。這類后期返回鄉村的人才是以借助外部條件來提升個人能力和經驗后再回農村立足的人才,還包括回到農村不忘初心始終積極投身致力于帶動鄉村發展的各類社會人才和專業人員等,通常具有較為豐富的資源,能夠為鄉村發展注入新的血液。
3)下鄉人才與功能型人才交叉而形成的人才類型。主要包括下鄉農業生產經營人才、下鄉二三產業發展人才、下鄉公共服務人才、下鄉鄉村治理人才、下鄉農業農村科技人才5種類型。此類型人才與鄉村和村民沒有任何感情上的聯系,不存在血緣、親緣等關聯。這類人才身在城市,但因諸類要素而下鄉投身于鄉村振興建設。這類人才是鄉村治理、鄉村振興的“主導力”,能夠把鄉村的力量集中起來,把自己和各種資源聚集在一起,從而幫助鄉村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
4 "交叉型鄉村人才類型劃分的優勢
4.1 "細化人才類型,做到“精準定位”
鄉村人才類型的交叉分析,使得鄉村人才的類型細化,定位明確,能夠實現鄉村人才管理的完善。隨著鄉村振興工作的穩步進行,各類鄉村人才在鄉村建設中的作用必定是巨大的,不同類型的農村人才有著不同的經驗和功能,可以據此設計制度,引導他們采取促進鄉村振興的行動,很大程度上為鄉村治理和發展提供便利,從而加快鄉村振興的進程。
4.2 "讓人才得到有效利用,避免“一刀切”
鄉村人才是稀缺資源,如何充分利用好人力資源且保證其發揮最大效益是鄉村振興工作中值得令人深思的地方。“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交叉型鄉村人才的運用使得人才管理更加方便快捷,目標精準,效益最大化。基于鄉村人才的差異性,制定細致劃分人才的政策是必要選擇,切實有效地避免人才管理“一刀切”,打造差異化的人才管理模式,使鄉村人才能夠人盡其才,為鄉村振興戰略安裝上“加速器”。
4.3 "優化人才結構,促進人才發展“多樣化”
在我國復雜的、多層次的人才結構中,管理層次尤為重要。許多措施都是由上級制定的,進而從一層傳到另一層,在這一路徑中能夠充分了解鄉村人才的差異性,使得這些差異性更凸顯出合理的人才分類法的必要性。各個農村的發展程度是不一樣的,從而彼此之間在經濟和人力上也會有很大的差異,對于這些差異,就必須針對每一類農村人制訂出不同的適用性政策。所以,交叉型鄉村人才類型中細化的基本人才類型能使政策落實更加具體化,實現人才結構優化,建立結構合理的鄉村人才隊伍。
5 "結束語
鄉村振興關鍵是人才,而人盡其才的關鍵是分類管理。鄉村人才不僅是鄉村發展的重要基石,更是關乎于國家整體發展,鄉村與城市二者只有共同發展起來,祖國才能日益興盛。激發鄉村人才活力對促進全面提高農民素質、有效阻止貧困代際傳遞和保持鄉村發展潛能等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鄉村人才發揮潛能是實現“三農”戰略的關鍵,要立足于目前的鄉村發展狀況對其進行合理的分類,不斷強化鄉村人才隊伍的建設;同時,鄉村振興的宏偉戰略使鄉村振興的目標更加清晰、更加具有活力,使各類人才得以充分發揮作用,推動各類人才的獲取、保留和合理利用,為鄉村振興積蓄力量,為鄉村振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廖智琪.鄉村人才振興目標下的黔南州鄉村人才評價研究[D].舟山:浙江海洋大學,2019:7.
[2] 郜亮亮,杜志雄.中國農業農村人才:概念界定、政策變遷和實踐探索[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7,10(1):115-125.
[3] 高春華.用好“三種人才”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J].人民論壇, 2019(28):76-77.
[4] 郭俊華,盧京宇.鄉村振興:一個文獻述評[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50(2):130-138.
[5] 劉志秀.鄉村人才振興:內生型與嵌入型主體的治理效能[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21,23(2):68-76.